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检测题(全新权威精品资料)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检测题(全新权威精品资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3-18 10:2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典精炼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news.21cnjy.com/A/130/106/V43134.shtml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我的主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检测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傅说(yuè ) 蹴尔(cù ) 麇鹿(mí) 忍性(xìng)
B.敝舆(yú ) 曾益(zhēng) 衣褐(hè ) 不屑(xiè)
C.畎亩( quǎn) 拂士(bì) 濠梁(háo) 箪食(dān)
D.醴泉(lǐ) 木牒(dié) 所恶( wù) 相梁(xiàng)
2.(8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吾义固不杀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寡助之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妻妾之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欲代子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循其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分)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B.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曾益其所不能
4.(2分)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 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 吾既已言之王矣(已经)
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防)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家)
C. 故不为苟得也(得到)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
D.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此、这)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判断动词“是”)
5.(3分)下列句子翻译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国有余。
译文:公输盘的攻城器械都用尽了,墨子的守城办法还绰绰有余。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译文:内心忧困,思虑周全,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不仅贤人有心思,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D.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6.(2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B.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C.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D.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7.(3分)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 )
A.《墨子》一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墨子,名翟,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B.《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这一章着重阐述了孟子关于统治者要施仁政,行王道的思想。
D.《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庄子,名庄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8.(8分)(2009年,黔东南)“岁月如歌”,三年的初中时光匆匆而过。相聚犹在昨天,分别即在眼前。回首逝去的日子,数不清校园里留下多少欢乐与惆怅,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毕业在即的你,请参与以下活动,并按要求完成相应的活动任务。
(1)(3分)【成长的日记】请你列举自己在三年学习生活中的一次典型的成功事例,并对取得成功的原因作简要的自我点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分)【挥不去的记忆】在三年的时光里,你不仅见证了自己的成长足迹,更见证了整个中华民族在自然灾害面前所展现的勇敢、坚强、自强不息的精神。在纪念四川“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某校九班同学自发组织了一次“支援灾区重建家园,”的捐赠活动,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认真完成以下两项任务:
①(3分)在本次捐赠活动开始前,请你在班级黑板上写一句有鼓动性的宣传标语。
你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分)作为活动的主持人,请你把全班的2198元捐款以大写方式填入汇款单的汇款款栏内,汇往灾区。
人民币(大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整
二、阅读能力提高(40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东施①效颦
西施②病心③而颦④其里⑤。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选自《庄子·天运》)
【注释】 ①东施:越国的丑女。②西施:越国的美女。③病心:心口疼。④颦:皱眉。⑤里:乡里。
【相关链接】
邯郸学步
寿陵馀子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选自《庄子·秋水》)
选文大意:有个寿陵人,听说邯郸人走路的样子很好看,就赶去邯郸学习人家的步法。可是,他不仅没有学到邯郸人走路的技巧,反而连自己原来走路的方法也忘记了,结果只好爬着回家。
9.(4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挈妻子而去之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3分)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3分)阅读上文及链接材料,请针对东施和寿陵人失败的原因,给其中一位提一点建议。
__________,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8分)
【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 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
12.(2分)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万钟于我何加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分)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是亦不可以已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之谓失其本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分)【甲】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分)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甲】中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09年,广东)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12分)
淳熙中,张说①颇用事,为都承旨②。一日,奏欲置酒延众侍从。上许之,且曰:“当致酒肴为汝助。”说拜谢退而约客客至期毕集独兵部侍郎陈良祐不至说殊不平。已而,中使以上樽珍膳至,说为表谢,因附奏:“臣尝奉旨而后敢集客,陈良秸独不至,是违圣意也。”既奏,上忽顾小黄门言:“张说会未散否?”对曰:“彼既取旨召客,当必卜夜。”乃命再赐。说大喜,复附奏:“臣再三速良祐,迄不肯来。”夜漏将止,忽报中批陈良祐除谏议大夫。坐客方尽欢,闻之,怃然③而罢。
(选自周密《齐东野语》)
【注释】①张说(yuè):人名。②都承旨:官名。 ③怃然:怅然失意的样子。
16.(3分)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奏欲置酒延众侍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再三速良祐,迄不肯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3分)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说 拜 谢 退 而 约 客 客 至 期 毕 集 独 兵 部 侍 郎 陈 良 祐 不 至 说 殊 不平。
18.(3分)张说“附奏”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3分)结合本文内容说说张说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①富人之园,见其所蓄②,自绝徼③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④,弈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一石,百钱买一花而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⑤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城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⑥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节选自《任光禄竹溪记》)
【注释】 ①侯家:王侯之家。②蓄:蓄养,收藏。③绝徼:极远的边地。④其为园:他们建造园子。⑤芟(shān ):割。⑥槁:干枯。
20.(4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而所不能致惟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有竹据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或芟而去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毋以是占我花石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3分)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3分)这段文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创新写作(3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古往今来,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第一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这是宋人晏珠《蝶恋花》中的名句。第二种境界是宋代词人柳永《蝾恋花》中的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是爱国词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词中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认真体会王国维所说的三种境界,以其中的某一种境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B【点拨】曾应读“zēng”。
2.(1)善良坚持道义(2)巧妙的方式(3)限制(4)极点 (5)犯错误(6)侍奉(7)你(8)依照,遵循
3.B【点拨】A项中的“辩”通“辨”,辨别。C项中的“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助词。D项中的“曾”通“增”,增加。
4.B 【点拨】“搜于国中三日三夜”中的“国”应为“国都”之意。
5.A【点拨】B项中的“衡”是堵塞的意思;C项中的“是心”应解释为“这种思想”;D项中“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应翻译为“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却还要问我”。
6.D【点拨】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7.D【点拨】庄子不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8.(1)略【点拨】所述内容必须是初中三年里出现的,而且是一件积极的、有益的事例。
(2)①示例:地震无情,人间有爱;情系四川,我为灾区重建尽一份力。②贰仟壹佰玖拾捌圆
9.(1)认为……美(2)离开
10.她(丑女)只知道(西施)皱眉很美,却不知道(西施)皱眉显得美的原因。
11.示例:东施建议从实际出发,取人之长,不可盲目效仿
12.(1)有什么益处(带来什么好处)(2)感激
13.(1)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
(2)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
14.对比论证。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1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本心)。
16.(1)邀请 (2)邀请
17.说拜谢|退而约客|客至期毕集|独兵部侍郎陈良祐不至|说殊不平。
18.略【点拨】“用事”并非褒义(权贵而耍性子);张说这个人两次上奏,是因为陈良祐未到,“用事”的张说内心不快,想皇帝惩罚他。
19.看不惯陈良祐“用事”,不畏权势。
20.(1)得到(2)但是、然而(3)除掉、去除(4)这(或“它”),代指竹子
21.我们江南人砍掉竹子把它们当柴烧。
22.示例:“物以稀为贵”、“不同地方的人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或“事物的好坏贵贱是相对的”。
23.写作指津:第一种境界表现了对远方亲人的苦思和眷恋,心情真切,信念专一,千古流芳。今人常用它赞扬勇于探索真理、敢于攀登高峰的人。他们有远大志向,有为事业励精图治、百折不回的雄心壮志。这是做人的规范,更是成大事业的首要条件。第二种境界是执著追求理想达到忘我境地的一种写照。成大气候大学问者,无不“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无不具有勤奋、吃苦、务实、坚持之精神;那些清闲舒适、温情安逸者,永远不会有所作为。第三种境界是最高境界,是人生精神的凝结和升华。这里比喻研究学问、追求真理经过下苦功夫和千百次的寻求探讨,突然有所成、有所得,狂喜之情,自是不言而喻。它告诉我们:历经千辛万苦,必然会取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