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气象灾害和防灾减灾
教学目标:
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频繁发生的气候灾害——洪涝与干旱的成因、危害及防治。
2、了解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及造成的危害。
教学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象灾害的分布、成因及危害。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我国气候主要特征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展示影响我国的冬夏季风图,引导分析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雨热同期;不利影响——多旱涝灾害。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有哪些气象灾害和特殊天气。
一、水旱灾害
我国每年总有一些地区发生水旱灾害。洪涝和干旱是影响我国最大的气候灾害。下面请同学们先阅读教材再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过渡)可见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较多的国家,除了水旱灾害以外,我国还有哪些气象灾害呢?它们又是与哪些特殊天气有关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的特殊天气。
二、特殊天气
展示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相关图片并简单介绍这四种特殊天气。
(学生活动)下面我们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一起讨论一种特殊天气,然后每个小组由一名代表发言完成下面的表格。现在给大家5分钟时间阅读教材并讨论。
(学生活动)小组经过讨论,互相启发,加深了学生对寒潮的了解。通过小组代表发言的形式使各种不同的意见碰撞,使意见趋向一致。
(教师小结)刚才第小组很好的完成了寒潮学习下面老师再补充几点:
1、寒潮是大幅度降温的强冷空气实际是强大的冬季风,所以寒潮的源地及发生时间就与冬季风相关。
2、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等地不易受到寒潮影响,青藏高原海拔高,云贵地区被北面的山地阻挡,距寒潮源地远。
3、运用图片说明寒潮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及带来的灾害。
(学生活动)小组经过讨论代表发言完成梅雨相关内容。
(老师补充:)每年的6月中、下旬-7月上旬,江南地区,出现长时间的连绵细雨,此时正直梅子黄熟季节,因此,人们称之为“梅雨”,形容“梅雨”的古诗很多,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雨打黄梅头,四十五天无日头。”梅雨过后,长江流域地区又出现干旱的季节,我们称之为“伏旱”。
(学生活动)小组经过讨论代表发言完成台风相关内容。
(教师归纳)
(1)影响我国的台风是产生在西太平洋热带海面上的一种十分强大的大气涡旋,它在每年的6至10月影响我国的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区,我国东南沿海的其他地区有时也受其害。
(2)台风经过的地区常出现大风、暴雨天气。
(3)大风回破坏建筑物、造成翻船事故,暴雨回引发洪水,形成洪涝灾害等,但也可缓解当地的旱情,如缓解长江地区的伏旱天气。
(学生活动)小组经过讨论代表发言完成沙尘暴相关内容。
(老师补充)我国北方沙尘暴多发与人类活动有关,寒潮也容易引发沙尘暴 展示相关沙尘暴及内蒙古高原草原破坏的图片思考:
有人发出警告:“一旦内蒙古东部的草原没有了,北京和天津也就没有了!”这是不是危言耸听?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有道理。因为北京、天津距离内蒙古草原较近,内蒙东部的草原一旦消失了,沙尘暴就会自北向南长驱直入,意味着北京和天津不久也将会被沙漠吞没 。
请你出谋划策,针对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植被稀少,沙质土壤较多,寒潮大风天气较多的自然条件,谈一谈治理沙尘暴的措施。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我们应大力提倡植树种草,退耕还草,合理放牧,减少风沙危害。
拓展延伸:面对影响我国的气象灾害,我们应该怎么应对?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加强预报,修建水利设施等。
(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影响我国的寒潮和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和旱涝灾害。这些灾害性天气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和损失。我们要研究这些灾害性天气发生的规律,防御和战胜灾害,采取有利的措施,加强预报灾害的研究,使我们尽可能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