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7.1力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7.1力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5-13 08:43: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师姓名
学科
物理
校区
总课时
20

课时
学生姓名
性别
年级
初二
学校


第七章

第一节

建议课时
1
实际课时
本节课为第
1
课时
教学
重点
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会画力的示意图。
难点:体会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考纲
要求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归纳概括表述力的概念,感受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让学生学会用实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实验探究的意识。
3.通过动手体验感受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归纳出力的三要素,保持对力现象的好奇,领略力现象的美妙与和谐;会画力的示意图,体会这种将抽象问题、复杂问题形象化、简单化的方法。
4.利用生活经验,体会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使学生对自然有亲切感。












【新课导读】
为了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学校在操场上经常举行振奋人心的拔河比赛。比赛中开始时双方势均力敌,不相上下,但一段时间后,总有一方左右摆动,站立不稳,被对方拉过标志而获胜。你知道在拔河比赛中,双方谁对绳子的拉力大吗?
知识点1
力的作用效果
一、力的作用效果有两方面:
(1)使物体发生形变。
(2)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二、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三、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托起一个鸡蛋的力大约为0.5N

四、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知识拓展】
对力的概念的理解:
(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谈到力至少要有两个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另一个是施力物体。
(2)相互接触的物体可能有力的作用,举例。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也可能有力的作用,万有引力,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释疑解难】
不接触的物体间不会有力的作用,这种说法对吗?
【点拨】
这是完全错误的,如地球和月球不接触,却有相互吸引的力;两个磁铁的磁极靠近却不接触时,也会产生吸引或排斥的力,因此不接触的物体间仍可能有力的作用。
知识点2
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五、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六、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知识拓展】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
(1)受力的物体均可用一个简单的小方块来代表。
(2)力的作用点必须画在受力物体上,物体同时受几个力时,这几个力的作用点都可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3)表示方向的箭头一定要画在线段末端。
(4)在有向线段旁标上力的符号。
(5)精确表示力时,要选定标度。
知识点3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七、物体间的作用力时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知识拓展】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具有以下特点:
(1)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但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2)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增大,同时减小。
(3)性质相同。
【典型例题】
例1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推车时,人也受到车给的推力
B、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一定不会发生力的作用
C、用手捏一个易拉罐,易拉罐变瘪了,表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D、排球运动员扣球使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2
如图9所示,将一重4N的足球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出足球受到的重力。
例3
(北京市朝阳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两个物体只有相互接触,才能产生力的作用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
例4
(湖北省宜昌市)目前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已飞出了太阳系,如果探测器所受外力全部消失,那么探测器将
  A.沿原路径返回地球???
  B.沿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C.沿原方向做加速直线运动??
  D.沿原方向做减速直线运动
【新课导读点拨】
一样大,这两个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巩固练习及
课后反思
一、基础练习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力的单位是N。
2、踢球时,球受到的力的施力物体是脚,这时脚也受到球的作用力。
3、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状态或匀速直运动状态状态。叫做牛顿第一定律,它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进一步的推理基础上,通而概括出来的。
二、复习内容
1、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及大小。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
和力的作用点有关。
(7)力的表示法:
⑴力的图示:A、定义:用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做法。
B:具体做法: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在线段的末端的画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用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图中附有标度。
⑵力的示意图:不需要严格的表示出力的大小,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简易图示叫力的示意图。
学科组长签字
教管主任签字
学生签字
授课时间
上交教案时间
学管师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