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信息及其特征 课件(15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 信息及其特征 课件(15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1-05-12 21:25:39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信息及其特征
2021.4.21
目录
目录
01
02
丰富多彩的信息
信息的一般特征
信息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也是基本需求
丰富多彩的信息
01
这个世界是一个充满信息的世界,不管我们身处何处,都能够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信息,那么,请同学们列举一下,在不同情境下的信息。
人的身体中会不会也存在信息呢?
书本上的知识算不算信息呢?
你能从这张图片中获取到哪些的信息呢

信息的一般特征
02
02
01
交通信息可以通过信号灯显示,也可以通过交通警察的手势来传递
文字信息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通过网页来浏览
01
02
03
载体依附性
价值性
03
02
01
04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有些信息的价值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1)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信息可以增值;
人们在加工与使用信息的过程之中,通过选择,重组,分析,统计以及其他方式的处理使原有的信息增值。
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
(1)
(2)
时效性
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
——萧伯纳
1)
信息资源共享。
3)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
(2)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
共享性
2.请同学们自己思考一下,信息除了上述的四个一般特征,还能找到别的特征吗?
1.请同学们举例信息,并依据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这五大类来分类。
3.思考:在信息的众多特征值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独有的。
练习案例:信息及其特征
1.案例背景
设计者
教案名称
学生
教材
课时
王欣琪
信息及其特征
高中一年级
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
1
2.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第一单元第1课《信息及其特征》中的内容。第一单元共3课,该课为第一课,学习内容是感受丰富多彩的信息以及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
3.学习者分析
信息及其特征内容适合信息技术初学者,使学习者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基础。
(1)特点分析
生活在21世纪的同学们显然早已接触到信息技术,且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应当初步掌握了计算机的运用,对于信息技术有很强的敏感性及一定的运用能力,思维活跃,但缺乏一定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应当培养学生的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已有知识
初中学习过的信息技术知识。
(3)存在问题
缺乏一定的基础系统知识,没能更好更深刻地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
4.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①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
②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包括普遍性、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等,且能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说明。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直接观察、案例分析讨论、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对信息及其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信息、辨别信息、应用信息,并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深刻感受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
②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习惯。
③领会信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能正确对待、健康使用信息。
5.教学重难点
重点:信息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难点:信息的含义抽象,且信息的一般特征分辨时容易混淆
6.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教具,教材
学生:学生学件,教材
技术:①硬件准备——多媒体机房、电子白板;②软件准备——演示文稿。
7.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同学们设想一下,在这个信息化社会之中,假若要求你在一个小黑屋子里,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没有朋友,只有食物和水,你能够呆多久?
感觉剥夺实验告诉了我们什么呢?人能不能在没有信息的环境之中生存呢?
这说明信息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也是基本需求
学生相互讨论,老师参与引导,得出结论:信息既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
是学生们能够感同身受,明确信息的重要性
新授
㈠丰富多彩的信息
提问:这个世界是一个充满信息的世界,不管我们身处何处,都能够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信息,那么,请同学们列举一下,在不同情境下的信息。比如说,书本上的知识算不算信息呢?现在我对你们所说的话算不算信息呢?人的身体中会不会也存在信息呢?
现在我们应该是对于信息有了一定的初步了解了,那我们实践一下,大家看一下这张图片。
请同学们拿出纸笔,用最快的速度尽可能多的列出从图中获得的信息,我们来比拼一下谁列的最多
学生踊跃举手交流举例
学生在纸上列举,相互补充。答案有:口号,班级,校服颜色对应的性别,地点等,言之有理即可
通过启发思考,使同学们能够自己领悟到信息的丰富多彩
小训练,检验一下刚才的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
好的,既然我们已经初步的了解了信息的一般知识,我们知道,信息存在的方式多种多样,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在我们刚才的学习之中,书本上的知识,就是文字或者图片信息,是不是依附在纸张书刊上呢?那除了纸张书刊上他是不是也可以在别的地方被你发现呢?电脑网页是不是也可以呀?交通信息能够在信号灯里显示出来,那交警手势上是不是也可以呢?纸张书刊,电脑网页,信号灯,交警手势其实就是信息所依附的载体,通过刚刚所举的两个例子,我们就可以知道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之上。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能不能找到哪一个信息不依附于任何的载体呢?
展示PPT
所以说,信息必须要依附于载体而存在,并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不同的载体。而且,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也同时可以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和可转换的特点。就拿我们刚刚的那个知识信息的例子来说,既然可以依附于书本上,那么,这本书是不是可以借阅与保存呢?既然可以在网页上浏览,是不是也可以复制链接转发给别人观看呢?又或者网页上的这些消息,一开始是怎样存储在了互联网之后中呢?是不是要靠计算机语言呀?
因此,我们就能理解好信息的一般特征之一:载体依附性
好了,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信息的第二个一般特征——价值性
展示PPT
任何事物都是有其价值的,而信息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既然有价值,那么是不是就可以增值呢?答案是肯定的。人们在加工与使用信息的过程之中,通过选择,重组,分析,统计以及其他方式的处理使原有的信息增值。
大家可以举出信息增值这样的例子吗?
同学们要知道,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的时候才能体现它的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还是我们尚未发现的,科技探索还在进一步的挖掘,现在我们了解到的只不过是地球的冰山一角
那么既然信息是有价值性的,那么这个价值是否会像食物啊,生活用品之类的有保质期呢?答案是有的。信息具有时效性。
展示PPT
就像是昨天的天气预报对于今天来说或许能够提醒我们升温降温,但是上个月的天气预报对于今天的天气好像参考意义就不是很大了。所以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提问)有些信息的保质期较长有些信息的保质期较短。而这些信息的时效性是跟价值性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信息也就无所谓时效了。
我们之前说,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而载体的依附性可传递这一个特点,就能够引出信息的另一大特征——共享性。
展示PPT
仔细想想,好像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给很多人听到,或者可以录下来上传到网上给更多的人听到。网页也可以分享链接给别人,书籍,笔记也都可以借阅给别人,且每一次的共享都不会使信息丢失或者改变。这些都体现了信息的共享性。而且,我们鼓励信息的共享。信息不像一般物质一样,给出去就没有了,他可以无损使用,公平分享。信息的共享会使使用它的人群变得更加广泛,使他的受益也更加广泛。
同学们面面相觑,发现似乎没有。
同学们指出例子,老师引导同学们讨论这个例子,最后发现不行。
同学们频频点头,发现没错。
学生回答(预设):我们可以通过一团云来预测到第二天的天气然后制作天气预报,为第二天人们的出行提供便利。
学生提问(预设):那么会不会有信息是一直有效呢?答:我们只能说他的时效性较强,比如说一些真理,但是或许这些真理会有一天被推翻也是不可知的。
学生理解并运用信息的共享性。
慢慢引导学生发现真理
使学生学会自己举例。自己体会
学生自己提问,更能够了解透彻
练习
请同学们将举例信息,并依据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这五大类来分类。
2.请同学们自己思考一下,信息除了上述的四个一般特征,还能找到别的特征吗?
3.思考:在信息的众多特征值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独有的。
学生回答
检验课程结果并延伸
教学评价
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讨论活动,教师引导来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较好。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精神,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变化,不再是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实践题巩固这节课所学过的知识点。因为这是高一的第一堂课,所以是很关键的一节课,如果这节课上好了对下面课程的学习会使到一个促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