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四季的形成》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3.《四季的形成》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84.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鄂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5-13 14:4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3.四季的形成
年级及学期 五年级下学期 相关领域 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教学分析
《四季的形成》一课指向课标中的重要概念是:知道昼夜交替,四季变化分别与地球自转和公转有关。学习内容为课标13.2地球每年自西向东围绕太阳公转,形成四季等有规律的自然现象。5-6年级的学生要求知道四季的形成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有关。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一、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学生通过学习,知道由于地轴倾斜和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形成了四季现象,能将地球公转与一年当中气温变化、太阳照射角度变化等自然现象建立联系,解释四季的成因。
科学探究: 能利用地球仪和电灯或手电筒等模拟地球公转过程。
科学态度: 通过模拟实验开展四季形成原因的探究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模型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学习,知道由于地轴倾斜和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形成了四季现象,解释四季的成因。
教学难点:能利用地球仪和电灯或手电筒等模拟地球公转过程,能将地球公转与一年当中气温变化、太阳照射角度变化等自然现象建立联系。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模拟实验材料:地球仪(乒乓球)、手电筒、圆珠笔芯、橡皮(橡皮泥)、立体标记物(如:图钉、小木棍等)
学生准备
学生活动手册、记录笔等。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
意图
提出并聚焦问题 1.请大家来看四幅图,这是地球上的一年四季。
2. 春、夏、秋、冬四季交替出现,很有规律。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地球上的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观察四幅图,这是地球上的一年四季。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冬过去是什么?又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春、夏、秋、冬四季交替出现,很有规律。 观察图片发现春、夏、秋、冬四季交替出现,很有规律。
探究四季的形成原因 一、四季的气温变化与太阳的照射和影子长短的关系。
1.同学们请你们思考一下,一年四季的气温变化有什么规律?可能是由什么引起的?四季的气温变化与太阳的照射有什么关系?
2.这是我们制作太阳能热水器时做过的一个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物体的温度与太阳的照射角度有关,太阳直射时温度较高。
二、 实验模拟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运动,解释我国北方的气温情况和四季的形成原因。
1.资料学习。
2.实验模拟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运动。观察比较物体在A、B、C、D4个位置上的影子长度有什么不同,“太阳”的照射角度有什么变化,由此推测地球在这4个位置上时,我国北方的气温情况和季节。
3.总结: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使得太阳对地球的照射角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气温也随之发生变化,由此便形成了四季。
通过观察我们知道夏季,气温较高——影短,冬季,气温较低——影长。

学生进行资料学习我们知道太阳的运动叫做公转。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形,方向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大约为一年。公转的过程中,地轴倾斜,指向始终不变。
实验探究:利用手电筒作为太阳,观察地球在A、B、C、D4个位置上的影子长度有什么不同,“太阳”的照射角度有什么变化,由此推测地球在这4个位置上时,我国北方的气温情况和季节。

通过观察发现四季气温的变化与太阳照射的关系为后面实验探究四季的形成打下基础。
通过资料的学习了解能更有效地进行探究实验。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西安:物体在A、B、C、D4个位置上的影子长度不同,“太阳”的照射角度不同,由此推测地球在这4个位置上时,A点时影子适中,气温适中为春季,B点时影子很短,阳光接近直射,气温较高为夏季,C点时影子适中,气温适中为秋季,D点时影子最长,阳光是斜射,气温较低为冬季。
拓展 与
应用 1.二十四节气及相关的谚语、节气歌。
认识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的祖先根据昼夜的长短、正午的影长等变化,在一年当中定出的24个时间点。 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我们的祖先发现农事活动与节气之间的密切关系,留下了许多广为流传的农事谚语。比如“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些谚语对于我国的农事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板书设计
3.四季的形成

四季的形成
地球的公转
地轴的倾斜
太阳的直射和斜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