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华东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4.1自然界的电现象 同步练习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华东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4.1自然界的电现象 同步练习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5-12 16:3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自然界的电现象
一、单选题
1.小科用一个不带电的轻质泡沫球靠近电脑显示屏,小球偏至如图实线位置。据此推测显示屏(??

A.?带正电???????????????????????????????B.?带负电???????????????????????????????C.?不带电???????????????????????????????D.?一定带电
2.甲、乙两个相同质量的小球,都带正电,但甲球带的电荷比乙球的多。用两根绝缘细线,将它们悬挂起来,会出现的情形是(??
)
A.??????????????????B.??????????????????C.??????????????????D.?
3.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如图所示)。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将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带电吸管的一端时,发现吸管被推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吸管和橡胶棒带异种电荷????????????????????????????????????B.?吸管和餐巾纸摩擦后,两者带同种电荷
C.?吸管和餐巾纸摩擦时,吸管得电子带负电???????????D.?吸管和餐巾纸摩擦时,吸管失电子带负电
4.夏季乌云滚滚且常伴有雷电发生,这是因为(??
)
A.?乌云滚动摩擦生热??????????????????????????????????????????????B.?乌云释放出积蓄的太阳能
C.?带有不同电荷的云团发生放电现象??????????????????????D.?带有相同电荷的云团发生放电现象
5.科学课上,金老师演示了“静电章鱼”实验:先用餐巾纸分别摩擦塑料丝和PVC塑料管,再将塑料丝放在PVC管上方,塑料丝就会像章鱼一样悬在空中,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摩擦创造了电荷,塑料丝和PVC管都带上了电
B.?塑料丝能够张开,是因为塑料丝带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C.?塑料丝悬浮在空中时,它受到的浮力与重力大小相等
D.?塑料丝和PVC管因两者带了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
6.A、B是两个轻质泡沫小球,C是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A、B、C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场景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

A.?小球A带负电???????????B.?小球B一定不带正电?????????????C.?小球B可能不带电???????????D.?小球A可能不带电
7.将塑料包装袋撕成甲、乙两束细丝后,分别在上端打结,然后用干燥的丝绸或毛皮顺着细丝向下捋几下,做成如图情形。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束中的各细丝带的不是同一种电荷
B.?甲、乙两束的细丝带的不是同一种电荷
C.?甲束细丝用丝绸捋过,乙束细丝用毛皮捋过
D.?甲、乙两束细丝都用丝绸或都用毛皮捋过
8.如图所示,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容易被梳子“粘”起。下列现象中“粘”的原因与其相
同的是(
??)
A.?用硬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倒置后,纸片“粘”在杯口上
B.?在干燥的天气里,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粘”在身上
C.?从冷冻室拿出食物时,食物常会“粘”在手上
D.?两铅块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
9.有甲、乙、丙三个带电的泡沫塑料小球,甲带正电。先用甲靠近乙,发现乙被排斥;再用乙靠近丙,发现丙被
吸引(如图)。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乙带正电,丙带正电???????????????????????????????????????????B.?乙带负电,丙带负电
C.?乙带负电,丙带正电???????????????????????????????????????????D.?乙带正电,丙带负电
10.气球与头发摩擦后,气球带负电荷。下列说祛中,正确的是(
???)
A.?气球得到了一些电子
B.?气球失去了一些电子
C.?头发得到了一些电子
D.?头发和气球间没有发生电子转移
11.在某些地毯的编制过程中,往往夹杂一些不锈钢丝,这些钢丝的作用主要是(
???)。
A.?增大摩擦????????????????????????????????????????????????????????????B.?反射光线,使地毯更美观
C.?把因摩擦产生的热量及时导走?????????????????????????????D.?把因摩擦所带的电荷及时导走
12.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
?)。
A.?灰尘的自然堆积??????????????????????????????????????????????????B.?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易吸附灰尘
C.?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温度较高,吸附灰尘????????D.?荧光屏有较强的吸附灰尘的能力
13.甲和乙是两个轻质泡沫小球,丙是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甲、乙和丙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由此判断(?
)
??
A.?小球甲一定带正电??????????????????????????????????????????????B.?小球乙一定带正电
C.?小球乙一定不带电??????????????????????????????????????????????D.?小球甲和乙一定带异种电荷
14.如图所示,小女孩接触带电体后头发呈“爆炸”状。此时,该小女孩(???
)
A.?头发上一定都带了同种电荷????????????????????????????????B.?头发上一定都带了正电荷
C.?头发上一定都带了负电荷????????????????????????????????????D.?全身正电荷总和一定等于负电荷总和
15.通草球是取一种树木———通脱木的茎中的髓削成的。在物理学中主要作为轻小物体。如图,在某次静电小实验中,分别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小球,均被吸引,则小球(???
)
A.?带正电??????????????????????????B.?带负电??????????????????????????C.?不带电??????????????????????????D.?带电情况无法判断
16.如图所示,人在科技馆内用手触摸静电球时,头发丝一根根竖起并散开,由该现象可推断竖起的头发丝所带的电荷一定是(???
)
A.?正电荷??????????????????????????????B.?负电荷??????????????????????????????C.?同种电荷??????????????????????????????D.?异种电荷
17.将一根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一颗以绝缘细线悬挂的不带电金属小球,但玻璃棒与金属小球不接触。下列关于金属小球两侧所带电性与受力达到平衡状态时的示意图,最合理的是(
???)
A.????????B.????????C.????????D.?
二、填空题
18.玻璃棒与丝绸摩擦,玻璃棒带________,丝绸带等量的________;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橡胶棒带________,毛皮则带等量的________。
三、解答题
19.我国古代对电的认识是从雷电及摩擦起电现象开始的。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就有了“雷”“电”的形声字。西周初期,在青铜器上就已经出现加雨字旁的“電”字。《淮南子·坠形训》认为:“阴阳相搏为雷,激扬为电”。明代刘基说得更为明确:“雷者,天气之郁而激而发也。阳气困于阴,必迫,迫极而迸,迸而声为雷,光为电”。我国古人还通过仔细观察,准确地记述了雷电对不同物质的作用。《南齐书》中有对雷击的详细记述:“雷震会稽山阴恒山保林寺,刹上四破,电火烧塔下佛面,而窗户不异也”。在我国,摩擦起电现象的记述颇丰。西晋张华记述了梳子与丝绸摩擦起电引起的放电及发声现象:“今人梳头,脱著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
(1)“阴阳相搏为雷,激扬为电”中的“阴”指负电荷,“阳”指正电荷,云层带电是因为云层与空气摩擦使________发生转移,这种现象叫________。
(2)请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今人梳头,脱著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
四、实验探究题
20.“为什么丝绸要与玻璃棒摩擦而毛皮要与橡胶棒摩擦”这个问题困扰着刚学习摩擦起电的科学研究小组的成员,于是他们进行了科学探究。
(1)首先是一道题给了他们启发:①用丝绸分别摩擦玻璃棒和保鲜膜,再将经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保鲜膜靠近,两者会相互吸引。可见保鲜膜经丝绸摩擦后带的是________电荷.②丝绸、玻璃棒、保鲜膜三者相比,在摩擦时最容易失去电子的是玻璃棒,最容易输获电子的是________。于是就排出了这三种物质捕获其他物质的电子能力的强弱,如法炮制就可以得到一张“摩擦起电顺序”表。他们感觉问题有了头绪。
(2)然后成员们做了一些材料,排了序,有些实验现象不明显,很难判断,他们想网上会不会有“摩擦起电顺序表”,于是上网查询,果真如愿。
根据你所学的摩擦起电知识和“摩擦起电顺序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跟纸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正电
B.跟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
C.跟保鲜膜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正电
D.跟保鲜膜摩擦过的玻璃棒带负电
(3)解决了该问题后,同学们又发现塑料吸管与纸巾摩擦后能吸引小泡沫,说明吸管带了电.那么“用纸巾摩擦过的塑料吸管带的是正电还是负电”呢?给你玻璃棒、丝绸、橡胶棒、毛皮、塑料吸管、纸巾和细线,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对此问题进行探究,简要说明实验步骤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D
分析:根据带电体的性质分析。
解答:所有的带电体都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图像泡沫小球被显示屏吸引,那么显示屏肯定带电,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2.
C
分析: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两个小球都带正电,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它们之间相互排斥。虽然它们所带的电荷量不同,但是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可知,它们之间的排斥力大小相等。又因为它们的质量相等,所以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相同,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3.
C
分析:(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得到电子的带负电,失去电子的带等量的正电,据此分析。
解答:由题可知,用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带电吸管一端时,吸管被推开,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吸管也带负电。因为吸管带负电,所以它得到电子,而餐巾纸失去电子,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4.
C
分析:根据摩擦起电的现象分析解答。
解答:两块云团相互摩擦会使云团带上异种电荷,带有异种电荷的云团相遇会发生中和现象而放电,从而产生雷电,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5.
D
分析:根据摩擦起电的本质、原因以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A.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电荷,而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故A错误;
B.塑料丝能够张开,是因为塑料丝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B错误;
C.塑料丝悬浮在空中时,它受到的排斥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故C错误;
D.塑料丝和PVC管因两者带了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故D正确。
故选D。
6.
D
分析:如果两个小球相互吸引,那么可能:①只有一个带电,因为所有带电体都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②都带电,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如果两个小球相互排斥,那么它们肯定带同种电荷,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C是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因此带正电;B与C相互排斥,那么二者带同种电荷,即B也带正电荷。A与B相互吸引,A与C也相互吸引,那么A肯定不带电,也可能带负电。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7.
D
分析: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甲、乙两束细丝内部相互排斥,且甲和乙之间也相互排斥,因此它们肯定带同种电荷,要么都用丝绸摩擦过,要么都用毛皮摩擦过,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8.
B
分析:根据摩擦起电的现象分析即可。
解答:塑料梳子梳头发时,二者摩擦从而带上异种电荷,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可知,头发被粘在梳子上。
A.用硬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倒置后,纸片“粘”在杯口上,这是大气压强的作用,故A不合题意;?
B.在干燥的天气里,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粘”在身上,这是因为布料和皮肤摩擦而带上电荷,故B符合题意;?
C.从冷冻室拿出食物时,食物常会“粘”在手上,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食物上液化成水,再放热凝固成冰,故C不合题意;?
D.两铅块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9.
D
分析:根据带电体的性质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判断。
解答:甲带正电,靠近乙时相互排斥,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乙肯定带正电;
乙靠近丙时相互吸引,那么:①因为带电体都能吸引轻小物体,所以丙可能不带电;②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丙可能带负电。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0.
A
分析:根据摩擦起电的本质分析判断。
解答:气球与头发摩擦后,气球得到电子,由于有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荷;头发失去电子,由于缺少电子而带正电荷,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1.
D
分析:根据摩擦起电和金属导电性能好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地毯的材料主要为化纤,当人在上面走动时,与它摩擦,很容易使地毯带上电荷。如果在编制过程中加入不锈钢丝,那么它可以将产生的电荷传导入大地,保证使用的安全。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2.
B
分析:所有的带电体都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而电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有易吸附灰尘,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3.
B
分析: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
解答: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丙肯定带正电,因为乙和丙相互排斥,所以乙肯定带正电。甲和乙相互吸引,甲和丙相互吸引,那么甲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
14.
A
分析: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
解答:小女孩接触带电体后头发呈“爆炸”状,说明她的头发上一定带上了同种电荷,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5.
C
分析:(1)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2)所有的带电体都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答: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它们都能吸引通草球,只能说明它不带电,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6.
C
分析:根据电荷之间的作用规律判断即可;
解答:由图可知,这个人的头发都是散开的,说明其头发带的是同种电荷,因为同种电荷是相互排斥的;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17.
B
分析: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玻璃棒带正电,而小球不带电,二者靠近时会相互吸引,因此小球肯定会向左移动,即悬线向左倾斜,故C、D错误;
玻璃棒带正电,在它的电场作用下,金属球的左边会聚集负电荷,右边聚集正电荷,故B正确,A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18.
正电;负电;负电;正电
分析:根据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定义分析解答。
解答:玻璃棒与丝绸摩擦,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得到电子带等量的负电;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橡胶棒得到电子带负电,毛皮失去电子带等量的正电。
三、解答题
19.
(1)电荷;摩擦起电
(2)“随梳”是因为梳子与头发摩擦,两者带上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解结”是因为头发带上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有光、有咤声”是因为积累的电荷发生的放电现象。
分析:(1)两个物体相互摩擦后,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就是摩擦起电现象,本质就是电荷在不同物体间的转移;
(2)根据摩擦起电、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1)“阴阳相搏为雷,激扬为电”中的“阴”指负电荷,“阳”指正电荷,云层带电是因为云层与空气摩擦使电荷发生转移,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
(2)“随梳”是因为梳子与头发摩擦,两者带上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解结”是因为头发带上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有光、有咤声”是因为积累的电荷发生的放电现象。
?
四、实验探究题
20.
(1)负;保鲜膜
(2)C
(3)先用细线将纸巾摩擦过的塑料吸管悬挂起来;再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塑料吸管;若塑料吸管和玻璃棒相互吸引,说明塑料吸管带负电,若相互排斥则带正电。(或其它合理答案)
分析:(1)①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保鲜膜所带电荷;
②根据摩擦起电的本质可知,带正电的物质容易失去电子吗,带负电的物质容易俘获电子,据此排序即可;
(2)根据“摩擦起电顺序表”可知,位置越靠右,俘获电子的能力越强;位置越靠左,越容易失去电子;
(3)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设计实验证明吸管所带电荷种类即可。
解答:(1)①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而保鲜膜与它相互吸引,说明它们带异种电荷,即保鲜膜带负电;
②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说明丝绸带负电,即丝绸俘获电子能力大于玻璃棒;丝绸摩擦过的保鲜膜带负电,说明保鲜膜俘获电子能力大于丝绸,因此最容易俘获电子的是保鲜膜;
(2)A.根据顺序表可知,纸在左,橡胶棒在右,那么橡胶棒容易得到电子,因此跟纸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负电,故A错误;
B.根据顺序表可知,纸在右,玻璃在左,那么玻璃容易失去电子,那么跟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故B错误;
C.橡胶在左,保鲜膜在右,因此橡胶棒容易失去电子,那么跟保鲜膜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正电,故C正确;
D.玻璃在左,保鲜膜在右,因此玻璃棒容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故D错误。
故选C。
(3)设计方案为:先用细线将纸巾摩擦过的塑料吸管悬挂起来;再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塑料吸管;若塑料吸管和玻璃棒相互吸引,说明塑料吸管带负电,若相互排斥则带正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