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优特训——第4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测试卷(A)

文档属性

名称 冲优特训——第4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测试卷(A)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8.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2-03-17 21:3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测试卷(A)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得分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4分)
1.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①地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
②地球不停地绕太阳公转
③地球不停地绕地轴白转
④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对人类及自然环境有破坏性影响的地震震级为( )
A.大于3级 B.大于4.5级
C.大于5级 D.大于7级
3.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为山谷
B.乙地为鞍部
C.甲地比丙地高
D.等高距为50m
4.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以下有关地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地球是一个椭球体
B.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和地幔两层
C.火山和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D.流水、风力、冰川等是影响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
5.在楼房里遇到地震时,应如何避震( )
A.跳楼 B.躲在窗下
C.乘电梯下楼 D.用枕头护住头部,就近躲在床、桌下
6.如图中等高线图表示的地形名称依次是( )
A.山脊、盆地、山谷、山顶
B.山谷、山顶、山脊、盆地
C.山脊、山顶、山谷、盆地
D.山谷、山顶、山脊、盆地
7.观察如图所示的等高线地形图,其中E点表示的地形部分是( )
A.山顶 B.山脊
C.峭壁 D.鞍部
8.科学考察发现,冰天雪地的南极大陆下面竟然埋藏着丰富的煤炭,对这一事实成因的解释,合理的是( )
A.气候变暖 B.大陆漂移
C.人类活动 D.植被迁移
9.如图中当地球运动到位置④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全国各地昼夜等长
B.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C.北半球是冬季
D.我国东部地区盛行西北风
10.引起太阳光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原因是( )
A.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
B.地球被厚厚的大气所包围
C.地球一刻不停地自转
D.地球斜着身子不停地公转
11.如图所示,月球转到a位置时,对应的月相及我国最接近的传统节日分别为( )
A.新月 春节
B.上弦月 端午节
C.下弦月 重阳节
D.满月 中秋节
12.我国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的地形都以平原为主,形成这类地形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作用 B.生物作用
C.流水作用 D.冰川作用
13.如图为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周围约l00公里范围内海底岩层年代分布的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岩层距离现在的年数。这一现象支持了( )
A.板块是运动的
B.地球是一个球体
C.生命是不断演化的
D.海水对地形具有侵蚀作用
14.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运会。下列关于这一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366天 B.是闰年,有365天
C.2月份共有28天 D.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不会变
15.如图所示的该天的①、②、③、④四地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6.站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甲、乙、丙、丁各点位置以30°视角俯看,见到的地势起伏形态分别是( )
17.如图所示为我国某地某日旗杆影子长度模式图。a、b、c、d表示旗杆各个地方时时刻的日照影长。b、d影子达一天中最长;a与b及a与d两线间夹角相等;a与c两线间夹角为45°。若该地此日夜长为l0小时,则c处影子的方向为( )
A.东北 B.西南
C.东南 D.西北
18.上题中,若此地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4时,则该地经度为( )
A.120°E B.135°E
C.115°E D.112.5°E
19.下列关于晨昏线与经线圈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每天都重合
B.只有春分和秋分这两天两者重合
C.晨昏线与经线圈永不重合
D.只有冬至和夏至这两天两者重合
20.如图所示,M、N两点分别是晨线、昏线与北纬45°纬线圈的交点,OE⊥MN并交于P点,此时北京时间为( )
A.1时 B.2时
C.13时 D.14时
21.如图为全球某日某时刻的晨线(线上数据为经度),此时北京时间是( )
A.12:40 B.9:20
C.21:20 D.2:20
22.日出前,从地面微明(即晨光始)到太阳露出地平线为止的光亮称曙光。日落后天空和地面仍维持微明(即昏影终)的这段时间的光称暮光。曙光与暮光合称曙暮光。读某年20°纬线某地日出日没时刻表及天文晨昏影表。表格中的时间为北京时间,则9月7日北纬20°的曙暮光时间约为( )
日期项目
1月10日
3月11日
5月10日
7月9日
9月7日
11月6日
日 出
9:37
9:12
8:26
8:27
8:45
9:04
日 没
20:38
21:08
21:27
21:44
21:10
20:23
晨光始
8:19
7:59
7:07
7:04
7:31
7:48
昏影终
21:55
22:21
22:46
23:07
22:25
21:39
A.16小时3分钟 B.14小时54分钟
C.2小时46分钟 D.2小时29分钟
二、填空题(每空l.5分,共33分)
23.学校的作息时间一般随着一年中季节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昼夜长短的变 化。北半球夏季的白昼时间比冬季要________ (填“长”或“短”),造成一年中白昼时间长短变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________ (填“自转”或“公转”)。
24.读某地等高线图,回答有关问题。
(1)若甲乙两山顶之间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根据图上的比例尺,计算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________米。
(2)甲山顶相对于乙山顶的高度是________米。
(3)图中箭头表示小河的流向。小河的流向________ (填“正确”或“不正确”)。
(4)写出图中字母A、B分别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
25.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人们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________板块构造学说。该学说认为全球由________大板块构成。我国台湾岛以东的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极不稳定,因此多火山和________。
26.下表中所列的是l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小时30分
9小时09分
12小时
13小时56分
(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________。
(2)四地所处纬度按从高到低顺序排列是________。
(3)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
A.地球的公转 B.地球的自转
C.黄赤交角的存在 D.地方时的不同
27.国际上规定把全球划分为24个经度宽为________度的区域,每个区域都相对应一个时 刻,这样规定后的每一个区域就称为________。
28.读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上画出太阳照射光线。
(2)图中EF线为________ (填“晨”或“昏”)线。
(3)该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____,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时,A、B、C、D、E、F六点中正午太阳高度等于0°的是________。 该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________,白昼最长的是________。
(5)此时,C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D点日出的地方时是________。
三、分析综合题(29题5分。其余每空2分,共23分)
29.一架飞机从甲机场(35°E)起飞,向东飞行直抵位于60°W的乙机场。到达乙机场的时间是8月8日8时,中途飞机用了20个小时。则飞机在甲机场起飞时的时间是________。
30.读某城区示意图,回答问题。
(1)A、B两点的相对高度为H米,则( )
A.40 C.50 (2)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最适宜建自来水厂的是________。
31.读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年运动轨迹图,回答问题:
(1)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
A.a B.b C.c D.d
(2)当太阳直射点在d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地正值夏季 B.b地昼短夜长
C.c地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小值 D.d地出现极昼现象
32.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M地形部位的名称:________。
(2)一般而言,推算图中峭壁底部与顶部的最大温差可能是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3)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是________。
(4)如图是该地区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则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该地区冬 季易受寒潮影响,A、B两地受害较重的是________地。
参考答案
第4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测试卷(A)
一、l.B 2.C 3.B 4.B 5.D 6.A 7.A 8.B 9.B l0.D ll.A l2.C 13.A l4.D l5.A l6.B l7.D 18.B l9.B 20.C 21.B 22.D
二、23.长 公转 24.(1)4500 (2)58 (3)不正确 (4)鞍部 峭壁 25.六 地震 26.(1)丁地 (2)甲、乙、丁、丙 (3)A、C 27.15时区
(2)晨 (3)冬至太阳盘射南回归线,北极圈及以北地区为极夜 (4)E A F (5)8:O0 6:O0
三、29.8月7 日 l8时20分 30.(1)B (2)丙 31.(1)B (2)C 32.(1)山谷 (2)0.6℃ (3)自西北流向东南 (4)亚热带季风气候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