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典精炼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news.21cnjy.com/A/130/106/V43134.shtml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我的主页
第15课 枣儿
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chóu chú) ______ (jǔ jué) ______ 中流(dǐ) ______柱
(sù) ______兴夜寐 气势磅(bó) ______
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杳( )无消息 蓦( )然 囫囵( ) 翘( )首
3.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踌躇欲下,又垂头丧气站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些羡慕地)我从来没有尿过我爹脖子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吃得津津有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台词所包含的象征意味。
(1)“我讲完一个故事,你才能吃一颗枣。噢,慢慢吃才能吃出个甜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迷路了吧?(见老人沉默,自语)不会的。这棵树好大好大,会老远就瞧见了,枣儿叔叔哪儿会看不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填空。
(1)《枣儿》是一个__________小品,荣获1999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奖一等奖,其作者是_________,全剧运用___________手法,围绕着“_______________”展开情节。
(2)戏剧是一种综合的_________艺术,他借助文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关于《枣儿》剧本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表现了社会变革时期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对精神家园的追寻。
B.表现了社会的深刻变迁,企盼和呼唤人们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家园、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而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C.剧本反映了现代化过程中,青壮年离开乡土、老人孩子留守家园的农村状况。
D.剧本中,老人和小孩代表了新旧两种时代,批评了老人的怀旧思想,赞扬了小孩的纯真。
7.农民工进城打工已经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普遍现象,而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是广泛的,其中农村大量的留守儿童如何安置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突出问题。
(1)你能对大量的留守儿童说几句话宽慰的话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结合实际,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安置问题提几条合理化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精品屋
阅读下面节选文字,回答问题。
老人 回吧,回去等你爹。
男孩 ——哎,爹带巧克力回来,我分你吃。(踌躇欲下,又垂头丧气站住)
老人 怎么了?
男孩 爹不会回来了。
老人 噢?
男孩 我爹在城里又有了一个家。
老人 上前抚着男孩的头。
男孩 爷爷,我没有巧克力给你吃了。
老人 咱们有枣儿,我们吃枣儿。
老人 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
老人 (见男孩不动)快吃,快吃,几颗枣儿一起吃,使劲吃。
男孩 (掀起外衣,露出红肚兜上的衣袋)爷爷,我瞒着你,还偷偷藏着一颗枣儿,是留给我爹的……
老人 (愣住,继而激动不已)这地上的、匾子里的、树上的枣儿全是你的。想给你爹留多少就留多少。
男孩 不,还是留给枣儿叔叔吧。爷爷,枣儿叔叔会回来的。
老人 紧紧搂住男孩。
男孩 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的。
老人 那,咱们喊喊?
男孩 喊喊!我先喊!(爬到土坡上,使劲儿喊)
枣儿甜,枣儿香,
要吃枣儿喊爹娘;
爹娘给个竹竿竿,
打下枣儿一片片:
爹不吃,娘不吃,
留给娃娃过年吃。
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
8.品味小男孩的语言,说说体现了男孩怎样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愣住,继而激动不已”“紧紧搂住男孩”“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这些文字在剧本中叫做什么?它们是不是可有可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你能体会出其中的言外之意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联系全剧,说说这样的结尾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你身边有类似剧中的孤独的老人和小孩吗?如果有,你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阅览室
阅读下文,然后答题。
杨 (拉住穆的手)啊!
(唱)老天单杀独根草,
大水尽淹独木桥,
我一生只有这一个女,
离开了喜儿我活不了!
穆 (大怒)你别糊涂了!一会儿少东家生了气可不是玩的!
杨 我……我……我找个说理的地方去!(欲冲出门去)
穆 (拍案)哪里说理去!县长和咱们少东家是朋友,这就是衙门口,你到哪里说理去!
杨 (惊住)我……我……
穆 (又缓和地)老杨,不行啊!胳膊抗不过大腿去,我劝你写个文书按个手印,不就结了吗?(写文书)杨(又去拦)你……你……
黄急上。
黄 (声色俱厉)怎么还嘴硬?杨白劳!告诉你说,今儿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
(对穆)快给他写文书!
13.杨白劳的唱词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杨白劳唱词中的“独根草”“独木桥”比喻的是谁?这个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穆仁智的话“哪里说理去……你到哪里说理去”。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这一小节中黄世仁仅有一段语言,但却表现出了他的性格特点,试概括出黄世仁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杨白劳的三处语言,都用了省略号,它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踌躇 咀嚼 砥 夙 礴
2.yǎo mò húlún qiáo
3.(1)犹豫。 形容失望的神情。(2)看到别人的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3)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4.(1)老人所要表达的意思并不仅是对吃枣而言,也不是对一般生活哲理的泛指,其中隐含的是对既往岁月、对传统生活、对精神家园的感情。
(2)男孩说枣儿叔叔不回家,是由于“迷路”了。这“迷路”是喻指感情的迷失、人生的迷失。
5.(1)话剧 孙鸿 象征 枣儿(2)舞台 音乐 舞蹈 现实生活
6.D
7.(1)示例:你们的父母正在为你们的美好明天而打拼,你们也应该尽快懂事,好好学习,为家庭的美好未来努力。
(2)一方面,城市能否再降低一些门槛、多建一些民工子弟学校、降低收费标准,让一部分留守儿童来到城市,来到他们的父母身边学习、生活;另一方面,能否趁新农村建设的机会,把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对小学生实行全寄宿管理,以增强对这些留守儿童的教育。
8.男孩的语言体现了他纯真活泼,稚嫩可爱的性格。
9.这些对人物动作、表情做简要说明的文字,在剧本中叫做舞台提示(舞台说明)。剧中做舞台提示的文字虽然很少,但对表现人物的感情、推动剧情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这里的几处舞台提示,都传神地写出老人对男孩的疼爱,以及他在与男孩交谈过程中的感情变化。
10.戏剧语言,有时候含蓄蕴藉,有丰富的潜台词,即言外之意。这句台词除了它本身的字面意义外,“不认识回家的路”还应该比喻情感的迷失、人生的迷失,亲情、传统的失落。
11.这个结尾,既与开头呼应,又强化了剧中的情境和内容,深化了全剧的思想感情。
12.略【点拨】从身边的事谈起。
13.对黄世仁要抢走女儿的极度悲愤。
14.比喻的是喜儿,写出了喜儿对于他的重要。
15.旧社会恶霸地主与官府勾结,官官相护,残害百姓,穷苦百姓们没有说理的地方。
16.残酷、凶狠、蛮横。
17.表示说话断断续续,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黄世仁要用喜儿抵债,使他又气愤、又害怕,悲愤至极有话也说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