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及其特有的风俗习惯, 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3.初步感知韵文特点,试编韵文,感受韵文的趣味。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及其特有的风俗习惯。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试编韵文,感受韵文的趣味。
【教学过程】
课前3分钟内容:整合旧知。
《对韵歌》《剪窗花》《摇摇船》《古对今》《人之初》《十二月花名歌》《数九歌》《春节童谣》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我们最后一首童谣说的就是春节,春节是我们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是新的一年的开端,今天就让我们走入《传统节日》,齐读课题。
复习生字词
精读课文
自学任务: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想一想课文主要说了什么?
3.你能给节日按时间顺序排队吗?
4.学生自读反馈。
1.学习春节
古诗导入春节(宋代大诗人王安石曾有一首诗叫《元日》,里面说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说的就是春节)
才艺展示。(“一年之计……”春节是一年的开始,在春节里你们都会做些什么呢?学生自主发表。……学生书法展示:《春》、《福》、《春联》)才艺展示:《窗花》
齐读文段。(这就是一年中我们过的第一个传统节日,我们祖国的传统节日还很多!下面我们继续看看下文还给我们介绍了哪些节日吧!)
2.过元宵节,猜灯谜
(1)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说说,元宵节有什么传统的风俗:吃汤圆,看花灯,猜灯谜。(出示相应图片)(难怪韵文里说元宵节,看花灯……出示相关文段。)
(2)理解 “人如潮”。大街小巷的人都去看花灯,我们也来看一看!(人如潮图片)(我们学过哪个词语跟人如潮意思一样?人山人海(展示图片,结合图片理解词语意思)
(3)拓展:猜灯谜。
(4)齐读。(多么有趣的节日啊!来,我们一起齐读,读出它的有趣,读出这人山人海的画面。)
3.清明节
出示清明节图片?(《清明》古诗背诵)
(“欲断魂”什么意思啊?(伤心欲绝,悲思愁绪。)为什么要“欲断魂”呢?
(2) 你所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是什么?
(3)出示相关文段,齐读。
4.端午节
简单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学生说)
齐读相关文段。(同学们读得可真好,老师都仿佛看到了赛龙舟,闻到了粽子艾叶的香味了!)
5.乞巧
齐读文段。
(你们知道什么是“乞巧”吗?乞巧节的来历是怎样的?我们通过视频来认识一下。)
(2)了解传统节日——乞巧?(播放乞巧节的视频)
视频里告诉了我们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妇女向织女星祈祷,请求帮助她们提高刺绣缝纫的技巧。。还诉说了牛郎和织女感天动地的故事。
6.中秋节
(1)?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是什么?(圆月、团圆、月饼)(圆月我们可以比喻成什么呢?大玉盘。是啊,因为我们曾在日积月累中学过诗人李白的《古朗月行》背诵。下面我们来看看图片,回忆一下以往过中秋的情景吧!)
(2)出示相关文段和图片。(3)齐读。(让我们带着对亲友的祝福,齐读一遍这句吧!同学们读得可真是入情入境啊!)
7.重阳节
(1)为什么叫做“重阳”节?“重阳节”又叫什么节?(相机出示课件)
(2)重阳节的习俗有哪些?(敬老、踏秋、赏菊、登高、饮菊花酒)
(3)拓展《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指导朗读。(唐代诗人王维啊,他也过重阳节,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写下了一首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出示课件。
8.又是新春到
九月初九一过,新的一年又悄然来到。贴窗花、放鞭炮,又是一番热闹的景象啊!
五、背诵课文
1.多形式朗读韵文。(打节拍读、编动作读……)
2.请学生把准备好的教具在相对应的节日旁贴上
3.看黑板上图片的提示,背韵文。
六、试编韵文,感受韵文美及起趣味性
春节到,人欢笑; 正月十五,闹元宵。 清明节,去祭扫;
端午节,艾香飘。 七月初七,来乞巧;
中秋节,圆月当空照。 重阳日,去敬老;
转眼又是春节到, 春—节—到。
七、总结
(同学们,我们的传统节日那么多,每个节日的活动又如此丰富多彩,你喜欢过属于我们的传统节日吗?喜欢。那我们相约在下一个节日一起过节吧!再见!)
【板书设计】
春节
元宵 重阳节
清明节 中秋节
端午节 乞巧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