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玉门市油田一高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玉门市油田一高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13 15:23: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玉门油田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2.下列关于商周时代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A.通过禅让进行权力交接 B.铁犁牛耕普遍推行
C.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高度集权 D.地方管理实行郡县制
3.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泰山封禅,举行祭天大礼,并勒石记功,这些活动表明
A.推行文化转折 B.彰显皇权来源的正当性
C .加强对山东地区的统治 D.确立新的祭祀礼仪
4.战国时期,贵贱天然有别的观念,逐渐被人类本质无别、差别在于后天的观念所取代,人性善恶的讨论成为争鸣的主题。据此可知,当时( )。
A.对人类共同本性的探讨成为潮流 B.社会政治结构变动影响观念变迁
C.强化社会秩序成为诸子思想共识 D.性恶论顺应了专制集权发展需要
5.西汉时期,临邛(今四川邛崃)境内铁矿资源丰富,所生产的铁农具和厨具等通过“南方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入到广大西南夷地区,临邛卓氏家族就因冶铁而成为巨富。这反映出
A.汉代铁器已经推广到了全国 B.铁器贸易促进了“汉夷”交流
C.盐铁官营推动边远地区发展 D.丝绸之路推动中外技术交流
6.唐代安西四镇之一的龟兹,地处丝绸之路要道。其佛教石窟壁画中,有不少艺术形象源于希腊,其中最典型的是坐战车的日天形象,这个形象源自古希腊太阳神赫利俄斯。这反映了当时
A.古希腊与唐朝的经贸交往频繁 B.西域人物画采用西方绘画技法
C.西域佛教文化吸收了西方元素 D.龟兹成为欧亚的经济文化中心
7.王安石变法中,颁行《三经新义》(对《诗》《书》《周礼》三部儒家经典重新加以注释),作为学校的统一教材,并将《三经新义》作为考试标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争夺变法的主导权 B.培养和选拔实用人才
C.充实完善儒家思想 D.完善和发展科举制度
8.从1414年到1438年,被称之为传说中的瑞兽“麒麟”的长颈鹿七次以纳贡的名义进献给
明朝皇帝,其中两次是通过“市”即买卖获取的,但明朝官员仍将其列入“朝贡之物”,皇帝们仍是厚加赏赐,文武百官也纷纷稍首称贺。这反映了明朝统治者
A.希望通过朝贡贸易扩大对外交流 B.向远夷国家宣扬国威耀威于域外
C.借此强调政权的权威性和合法性 D.需要满足对异域奇珍异宝的需求
9.中国的手工制烛业曾用女贞树上蜡虫的分泌物一一白蜡制作蜡烛。1884年以前,每年从四川建昌峡谷挑运蜡虫需耍上万脚夫。之后,由于煤油进口,建昌供应的蜡虫,有一个脚夫就能挑运了。这一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手工制烛业走向衰落 B.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C.手工蜡烛缺乏竞争力 D.西方经济侵略的积极作用
10.1917年4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对它的意义是:
A.揭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 B.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C.是中国近代最早倡导文学改革的人 D.为马克思主义传播作了准备
11.雅典人普遍认为,他们的身体“是给他们的城邦使用的,好像不是他们自己的一样”;而他们培养自己的智慧,“其目的也是为着要给他的城邦做一点显著的事业”。这说明(  )
A. 雅典人公民意识强烈 B. 民主政治牺牲了人的个性
C. 血缘是城邦维系纽带 D. 小国寡民是民主政治基础
12.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那些姬姓以外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这种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 )
A. 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创造 B. 不利于原族群的进一步发展
C. 彻底地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 D. 完成了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
13.1953年到1954年,新中国连续两年农业生产增长速度相比1952年有所下降,导致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开工不足,其中仅棉纱棉布卷烟麻袋这四种产品的减少,就使全国工业增长速度降低4%。针对此现象国家采取的对策是
A.制定国民经济建设的计划 B.积极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改变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 D.把工业建设放在第一位
14.香港第四任行政长官梁振英说;,“香港的过去好像一家大酒店, 人与酒店的关系只是房客关.系....今天的香港人不必再因战乱或九七问题而颠沛流离,凝聚力也有了合适的土壤。”材料说明香港回归后
A.港人治港已成为了现实 B.彻底摆脱了英国长期殖民统治的影响
C.香港人获得了独立主权 D.一国两制是香港繁荣稳定发展的保证
15.某学者评价世界古代历史上的一场改革,称它是“别出心裁的改革,力图将贵族的和民主的宪法合而为一。这种改革不会长期奏效,但是谁也不能否定这样一个事实,即通过改革,
这个国家进入了比较平稳发展的新阶段。”在这次改革中
A.债务奴隶全部获得解放 B.第一次实行陶片放逐法
C.为参政的公民发放津贴 D.把习惯法改造为成文法
16.《新全球通史》记载,英国1720-1721年间颁布《印花布法案》,禁止从印度、波斯、中国进口印花棉布,并限制私人出售印花棉布,议会甚至通过法律要求丧葬时要使用羊毛裹尸布。据此可知
A.市场需求将推动技术革新到来 B.羊毛制品的质量有了极大提高
C.法案限制了棉纺织技术的发展 D.法案体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
17. 1938年1月,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边区政府,经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批准,边区政府定名为边区行政委员会。随后,边区各行署、县、区、村相继成立了各种形式的政权组织。这反映了( )。
A.中国工农红色政权的初步形成 B.国民政府加强乡村政权建设
C.中共把抗战与政权建设相结合 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扩大
18. 古罗马时期,当事人订立“不索债的简约”以后,若债权人反悔并要求债务人给付,只要债权人具备相关免债能力,债务人可以拒绝,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和解协议”。罗马法中的“和解”
A.表现了私法的灵活性 B.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
C.实现了人与人的平等 D.成为现代债权法的依据
19. 下图为英国1806--1860年棉纺织业机器织工人数和手工织工人数比较图。
图中信息表明,这一时期英国
A.蒸汽动力织机的推广一度受阻 B.棉纺织工人普遍抵制工厂制
C.在机器的发明使用上相对保守 D.手工纺织仍具有较高的效率
20(自主命题).美国汽车大亨福特曾经说:“在普通美国人的院子里,有着比非洲国王的整个王国还要多的齿轮、机械材料。普通美国小孩周围的工具,比整个爱斯基摩社会拥有的还要多。” 此材料反映了( )
A.世界市场形成后各地商品交流 B.工业革命工厂中大量使用童工
C.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D.美国发展建立在殖民基础之上
21. .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曾对某历史性的变换有过中肯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沈既济所评价的这一历史性的变化是(  )
A. 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B. 九品中正制使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阀步入仕途
C. 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
D. 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
22. 新中国建立以来,为维护国家利益,促进世界和平,进行了积极的外交探索。下列中国政府提出的外交思想、原则和政策中按提出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   ②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原则
③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④实行不结盟政策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①③
C. ②①④③  D. ②④③①
23.明代以每纳粮一万石的地区为一粮区,选派当地大户担任“粮长”,负责催征税粮,参与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有的还包揽地方事务。政府还以“税户人才”的名义,选拨优秀粮长为基层官吏。由此可知“粮长制”的推行
A.违背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B. 适应了强化君权的需要
C.推动了明代赋役制度的完善 D.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24.19世纪六七十年代,清政府任用英国人赫德为海关总税务司,仿照西方国家改革海关制度;同时还批准李鸿章等创办开平煤矿、轮船招商局等企业;此外还将捐纳制度日常化,明码标价公开向社会售卖各级官爵。这些做法( )
A.加剧了政府在各方面的腐败程度 B.说明政府已全面开始向西方学习
C.有利于缓解清政府的财政困难 D.是政府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表现
25.宋则久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出任天津敦庆隆绸缎庄经理。……20世纪初,他创作的广告语是:“救中国,用国货,国货畅销民安乐,虽然自己是富人,须想中国穷人多;将奈何,安插救济人有责,国货畅销工厂众,穷人工作得吃喝。”这说明他
A.不懂现代商业营销之道 B.呼吁富人直接救济穷人
C. 民族主义情绪过于激烈 D.怀实业救国的理想信念
玉门油田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答题卷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材料题:(共35分)
26.(13分)二战后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有快有慢,也出现过波折。钢铁产量的变化更能反映出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状况。
材料一
表2 1950~1980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表(单位:万吨)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1983年达到4002万吨,1986年达到5205万吨,至2002年达到18224.89万吨,钢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2002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2001年增长39.30%,2002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比2001年增长33.82%.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四个国家钢产量的总体发展趋势。(4分)
(2)分别分析四个国家钢产量出现上述趋势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5分)
27.关于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 上谕云“御史出巡,先须考察官吏”。 御史巡按品级不高,仅为正七品官,“代天子巡狩,所按藩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动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按临所至,必先审录罪囚,吊刷案卷,有故出入者理辩之。……存恤孤老,巡视仓库,查算钱粮,勉励学校,表扬善类,剪除豪蠹,以正风俗,振纲纪”。
(1)秦朝建立的监察机构是是么?(2)
(2)汉武帝为了监督地方王侯建立了是么制度?(2分)
(3)根据上述材料说明监察御史的特点和作用(6分)
28.(12分)1900年,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行走的少年
人物 简介
詹天佑(1861-1919) 1872年,作为首批赴美留学幼童之一出国学习。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主修铁路工程,成绩优异。1881年回国。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震惊中外。
邹容(1885-1905)
1902年,自费赴日留学,开始撰写《革命军》。1903年5月《革命军》印行,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明确宣布革命独立之大义在于“永脱满洲之羁绊,尽复所失之权利,而介于地球强国之间”“全我天赋平等自由之位置,不得不革命而保我独立之权”。
周恩来(1898-1976)
1898年出生于江苏淮安,少年时先后在东北、天津等地求学,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917年留学日本。1919年回国后在天津参加了五四运动,组织成立觉悟社。1920-1924年在法国等国勤工俭学,期间积极在中国留学生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全身心投入党领导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赫赫功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梁启超认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选做题(15分,任选一)
29.[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分)
材料
照宁二年(1069年), 宋廷开始精简军队,压缩编制,到元丰八年(1085年)禁、厢军总数减为80万左右,比原先减少30多万。熙宁七年,开始实行“将兵法”,把当地各部分禁军以及有战斗力的厢兵、蕃兵、乡兵等,混合编组为“将”,下设“指挥”。每“将”自2000多人至1万多人不等,通常为5000人左右,设正、副将为长官,选择有作战经验和才能的人担任。诸将长官统领并训练本将士兵,以达到将知兵、兵知将的目的。将兵多数戍守本路,在本路辖区内更戍,但也有一部分将兵到指定的别路更戍。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 《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实行将兵法的历史背景。(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安石将兵法改革。(9 分)
30. [选修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 分)
材料
反战和平运动兴起于19世纪,在美国、英国、法国相继成立了反战组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反战和平运动进一步发展,20世纪二三十年代掀起高潮。参加反战和平运动的有共产党人在内的政界人士、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如“国际妇女争取和平与自由联盟”的成员遍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1927年,反帝大同盟成立,致力于领导反对帝国主义统治的斗争,支持民族自决和人民独立,爱因斯坦、宋庆龄等被选为名誉主席团成员。1933年,该组织与国际反法西斯同盟联合组成国际反战反法西斯联盟。1936 年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呼吁反对日、意、德法西斯的侵略,支援中国、 埃塞俄比亚、西班牙人民的抗战。
——摘编自熊伟民《和平之声20 世纪反战反核运动》
(1)根据材料,概述反战和平运动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掀起高潮的主要表现。(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反战和平运动掀起高潮的原因及作用。(7分)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中测试题 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C B B B C A C B A A A C A A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C A A C D C D C D




二、材料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6.
(1)趋势:美国:产量长期稳步增长,到70年代中后期出现下降现象。
日本: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产量增长迅猛,70年代放缓。
苏联:稳步增长,70年代中后期放缓。
中国:快速增长。
原因:美国:国家采取大力干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受滞胀影响。
日本:采取引进技术等方式促进经济高速发展,70年代在经济滞胀冲击下,经济发展减速。
苏联: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后经济发展逐渐停滞。
中国:重视发展重工业。
(2)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现代化建设加快,需求增大;科技水平提高;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投资大幅增加。
27(3)特点:位卑权重;监察范围广泛;
作用:有利于澄清吏治;巩固中央集权,强化皇权。
29
(1)答:冗兵众多,老弱兵士多: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战斗力下降,积贫积弱。
(2)答:改变了朱军的编制,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减少军费开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政压力:未从根本上解决北宋的社会危机。
30.
(1)答:扩展到全球,成立众多反战组织:与反帝、支持民族独立结合:转向反法西斯;采取直接反战行动。
(2)答:原因:一战的惨痛教训,法西斯对外侵略的威胁,反战和平组织的推动。
作用:广泛传播和平反战呼声;动员人们与法西斯势力进行斗争。
4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