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被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材说明】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用加法解决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它与求剩余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正好互逆,实质上是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的求和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原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感受实际问题里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式解答,并能注明结果的单位名称,学会口答结果。
2、使学生在联系实际情境、分析数量关系过程中,能根据数量间的联系说明思考的大致过程,初步积累分析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经验,进一步发展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提高学好数学的自觉性。能按教材要求完成解题过程,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解答求“原来有多少”即求被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数量关系,寻求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游戏,激趣引入
1、创设游戏情境
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礼物(盒子里装着10块橡皮),你们想得到吗?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谁能动脑筋,谁就有机会得到礼物。
【课件出示:摸出了( )块,还剩( )块,盒子里原来有( )块。】
师:下面,谁来摸出一些橡皮?(请学生上台摸一摸)
我们再来看一看,盒子里还剩几块?(一块一块的数出来)
那么我们再来看一看,盒子里原来有多少块橡皮?(请生回答)
你是怎么想的呀?(请生说一说解题思路,师做适当引导:摸出的橡皮块数和剩下的块数合起来,就是盒子里原来有的块数。)
那么,你是怎样列式的呢?(请生回答)
★板书:□○□=□
【课件出示:奖励给了同学2块,还剩8块,盒子里原来有( )块。】
师:回答的真好!现在老师奖励给这位同学2块橡皮。
盒子里还剩下8块,请问,盒子里原来有几块? (请生回答)
你是怎么算的呀?(请生回答)
★板书:□○□=□
师:没错,我们只需要把奖励给同学的块数和剩下的块数合起来,就是盒子里原来有的块数。
2、引入新授课题
刚才同学们在摸橡皮的游戏中,知道了把摸出的橡皮块数和剩下的块数合起来,就是盒子里原来有的块数;也知道了把奖励给同学的块数和剩下的块数合起来,就是盒子里原来有的块数。这个游戏其实就是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板书课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二、创设情境,探索方法
1、出示情境,理清题意
师:谁能根据情境,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请生说一说)
(明确题意:小猴摘桃,已经摘了23个,树上还剩5个,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2、适时引导,寻求方法
(1)师引导:已经摘下来的23个桃原来在哪里?(明确摘下的23个桃原来也是在树上的,还剩5个桃也还在树上)所以,怎样求出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2)交流想法,明确:把已经摘的23个和剩下的5个合起来(手势表示合起来),就是树上原来有的桃。(合起来就是用加法算)
(3)师:那谁来说说怎样列算式?(请学生回答)
★师板书算式和得数:23+5=28
3、明确解决问题的新要求
(1)新要求1——写单位名称
师明确:我们以前已经知道了,在实际问题求出结果之后需要在得数后面写上“单位名称”。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有了一个新的要求,解决好实际问题之后,都要在得数后面写上相应的单位名称。
师:那么,谁来说说,这里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单位名称是什么?(请学生说一说)
明确:这道题得数的单位名称是“个”,写在得数后面时,要先写“个”,再用括号括起来。
★师板书示范:23+5=28(个)
(2)新要求2——口答
师明确:解决实际问题时,除了要在得数后面写单位名称,还要口答题目里的问题。以后在求出结果以后,都要口头回答,这叫口答。
师:那么,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呢?(生: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现在,跟着老师一起来口答:树上原来有28个桃。(师说问题,同学们再齐声口答一遍)
4、及时小结,巩固新知
(1)师:刚才在解决“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这个问题时是怎么想的?(让学生再理一遍解题思路:只要把摘下的桃和剩下的桃合起来,就是树上原来有的桃的数量,用加法就可以了)
(2)我们今天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新要求,是什么呢?(让学生说一说:在得数后面要写上单位名称,之后还要口答。)
5、提醒学生还可以通过检查,看看自己想的对不对,算的对不对。(提醒:如果树上原来有28个桃,摘下23个,是不是还剩下5个?如果是,就对了。)
三、及时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师引导解题)
(1)师读题:已经拼好了21块,还有3块。
师:谁来说一说,这道题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呢?(让学生试着提出问题。)
师明确问题:一共有多少块拼板?
(师引导:你能在图上指一指,拼好的21块在哪里,还有的3块在哪里吗?)
师:求一共有多少块拼版,可以怎么想呢?(让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
(交流:把拼好的21块和剩下的3块合起来就是一共的块数)
师:所以用什么方法列式呢?请学生在书本上的方格里填一填。
(交流:用加法算;★师板书:21+3=24。)
(2)师:不要忘了要在得数后面的括号里写上单位名称哦!提问:这道题的单位名称是什么?(★生:块)
(3)师:我们的新要求,除了在得数后面要写上单位名称,还要口答哦!(生齐答:一共有24块拼板。)
2、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自主解题)
(1)出示情境图,明确题意。
(2)让学生根据题意,跟同桌说说打算怎么解题?
(3)学生列式计算在书本上。全班交流算式,单位名称以及口答。
(4)全班交流解题思路:把已经收的棵树和还没有收的棵树合起来就是一共有的棵树。
3、适时小结,及时巩固
(1)师:你们能比比上面两题都是知道了什么样的条件,求怎样的问题吗?
(旨在让学生了解知道“已经拼好了,已经收了”的个数和“还有”的个数,求原来一共有多少。)
(2)师:这两题都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为什么都要用加法?
(指出:这两题都是已经知道“拼好了、收好了多少个”和“还有几个”,求“原来一共有多少个”,所以都用加法计算。)
4、想想做做第3题(引导学生图中找条件,再自主解题)
(1)师:同学们先看看第3题,知道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
(请学生说一说:已经吃了4个苹果,妈妈买了多少个苹果?)
师:就知道这两句话,能解题吗?(生:不能,还缺少一个条件,引导学生在图中寻找缺少的条件——桌上盘子里还有12个苹果)要求学生把剩下的12个写在盘子旁边。
交流题意:已经吃了4个苹果,桌上还有12个,妈妈买了多少个?)
(2)请学生自主列式并计算,全班核对并口答。
5、想想做做第4题
(1)指导读题,让学生填写算式和单位名称。交流算式,并集体口答。
师:这两小题都是求什么问题?(生:玲玲现在有多少条?)为什么第1小题用加法,第2小题用减法?先和同桌说一说,再把你的想法和大家分享。
(小结:第1小题要把36条和送来的10条合起来,才能求出现在的条数,所以用加法;
第2小题要从36条里面去掉送出去的10条,才是现在的条数,所以用减法。)
(2)补充拓展:玲玲送给兵兵10条之后,还有26条,请问,玲玲原来有多少条?
师:这题要用什么方法计算?你能列式吗?(请学生口答,板书算式和得数,集体口答)
师:把送走的和剩下的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条数。所以用加法算。
6、想想做做第5题
(1)让学生看图,师提问:哪种鸡只数多,哪种鸡只数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1只公鸡对1只母鸡,母鸡有多余的)
师引导:你能找到母鸡里和公鸡同样多的只数,在后面画一条虚线,把母鸡比公鸡多的部分分开吗?(引导学生画虚线,把母鸡分成和公鸡同样多和多的两部分)
师:现在是不是一看就很清楚了?请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交流结果)
四、回顾反思,总结评价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收获:我们学习了“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就是要把已经用去的和还剩的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