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声音的特性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 声音的特性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5-12 16:3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声音的特性 课型 新 共1课时
教学方式 讲授、实验探究 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合作
教学目标 1、利用示波器观察不同声音的波形
2、常识性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
3、了解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4、常识性了解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
5、初步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以及他们的应用。
重点 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
难点 声音的波形
手段 实验、合作
教具 示波器、扩音机、话筒、音叉、梳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前提测评: 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声。3、声音在 、 体中比 体中传播的快。4、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5、声音在空气中是以 的形式传播。 知识巩固、复习
引入 用收录机放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带。
问:同学们刚才欣赏到的是悦耳动听的歌曲,有的音调高,有的音高低;有时声音大,有时声音小;有的用钢琴伴奏,有的用小提琴或我国的民族乐器二胡、三弦等伴奏。有些声音我们听不到,但动物却能感觉到,学了这节课后,同学们将知道其中的奥妙。 关注教师
新课教学 一、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 1、声音是用听的,但我想先让同学们“看”见声音
2、演示P11活动:用示波器观察声音的波形,并作如下记录
发声体
波形
波形特征
音叉(纯音)
256HZ
疏散
512HZ
密集

声音大
振幅大
声音小
振幅小

男生
疏散
女生
密集
观察、记录实验
3、分析实验结果:步骤:先记录波形,然后让学生自学P12波长资料,在与学生一起分析各种声音的波形特征。 自学、运用、分析
4、提出问题:用什么概念反映声音的大小、粗细(高低),单位是什么?当声音大小、粗细都相同时,还可以用什么来区分? 引起好奇
5、讲解:(板书)音调:声音的高低(粗细)
活动:研究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课本P13活动一
结果: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结论(板书):(1)、频率:物体一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2)、波形特征:音调高,波形密集,音调低,波形疏散。(3)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1、观察实验
2、阅读课本有关内容,了解人的听觉范围
6、讲解:(板书)响度:声音的大小(强弱)
学生活动:研究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课本P13活动二
结果: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结论:(1)、响度与振幅有关(2)、用dB表示声音的强度(3)波形特征:响度大,振幅大,响度小,振幅小。 1、学生动手探究活动
2、自学阅读了解一些环境的响度。
7、演示:在讲桌下(不让学生看见)敲响铜锣、摇动响铃,请同学们说出所听到的声音是什么物体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板书)音色:在音调、响度都相同时,不同的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不同,这就是音色。
拓展:平常人们常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就是根据各人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不同,即各人的音色不同分辨是谁的声音的。同一个人的音色,随着年龄的增大,以及饮食、起居和本人健康状况等因素而变化。
新课教学 二、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超声波和次声波
次声波: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波。特点:频率低、波长长、穿透力极强,它可传播至极远处而能量衰减很小,10Hz以下的次声波可以跨山越洋,传播数千千米以远。产生:自然界,次声波的自然发生源有狂风暴雨、雷鸣电闪、台风寒潮、龙卷冰雹、晴空湍流、地震海啸、陨石落地、极光放电、太阳磁爆及日全食等,频率一般都在0.1Hz以下。人为发生源包括飞机飞行、车辆高速行驶、机器飞速运转、打桩机喷气打桩、火箭发射、核爆炸等,它们所产生的频率一般在1Hz~15Hz。危害:会引起人体某些器官的强烈振动,甚至共振,使人产头晕、耳鸣、恶心、失眠、神经错乱、四肢麻木、失去知觉等症状,严重的可致人于死地,现在次声波已被用作武器。
超声波:频率超过20000赫兹的波叫。产生:以昆虫为食的蝙蝠,视觉很差,飞行中不断发出超声波的脉冲,依靠昆虫身体的反射波来发现食物。海豚也有完善的“声纳”系统,使它能在混浊的水中准确地确定远处小鱼的位置。个特点:能量大,沿直线传播。应用:1)超声波加湿器2)利用超声波的巨大能量可以把人体内的结石碎。3)声纳、B超 学生自学后归纳总结
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把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做一个简单总结,明确目标,强调难、重点;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师生共同完成
作业 课后认真阅读课文、注意不要死记硬背课文中的名词,要注重理解。
练习册本节内容
板书 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
一)声音的波形特征。
二)乐音的三个特征
1、音调:声音的高低(粗细)
(1)、频率:物体一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2)、波形特征:音调高,波形密集,音调低,波形疏散。(3)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2、响度:声音的大小(强弱)
(1)、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2)、用dB表示声音的强度(3)波形特征:响度大,振幅大,响度小,振幅小。
3、音色:在音调、响度都相同时,不同的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不同,这就是音色。
二、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超声波和次声波
教学反思 1、本课概念较多,对于初二学生来说要完全理解是困难的,因此在这些名词上不必多费唇舌,要把握住本课的教学目的。这些名词在实际生活中和今后高中物理课的学习中,还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对于这些名词的解释,不要给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否则将适得其反。
2、波形的理解有一定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