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熔化和凝固
【自主预习探新知】
【新知初探】
一、物态变化
1.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固态、________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________。
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
(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______的过程,如冰化成水、固态的石蜡变成液态的石蜡。
(2)特点:熔化过程______。
2.凝固
(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______的过程,如水结成冰、铁水变成铁锭等。
(2)特点:凝固过程______。
三、熔点和凝固点
1.晶体: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
2.非晶体: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
3.熔点:晶体________时的温度。
4.凝固点:液体________时形成晶体的温度。
5.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________。
【预习自测】
1.最近,《自然》杂志刊登了一项电解氢氧化铁的“绿色炼铁”技术,电解之前要加热固态氢氧化铁.使其变为液态,这一物态变化是 ( )
A.汽化 B.凝固
C.熔化 D.液化
2.物质的熔点是120℃,那么该种物质的温度是120℃时的状态是 ( )
A.固体状态
B.液体状态
C.固液共存状态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
【合作探究破疑难】
【要点突破】
知识点1
海波和石蜡的熔化
1.实验中,没有用酒精灯直接加热海波,而是用水浴法,这种加热方法有何优点?
2.在加热海波前,海波是保持块状,还是碾成粉末状较好?为什么?
3.根据实验数据作出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象(如图所示),请分析熔化曲线,总结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
海波 石蜡
4.实验中,正在熔化的固体,若停止加热,固体还继续熔化吗?固体熔化的条件是什么?
【归纳总结】
固体熔化特点:有的固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有的固体熔化时吸热,温度持续升高。
【典例】 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
甲 乙 丙
(1)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2)实验中,应始终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________变化,并每隔0.5 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其中,由图(乙)可读出第1 min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
(3)根据下表数据,在图(丙)中画出这段时间内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4)由图象可以看出,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选填“变化”或“不变”)
【针对训练】
下表是小薇同学探究某种物质凝固过程规律时所记录的实验数据。由于疏忽,她把一个温度值读错了,请你帮助小薇分析实验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1)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
(2)该物质凝固过程中的特点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上表中,你还能发现什么新的规律?请写出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2
熔点和凝固点
1.分析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和凝固图象。
(1)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象有什么异同点?
(2)根据图象可把固体分为哪两类?
2.如图所示,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图象各有什么特点?由晶体的图象可知,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有什么关系?
晶体 非晶体
3.海波和石蜡的凝固图象有什么异同点?
4.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及特点。
(1)晶体的熔化条件和特点是什么?
(2)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和特点是什么?
【归纳总结】
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时的比较
固体
相同点
不同点
熔点
(凝固
点)
温度变化
图象
晶体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有
熔化或凝
固过程中
温度不变
熔化图象 凝固图象
非晶体
没有
熔化过程
中温度上
升;凝固过
程中温度
下降
熔化图象 凝固图象
【典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可能是海波凝固时温度变化曲线
B.可能是松香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
C.可能是萘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
D.可能是沥青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
想一想:例题选项中提到的物质有晶体也有非晶体,你能归纳一下判断晶体、非晶体的方法吗?
【针对训练】
如图3-2-7所示是某物质物态变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该图象是________(填“熔化”或“凝固”)时温度变化曲线,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
【达标检测】 (10分钟)
1.下列情况不属于物态变化的是 ( )
A.冰化成水 B.铁水铸成铁饼
C.将铜片放到热水中 D.水变成了水蒸气
2.午饭后,小明和小玲来到商店,小明买了根“冰棍”,小玲买了根“棒棒糖”,当他们把冰棍和棒棒糖放进嘴里后,都慢慢消失了。下列对这一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冰棍”溶解了,“棒棒糖”熔化了
B.“冰棍”熔化了,“棒棒糖”溶解了
C.“冰棍”和“棒棒糖”都熔化了
D.“冰棍”和“棒棒糖”都溶解了
3.炎热的夏天,在阳光的烧灼下,柏油公路会变软,这一现象说明 ( )
A.柏油是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受热后逐渐变软
B.柏油是晶体,受热后未达到熔点,先变软
C.柏油是晶体,受热后达到熔点,已经开始熔化
D.柏油的硬度不够,不能确认柏油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4.冰糖葫芦(如图)的制作方法是: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然后将一定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待白糖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糖浆后,将山楂蘸上糖浆,等山楂上的糖浆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变成固态。
5.小聪选择蜂蜡和海波探究“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甲 乙 丙 丁
(1)将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蜂蜡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A、B、C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选填“A”“B”或“C”),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
(3)________图是小聪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象,在海波的熔化过程,海波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分层演练提素能】
【基础巩固练】
1.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把碎冰装在大试管中,将大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水的质量相同,大试管在水中的深度也相同,用常温水而不用开水的好处是 ( )
A.缓慢加热 B.均匀受热C.增大受热面积 D.缩短实验时间
2.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 ( )
A.下雪时雪的温度比较高
B.化雪时要吸收热量
C.化雪时要放出热量
D.雪容易传热
3.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加热时间—温度曲线如图乙所示(M为实线,N为虚线),在35 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甲 乙
A.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经较均匀,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
B.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晶体
C.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非晶体
D.由图乙知,M肯定是晶体,N肯定是非晶体
4.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盛有碎冰块的烧杯中,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均匀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块 ( )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
5.如图所示是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为48℃
B.在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第10 min后物质处于液态
D.在BC段物质不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6.春天,冰雪消融是一种________现象;夏天,在太阳的暴晒下,马路上的沥青变软,这是一种________现象;冬天,用湿手去拉户外的门把手时觉得黏手,这是一种________现象;铁水浇入模子铸成铁件,是一种________现象。(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7.还记得电影《终结者》中像液体一样可以流动的金属终结者吗?那并不是科幻电影中虚构物,而是真实存在的。如图所示这种金属叫做镓,托在手心里就会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为液体,在这一过程中,它要________(“吸收”或“放出”)热量。
【提能综合练】
8.如图,哈尔滨市的冬天经常要人工造雪,造雪机将水注入喷嘴或喷枪接触高压空气,将水分割成微小的粒子并喷到寒冷的空气中,这些微小的粒子(小水滴)________成冰晶落到地面,这就是人工造雪,此物态变化是一个________的过程。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及吸热或放热)
9.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1)该组同学在某一次观察中记录明显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
(2)在甲和乙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选填“甲”或“乙”);
(3)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_℃;
(4)该晶体在76℃时,处于________(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
(5)固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0.某同学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一个雪糕,吃的时候舌头“粘”在了雪糕上,请解释这个现象。
11.某兴趣小组在研究冰熔化实验时,发现冰熔化时有快有慢,他们想知道影响冰熔化速度的因素,于是提出了以下两种猜想:
猜想1:环境温度可能会影响冰熔化速度。
猜想2:冰的形状可能会影响冰熔化速度。
(1)请你列举生活中一个实例说明“猜想1”是合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丽同学对“猜想2”有自己的想法,为了验证“猜想2”,小丽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a)量出50 mL蒸馏水3份,分别倒入容积都为50 mL的长方体、正方体和球体塑料模型盒中。
(b)倒入模型盒中时确保没有水溅出。
(c)把模型盒放到冰箱冷冻室里,冷冻足够长时间。
(d)用字母A、B、C分别给3个烧杯做标注。
(e)把模型盒从冰箱里拿出来,迅速将每个冰块放入对应的烧杯中。
(f)观察并记录三冰块熔化所用的时间。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已知实验中的三冰块表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长方体、正方体和球体):
①该实验方案步骤(a)、(b)的设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甲所示。
(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是从第________min开始凝固,凝固过程用了________min。
(2)凝固点为________℃。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________(选填“高”或“低”)了。
(3)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________(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拓展创新练】
13.雪灾给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带来很多困难,小鹏看到抢险队员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大量的盐,他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含盐的冰熔化时跟纯净的冰熔化特点有何不同?含盐浓度不同的冰,熔化特点有无区别?]为此,他进行了下列探究过程:
[设计实验]
他用同样多的纯水、淡盐水、浓盐水制得纯冰、淡盐冰、浓盐冰,然后将这些冰弄碎放入试管中,在冰块中插入温度计,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试管中冰块状态的变化,在选择冰块吸热方式时他遇到了一个难题,现有如图所示的三种方法,请你为他选择一种最佳的方法,你选择的方法是________(选填“A”“B”或“C”)。(当时的室温大约是10℃)在相同条件下测量三者的温度变化,得到三条温度变化曲线(纯冰对应曲线①、淡盐冰对应曲线②、浓盐冰对应曲线③)。
[分析]根据曲线图可知:
(1)利用盐水制成的冰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晶体。
(2)淡盐水冰的熔点是________℃,浓盐水冰的熔点是________℃。
[归纳]根据分析可以得到:
(3)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盐,可以_______(选填“提高”或“降低”)冰的熔点,并且含盐浓度越高的冰,能在更_______(选填“高”或“低”)的温度下熔化。
[拓展]小鹏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和图线,又有了新发现:
(4)含盐浓度越高的冰,熔化前升温越________(选填“快”或“慢”)。
(5)小鹏想起了一件事,他们在学习熔化时,也用冰块做了这样的实验,但那次做实验时,测量冰熔化时的温度不是0℃,请你分析造成冰的熔化温度不是0℃的原因是什么?(只要讲出一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 C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自主预习·探新知】
[新知初探]
一、1.液态 2.物态变化
二、1.(1)液态 (2)吸热 2.(1)固态 (2)放热
三、1.有 2.没有 3.熔化 4.凝固 5.相同
[预习自测]
1.C 2.D
【合作探究·破疑难】
[要点突破]
知识点1
1.可以使试管内的物质受热均匀,且温度变化缓慢,使实验效果更加容易观察。
2.将海波碾成粉末状较好。可以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其充分接触。
3.海波:熔化前,温度升高;熔化中,温度保持不变;熔化后,温度又继续升高。
石蜡:从开始加热到熔化完毕,温度一直升高。
4.不会。在固体熔化过程中停止加热,熔化随之停止,熔化过程中固体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典例](1)慢 用玻璃棒搅拌 (2)状态 -4
(3)如图所示。 (4)不变
解析:冰的熔点为0 ℃,所以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还需要用玻璃棒进行搅拌;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不仅要探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而且要观察其状态的变化;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所以其示数为-4 ℃;根据表格中数据进行描点,并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由图象知,冰达到熔点后熔化,虽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针对训练]
(1)69 (2)放出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 (3)凝固前散热快,凝固后散热慢或高温时散热快,低温时散热慢
知识点2
1.(1)相同点:海波和石蜡熔化时都需要吸热。
不同点:海波熔化时,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石蜡熔化时,温度一直升高。
(2)根据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象,可把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
2.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等。
3.相同点:海波和石蜡凝固时温度降低。
不同点:海波凝固时,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石蜡凝固时,温度一直降低。
4.(1)条件:①温度要达到熔点;②要能够继续吸热。
特点:熔化过程吸热而温度保持不变。
(2)条件:①温度要降到凝固点;②能继续放热。
特点:凝固过程放热而温度保持不变。
[典例]C 解析:首先明确海波、萘是晶体,松香、沥青是非晶体。海波凝固时温度变化曲线显示随时间的增加,温度下降,但中间有一段时间内温度不变,而图中显示随时间的增加,温度上升,而且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说明这一段时间内,虽然吸热,但温度不变,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故A错误;松香是非晶体,松香熔化时图象显示随时间的增加,温度在不断地升高,而图中没有显示随时间的增加,温度一直上升,所以不是松香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故B错误;图象显示随时间的增加,温度上升,而且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说明这一段时间内,虽然吸热,但温度不变,是晶体的熔化过程,萘是晶体,所以可能是萘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故C正确;沥青是非晶体,沥青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随时间的增加,温度会一直升高,而图中显示随时间的增加,温度上升,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因此不是沥青熔化时温度变化曲线,故D错误。故选C。
[想一想]
(1)从有无熔点来判断,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2)从熔化过程中的现象来判断,晶体熔化过程:固态→固液共存态→液态;非晶体熔化过程:固态→软→稀→液态。
(3)从熔化图象来判断,关键是观察图象中是否存在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有则为晶体,没有则为非晶体。
[针对训练]
凝固 80 解析:由题图特点可以看出,该图象是物质凝固成晶体的图象,该物质的凝固点为80 ℃,故该物质的熔点也为80 ℃。
[达标检测]
1.C 解析:物态变化是指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铜片放到热水中,虽然铜片的温度有所升高,但其状态还是固态,没有发生变化。
2.B 解析:“冰棍”熔化是冰由固态变成液态,是一个吸热的过程,而“棒棒糖”消失是“棒棒糖”溶解在唾液中的过程,故B选项正确。
3.A 解析:柏油是非晶体,所以没有一定的熔点,它是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由硬变软;故选A。
4.熔化;放出 解析:白糖放入锅中加热,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山楂上的糖浆由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象,凝固放热。
5.(1)使蜂蜡、海波受热均匀;(2)B;42;(3)丙;吸收; 不变 解析:(1)将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这样可以使蜂蜡、海波受热均匀;(2)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所以B正确;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所以其示数为42 ℃;(3)海波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图丙从第6至第12分钟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的熔化图象,图丁温度不断升高,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
【分层演练·提素能】
1.A 解析: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把碎冰装在大试管中,将大试管放在水中加热。实验中用常温水而不用开水的好处是缓慢加热,方便记录冰的温度变化,这样实验效果会好一些。故选A。
2.B 解析:当雪融化时,由固态变成液态,是一个熔化过程,此过程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从而导致周围的温度比下雪时更低。
3.A 解析: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 ℃,故A正确;读图可知,M有一段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说明此时物质达到了熔点,正在熔化,因此这种物质属于晶体,但在35 min内N物质始终是固体,不能由此确定N是晶体还是非晶体,故BCD错误。故选A。
4.C 解析:冰是晶体,熔点是0 ℃,当冰周围的温度比冰高时,冰就从周围吸热,冰的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0 ℃时,继续吸热开始熔化,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当烧杯中的冰一部分熔化时,杯内为冰水混合物,温度保持0 ℃不变。大试管中的冰从烧杯中吸热,当温度升高到冰的熔点0 ℃时,试管内的冰不能继续吸热,没有满足熔化的条件,所以试管内的冰一点也没有熔化。
5.D 解析:从图象上看,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48 ℃不变,所以此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48 ℃,所以A说法正确;BC段为晶体的熔化过程,所以处于固液混合态,所以B说法正确;第10 min后,此物质完全熔化完,所以此物质为液态,C说法正确;BC段为晶体的熔化过程,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变,但仍要不断吸热,所以D说法错误,根据题意,选D。
6.熔化 熔化 凝固 凝固
解析:冰雪消融、沥青变软是指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冬天,用湿手拉门把手时觉得黏手,铁水铸成铁件都是指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
7.熔化;吸收 解析:如图所示这种金属叫做镓,托在手心里就会熔化为液体,在这一过程中,它要吸收热量。
8.凝固;放热 解析:由题意可知,人工造雪是将水注入专用喷嘴或喷枪接触高压空气,将水分割成微小的粒子并喷到寒冷的空气中,这些微小的粒子凝固成小冰晶.发生该物态变化时会放热。
9.(1)67 (2)甲 (3)78 (4)固体 (5)吸收
解析:(1)由表格中数据知,甲从第8 min温度保持不变,但第10 min温度为67 ℃,明显降低,所以错误;(2)由数据知,甲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为晶体;乙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为非晶体;(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78 ℃不变,所以熔点为78 ℃;(4)晶体在76 ℃时,未达到熔点,还没开始熔化,为固态;(5)固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10.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雪糕温度低于0 ℃,舌头接触雪糕时,舌头上的水放热降温,雪糕吸热升温;当舌头上的水温度降到0 ℃时,雪糕的温度还低于0 ℃;雪糕继续吸热,舌头上0 ℃的水继续放热,凝固成冰。
11.(1)河里的冰(或雪)在气温高时熔化得较快
(2)①使冰的质量相同而形状不同 ②球体的冰块 相同体积的正方体、长方体和球体,球体的表面积最小,受热面积最小。
解析:(1)河里的冰在气温高时熔化的较快,所以猜想1是合理的;(2)①蒸馏水的体积都为50 mL,并且倒入不同容器中时,水不溅出,是为了控制质量相等;塑料模型盒的形状不同,是为了使冰的形状不同;②相同体积的正方体、长方体和球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大,所以其受热面积最大,则熔化速度最快,球体的表面积最小,受热面积最小,则熔化速度最慢。
12.(1)10 10 (2)-2 低 (3)变多
解析:(1)从题中图象可看出盐水从第10 min开始凝固,到第20 min凝固完成,凝固过程用了10 min。(2)从题中图象可知,温度保持不变时为-2 ℃,故该盐水的凝固点是-2 ℃。又知水的凝固点是0 ℃,与水相比,盐水的凝固点变低。(3)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 ℃,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
13.C、(1)是、(2)-3、-7、 (3)降低、低、(4)快 (5)冰不纯,含有杂质 解析:(1)由于冰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A图将试管放入开水中,温度较高,会使冰熔化过程加快,来不及观察.B图中用酒精灯加热,由于火焰温度较高,会使冰熔化过程加快,来不及观察,C图中将试管放入空气中,当时室温保持10 ℃不变,使冰能不断吸热熔化,又能及时观察冰的熔化状态.因此选择C图加热。(2)由图象可知:①纯冰熔化时,当时间为20分钟时,温度为0 ℃时,冰才开始熔化,温度保持0 ℃不变,故冰是晶体,熔点为0 ℃;②淡盐冰当时间为10分钟时,温度为-3 ℃时才开始熔化,故淡盐冰的熔点为-3 ℃;③浓盐冰当时间为3分钟时,温度为-7 ℃时才开始熔化,故淡盐冰的熔点为-7 ℃;(3)冰雪中撒入盐后,降低了熔点,冰雪就会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开始熔化,可以使冰雪尽快地熔化。(4)三种物质都未熔化前取升高相同的温度,可以看出浓盐冰对应曲线加热时间最短,所以含盐浓度越高的冰熔化前升温越快。(5)可能由于冰中含有杂质,使冰熔化时的温度不是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