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13 13:3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程标准】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各种新变化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八单元 20 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20世纪初,欧洲人可以为自己的成就而自豪,满怀信心地瞻望未来,他们充满优越感,以为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是世界上最好的。
——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
英国
美国
日本
究竟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怎样的措施重建家园,恢复经济繁荣?
1
2
3
4
国家的宏观
调控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福利国家与
社会运动
资本主义国家面对时局为谋求自身发展都进行了哪些调整?
如今有三股势力争霸。马克思主义是其一……第二种则是改良式的资本主义……至于第三条路就是法西斯路线了。经济的萧条使得法西斯主义变成世界性的运动,成为世界一大威胁。然而我们必须承认德国不顾一切对付大萧条的手段,的确既迅速又成功,对早已茫然不知所措的欧洲来说,德国的做法并没有太大的不妥。在随着大萧条而日渐高涨的法西斯浪潮之下,有一件事情却变得愈发清楚:在这个大动乱的年代,随风而逝的不止是和平、社会的安定以及经济体系,甚至连作为19世纪自由资本主义社会基石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也日暮途穷。
——(英)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一、国家宏观调控
1.国家宏观调控—国内加强国家干预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主张国家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赤字财政,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主要措施:
①加大公共事业领域开支(国家财政支出),增加就业,刺激消费;
②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③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行宏观调控。
罗斯福新政
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
凯恩斯主义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
理论基础
成功典范
生产力的发展
稳定政治、经济和社会
现实需求
科技因素
外部刺激
必然要求
惨痛教训
市场主导
国际协调
政府调节
市场机制
+
+
整顿财政金融;
调整工业生产;
调节农业生产;
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胡佛
自由放任政策
罗斯福
凯恩斯主义
“看得见的手”
(理论支持)
各国宏观调控
加大公共事业领域开支,增加就业,刺激消费;
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行宏观调控。
各国的努力
时空观念
逻辑能力
英国于1945~1951年和1974~1975年,两度出现“国有化”高潮,除把英格兰银行收归国有外,还把濒于破产的铁路、煤矿、内河航运等许多部门实行国有化。 
为了引导经济发展,日本政府积极制定了一系列经济计划,如1955年的《经济自立五年计划》、1957年的《新长期经济计划》和1960年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等,引导全社会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有效的推动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
美国联邦政府在战后对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进行大量的投资。比如美国政府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至1970年共计175亿美元;对宇航工业的投资,从60年代末起每年投入50多亿美元。
项目
期间(年)
年均生产率增长
消费品价格提高
美国
1963-1973
1974-1979
1.9
-0.1
3.6
8.6
英国
1963-1973
1974-1979
3.0
0.8
5.3
15.7
法国
1963-1973
1974-1979
4.6
2.7
4.7
10.7
(1)二战结束至70年代初期
英国
法国
意大利
国内生产总值
11.1%
13.5%
24.7%
全部就业
8.1%
10.5%
25.4%
全部投资
20%
30%
47.1%
国家
指标
195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家垄断资本所占比例表
——黄金时期
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1950-1973
1974-1982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GDP
6%
2.4%
通货膨胀率
3.4%
9.9%
{9D7B26C5-4107-4FEC-AEDC-1716B250A1EF}项目
期间(年)
年均生产率增长
消费品价格提高
美国
1963-1973
1974-1979
1.9
-0.1
3.6
8.6
英国
1963-1973
1974-1979
3.0
0.8
5.3
15.7
法国
1963-1973
1974-1979
4.6
2.7
4.7
10.7
滞胀:指经济停滞与高通货膨胀,失业以及不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通俗的说就是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
(2)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
50—60年代:黄金时期
70年代: 经济“滞胀”
80年代:缓慢复苏
90年代:持续增长
再次衰退
加强国家干预
减少国家干预
材料一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因为每一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 ,呈现出一种无政府状态。 ——叶苗 《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 40周年的思考》
材料二 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对 89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 ,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惧和愤慨。有33个国家提出了抗议。到1931年底,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 ,到1932年4月更增加到76国以上。
——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
2.国家宏观调控——加强国际协调
秩序的重建
1947年
布雷顿森林体系
(世界金融体系)
世界贸易体系
战后国际经济组织
原则:以美元和美国为中心
1945年
1945年
1995年
思考:战后国际经济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① 有利于加强国际协调,维护经济秩序;世界经济向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有利于经济的发展。②确立了美国的主导地位。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一个中心,两个体系,三大支柱
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
世界经济向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利于经济的发展。
世界货币体系
以美元为中心
以美国为主导
1995年被WTO所取代
2021
新航路开辟
世界市场拓展
第一次
工业革命
14-15世纪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二战后
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
产生
商业
资本主义
自由
资本主义
垄断
资本主义
第二次
工业革命
第三次
科技革命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新一轮的市场竞争开始,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的革命。
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电子计算机互联网技术
空间技术
海洋技术
生物工程技术
新材料的出现及应用
爱因斯坦
相对论创立者
普朗克
量子力学奠基人
条件:
(1)20世纪科学理论的突破;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
(2)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问世,为技术革命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支持。
(3)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1996年美国信息产业对GDP的贡献率高达33%,产值已经超过传统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业和汽车业,成为美国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
在所有的能为人类造福的财富中,我发觉,再没有什么能比改善人类生活的新技术、新贡献和新发明更加伟大的了。 ——培根
70%
30%
科 技
其他
科 技
80%
20%
其他
西方国家劳动增长率中科技进步、知识创新的因素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90年代美国经济结构
三、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第三产业兴起
服务业人口比重增加
1950-1995年间美国三大产业就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表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1950年
1980年
1995年
第一产业
6%
2.5%
2%
第二产业
28%
22%
18%
第三产业
58%
64%
72%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在美国,服务业占国民经济总产值(GDP)的80%,美国人口五分之四就职于服务行业。过去的二十年中,服务行业增加了四千多万从业人员。
第三次科技革命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第三次科技革命
“人民资本主义”盛行
“经营者革命”
“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
中间阶层:是来自社会分层理论的一个概念。自20世纪40年代起,西方几个主要的现代化国家的社会分层结构中,均先后出现了以管理人员和公职人员为主的新中间阶层,亦称“中产阶层”、“新中产阶级” 。20世纪80年代以来,稳定保持在发达国家人口比例的25%-30%左右,已成为推动现代化社会发展、引导社会消费、稳定社会形势、定型社会规范及主流社会价值观的主体力量。
金字塔
中间阶层
不拥有生产资料,受雇佣
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认识:由于产业结构和社会阶级构成发生变化,导致“中间阶层”人数增加,社会发展趋于稳定,同时也出现了“结构性失业”现象。
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的确有变化,但不是本质变化。是生产力发展在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上的反映。
有人认为,“中间阶层”人数的增加,增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因素,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理由是什么?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1.福利国家
指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实现充分就业、收入均等、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政策目标的总称。以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维护资本主义统治。
基本形式: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
实质: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再分配
  
  只有通过社会保险并根据家庭需要进行双重收入再分配才能摆脱贫困。——“福利国家之父”贝弗里奇
现实需要
  罗斯福新政通过了《社会保障法案》,实行老年保险和失业保险,并对无生活能力者提供救助。
经验借鉴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国家可以更好地干预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物质基础
工人运动迭起,民众疾呼:“穷人和失业者是社会的受害者,理应由国家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帮助。”
民众呼声
日本
联邦德国
英国
意大利
2.7%
18.4%
13.7%
20.6%
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71年)
多视角看福利
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1971)
美国人口普查局定义的3700万“穷人”中展示的却是另一种景观:他们不仅有足够的食品,还拥有汽车、彩电、冰箱、洗衣机、电烤箱等。根据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穷人每月可领到生活补助,孩子上公立学校,从小学到中学可免费学习、免费就餐,婴儿可免费得到婴儿食品等等,可以说穷人基本上就是靠政府养活。
有位领取福利金的穷人朋友告诉我,他一家三口每月可获得800多美元的房屋补助、300多美元的现金和食品券,冬天还有暖气补贴,电话费又不用花钱,各项加起来有1000多美元,可以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开销。如果再多生几个孩子,还可以多得一些补助。
——蒋英建《另一只眼看美国》
英国最懒家族。英格兰西北小城布来克朴的麦高雷一家一母五女,六人都不外出工作,她们和8条宠物狗住在一套政府提供的房子里,收入居然也近3万英镑,被称为英国最懒家族。虽然年入3万英镑现钞,她一家居然还不知足,抱怨住的太挤,正申请更宽敞的大福利房。
——《生活日报》2004.12.7
评价:
积极:①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利益,促进了社会公平,有效地缓解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
消极:②增加了政府财政支出,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2.社会运动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加强国家干预,建立“福利国家”来缓解社会矛盾,但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造成的不平等和贫困问题仍然存在。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矛盾的加剧,个人的觉醒,争取平等、民主、自由、和平,致力于改变社会,争取权利的黑人民权运动、女权运动、学生运动、反战和平运动等一系列社会运动一起构成了富有传奇色彩的政治风暴,深深地影响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使得社会向着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的方向转变,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
1954年
首席大法官厄尔·沃伦对布朗控诉托皮卡教育委员会一案判定教育委员会种族隔离的学校违法,突破了「隔离但平等』的原则,为后来在种族平等问题上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奠定了基础。
1955年
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黑人公民的全面罢乘事件,开启了美国民权运动的大幕。
1964-1965
以1964年的《民权法》和1965年的《选举权法》为代表的一系列法令和法规的颁布,使得事实上的种族隔离制被废除,黑人的选举权进一步扩大。
1963年
黑人民权运动人士要求在伯明翰市街头举行游行示威,抗议种族歧视。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
“黑人权力”运动要求承认黑人种族的文化与其他少数种族、族裔的文化以及白人文化之间的平等。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妇女运动
战后妇女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妇女的法律地位仍然低下。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妇女运动在欧美各国兴起,强调两性间分工的自然性并消除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争取妇女与男子平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
学生运动、反战运动
20世纪60年代, 发达工业社会的各种弊端日益暴露;大学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美苏冷战、种族歧视等国内外问题影响着青年学生。
1961年,美国卷入越南战争后,随着越战的深入,战争的残酷与非正义性,民众反战情绪高涨。
1969年5月22日,美国爆发反越战运动,从纽约到加利福尼亚,学生们占领了大学校园,抗议进行越南战争。1970年5月,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学生总罢课爆发,多所大专院校的师生罢课罢教参加反战运动,10多万学生涌人华盛顿进行抗议。直到1973年美军全部撤出越南,反越战运动最终结束。
(1)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
(2)生产关系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建立“福利国家”,国家干预深入分配领域,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低收入阶层利益,促进经济的发展。
(3)加强国际协调: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国际经济组织,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
(4)阶级关系变化: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工人阶级的内部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工人阶级中的脑力劳动者“白领工人”迅速增加; .“中间阶层”的发展趋于稳定。
(5)社会运动:资本主义国家由于造成不平等和贫困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各种类型的社会运动此起彼伏。典型的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运动、学生运动和反越战运动。
总结: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福利国家”
与社会运动
国家的宏观调控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对资本主义的局部调整,这种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也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但是使资本主义焕发出新的活力,也使资本主义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本课小结
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说:“40年来,中国人民立足国情、放眼世界,既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注重对外开放、合作共赢,既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成功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在当前新形势下我们需要继续前进的道路。也是在历史发展中寻求的适合中国的道路。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谢谢聆听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