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凸透镜成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3 凸透镜成像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5-12 16:1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凸透镜成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初步认识实像、虚像的概念。
(3)能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简单现象。
过程与方法
(1)能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提出问题的能力。
(2)从凸透镜成像的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4)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参与观察实验。
(2)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探究创造的心理品质。
(3)培养学生团结写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2)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及教法
学生活动及学法
教学功能及德育目标
引入新课:
(1)用凸透镜观察书上的字会发现什么?再用凸透镜观察教室外边的物体,会发现什么?那么,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呢?
(2)改变物体与透镜之间的距离,可以得到不同的像,那么,透镜与物体之间的距离跟透镜的焦距是否有关?
教师引导。
学生实际操作并观察现象。
学生思考。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集中学生注意力。
提出问题:
(1)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2)学生经过讨论提出各个不同问题。
(3)提炼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定本节探究题目: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师提问。
教师指导并板书各个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
发散学生思维。
聚合学生思维。
猜想建立假设:
(1)学生分组讨论: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与像的大小、倒正、实虚的关系。
(2)教师板书学生猜想的各种可能(学生的猜想可能与主题远离,不能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教师组织。
教师引导。
分组讨论。
讨论交流。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活跃学生思维。
设计实验:
友情提示:
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具座的高度,使烛焰、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一条与光具座平行的直线上,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物距(u):物体(蜡烛烛焰)到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像距(v):像到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些部分也可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己总结)。
(1)学生根据自己猜想及实验桌上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装置。
(2)各组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简要的说明实验注意事项。
教师指导。
注意听,认真领会。
(也可由学生自学)。
学生明确什么是物距,什么是像距。
学生设计实验。
设计好实验记录表格。
组之间讨论交流。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
培养学生勤奋的精神和执着的追求。
取长补短。
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引导。
教师板书。
(或用大屏幕打出来。)
指导完成。
回忆思考。
本组间讨论、归纳本节知识。
完成随堂练习。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