《马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2、了解诗人,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
3、结合注释了解古诗大意,体会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感悟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诗人,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
2、结合注释了解古诗大意,体会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感悟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搜集查找关于李贺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千古名句
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
2、古人对李贺的评价
3、知诗人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讲授新课
(一)写作背景: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作者不得志之时。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方。本诗正是当时所写。
初读诗文
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四)理解诗题
“马诗”即描写马的诗歌,是中唐诗人李贺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这是历来写马之作中的经典,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以“马”为题写作的组诗。李贺写作马诗并非只是为了描绘马的外形,更多的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李贺共写了二十三首马诗,这是其中的第五首。
明诗意
品读一、二句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理解:
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这里借指边塞。燕:多音字,本课读yān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2)思考: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展现了怎样的画面?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展现了一个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的画面
(3)环境描写:描写了悲凉肃杀的战场景色,暗示了诗人作为有志之士报国的决心。
(4)诗歌一、二句描绘出一幅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空旷辽阔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像铺上了一层皑皑白雪。连绵的燕山之上,一弯像金钩一样的月亮,散发出清冷的光辉。
2、品读三、四句(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诗歌三、四句借马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
六、诗歌主旨
《马诗》这首诗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诗人以马自喻,通过写马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和强烈渴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