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全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北师大版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检测题1
(有答案)
(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且一共有两条对称轴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若一个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在其外部,则这个三角形可能是(
)
A.锐角三角形
???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
D.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3、如图所示的4组图形中,左边的图形与右边的图形成轴对称的是( )
4、如图,AD是△ABC的对称轴,点E、F是AD上的两点,若BD=8,AD=10,则图中阴影部分
的面积是(
)
A.160
???
B.80
C.40?
?
D.20
5、如图,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C在MN外,且与A点在MN的同一侧,BC交MN
于P点,则( )
A.BC>PC+AP
B.BC=PC+AP
C.BC≥PC+AP
D.
BC
6、如图,△ABC的面积为12,BC=3,现将△ABC沿AB所在直线翻折,使点C落在直线BD上的C′处,P为直线BD上的一点,则线段AP的长不可能是( )
A.7
B.8
C.9
D.10
7、如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分成15cm和12cm两部分.则等腰三角形的
底边长(
)
A.7cm或11cm
B.17cm或19cm
C.7cm
D.11cm
8、在如图所示的网格纸中,有A、B两个格点,试取格点C,使得△ABC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
格点C的个数是(
)
A.6个
B.4个
C.8个
D.10个
9、如图,在Rt△ABC中,∠C=90°,以顶点A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C,AB于点M,N,再分别以点M,N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作射线AP交边BC于点D,若CD=4,AB=12,则△ABD的面积是( )
A.
96
B.48
C.
32
D.24
10、如图,在△ABC
中,BD平分∠ABC,CD平分∠ACE,BD,CD相交于点D,若∠BDC=25°,则∠CAD的度数是(
)
A.65°
B.60°
C.55°
D.45°
二、填空题
(每题3分,共30分)
11、由两个大小不同的圆组成的图形中,最少能有
条对称轴.
12、如图,点D是线段AB与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BAC=28°,则图中有
个等腰三角形,∠BDC
=
度.
13、如图,已知△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D,DE⊥AB于E,点F在AC上,且∠CDF=∠EDB,AE=9,BE=6,则AF的长为
.
14、如图,AB∥CD,BP和CP分别平分∠ABC和∠DCB,AD过点P,且与AB垂直,若BC=16,AD=6,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15、(1)如图,在△ABC
中,BD平分∠ABC,且
AD=BD=BC,则∠A=
.
(2)如图,点D为△ABC边AB的中点,将沿经过点D直线折叠,使点A刚好落在BC边上的点处,则直线DE与直线BC的位置关系为
.
16、点P是△ABC三个角的平分线的交点,若△ABC的周长为24
cm,面积为12
cm2,则点P的AB的距离为
.
17、已知a、b是等腰三角形的两边,且满足,则该三角形的周长为
.
18、如图,在△ABC中,BC=37,AB、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点D、E.则△ADE的
周长为
.
19、如图,在第1个△ABA1中,∠B=20°,AB=A1B,在A1B上取一点C,延长AA1到A2,使得A1A2=A1C;
在A2C上取一点D,延长A1A2到A3,使得A2A3=A2D;…,按此作法进行下去,第n个三角形的以An为顶点的内角的度数为
.
20、如图,在△ABC中,AD是∠BAC平分线,EP是AD的垂直平分线,交BC延长线于点P,连接AP,下列结论:①AP=DP;②∠B=∠CAP;③S△ABD︰S△ACD=AB︰AC;④BD=DC;⑤∠BAP=∠ACP,其中正确的是
(填正确的序号).
三、解答题(共6题
共60分)
21、(8分)
(1)如图,阴影部分是由5个小正方形涂黑组成的一个直角图形,请再将方格内空白的两个小正方形涂黑,使得到新的图形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2)
如图,在△ABC中,
求作一点P,使点P边AB和AC的距离相等,且PA=PB,(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
22、(9分)
如图,在△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5cm,△ABD的周长为17cm,求△ABC的周长.
23、(11分)
如图,在△ABC中,点D,E在边BC上,若BA=BE,CA=CD,
(1)若∠BAC=110°,求∠x的度数;
(2)探究∠x=(∠B+∠C),并说明理由.
24、(9分)
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交BC于点D,EF是AC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AD于点F,E,连接EC,若∠B+3∠ACB=260°,求∠DCE的度数.
25、(11分)
如图,已知AB=AE,∠B=∠E,BC=ED,点F为CD的中点,试说明AF⊥CD.
26、(12分)
如图(1),是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用这样的两个三角形构造成如图(2)的图形(A,E,B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利用这个图形,探究直角三角形三边a,b,c的等量关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每3分
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D
B
A
A
C
D
A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每题3分
共30分)
11、一
12、3,56°
13、3
14、24
15、(1)36°
,(2)
DE∥BC
16、1cm
17、15
18、37
19、
20、①②③⑤
三、解答题(共6题
共60分)
21、(8分)
(1)如图,阴影部分是由5个小正方形涂黑组成的一个直角图形,请再将方格内空白的两个小正方形涂黑,使得到新的图形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解:作图如下: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2)
如图,在△ABC中,
求作一点P,使点P边AB和AC的距离相等,且PA=PB,(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
解:作图如下:
22、(9分)
如图,在△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5cm,△ABD的周长为17cm,求△ABC的周长.
解:∵DE垂直平分线段AC,
∴AD=CD,AC=2AE,
∴△ABD的周长=AB+BD+AD=AB+BD+DC=AB+BC,
∵AE=5cm,△ABD的周长为17cm,
∴△ABC的周长=AB+AC+BC=2×5+17=10+17=27cm.
23、(11分)
如图,在△ABC中,点D,E在边BC上,若BA=BE,CA=CD,
(1)若∠BAC=110°,求∠x的度数;
(2)探究∠x=(∠B+∠C),并说明理由.
解:(1)
∵∠BAC=110°,
∴∠1+∠x+∠2=110°
①,
∴∠B+∠C=180°?∠BAC=70°,
∵BA=BE,CA=CD,
∴∠BAE=∠BEA=(180°?∠B),
∠CDA=∠CAD=(180°?∠C),
∴∠BAE+∠CAD=(180°?∠B)+
(180°?∠C),
∴∠1+∠x+∠2+∠x=(180°?∠B)+
(180°?∠C),
即∠1+2∠x+∠2=180°?(∠B+∠C)
=180°?×70°=145°
②,
∴②?①得∠x=145°?110°=35°.
(2)
∵∠BAC=110°,
∴∠1+∠x+∠2=∠BAC=180°?(∠B+∠C)
①,
∵BA=BE,CA=CD,
∴∠BAE=∠BEA=(180°?∠B),∠CDA=∠CAD=(180°?∠C),
∴∠BAE+∠CAD=(180°?∠B)+
(180°?∠C),
∴∠1+∠x+∠2+∠x=(180°?∠B)+
(180°?∠C),
即∠1+2∠x+∠2=180°?(∠B+∠C)
②,
②?①得∠x=180°?(∠B+∠C)?
[180°?(∠B+∠C)]
=(∠B+∠C).
24、(9分)
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交BC于点D,EF是AC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AD于点F,E,连接EC,若∠B+3∠ACB=260°,求∠DCE的度数.
解:∵EF是AC垂直平分线,
∴AE=CE,
∴∠EAC=∠ECA,
∵AD平分∠BAC,
∴∠BAD=∠CAD=∠BAC,
∴∠ECA=∠BAC=(180°?∠B?∠ACD),
∴∠DCE=∠ACD?∠ECA
=∠ACD?∠BAC
=∠ACD?(180°?∠B?∠ACD)
=∠B+∠ACD?90°
=,
∵∠B+3∠ACB=260°,
∴∠DCE==40.
25、(11分)
如图,已知AB=AE,∠B=∠E,BC=ED,点F为CD的中点,试说明AF⊥CD.
解:连接AC,AD,
在△ABC与△AED中,
∵,
∴△ABC≌△AED(SAS),
∴AC=AD,
∵点F为CD的中点,
∴CF=DF,
在△ACF与△ADF中,
∵,
∴△ACF≌△ADF(SSS),
∴∠1=∠2,
又∵∠1+∠2=180°,
∴∠1=∠2=90°,
∴AF⊥CD.
26、(12分)
如图(1),是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用这样的两个三角形构造成如图(2)的图形(A,E,B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利用这个图形,探究直角三角形三边a,b,c的等量关系.
解:∵Rt△AED≌Rt△BCE
∴∠AED
=∠BCE,∠ADE
=∠BEC,
∵△AED是直角三角形,
∴∠AED+∠ADE=90°,
∴∠AED+∠BEC
=90°,
∴∠DEC=180°?(∠AED+∠BEC)
=180°?90°
=90°.
∵S梯形ABCD=(a+b)(a+b),
S梯形ABCD=
S△AED+
S△DEC+
S△CBE
=a·b+c·c+a·b=(2ab+c2),
∴(a+b)(a+b)=(2ab+c2),
∴
(a+b)(a+b)=
(2ab+c2),
即a2+2ab+b2=2ab+c2,
∴a2+b2=c2.
第6题图
第24题图
第21题图(1)①
第21题图(1)②
第21题图(1)③
第25题图
第10题图
第22题图
第8题图
第26题图(2)
第15题图(1)
第25题图
第24题图
第26题图(2)
第23题图
第26题图(1)
第18题图
第22题图
第21题图(2)
A
B
C
D
第15题图(2)
第23题图
第21题图(1)①
第21题图(1)②
第21题图(1)③
①
②
③
④
第5题图
第13题图
第4题图
第9题图
第19题图
第12题图
第21题图(1)①
第21题图(1)②
第21题图(1)③
第14题图
第26题图(1)
第20题图
第25题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