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2021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专题训练(一)(Word版,共9页)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2021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专题训练(一)(Word版,共9页)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13 09:0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中考语文总复习: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专题训练(一)
?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1)“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我”被浇冷水的原因是什么?
(2)试结合《朝花夕拾》的内容,说说鲁迅对父亲的感情是什么?
?
2.
名著阅读。
《朝花夕拾》为我们展示了鲁迅先生思想变化的轨迹。请你根据作品内容,概括鲁迅先生在南京矿路学堂毕业后和在日本仙台学习时,分别作出了怎样的人生选择,并分别简述其原因。
?
3.
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一书中,有多篇文章以或幽默或平和的笔调,对封建教育进行了评判与嘲讽,请写出其中两篇的篇名。
(2)阅读下面内容,分别写出《朝花夕拾》中的相关人物。
①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②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
③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
4.
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在平静朴素的叙述中渗透了作者真挚的感情,相信你也一定于字里行间中感受颇多。请你阅读以下文字,在空格上填入作者和篇名。
在《朝花夕拾》中,提及了不少关于作者________的童年生活,比如在《________》中,作者描写了一个淳朴善良,真诚待“我”,在某些方面又颇有些愚昧迷信的“长妈妈”;在《________》中,“我”兴奋地想去看盛大的庙会,却被父亲一句“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弄得索然无味……
(2)《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________、________等孝道故事,斥责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
5.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他对我叙述的我国近百年来的大事记感到十分惊讶。他断然宣称,那些事不过是一大堆阴谋、叛乱、暗杀、大屠杀、革命和流放,是贪婪、党争、虚伪、背信弃义、残暴、愤怒、疯狂、仇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所能产生的最严重恶果。
(1)选段出自名著《________》,选段中的“我”是指________。
(2)请从“他”对“我”国历史的评价进行分析,“他”的国家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________
?
6.
名著阅读。
(1)选出下列关于名著阐述错误的一项(????????)
A.《狗·猫·鼠》中鲁迅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B.“身长八尺,腰阔十围。手持一柄禅杖,腰系一把戒刀”,这一外貌描写的是鲁智深,他在渭州三拳打死镇关西,在相国寺倒拔垂杨柳。
C.鲁滨孙阻止了在岛上举行的一个吃人仪式,救了星期五,他花2年时间教聪明的星期五学会了英语,后来他又救下了星期五的父亲。
D.“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孙悟空,劝孙悟空上天受招安的是太白金星,把孙悟空投入八卦炉中炼成火眼金睛的是如来佛祖。
(2)阅读名著片段,写出你的认识。
片段:这个宅子里到处都住满了房客,姥爷只给自己在楼上留了一间,姥姥和我则住在顶楼上。顶楼的窗户朝着大街,每逢节日及平常日子的夜晚,都可以看见成群的醉汉们从酒馆里走出去,东摇西晃的,乱喊乱叫。有时候他们是让人家从酒馆里扔出来的,他们在地上打个滚儿,又爬起来往酒馆里挤。哗啦,吱扭,嘠吧吧,哎哟,一阵乱七八糟的响声陡起,他们开始打架了!站在楼上的窗户前看这一切,是那么好玩儿!
阅读名著《_______________》的片段,你觉得主人公成长在一个_______________社会环境中。
?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假使真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然而,既经为人,便也只好“党同伐异”,学着人们的说话,随俗来谈一谈,——辩一辩了。
(1)本段文字选自《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______》。《朝花夕拾》是鲁迅描写_______________(填内容)的散文,共_______________篇。
(2)作者在文中写“虫蛆”“鸷禽猛兽”的目的是什么?
(3)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这篇文章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
8.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
(1)《五猖会》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都有描写读书的情景,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五猖会》中描述了“我”正要兴致勃勃地出门参加五猖会,却因_______________而无奈、紧张、兴味索然的情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述了“我”和私塾同学们上课开小差被先生警告后,为应付先生而_______________的情形。用意在于揭露_______________,难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2)《父亲的病》中的名中医们和《藤野先生》中的西医藤野先生有哪些不同?
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正直热情,注重科学实践,对医学具有独到的理解和情怀,确实令人尊敬。《父亲的病》中的名中医们则以_______________的手段,在药物开具上故弄玄虚,在治疗方法上_______________不分,在治疗效果上草菅人命,确实令人_______________。
《二十四孝图》中,作者主要评析了哪几则故事的不合理之处?其写作目的是什么?
《二十四孝图》一文中,作者主要评析“_______________”不合人性,“_______________”不合情理,“老莱娱亲”不合常态等。用意在于揭露_______________。
名著阅读。
(1)下面均是名著《朝花夕拾》中的人物,请任选一位,参照示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与其有关的两个情节,并从中归纳出其性格特征。
藤野先生:上讲堂忘记带领结——不拘小节;订正“我”的解剖图——治学严谨,一丝不苟。
①长妈妈?
?
?
②陈莲河
(2)《狗·猫·鼠》是名著《朝花夕拾》中的经典篇目,作者在文中讲述了“我”讨厌猫的原因,请简要概括。
?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问题。
①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②“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③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④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⑤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⑥“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
⑦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⑧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⑨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⑩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1)选文选自鲁迅先生的_______________(填文体)集《____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___》,请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思想内容。
(2)选文开头写家人为看赛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和结尾部分“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3)请任选角度为下面文字写几句赏析文字。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4)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5)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
?
11.
名著阅读。
(1)《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做有趣”“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揭示了_______________。
(2)“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句话出自《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这篇文章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
12.
捧读一本心爱的书,我们常有走进书中的感觉:书里的故事好像就是自己的事,读《朝花夕拾》应该也有这样的感觉。请仿照示例,写出你自己的感受。
【示例】我读到《五猖会》中,小鲁迅被父亲命令背完《鉴略》后才能去看戏的情节,不禁联想到我的父母也总是在我看喜欢的节目时检查作业,作业检查后再让看电视节目。鲁迅背完书后兴味索然的心情,我感同身受。
?
13.
假如让你以学长的身份,对初一新生做《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按要求填空。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①______________;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②______________;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③______________。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④______________和⑤______________,令人回味无穷。
(1)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①②③对应的横线上。(每处2个)
A.《狗·猫·鼠》?
?
?
?
B.《阿长与〈山海经〉》?????????C.《二十四孝图》????D.《五猖会》
E.《无常》?????????
?
?
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
G.《父亲的病》?
?
?
?H.《琐记》
I.《藤野先生》?
?
?
?
J.《范爱农》
(2)在④⑤两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短语。
参考答案
1.
【答案】
(1)“我”急着去看迎神赛会,父亲却要“我”背《鉴略》。
(2)父亲让“我”感到困惑,使“我”想去看五猖会的兴致全无,但并不责怪父亲;童年因为父亲失去了很多乐趣,但仍感激家父的严厉;令“我”内疚的是在临终前没让父亲安静死去,说明“我”对父亲的爱。
2.
【答案】
①南京矿路学堂毕业后,鲁迅先生选择去日本学医,因为他在为父亲看病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医误人,想要学习现代医学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的病人。
②在日本仙台学习时,因为他从匿名信事件和观看日俄战争纪录片时的所见所闻中,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看到中国百姓的麻木,意识到通过文艺创作来改变国民的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3.
【答案】
(1)《二十四孝图》《五猖会》
(2)①范爱农②藤野先生③长妈妈
4.
【答案】
(1)鲁迅,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
(2)卧冰求鲤,老莱娱亲
5.
【答案】
(1)格列佛游记,格列佛
(2)“他”的国家是一个政治民主(开明)、民风淳朴、公平、正义、和平(安定)、自由的国家。
6.
【答案】
(1)D
(2)童年,腐败堕落,酗酒打架已成为普遍现象
7.
【答案】
(1)狗·猫·鼠,回忆童年生活,十
(2)将“人”与“虫蛆”和“鸷禽猛兽”作对比,将“正人君子们”虚伪、丑恶的灵魂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3)表现了作者对“正人君子们”辛辣地嘲骂,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
(4)揭露了“正人君子”的虚伪性,表达了作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8.
【答案】
(1)被父亲强令背诵深奥难懂的古文,人声鼎沸地各自朗读半懂不懂的古文,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2)治学严谨,治病救人为勒索钱财,巫医,憎恶
(3)郭巨埋儿,卧冰求鲤,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9.
【答案】
(1)①示例:喜欢切切察察——饶舌多事;给“我”买《山海经》——真诚善良。
②示例:要昂贵的出诊费——贪婪;到处招摇撞骗——贪婪、故弄玄虚。
(2)①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玩厌了才吃下去;②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③它老是在交配时嗥叫,令人心烦;④“我”以为是“猫”吃了“我”饲养的隐鼠,虽然后来证实隐鼠并非被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
10.
【答案】
(1)散文;朝花夕拾;五猖会。
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的伤害,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2)烘托父亲让“我”背书给“我”带来的痛苦感受,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
(3)示例:这是“我”在即将去东关看赛会时,却被父亲突然叫住,让“我”背完一篇古文才准许一家人去的时候心里的感慨。我很同情文中的“我”,本来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却要背古文,真的是很扫兴,而且又没有人帮助“我”。从“在百静中”“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些语句中深深体会到了作者的无助无奈以及扫兴。
(4)父亲是一个专制、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
(5)示例:家长应了解孩子的心理,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强制学习是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的。
11.
【答案】
(1)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2)心情:表现了作者当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心情。
主题:这篇文章揭示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的主题。
12.
【答案】
示例:我读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对百草园中情景的描写,让我联想到我小时候在我家的园子里玩耍的情景。我家的园子里长有许多植物,如覆盆子之类,我们那里叫作“甜甜儿”,我在那里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每当读到那一部分内容时,我感同身受。
13.
【答案】
(1)①A、F,②I、J,③D、E
(2)④深沉的情感,⑤理性的批判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