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艺版 二年级下册音乐 第九课 数蛤蟆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艺版 二年级下册音乐 第九课 数蛤蟆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5-13 11:1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数蛤蟆》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学唱歌曲《数蛤蟆》引发学习兴趣,准确把握和表现歌曲的情绪。
(2) 通过学说童谣,学生有初步的节奏感。
(3) 用轻松愉快的声音熟练演唱童谣《数蛤蟆》,为歌曲伴奏伴唱,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4) 在音乐活动中能积极大方地表现自己,乐于用音乐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
(5) 树立环保意识、保护动物从我做起。  
教学重点、难点:
(1)能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童谣《数蛤蟆》。
(2)学习歌曲,把握歌曲的情绪。
(3)连续十六分音符的节奏运用,吐字的清晰灵巧。
教具准备:  
琴、多媒体课件、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小朋友,你们会猜谜语吗?下面我们就来猜一个小谜语吧。(出示谜语)  
“绿衣小英雄,田时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猜一猜它是谁?
生:青蛙。
师:“青蛙”它长得什么样?
生:大大的眼睛、大大的嘴巴、长着四条腿……(简笔画形式把青蛙画出来)
师:青蛙有个好朋友,外形跟它长得很相似,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生:蛤蟆。
2、师:青蛙和蛤蟆有什么区别呢?(教师播放课件,讲解)
师:小朋友们,虽然蛤蟆的形象相对丑陋些,但是,它和青蛙的本领一样大,都是捕捉害虫,保护庄稼的小能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歌是一首四川童谣,四川人把青蛙、蟾蜍都叫作蛤蟆。
3、师:我们班很多小朋友数学很厉害,老师有个问题想考考你们,夏天来了可以听到很多蛤蟆叫,要怎么数蛤蟆呢?那位同学数得最快? 一只蛤蟆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
师:小朋友们反应真敏捷,简单的问题难不倒你。蛤蟆是田野里的歌唱家,它们的叫声长短不同。接下来要请同学们用长短不同的声音模仿蛤蟆叫。蛙妈妈XXX  蛙先生XXX  跳跳蛙XXXX (板书:贴图,板书节奏型)
示范三种叫声后,分三大组分别扮演三种青蛙,每组同学分别教一教其他两组。
过渡:同学们将蛤蟆们表现的活灵活现,真不错,那我们就用青蛙的方式表扬一下自己,呱-呱 呱呱 呱!
二、学唱歌曲《数蛤蟆》
1、学习节奏。
师: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节奏一起数蛤蟆,老师会一边拍手点手打节拍,一边有节奏的数蛤蟆,如果同学们听完一遍之后,你觉得可以加入老师了就跟着老师一起来!同学们自己试试数蛤蟆吧!
师:读完歌词后,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注意:蛤蟆ma 轻声;儿话音“花儿梅子梭,水上漂”。因为这首歌曲是四川民歌,所以它采用了地方方言。这句是歌曲中的“衬词”,没有任何意义。有了这个“衬词”以后,歌曲就更加的生动,形象,更有地方特色和民歌的味道。
提问:你们知道“蛤蟆不吃水,它吃什么了?
解释:蛤蟆不吃水,它是因为吃害虫了。庄稼没有了害虫,自然就是一个丰收的太平年。既然如此,那我们在数蛤蟆的时候应该唱出怎样的心情呢?
2、学习唱
师:那就咱们就带着开心、活泼、有趣的心情来听一听老师演唱数蛤蟆这首歌吧!请同学们为我来伴奏!
过渡句:真是一群认真可爱的小蛤蟆,咱们用蛤蟆的语言表扬一下自己吧!呱-呱 呱呱 呱
师:接下来同学们跟着范唱小声地跟唱。
师:下面同学们大声地跟着范唱来数蛤蟆!
歌曲最后部分好像没唱完,大家还不够尽兴,那我们在结尾加上蛤蟆的叫声吧:
呱-呱 呱呱 呱! 然后钢琴纠错,找一找谱中刚刚三种蛙的叫声节奏,请同学上台表演唱。(戴上头套)
三、为《数蛤蟆》伴奏
师:听小朋友数蛤蟆数得真开心,老师也很想来数看看,我就给你们伴唱吧。
(板书:X X | X X X )
呱 呱 呱呱 呱
师:有没有细心的同学发现老师在哪一句歌词时给同学们伴唱呢?这个伴唱节奏是不是很熟悉呢?请坐的最好的一组同学和老师一起伴唱。
师:细心的同学有没有发现这一个曲谱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红色的涂色标记,蛙鸣筒)对啦!我们要用蛙鸣筒刮奏节奏型为歌曲伴奏!(ppt展示节奏)这个节奏很熟悉,在哪里好像唱过?(板书:X X | XX X )强化学习!
师:接下来老师就示范一下怎么一边唱一边伴奏,同学们认真看,等会请你来表演哦!(伴奏)
师:请同学来试一试,其他同学来演唱。
师:现在请两大组的同学开始表演了,左边的同学演唱,右边的同学伴唱,找一个同学伴奏。请5位同学上台一边唱一边伴奏。
拓展:我国民间还有许多歌唱蛤蟆的歌曲呢,比如:山东民歌《花蛤蟆》,下面让我们来听听吧。
四、德育渗透  
蛤蟆是捉害虫的小能手,是我们的朋友。你们知道吗?一只蛤蟆平均一天能捉70多只害虫,一个月约2000只。一年就可以消灭害虫约15000只。但是,它们的生命是脆弱的。所以,当我们看到它们受伤害时,我们应该(保护它们),当我们看到它们生活的环境遭到破坏无家可归时,我们应该(保护它们)。让我们一起说:保护青蛙,顶呱呱。
数蛤蟆》教学反思
《数蛤蟆》是一首四川民歌,它选取了生活中一种常见动物,表现了它们可爱的形象,歌曲具有一定的“启智性”,帮助学生熟悉量词的用法。衬词的运用也很有特色,不仅增添了民歌风味,而且使歌曲结构更加完整。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体会民歌的特点及四川民歌特有的风格。
我以猜谜导入本课内容,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心,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以猜谜语导入新歌,衔接自然生动,有创新,让孩子们在无意识中接触歌曲。让学生在熟练演唱的基础上,体会歌曲的风趣幽默,并找出歌曲旋律的相同处,让学生初步学会分析歌曲,采用多种演唱形式,在情感上起到了把歌曲推向高潮的作用,避免演唱的单一性。
本课的一大特色是伴奏、伴唱环节,把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作为了音乐教学的总目标。通过学生用“呱”练习伴奏及蛙鸣筒伴奏, 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充满情趣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
我在设计本课时,选择孩子喜欢的童谣进行拓展教学,这些童谣以儿童的视角和语言来描述对事物的认识,表现儿童对社会生活现象的观点和感情,形式活泼,用词简练、韵律响亮,符合孩子的心理,乐于被孩子接受。让学生通过竞赛的形式,通过说唱和表演的方式来完成对童谣的收集与改编。并且可以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运用自己所积累的生活经验进行创编童谣,使学生体会集体创编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注意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