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认会写“芙、蓉、洛、壶”等生字。正确、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积累送别诗。
2.过程与方法?
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意,感悟诗情,读出画面。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激发学生从小立志做品质高洁的人的决心。
教学重点:?
能通过不同方式的读,理解体会诗意,感悟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内容,感悟作者内心,理解人物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相见时难别亦难》伴奏)
师:“相见时难别亦难,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自古以来就是最永恒、最凄美的话题,多少文人墨客曾一度泼墨挥毫,成就了一篇篇美文佳作,唐代被称为“七绝圣手”的大文豪王昌龄也不例外,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板书)。
初读古诗。
1.生自由朗读诗歌(借助课文注音读准字音)
2.我会认,我会写
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组成的词语。齐读有无拼音的词语。
(2)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逐字讲解。(师指导书写,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占位,指导学生描红、书写。)
再读古诗。
诗题入手(提问从诗题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简介芙蓉楼(课件出示)
了解诗人王昌龄(课件出示资料)
4.
(1)自由朗读古诗(提示字正腔圆,声音洪亮)
(2)读准七言绝句诗的节奏(课件出示)
(3)讲解本诗韵律美(吴、孤、壶),师范读(结合背景音乐),生齐读。
四、品读诗文。
1.“寒雨连江夜入吴”。
(1)生自由朗读,师提问你读出了怎样的感觉?
(讲解“寒雨、连江、吴”)
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了怎样是画面?
2.“平明送客楚山孤”
(1)师提问:你从这句诗中读出了什么?(讲解“平明、楚山孤”)
(2)出示课件,师提问这句诗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师总结:“一场秋雨一场寒”这场趁着夜色潜入吴地的雨的确带点寒意,就连那楚山看起来都是那样孤零零的。除秋雨自然的寒意之外,还有什么是令作者感到寒意与孤独的?提问学生谈体会。是啊,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中,也浸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这场雨使作者平添了几份孤独!该怎样读出那种寒意呢?
(3)有感情诵读前两句诗句(除此之外,你知道作者还会为什么感到寒心吗?课件出示历史背景。)
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诗人笔锋一转,从凄冷孤寂中振作起来,表明自己的信念。生齐读后两句,师讲解:冰心(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玉壶(出示图片)。
(3)师提问:诗人以冰心和玉壶自喻,是想表明什么?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板书)
(4)师:没有了对亲人的竹报平安,也没有了封封家书中字斟句酌的牵挂,千言万语化作了临别时的一句叮咛“——”(生答)。师引导:望着朋友远去的背影,王昌龄决绝的转身,再也没有回头,难道是他不想回家吗?(生答)可是他能回家吗?(生自由发表见解)师总结:是的,诗人王昌龄要让那些恶势力知道,即使遭遇再多的坎坷与磨难,他都不会屈服,自己仍然冰清玉洁,保持着自己的信念。
(4)点出千古名句,再次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5)回顾以前学习的送别诗,讲解本诗与其他送别诗的不同(不光有离别,更有明志)
五、总结全诗。(课件出示全诗,让我们再次走进这首诗,走进王昌龄,齐读整首诗。)
六、板书设计。
芙蓉楼辛渐
寒雨、楚山:孤寂
冰心、玉壶:正直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