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灯笼
预习检测
一、这篇散文回忆了早年与“灯笼”相关的一 些生活景象,流露出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之情。请你把下面的这段文字摘抄完整并反复诵读,体会文章典雅而蕴藉、简净而不杂芜的语言特点。
要求:书写准确,字迹工整。
二、朗读课文,完成1—5题。
1. 给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相应的序号上打“”)。
(1)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要说“玩火黑夜溺 (A. nì B. niào)炕”那种迹近恐吓(A. xià B. hè )的话,但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
(2)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A. fèi B. fú)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A. tiāo B. tiǎo)着照路的灯笼。
(3)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A. wò B. guan )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一雪 夜驰马,荒郊店宿(A. sù B. xiù ),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
(4)假定是暖融融的春宵,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A. diào B. tiáo )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幽悄(A. qiāo B. qiǎo) ,意味应是深长的。
2. 课文多引用或化用古语,下列其出处所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陶渊明《桃花源记》)
B.最壮的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C.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司马光《资治通鉴》) .
D.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李白《送友人》)
3. 课文综合地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完成下列两题。
(1)对课文在运用表达方式.上主要特征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描写为主,叙述为辅 B.夹叙夹议,叙议结合
C.以叙为主,议论为辅 D.在议论时往往也抒情
(2)请说出下列语句运用的表达方式。
A.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 ( )
B.金吾不禁的那元宵节张灯结彩,却曾于太平丰年在几处山城小县里凑过热闹:跟了一.条龙灯在人海里跑半夜,不觉疲乏是什么,还要去看庆丰酒店的跑马灯,猜源亨油坊出的灯谜。
( )
C.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 )
D.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 )
4. 文章开篇写“火”,似乎与“灯笼”无关,能否删除?
5. 作者围绕着“灯笼”写了哪些乡间习俗?
随堂巩固
三、阅读下文,回答6--10题。
灯笼(节选)
吴伯箫
①记得,做着公正乡绅的祖父,晚年每每被邀去五里遥的城里说事,一去一整天。回家总是很晚的。凑巧若是没有月亮的夜,长工李五和我便须应差去接。伴着我们的除了李老五的叙家常,便是一把腰刀、一具灯笼。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什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幹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一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尾巴。到家常是二更时分。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着吗?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②"路_上黑,打了灯笼去吧。”
③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地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④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做点缀。挂红灯,自然同盛伏舍茶、腊八施粥一样,有着行好的意思;松柏枝叶的点缀,用意却不甚了然。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
⑤唐明皇在东宫结绘彩为高五十尺的灯楼,遍悬珠玉金银而风至锵然的那种盛事太古远了,恨无缘观赏。金吾不禁的那元宵节张灯结彩,却曾于太平丰年在几处山城小县里凑过热闹:跟了一条龙灯在人海里跑半夜,不觉疲乏是什么,还要去看庆丰酒店的跑马灯,猜源亨油坊出的灯谜。家来睡,不是还将一挂小灯悬在床头吗?梦都随了蜡火开花。
⑥想起来,族姊远嫁,大送大迎,曾听过彻夜的鼓吹,看满街的灯火;轿前轿后虽不像《宋史?仪卫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事官八十人,但辉煌景象已够华贵了。那时姊家仿佛还是什么京官,于今是破落户了。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⑦用朱红在纱灯上描宋体字,从前很引起过自己的喜悦;现在想,当时该并不是传统思想,或羡慕什么富贵荣华,而是根本就爱那种玩意,如同黑漆大门上过年贴丹红春联一样。自然,若是纱红上的字是“尚书府”或“某某县正堂”之类,懂得了意思,也会觉得不凡的;但普普通通一家纯德堂的家用灯笼,可也未始勾不起爱好来。
⑧宫灯,还没见过;总该有翠羽流苏的装饰吧。假定是暖融融的春宵,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幽悄,意味应是深长的。虽然,“……好一似扬子江,驾小舟,风狂浪大,浪大风狂”的汉献帝也许有灯笼做伴,但那时人的处境可悯,蜡泪就怕数不着长了。
⑨最壮的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6. 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1)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2)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
7. “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这段话运用了人物的 、 描写。“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表现出 ;“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结合选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段落
与“灯笼”有关的事件
“灯笼”中寄寓的情感
①
挑着灯笼,迎回祖父
祖父的慈爱
(1)
接过纱灯.上下灯学
(2)
(3)
(4)
乡情民俗淳朴
⑤
跟着龙灯跑,伴着小灯睡
乡情民俗风貌
族姊远嫁,姊家衰败
(5)
⑦
(6)
(7)
(8)
(9)
感慨朝代的更替变迁
(10)
联想到“挑灯看剑的古代将领”
(11)
9. “我”喜爱灯笼的原因,下面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着“我”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②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了太多的缘分,给“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③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慰藉、温暖孤行客“四面虚惊”的心灵。
④灯笼记录、传承着家族的兴衰。
⑤灯笼引发“我”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了“我”的爱国热情。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10. 结合选文内容及链接材料,说说作者为何发出“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的感慨。
[链接材料]
1931年9月18号夜,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九 ? 一八事变”,“九 ? 一八”的炮火不仅震碎了壮丽的祖国河山,也击破了无数文士的美好幻想,这其中就包括吴伯箫。然而,国民党政府竟然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他十分愤懑,忧心如焚,怒火中烧,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他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坚持业余写作,舒解一腔积郁。他在这一时期的散文,常常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律。即使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这一旋律也时常跳跃而出。《灯笼》正是这个时期回忆主题的文章。
课后精读
四、阅读下文,回答11-14题。
我还没有见过长城(节选)
吴伯箫
①万里长城,孩提时的脑子里就已印上了它伟大的影子。读中国古代史,知道战国时候,魏惠王、燕昭王、胡服变俗的赵武灵王,都曾段落地筑过长城,来卫国御胡;秦始皇遣蒙恬斥逐匈奴之后,又因地形,制险塞,从临洮至辽东将长城来了个联络的修筑,广袤万余里;工程的浩大,那不是隋朝的运河、非洲的苏伊士所能比拟的。秦始皇焚书坑儒,建阿房,销兵器,千百年来在人们的脑子里留下的是一个暴君的影子。独独万里长城至今亮在祖国人民的心里,矗立在祖国连绵的山。上,成为四千余年文明古国的标志。这不是因为万里长城是秦始皇的什么丰功伟绩,而是因为它是几千万古代劳动人民血肉的结晶!
②曩昔,在万年书屋,听主人告诉:有一次趁京绥车,过南口车站,意欲去青龙桥,偶尔站台小立,顺了一目荒旷的山麓望去,遥瞻依地拔天的万里长城,那雄伟的气象,使你不觉要引吭高呼。嵯峨的山巅上是蜿蜒千回的城墙,是碉堡,是再上去穹隆似的苍天。山下是乱石,是谷壑,是秋后的蔓草婆娑。西风刷过,那一脉萧萧声响,凄凉里含了悲壮,令人巍然独立,觉得这世间只有自己,却又忘怀了自己。很记得,主人说时,从沙发椅上跳起来,竖起大拇指,蔼然的脸.上满罩了青年的光辉。记得从万年书屋出来的归途,披了皎洁的三五月,自已迈的是鸵乌般的大步。
③又一回,一个青年画家朋友,谈到自已绘画的进步,说几乎像英国拜伦一觉醒来成了桂冠诗人一样,是逛了一次长城,才将笔法放开,心胸也跟着宽阔了的。那谈吐的神情,也简直令人疑惑他生生吞下了一座长城的关口。是呢,听说太史公司马迁周览了名山大川,文章才满蕴了磅礴的奇气。江南风物假若可以赋人以清秀的姿容,艳丽的才藻,塞北的山峦与旷野是会给人以结实的体魄,雄厚的灵魂的。啊,长城!
④从山海关一路数去,你知道么?像喜峰口、古北口,像居庸关、雁门关,一个个中原的屏藩要塞,上口真要有霹雳般的响亮呢。一夫当关,万夫莫敌,守得住一处,就可保得几千里疆域。啊,真愿意挨门趋访,去问问古迹,温温古名将的手泽,从把守关口的老门丁和城下淳朴的住户那里,听取一点戍边将士的英雄传说,听取一点孟姜女的传说,金兀术与忽必烈的史实。但是我还没去!我还没有见过长城!
⑤朋友,你可想过,在长城北边,那黄河九曲唯富一套的地方,带一帮茁壮的男女,去组织一处村落,疏浚纵横支渠,灌溉田亩,作一番辟草莱斩荆棘的开垦事业么?那里地土最肥,人烟还稀。你可想过,在兴安岭的东南阴山山脉的南部那一抹平坦的原野,去借滦河、饮马图河的流水,春夏来丰茂的牧草,来编柳为棚,垒土为壁,于“马圈子”里剃羊毛,养骆驼,榨牛奶么?那工作顶自由,顶洒脱。不然,骑马去吧!古北口的马匹有名哩。凑煦日当头,在平沙无垠的原野里,你尽可纵身于野马群中,跨上一匹为首的骏骥,其余的会跟你呼啸而至的。不要怕那噱噱嘶声,那不是示威,那是迎迓的狂欢,你就放胆驰骋奔腾吧,管许将你满怀抑郁吹向天去。“毡幕绕牛羊,敲冰饮酪浆”,那边塞寒冬霏雪凝冰时的生活,你也想尝尝么?住蒙古包,烤全羊,是有它的滋味的。汉王昭君曾戎装乘马抱琵琶出塞而去;文姬归汉,也曾惹得胡人思慕,卷芦叶为吹笳,奏哀怨的十八拍。巾帼中有此矫健,难道你堂堂须眉就只知缩了尾巴向后退 么?
⑥唉,说什么,朋友,我还是没见过长城!在恨着自己,不能像大鹏鸟插翅飞去;在恨着自己,摆不脱蜗牛似的蹊径,和周身无名的链索。投笔从戎倒好,可惜没有班仲升的韬略。景慕张骞,景慕马援,但又无由出使西域,去马革裹尸。奈何!哙,“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汉骠骑将军霍去病那才算有骨头!无怪他六出伐匈奴,卒得威震异域。
⑦我还没见过长城!但是,长城我是终于要见见的!有朝一日,我们弟兄从梦中醒了,弹一弹身上的懒惰,振一振头脑里的懵懂,预备好,整装出发,我将出马兰峪,去东北的承德,赤峰;出杀虎口,去归绥,百灵庙;从酒泉过嘉峪关,去安西、哈密、吐鲁番。也想,翻回来,再过过天下第一关,去拜拜盛京(指东北沈阳),问候问候那依旧的中国百姓!
⑧长城,登临匪遥,愿尔为祖国屏障,壮起胆来!
[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36年。1931 年,日军发动“九 ? 一八事变”,人侵东北。1937 年,
日军制造“七 ? 七卢沟桥事变”,全面发动侵华战争。
11. 请你把下面的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巾帼中有此矫健,难道你堂堂须眉就只知缩了尾巴向后退么?
12.第④段中“喜峰口”“古北口”“居庸关”“雁广]关”等关隘的名字之所以“有霹雳般的响亮”是因为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合理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写出了因地形,制险塞,连接各国长城而形成的万里长城,是几千万古代劳动人民血肉的结晶,暴君秦始皇并无什么丰功伟绩可言。
B.第②段中作者写到万年书屋的主人讲述自己路过南口车站的经历,他在看长城时“忘怀了自己”是因为心灵被雄浑苍凉的秋日长城所震撼。
C.第⑤段叙写的是豪迈奔放、充满激情、自由洒脱的边塞生活,虽看似与长城无关,却充分表达了作者不怕艰苦,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D.第⑥段提到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六出边关讨伐匈奴、威震异域的故事,不仅流露出作者对英雄的仰慕之情,也表达了自己的志向。
14.“我还没有见过长城”一句在文中多次出现,请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15.结合选文内容,联系写作背景,说说你对结尾“长城,登临匪遥,愿尔为祖国屏障,壮起胆来!”这句话的理解。
16.模仿课文第二段,围绕一个话题,用“提起(看到、 听到、说到……就会想起……想起……”的句型写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