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6课|
新课导入
刚刚我们欣赏的是北京长城风光,大家知道我们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哪个朝代修筑的吗?当时修建长城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目录
2
明长城和北京城
1
科技名著
小说和艺术
3
学习目标
1、知道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等重要著作;
2、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重点);
3、了解明代的三部小说和戏剧成就等(重点)。
1
科技名著
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他出身于医药世家,从小对医药学产生浓厚兴趣,成年以后随父行医。他潜心钻研前人的医学著作,在实践中细心地治疗病人,因此医术提高很快。李时珍通过自己的医疗实践,深感医生对药物的辨识和使用至关重要,有必要对古代的药物学书籍加以整理和补充,编写一部新的医药学著作。
李时珍简介
探索新知
探索新知
《本草纲目》
类别:医药学
作者:李时珍
朝代:明朝
主要内容:全书约190万字,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药方11000多个,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并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详细介绍它们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
地位: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影响:自问世以后,广为流传,17世纪初传入日本和朝鲜,以后又陆续被翻译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
相关史事
李时珍在行医时,总是热情地接待病人,无论来看病的人是否出得起诊费,他都一样细心治疗。他在用药上常用药味简易、能就地取材的药方,使病人既能治病又能省钱,受到患者的欢迎。
宋应星自幼勤奋好学,读了很多书,知识面十分宽广。他中了举人以后,担任过地方官,公务闲暇时就专心致志地研究科学技术,整理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经验。宋应星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不懈的探究,编写了《天工开物》一书。
《天工开物》创作背景
探索新知
探索新知
《天工开物》
类别:科技巨著
作者:宋应星
朝代:明朝
主要内容:把各生产部门分为18类,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在具体介绍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时,还绘有120多幅插图,画面直观生动,描绘了生产过程和各行业劳动人民的形象。
地位: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公在当时世界上具有的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影响:这部书后来传到国外,被译城多种文字,被誉为“中公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相关史事
《天工开物》记载了农业和手工业各部门的生产技术,包括谷类和棉麻作物栽培、食品加工、制盐、制糖、制陶、榨油、造纸、冶铸、兵器、舟车制造和珠玉采琢。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的序言中说:“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他在书里把谷物类放在前面,而把珠玉类置于最后。想一想:他为什么要这样编排呢?
问题思考
明朝时的中国处于农业社会。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家的根本,中国自古就有“士农工商,以农为本”的观念.这一编排体现了作者重农的思想。
探索新知
《农政全书》
类别:农学巨著
作者:徐光启
朝代:明朝
主要内容:全书60卷,约70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
地位: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合作探究
学习了3位科学家的著作,思考他们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
勤奋学习;
刻苦钻研;
不畏艰险;
敢于创新。
相关史事
明朝中后期,一些西方传教士到中国传教,他们带来了有关西方自然科学的书籍。一些中国学者积极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并与外国传教士合作,翻译西方的科学著作。其中,徐光启与意大利人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古希腊数学著作《原本》并定名为《几何原本》,对中国数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几何”以及“点”“线”“三角形”“四边形”等术语,就是在这个译本里定下来的。
2
明长城和北京城
探索新知
明长城
1、修建目的: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2、起止范围: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
3、构成: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酰、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立卫所,驻守军队,开展屯田,进行生产,并修建了相连的道路,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4、使用材料:多用砖石砌成,十分坚固。
5、地位:在长城修筑史上,明代修筑长城的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优异。
6、特点:建筑规模最庞大、建筑风格最独特、防御体系最完备、文化内涵最丰富。
7、功能: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相关史事
明长城有些城墙,平均高度为7—8米,城基宽6—7米,顶宽平均为4—5米。城墙的外侧设有高约2米的垛口,垛口上有望口和射洞。在长城沿线重要位置上还修建关城,是重要的防御据点和关卡,著名的有山海关、居庸关、平型关、雁门关、嘉峪关等。
问题思考
万里长城常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想一想:这其中的寓意是什么?
长城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是凝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相关史事
明朝共有16个皇帝,其中13个皇帝葬在北京西北郊。古代帝王的坟墓称作陵,这13个皇帝的墓葬于是被统称为“明十三陵”。明十三陵总体看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共用一条7千米长的神道,建筑形式大同小异,地上是庞大的祭祀建筑群,地下是墓室。但每座陵墓又自成系统,规模大小不一,其中明成祖的长陵规模最大。已经发掘的定陵,是明神宗的陵墓。
探索新知
北京城
1、修建时期:明成祖时期(1406年开始,1420年建成)
2、修建基础:元大都
3、布局特点:①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②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4、紫禁城在北京城的位置和地位:宫城即紫禁城,今称故宫,是北京城的核心。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问题思考
北京城轴对称的设计,不仅增添了整座城市的端重、庄严气势,还体现了什么思想?
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
拓展延申
“9”在紫禁城的建筑中频繁出现。九龙壁、九龙椅、81颗门钉(纵九,横九)、大屋顶5条脊、檐角兽饰9个。九龙壁面由270块组成(含九),故宫角楼结构为9梁18柱。故宫内房间数总共为9999.5间,亦隐喻“九五之尊”之意。
3
小说艺术
探索新知
《西游记》
《三国志通俗演义》
《水浒传》
总结归纳
《水浒传》
主要内容
《西游记》
《三国志通俗演义》
价值
成书
时间
作者
书名
罗贯中
元末
明初
叙述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各种矛盾冲突,反映了统一愿望。
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
施耐庵
元末
明初
描写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
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吴承恩
明代中期
反映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和敢于斗争的精神。
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长篇神话小说
1、小说
相关史事
自秦汉以来,汉赋、唐诗、宋词、唐宋散文、元曲等文学创作各领风骚。到了明代,小说、戏曲等大众文学流行起来。尤其是小说创作,在明代处于黄金时期,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董其昌书法
徐渭的画
汤显祖
——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探索新知
2、书画,代表:董其昌、徐渭
3、戏曲,代表:
汤显祖《牡丹亭》
课堂小结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明长城和北京城
科技名著
小说和艺术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罗贯中和《三国志通俗演义》
施耐庵和《水浒传》
明朝长城
吴承恩和《西游记》
明朝北京城
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书法家董其昌和画家徐渭
汤显祖和《牡丹亭》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