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四节
课题 4 眼的成像原理 视力的矫正 课型 新授 第一课时 共2课时
教学方式 实验探究、分析应用、总结提高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1)了解眼球的结构及各个部分的功能。能说处视觉的形成过程。2)知道人类视觉上的限制。
技能目标: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并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知道目前人类对近视、远视的矫正方法,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2)树立保护眼睛和用眼卫生的意识。
重点 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
难点 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手段 多媒体、观察探究
教具 眼的相关教学挂图、手电筒、近视镜、远视镜各一副、眼模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复习 1、眼球的结构
2、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回忆旧知识,引起学生
引入 眼睛是我们重要的感觉器官。据统计,大脑中约有90%的信息来自于眼睛,你知道眼睛是如何看见物体的呢? 关注教师 设置悬念,增强求知欲,使学生更好地融入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 一、视觉的形成 1、问:眼球是不是就是眼睛?
问:还有哪些部分?有何作用?能结合你所看到的眼睛及课本内容告诉我吗?
眼睑:防止其他物体进入眼睛,具有保护眼睛的功能(教材中没有,但学生肯定能看到、提到)
观察:你的虹膜是什么颜色,其他同学的虹膜是什么颜色?欧洲人的虹膜又是什么颜色 学生观察同学眼睛、看书回答 通过观察得到信息
2、实验:用手电筒照着这位同学的右眼,留心观察瞳孔变化?
说明:在光亮的环境中瞳孔能(减少、增加) 进入眼睛光线的量。虹膜的作用是能根据 ,可以控制 的大小。
这是眼不会被强光灼伤在,昏暗的光线下看到物体的原因。 对看活动
观察、思考并表达 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培养观察能力
3、光线进入人的眼睛后怎样成像呢?请同学们结合照相机原理分析视觉形成的原因?
教师强调:
1)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学生讨论、对比、分析、表达 锻炼综合分析能力
2)视网膜相当于实验中的光屏或是照相机中的底片。但它并不是形成视觉的部位。视觉是在大脑皮层中形成的。
4、追问:视网膜上的成像性质是怎样的?和我们实际用眼有矛盾吗?阅读P35材料“视网膜上的倒像”及第一段内容,启发引导学生总结得出:
眼睛的成像性质:
(1)、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眼睛有自动调节焦距的功能——通过睫状肌调节晶状体的凸度(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的光线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 阅读、思考,归纳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新课教学 二、视觉的限制 虽然眼睛能接受许多信息,但我们的眼睛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缺陷而影响着视觉的正常形成。即使是正常眼也会有一些限制:
实验:P40小资料、练习1、2
你的近点是 厘米,远点是 厘米,明视距离是 厘米。
实验P36验证盲点的存在。 学生实验、记录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了解正常眼的局限性。
小结 结合上表进行总结
名称
功 能
瞳孔
调节进入眼睛的光线的强弱
视觉的形成:
归纳、巩固 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有系统性
作业 调查班上同学的视力情况,了解父母、爷爷奶奶的用眼情况?
作业本A P10练习。
关爱长辈
板书 一、视觉的形成
1)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2)视网膜相当于实验中的光屏或是照相机中的底片。但它并不是形成视觉的部位。视觉是在大脑皮层中形成的。2、放大镜:短焦距的凸透镜u3)、眼睛的成像性质: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眼睛有自动调节焦距的功能
二、视觉的限制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联系生活比较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新课教学前,对上节实验课的内容要很好的进行复习、理解、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