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知识准备
在自然状态下,在青藏高原上煮饭为什么会煮不熟?
思考:
地理原理:
地面受热均匀
A
B
C
近地面
高 空
1000hPa
900hPa
800hPa
700hPa
把空间气压值相同的各点连接而成的面叫做等压面。
海拔升高,气压降低
地面冷热不均
受热
近地面
高空
冷却
冷却
B
A
C
高
高
低
思考:1、气温与近地面气压的关系?
2、高空气压与近地面气压的关系?
3、高低气压是水平还是垂直方向的比较?
4、气压与等压面弯曲的关系 。
特征:
3、高低气压是在同一水平面比较而言,在垂直方向上,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升高始终下降。
1、温压相反:近地面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
2、上下相反:近地面与高空的高低气压相反。
4、高高低低:等压线在高压向高处凸,低压向低处凹。
高
低
低
海陆风
白天陆地升温快
(相对为热源)
海洋升温慢
(相对为冷源)
海风
海陆风
夜晚陆地降温快(冷源)
海洋降温慢
(热源)
陆风
实例:山谷风
白天,山坡升温快,大气上升,山谷升温慢,大气下沉,风由山谷吹向山坡,形成谷风。
夜晚,山坡降温快,大气下沉,山谷降温慢,大气上升,风由山坡吹向山谷,形成山风。
1010
1005
1000
水平气压梯度力
特点:1、由高压指向低压
2、处处与等压线垂直
(百帕)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地转偏向力的特点
1、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赤道上不偏。
2、纬度越高,偏向力越大,反之越小
3、处处与风向垂直。
4、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地转偏向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北半球
风向
南半球
摩擦力的特点
1、和风向相反。
2、减小风速。
3、影响风向。
上升气流
市区
郊区
郊区
由郊区流向市区
由郊区流向市区
城市风下沉距离
A
B
知识拓展:
热岛效应
回答:1、假如你是一位城市规划者,对严重污染大气的工业
企业,应布局在何处?
2、对城市进行环保,在什么位置植树造林最有效
作用力 特点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垂直于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与风向相反,降低风速,影响风向
影响风的三种作用力和特点
二、风的形成探究
1010
1008
1006
1004
1002
1000
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变化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摩擦力
(百帕)
1002
1000
1004
1006
1008
1010
A
B
C
D
思考:1、A、B、C、D分别代表什么?
2、这张图反映的是什么半球?
大气的运动知识要点
一种力作用
两种力作用
三种力作用
风向
地球不转
地球自转
高空
低空
太阳辐射
地面的冷热不均
大气垂直运动
水平气压差异
水
平
运
动
热力环流
风
风向
地面
高空
2、图中气压状况是由热力作用引起,读图回答:
C
A
B
D
(1)判断AB处的冷热状况?
(2)画出ABCD处的热力环流?
(3)比较ABCDEF气压值的大小?
E
F
等压面
热
冷
A>B>D>F=E>C
练习3:
1. 画出北半球A、B、C三地的风?并说明风向。
1000
A
B
C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1012
1014
1016
2. A、B两地,何处风力最大?并说出理由。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1008
1010
1006
hpa
高压
低压
结论:气压差相等时,等压线越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特征: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影响:原动力,从根本上决定了风的方向和
大小(气压梯度= )。
气压差
距离
梯度力
1004
1000
1002
1004
1002
1000
1012
996
1004
A
B
C
比较ABC三处风力的大小?
典 例 精 析
下列四幅图中,P点所在位置风速最大的( )
解析:本题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在相同图幅的同等比例尺下,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C
赤道
南极
北极
赤道
赤道与极地之间的这种由于受热不均而引起的单圈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为什么?
为了简化起见:
假设地球表面是均一的,太阳直射赤道。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那么,大气的全球运动情况又将如何?
90oN
0o
30oN
60oN
高空北上气流右偏
北纬30o上空偏转成西风,气流无法北上在此堆积
30oN
赤道
近地面形成高压
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升,
近地面气流右偏成东北风
近地面形成低压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带
低纬环流圈
讨论:
1.赤道和北纬30o地面气压的形成原因。
2.在赤道和北纬30o的地区是否容易形成降水?
活动:
1.请同学们尝试合作完成北半球中纬和高纬环流,写出近地面的气压带和风带名称
2.北纬30o-60o和北纬60o-90o间近地面盛行风的形成原因
3.在北纬60o与北纬90o的地区是否容易形成降水?
30oN
60ON
90ON
0o
赤 道 低 气 压 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压带
东 北 信 风 带
盛
行
西
风
极 地 东 风
低纬环流圈
中纬环流圈
高纬环流圈
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
活动:请同学们画出南半球的三圈环流。
近地面
高空
0o
90oS
90oN
30o
30o
60o
60o
0o
90oS
90oN
30o
30o
60o
60o
探究:
1.副热带高压和极地高压的成因有何不同?
2.副极地低压和赤道低压的成因有何不同?
3.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有何规律?
气压带:
0 3 6 9,
低高低高;
风带:
南左北右,
无信西东
23°26 N
23°26 S
66°34 S
66°34 N
0°
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位置 的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移动原因: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
移动规律:
与太阳直射点移动一致
移动幅度:
5~10个纬度
归纳小结: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只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单圈环流
2、既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又考虑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
3、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4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南半球: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1)A、B、C、D四处,属于气流上升的是 ,
B 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风带名称 E F G __________
(3)G 处常年风向是_________
A C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风带
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东北风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大气环流(三)
自转
公转
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气压带 分布 成因 气流运动 对气候的影响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 分布 成因 气流运动 对气候的影响
赤道低气压带 0 ° 热力因素 上升 湿热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 ° 动力因素 下沉 干热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 动力因素 上升 温热
极地高气压带 90 ° 热力因素 下沉 冷干
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风 带 分 布 风 向 对气候的影响
北半球 南半球
低纬信风带
中纬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小结
风 带 分 布 风 向 对气候的影响
北半球 南半球
低纬信风带 0-30 ° 东北信风 东南信风 干燥
中纬西风带 30-60 ° 西南风 西北风 温湿
极地东风带 60-90 ° 东北 东南 冷干
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小结
一月
七月
(4)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断裂成单个
的高低气压中心
60 N
30°N
亚 欧 大 陆
洋
大
西
洋
太
平
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
低压
冰岛
低压
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
亚洲(印度)低压
亚速尔
高压
夏威夷
高压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南、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南、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副 热 带 高 压 带
副 极 地 低 压 带
一月
七月
低
低
高
高
高
低
亚洲
大陆 太平洋 北美大陆 大西洋
一月 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高压 冰岛低压
七月 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低压 亚速尔高压
2、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3、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节环流
阅读教材P53插图,自主探究完成下列问题:
(1)何为季风?甲乙两幅哪是1月?哪幅为7月?
(2)为什么东亚地区的季风最典型?
(3)为什么东亚形成的是东南季风而南亚形成的是西南季风?
(4)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是否是唯一原因呢?
东亚季风
小结
冬季风
夏季风
成因
性质
成因
性质
东亚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地处世界最大大陆和世界最大海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显著)
受亚洲高压控制,盛行偏北季风
寒冷
干燥
受夏威夷高压控制,盛行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
温暖
湿润
南
亚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盛行来自高纬大陆的东北季风
温暖
干燥
赤道低压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成西南季风
温暖
湿润
成因(共15张PPT)
2010年3月23日 重庆綦江县
2010年7月9日 山东郯城县
2010年7月27日 南充龙门镇
2010年8月21日 中央气象台
四.常见的天气系统
1. 什么是气团呢?它又是如何划分的呢?单一气团控制下天气特征如何?
2. 什么是锋面?锋面一般分为哪几类?它们是如何划分的呢?对天气各有什么影响?(完成P56活动题1、2)
冷锋
冷气团
暖气团
冷气团主动移动 暖气团被迫抬升
大风、云层加厚,雨雪天气
冷锋的雨区在锋后
前进方向
暖锋
冷气团
暖气团
暖气团主动移动并爬升
暖锋的雨区在锋前
大风、云层加厚,连续性降水
前进方向
市区
冷气团
暖气团
冷锋过境前市区的天气有何特点?
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
市区
冷气团
暖气团
冷锋控制,阴雨、大风、降温
冷锋过境时市区的天气有何特点?
市区
冷气团
暖气团
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晴朗
冷锋过境后市区的天气有何特点?
类型 冷 锋 暖 锋
形成及符号
气团运动特征
降水分布
降水类型
天气特征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冷
暖
冷
暖
冷气团长驱直入,暖气团被迫抬升
暖气团主动爬升,冷气团被迫回转
冷锋锋后
暖锋锋前
阵雨
连续性降雨
气温高、气压低温暖晴朗
气温低、气压高、晴朗
阴天、下雨、刮风、降温
连续性降水
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好
气温升高,气压下降,雨过天晴
(2)、冷锋与暖锋
影响我国的锋面:多冷锋
北方夏季的暴雨,
冬春季节的寒潮,
冬春季节的风沙天气(沙尘暴)
类型 形成原因 分布范围 天气特征
长江中下游准静止锋
昆明准静止锋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
长江中下游和日本南部
6月“梅雨” 天气
冷锋南下受到地形的阻挡
昆明至贵阳一带
(4)准静止锋
贵阳冬半年“天无三日晴”
气旋
反气旋
气旋与反气旋气流运动的差异
气压 水平气流 垂直气流 天气 事例
北半球 南半球
气旋
反气旋
低
高
C
A
D
B
上升
下沉
阴雨
晴朗
夏秋季节东南沿海的台风
长江流域的伏旱
冬季的寒潮
三、气压系统
A B C D
逆时针辅合
顺时针辅合
顺时针辅散
逆时针辅散
判断:北逆南顺
锋面气旋(北半球为例)
高
低
高压脊
低压槽
低
冷锋
高压脊线上气流以辐散为主,不易形成锋面。
低压槽线上气流以辐合为主,易形成锋面。
暖锋
暖气团
冷气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