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基础通关05
修辞手法
1.对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判别有误的一项是(
)。
A.然而圆规很不平,现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借代)
B.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比喻、拟人)
C.那么,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反问)
D.创造之神!你回来呀!(呼告)
【答案】C
【解析】C.“那么,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有人是这样回答的……”这是自问自答,属于设问。故选C。
2.下列句子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
(排比)
B.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
设问)
C.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比喻)
D.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与清风流水应和着。(拟人
)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不仅如此,还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B项判断有误,修辞手法是反问。
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黄发垂鬓,并怡然自乐。
B.夕阳西下几时回?
C.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D.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答案】B
【解析】A.借代,“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C.互文,“秦时明月汉时关”应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D.设问,“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故选B。
4.下列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秋风阵阵地吹,折扇形的黄叶落得满地都是。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都拍手叫好。
B.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C.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D.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答案】A
【解析】A.没有运用修辞手法;B.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C.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旌旗”代指千军万马。D.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故选A。
5.下列句子中修辞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对偶)
B.沙尘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的一切。(拟人)
C.这全都是我的错吗?(反问)
D.面对曾经的同学,他直接走过去,仿佛不认识一样。(比喻)
【答案】D
【解析】D.此句不是比喻句,表示一种态度或是一种猜测。故选D。
6.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比喻、对偶)
B.风从水面掠过,留下粼粼碧波;雨从山头飘过,留下片片新绿;阳光从林间穿过,留下丝丝暖意;我们从时代的舞台走过,不该留下点什么东西吗?(排比、反问)
C.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设问)
D.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比喻)
【答案】D
【解析】D选项判断有误。本句找不出本体与喻体,不是比喻。句中的“比”是把雨后天晴的天空与夜晚的天空相对比,突出其明亮,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故选D。
7.下列括号内修辞手法与句子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比喻)
B.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反问)
C.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排比)
D.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夸张)
【答案】B
【解析】B.有问——“这七人端的是谁?”有答——“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这是设问,自问自答,而不是反问,故选B。
8.下面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母亲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劳动人民,才是中国历史的创造者。
D.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答案】C
【解析】A.把草原比作大毡子,运用了比喻;B.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运用了比喻;C.没有运用比喻,“像”是表类似;D.把海燕比作闪电,运用了比喻;故选C。
9.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运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谦让是一种豁达的心态,就如一泓清泉浇灭哀怨嫉妒之火,可以化冲突为祥和,化干戈为玉帛。”这句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突出了天气的酷热难耐。
C.“什么是英雄?英雄当如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有国士的担当。”此句设问,自问自答,阐释英雄这一称呼的内涵。
D.“草地年轻,绿得很天真;山峦老迈,绿得圆熟。”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草地”“山峦”当作人来写。
【答案】B
【解析】B.“天热得发了狂”是拟人的修辞,“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故选B。
10.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格的一句是(
)。
A.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B.(韩麦尔先生)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C.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D.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
【答案】B
【解析】考查比喻修辞格的辨析。B.这句话中的“好像”前后没有两个不同类的事物,只是表示一种联想,由此可知这句话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选B。
11.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书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萧子云书如荆轲负剑,壮士弯弓,雄人措虎,心胸猛烈,锋刃难当。”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他们书法艺术的特征。
B.“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词人急于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
C.“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清朝留学生可笑的打扮和丑态。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对土地无比深沉的热爱之情。
【答案】D
【解析】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和运用。解答时,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最后辨析各项修辞是否正确,用排除法分析选出正确的选项。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问一答,运用的是设问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对土地无比深沉的热爱之情。故题干“反问”说法错误。故选D。
12.下列诗句中所用的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B.人间遍种自由花。
C.所有树木无非一棵,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D.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
【答案】A
【解析】A.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采用了“拟物”的修辞。B.人间遍种自由花。采用了“比喻”的修辞。C.所有树木无非一棵,整片大地是一朵花。采用了“比喻”的修辞。D.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故选A。
13.请选出没有修辞手法的一句(
)。
A.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惟一的资格。
B.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
C.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好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D.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子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答案】B
【解析】A.“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为排比。B.“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表猜测,不是比喻。C.“眼光好像两把刀”为比喻,“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为夸张。D.“事理通达心气和平”为引用。故选B。
1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线,将珠子穿起来成为社会。
B.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C.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与其天涯思苦,恋恋不舍,莫若相忘于江湖。
D.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答案】B
【解析】A.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B.因为有“像……一样”的字样,很多学生会把它看成比喻句,其实这句话是一种行为状态的类比推理,根本找不到本体和喻体,所以不是不是比喻句。C.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D.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故选B。
15.下面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B.这条百年老街在初夏的阳光中,愈发显现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C.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D.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
【答案】B
【解析】A.运用了对比和比喻的修辞;B.没有使用修辞手法。C.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故答案为B。
16.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那粗如巨蟒,细如草蛇的树根,像犀利的鹰爪抓住了它栖身的岩石。
B.现在的他身材增加了一倍,眼睛也变得像他的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C.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D.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答案】B
【解析】A.把树根比作巨蟒、草蛇、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没有运用修辞手法;C.连续用了四个“它是……”的句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D.有问有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故选B。
17.下列关于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运用设问,先提出疑问,再回答“我”是因喜悦而“常含泪水”,强烈地表达了“我”的激动之情。)
B.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词人急于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
C.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花枝”借代枝头怒放的梅花。用一个“枝”字,说明不是一点梅,而是满枝的梅花。)
D.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表现了井冈山翠竹的修长、茂盛、别有神采。)
【答案】A
【解析】BCD三项正确,A项错误。应改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运用设问,先提出疑问,再回答“我”是因“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而“常含泪水”,强烈地表达了“我”的激动之情。)
18.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运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借代是很常见的手法,例如:“千里共婵娟”中“婵娟”代指“月亮”,“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汗青”代指“史册”。
B.“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灰色树影。”一句中的“水晶”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这时雨也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一句中将“毛孔”比作“嘴”,很形象。
D.设问在句中起强调的作用,比如“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青的麦苗。”
【答案】C
【解析】C“将‘毛孔’比作‘嘴’”修辞方法类型分析不正确。“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是拟人修辞手法,不是比喻修辞手法。
19.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片绿叶里有春天的影子,一个微笑里有鼓励的影子,一朵白云里有天空的影子,一次抚摸里有信任的影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B.“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
C.“花下清朝留学生速成班的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土山。”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
【答案】D
【解析】D项有误,这句话运用了设问的修辞。
20.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经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
生命力强。
(4)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
A.反问
反问
拟人
拟人
B.设问
借代
比喻
拟人
C.反问
比喻
拟人
比喻
D.反问
借代
比喻
拟人
【答案】D
【解析】(1)“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运用的是反问修辞;(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运用的是借代的修辞;(3)“经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运用的是比喻修辞;(4)“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据此,答案为D。
21.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是(
)。
A.如果一只蝈蝈死了,活着的一定不会放过吃其尸体的机会的,就像吃普通的猎物一样。
B.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C.农民都说:“看见这样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D.银杏树的落叶不正是绝好的引火的燃料吗?
【答案】A
【解析】A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就像吃普通的猎物一样”不是比喻,是一种类比。B“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对仗。C“看见这样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夸张。D“银杏树的落叶不正是绝好的引火的燃料吗?”反问。
22.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判断及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比喻、对偶、拟人,赋予寂静的大自然以旺盛的生命力,突出了无畏的气概和敢于斗争的精神。)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运用了比喻、夸张,表现了行军之神速。)
C.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花颜色的层次。)
D.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对偶、比喻,写出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答案】C
【解析】C句子使用修辞手法判断及赏析有误。“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不是比喻。是一种想象。
23.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及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浩荡离愁白日斜”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愁绪的繁多、深广、延绵不绝。
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结构匀称。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深刻地表达出诗人面对国家危亡、亲人离散的痛苦。
D.“沉鳞竞跃”“锦鳞游泳”“呷浪之鳞”均以鳞代指鱼,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生动具体,形象鲜明,使事物特点更加突出。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修辞手法辨析。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解答时根据各个修辞手法的特点来判断。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运用了互文的修辞。
24.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如果生命是树,尊严就是根;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尊严就是飞翔。
D.人们都叫他“华仔”,因为他很像刘德华。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比较各句内容判断。D句属于比较,不是比喻。此句中的“很像”指的是形象上的相似。
25.下面句子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是(
)。
A.林子里很多地方还积着厚厚的雪,高山杜鹃花却等不及,径自开了起来。
B.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C.自由和平等的爽朗金秋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D.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霎时间,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的辨析。A.“高山杜鹃花却等不及”,让杜鹃花具有了人的行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B.将“景色”比作“一幅秋日风情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自由和平等的爽朗金秋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由和平等”的生活氛围比喻为“爽朗的秋天”;把“黑人义愤填膺”的反抗情绪比喻为“酷暑”。
26.下列对修辞方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病痛的伤口。(“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B.随着欢呼声,风筝重又飘然升起。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断了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摇头晃脑”一词,将风筝拟人化,让人仿佛看见失去控制的风筝在高空中飞舞的样子,又能感觉到小伙伴们由放飞的得意到失意的无奈与惋惜。)
C.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运用排比,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强盗行径的强烈讽刺与愤慨。)
D.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前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
【答案】C
【解析】C项对修辞方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此句没有运用排比。排比得三个结构相同的短句。“更彻底,更漂亮”只有两个。
27.下列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以拟人和比喻的手法来写从树缝里透过来的路灯光暗淡中又明暗不均的特点。)
B.张老太太剪纸可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了张老太太的剪纸技术高超,作品形象逼真。?)
C.友谊是什么?友谊是联系情感的纽带,是相互沟通的桥梁,是化解矛盾的良药,是团结奋进的火炬。(运用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友谊的价值。)
D.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出院落里池塘边,月色溶溶春风淡淡,梨花似雪柳絮纷飞的景象,营造出清幽美好的意境。)
【答案】D
【解析】D项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恰当。“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不是对比,而是对偶。
28.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拟人的一项是(
)。
A.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吹去了一切郁闷和烦恼。
B.大海是如此的变换莫测,平静却又很凶猛,温柔的但又很激烈,像光滑的穿衣镜,像肆虐的猛兽,像母亲的抚慰,像父亲的鞭打。
C.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大自然沉浸在梦乡。/明月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D.一个个红石榴像小姑娘绽放出的可爱的笑脸,缀满树枝间。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不仅如此,还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要注意平时对修辞方法的判断练习。D项没有使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应该是比喻。
29.下列句子修饰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盛开的藤萝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闹。
B.苦难的诗篇,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C.他打乒乓球的动作真灵活,像一只憨厚的熊猫,在球台前上蹿下跳。
D.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来的,从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答案】C
【解析】这道题目是对修辞方法的考查。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比喻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成另一个物体,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C项比喻修辞运用不恰当,“动作灵活”与“憨厚的熊猫”不相符。
30.没有运用比喻的—句是(
)。
A..那些树仍旧浑然不觉地,在飘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倒好像是一座无限的云库似的。
B.村落啦,树林子啦,坑洼啦,沟渠啦,好像一下子全都掉进了神秘的沉寂里。
C.他把自己吹得像一条鼓满了风的风帆。
D.天上的云有的像羽毛,轻轻飘在空中;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
【答案】B
【解析】B项虽然有比喻词“好像”但不是比喻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基础通关05
修辞手法
1.对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判别有误的一项是(
)。
A.然而圆规很不平,现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借代)
B.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比喻、拟人)
C.那么,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反问)
D.创造之神!你回来呀!(呼告)
2.下列句子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
(排比)
B.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
设问)
C.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比喻)
D.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与清风流水应和着。(拟人
)
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黄发垂鬓,并怡然自乐。
B.夕阳西下几时回?
C.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D.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下列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秋风阵阵地吹,折扇形的黄叶落得满地都是。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都拍手叫好。
B.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C.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D.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5.下列句子中修辞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对偶)
B.沙尘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的一切。(拟人)
C.这全都是我的错吗?(反问)
D.面对曾经的同学,他直接走过去,仿佛不认识一样。(比喻)
6.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比喻、对偶)
B.风从水面掠过,留下粼粼碧波;雨从山头飘过,留下片片新绿;阳光从林间穿过,留下丝丝暖意;我们从时代的舞台走过,不该留下点什么东西吗?(排比、反问)
C.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设问)
D.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比喻)
7.下列括号内修辞手法与句子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比喻)
B.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反问)
C.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排比)
D.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夸张)
8.下面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母亲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劳动人民,才是中国历史的创造者。
D.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9.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运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谦让是一种豁达的心态,就如一泓清泉浇灭哀怨嫉妒之火,可以化冲突为祥和,化干戈为玉帛。”这句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突出了天气的酷热难耐。
C.“什么是英雄?英雄当如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有国士的担当。”此句设问,自问自答,阐释英雄这一称呼的内涵。
D.“草地年轻,绿得很天真;山峦老迈,绿得圆熟。”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草地”“山峦”当作人来写。
10.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格的一句是(
)。
A.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B.(韩麦尔先生)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C.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D.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
11.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书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萧子云书如荆轲负剑,壮士弯弓,雄人措虎,心胸猛烈,锋刃难当。”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他们书法艺术的特征。
B.“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词人急于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
C.“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清朝留学生可笑的打扮和丑态。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对土地无比深沉的热爱之情。
12.下列诗句中所用的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B.人间遍种自由花。
C.所有树木无非一棵,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D.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
13.请选出没有修辞手法的一句(
)。
A.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惟一的资格。
B.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
C.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好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D.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子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1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线,将珠子穿起来成为社会。
B.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C.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与其天涯思苦,恋恋不舍,莫若相忘于江湖。
D.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15.下面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B.这条百年老街在初夏的阳光中,愈发显现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C.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D.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
16.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那粗如巨蟒,细如草蛇的树根,像犀利的鹰爪抓住了它栖身的岩石。
B.现在的他身材增加了一倍,眼睛也变得像他的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C.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D.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17.下列关于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运用设问,先提出疑问,再回答“我”是因喜悦而“常含泪水”,强烈地表达了“我”的激动之情。)
B.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词人急于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
C.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花枝”借代枝头怒放的梅花。用一个“枝”字,说明不是一点梅,而是满枝的梅花。)
D.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表现了井冈山翠竹的修长、茂盛、别有神采。)
18.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运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借代是很常见的手法,例如:“千里共婵娟”中“婵娟”代指“月亮”,“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汗青”代指“史册”。
B.“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灰色树影。”一句中的“水晶”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这时雨也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一句中将“毛孔”比作“嘴”,很形象。
D.设问在句中起强调的作用,比如“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青的麦苗。”
19.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片绿叶里有春天的影子,一个微笑里有鼓励的影子,一朵白云里有天空的影子,一次抚摸里有信任的影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B.“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
C.“花下清朝留学生速成班的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土山。”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
20.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经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
生命力强。
(4)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
A.反问
反问
拟人
拟人
B.设问
借代
比喻
拟人
C.反问
比喻
拟人
比喻
D.反问
借代
比喻
拟人
21.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是(
)。
A.如果一只蝈蝈死了,活着的一定不会放过吃其尸体的机会的,就像吃普通的猎物一样。
B.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C.农民都说:“看见这样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D.银杏树的落叶不正是绝好的引火的燃料吗?
22.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判断及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比喻、对偶、拟人,赋予寂静的大自然以旺盛的生命力,突出了无畏的气概和敢于斗争的精神。)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运用了比喻、夸张,表现了行军之神速。)
C.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花颜色的层次。)
D.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对偶、比喻,写出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23.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及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浩荡离愁白日斜”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愁绪的繁多、深广、延绵不绝。
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结构匀称。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深刻地表达出诗人面对国家危亡、亲人离散的痛苦。
D.“沉鳞竞跃”“锦鳞游泳”“呷浪之鳞”均以鳞代指鱼,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生动具体,形象鲜明,使事物特点更加突出。
24.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如果生命是树,尊严就是根;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尊严就是飞翔。
D.人们都叫他“华仔”,因为他很像刘德华。
25.下面句子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是(
)。
A.林子里很多地方还积着厚厚的雪,高山杜鹃花却等不及,径自开了起来。
B.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C.自由和平等的爽朗金秋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D.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霎时间,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26.下列对修辞方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病痛的伤口。(“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B.随着欢呼声,风筝重又飘然升起。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断了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摇头晃脑”一词,将风筝拟人化,让人仿佛看见失去控制的风筝在高空中飞舞的样子,又能感觉到小伙伴们由放飞的得意到失意的无奈与惋惜。)
C.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运用排比,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强盗行径的强烈讽刺与愤慨。)
D.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前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
27.下列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以拟人和比喻的手法来写从树缝里透过来的路灯光暗淡中又明暗不均的特点。)
B.张老太太剪纸可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了张老太太的剪纸技术高超,作品形象逼真。?)
C.友谊是什么?友谊是联系情感的纽带,是相互沟通的桥梁,是化解矛盾的良药,是团结奋进的火炬。(运用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友谊的价值。)
D.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出院落里池塘边,月色溶溶春风淡淡,梨花似雪柳絮纷飞的景象,营造出清幽美好的意境。)
28.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拟人的一项是(
)。
A.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吹去了一切郁闷和烦恼。
B.大海是如此的变换莫测,平静却又很凶猛,温柔的但又很激烈,像光滑的穿衣镜,像肆虐的猛兽,像母亲的抚慰,像父亲的鞭打。
C.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大自然沉浸在梦乡。/明月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D.一个个红石榴像小姑娘绽放出的可爱的笑脸,缀满树枝间。
29.下列句子修饰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盛开的藤萝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闹。
B.苦难的诗篇,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C.他打乒乓球的动作真灵活,像一只憨厚的熊猫,在球台前上蹿下跳。
D.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来的,从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30.没有运用比喻的—句是(
)。
A..那些树仍旧浑然不觉地,在飘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倒好像是一座无限的云库似的。
B.村落啦,树林子啦,坑洼啦,沟渠啦,好像一下子全都掉进了神秘的沉寂里。
C.他把自己吹得像一条鼓满了风的风帆。
D.天上的云有的像羽毛,轻轻飘在空中;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