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人类近六千年历史中共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除中华文明外,其他的都已经消亡。
B.人口数量激增、自然生态环境恶化、外来民族入侵是文明中断与消失的三大原因。
C.历史上中国屡次面临异族入侵,但中国文明战胜了这些挑战,甚至同化掉入侵者。
D.汤因比认为:文明的消亡是由于其自身的性质,而文明的生长取决于其“自决力”。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段列举人类文明史史实,材料翔实,对比鲜明,为下文进一步论述奠定基础。
B.文章既肯定“挑战一应战”模式的积极意义,也指出它存在僵化可能,体现思辨性。
C.文章在分析众多文明中断与消失原因时先破后立,在批驳错误基础上提出正确观点。
D.文章采用递进式结构,从现象到本质,由结果溯原因,逻辑严密,有着很强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明中断与消失既有客观因素,也与该文明缺乏足够的自决力、不能应对外部挑战有关。
B.作者认为,通变是中国智慧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文明得以绵延数千年不绝的根本原因。
C.通变既强调重视传统,融会古今,又要求不拘常规,适时而变,这一智慧可用水来比拟。
D.“因革损益”是通变的智慧与现实的社会生活结合的产物,也是推动儒学与时俱进的力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
媒介在传播学意义上是指利用媒质存储和传播信息的物质工具。按美国著名传播学家施拉姆的见
解,“媒介就是传播过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在远古时代便已经产生。在漫长的远古
时期,人类先祖在沟通交流、生产生活乃至繁衍生存上都存在一定的阻碍,“结绳记事”是远古时代人类
摆脱时空限制记录事实、进行传播的手段之一,它发生在语言产生以后、文字出现之前的漫长年代里
或许在现今社会,它并不值得一提,但在当时,“结绳记事”是一种非常先进的记录方式。正如《春秋左传
集解》云:“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扬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
以相治也。”由此可见,“结绳记事”作为远古时期的媒介,一方面不仅起着记录的作用,亦是一种信息承
载的呈现
随着文字的产生及封建王朝的交替更迭,发挥着信息承載及记录作用的媒介开始不断发生改变,在
某种程度上它是封建王权及社会生产力的地位象征,亦是科学技术的映射体现,媒介在封建王朝时代,
先后经历了殷商、西周、春秋、先秦、西汉、东汉六个时期的转变,它们分别是甲骨、青铜、竹简、帛书、麻
纸、纸。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媒介的表现形式不同,但究其根本媒介传播是以人为基础的,它是以人
的迁徙或者流动为依据的。
(摘编自《媒介之历史溯源》)
材料二
电子类大众传播媒介主要包括广播、电视、互联网。广播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的浙闻
传播工具,分为有线及无线两种类型,广播作为电子类大众传播媒介的形式之一,具有多点投递的优势,
即能够通过点与点之间的联系,完成信息共享及报。其优势是听众范围校为广泛,传播速度迅速,功
能多种多样且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广播亦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点对点播报的局限性,广播存在一定的
时效性、不可逆性及无法选择性。
电也视作为科学技水及生产力发展的实体里现,指利用电子技术以及设备传送活动的图像画面和
频信号,即电视接收机,也是重要的广播和视频通信工具。电视具有准确性、及时性、普及性的特成,他
高一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2021学年“江南五校”高一阶段性大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
题号
4
答案
题号
案
项,“人类近六千年历史中共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只是汤因比的一家之言;且“其他的都已经消亡
于绝对,有些可能只是未能保有自己的国
保持基本连续性。B项,这只是“很多学者"的观
原文说的只是“上述众多文明
失的原因而非所有文明。D项,根据原
的生长取决于其
决
指
点化
文中说的是某种文明“如果没有自决
决力不够,则必然会僵化
并非指“挑战一应战”模式
这一智慧可用水来比拟”不正确。原文说“水的特质就是变,因此中国古代以川流不息、不断变
态的水,来与智慧相比拟
见水比拟的智慧是“变
还有保守、重视传统等不变
C(“文字不仅是我国封建王朝时代最主要的媒介”不
据材料一,文
媒介
电子媒介.……促使人们形成了向善的道德”不正确。材料三只说
传媒使距离'的意义消失时
接近便是一种道德上善的选择
广播。优点
围较广泛,传播速度迅速,功能多样且具有一定的感染力。不足:存
定的时效性、不
及无法选择性
视。优点:具有准确性、及时性、普及性的特点,能呈现具体的图像及内容,实
的广泛共
耗费成本较高
③互联网。优点:打破
使用成本相对
能满足公众个性化需求
现形式多,受众
范围广
存在一定的信息安全问题
2分,意思对
D(“概括远一生的革命经历”不正确
段两句
句是表达对远的思念与哀悼,后
评
赞美
林扬并因林
我去找路
的第一次
②以林扬的虚弱和蔼和路一的黑而峻厉来衬托远白净文雅的书生模样
③这样写可使行文
有助于突出远千
①感情真实:本文先
交到相知的过
琐
挚
接抒发对远
美好精神品质的肯定与赞扬,表达对将其迫害
“四人帮"的痛恨,无不真情流露,感」
②文字朴实:本文无论是叙
素、厚重、凝练,不刻意雕琢,不
华美
平淡而含意深远;对故友的评价也实事求是,客观准确,无虚浮的溢美之词。(每点3分,符
文章特
成理
联
文,整体把握句意,理清人物及事
表示时间、地点、人名的关键词以
搭
等判断。标点
然其计,从之
羽果率诸侯
入
闭
定关中,大
黥布等攻破函谷关。)
专指流徙
应是“专指死刑
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项羽虽敬重怀
确。原文为“详尊怀王为义帝",意为假装尊奉怀王为义
假装;“义帝"犹假帝
3.(1)应该赶紧派兵守住函谷关
诸侯军队进来,逐步在关中征兵增强自己的势力,抵挡他们
句意
分,“内
各1分
我家项梁
没有功劳,凭什么能够主持定约!(句意通顺2分,“功伐”何以”及判断句式各
分
汉元年
沛公的军队就先于各路诸侯来到霸上。秦王子婴乘素车
丝带系着脖子,封好皇
帝的玺印
轵道旁
将领中有人说应该杀掉秦王。沛
派我来,本来就因为我
容;而且人家已经
秦王交给
西进入威阳。他想
中休息,樊
良劝谏,于是封好秦宫的贵重珍宝、财物和府库,回军霸上。沛公召集各县的父老豪杰
老
秦朝苛严的法律已经很久
评朝政的要灭族
的要
和诸侯们盟
先入关的人在关中称王,我应该
老们约法只有三条:杀人的要处死,伤人及偷盗的要依
重抵罪。其余的就全部废除秦朝的法律
吏和百姓都一切照常。我所以来这里
老们除害
要侵凌虐待你们,你们不要害怕!”于是派人和秦朝的官吏
姓们讲清楚。秦
阴百姓非常
着牛羊、美酒
来慰劳战士们
又推辞不接受
仓库里的粮食很多
不
不想让大家破
应该赶紧派兵守住
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队进来,逐步在关中征兵增强自己的势力,抵挡
沛公同意他的计策并按
做。十一月中,项羽果然率领诸侯军队西进,想入关,但关门紧闭。听说沛
关中
黥布等攻破函谷关
带领一百多名骑
左
伤说的
话,我
这样做!沛公因为樊哙、张良
得以脱身逃
刻杀
羽于是西进,屠杀焚烧威阳的秦
掉望和
处无不遭到残杀和破坏。秦朝百姓非常失
害怕他,不敢
按照约定的
怨
不肯让他
起西
让他去北面援救
致在得天下的
于是说:“怀王是我
梁立
有功劳,凭什
来平定
就是各位将领和我项籍
装
王
的命令
项羽自
西楚霸王
带的九个郡,建都彭城
盟
约,改
都南郑
侯们在戏下撤军,各自到封国就任。汉
来到封国,离开后就烧断了栈道,以防备诸侯军队偷袭
页羽表示没有东进
4.C(“本诗吟咏的是秋天雨夜的松声”不正确,本诗吟咏的是夏夜的松声。“寒山飒飒雨
泠弦”是用
来比喻松声的,并非实景;“炎
句写微风潜入枝
松声蓄势。三四
喻,将松声比作寒山飒飒的雨声、秋琴泠泠的
声,突
多变
后四句运用衬托,借自己聆听松声后洗净炎暑、消除昏烦以至整夜不眠
翛然的感受,从侧
的美妙怡
(每点3分)
其礼乐以俟
不却众庶故能
(3)万里悲秋
年多病独登
分,添字、漏字、错字均不得分)
(画线语句错误有
成分赘余,删除“左右
不当,“提升”改为“增长
大
约”亦多余
项修改
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