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课件(共40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课件(共40张ppt+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13 14:00: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港澳的回归之路,恰好就是中国外交从“委曲求全”到“寸土必争”转变的伟大缩影……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
2
3
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中英南京条约·第三条》
将粤东九龙司地方一品,交与大英驻扎粤省暂充英法总局正使功赐三等宝星巴夏礼代国立批永租在案,兹大清大皇帝定即将该地界付与大英大君主并历后嗣,并归英属香港界内,以期该港埠面管辖所及庶保无事。
——《中英北京条约·第六款》
“溯查多年来,素悉香港一处非展拓界址不足以资保卫。今中、英两国政府议定大略,按照粘附地图展拓英界,作为新租之地。其所定详细界线,应俟两国派员勘明后,再行画定,以99年为限期。——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香港问题的由来
1842年《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
1860《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
1898《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新界
1842年英割占
1860年英割占
1898年英租借
香港问题的由来
从1842年到1982年,中国政府曾做出多次努力,试图收复香港。
1919年 一战后 巴黎和会 香港问题拒之门外
1943年 二战中 开罗会议 蒋介石遭到丘吉尔的强硬回绝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10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广州,直抵深圳。港英当局以为解放军会进攻香港,紧急征兵4500人。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并没有进攻香港,而是开到深圳河对岸按兵未动。
思考: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后没有立即收回香港和澳门呢?
世纪奔走——香港回归始末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长期打算,充分利用”
1979年3月
港英总督麦理浩访京
世纪奔走——香港回归始末
1979年3月,港英总督麦理浩爵士飞往北京,就香港问题进行商讨。在会谈中,麦理浩向邓小平谈到香港正面临日益增多的困难,并采用外交辞令,字斟句酌地谈到有必要让港人放心,因为他们对1997年之后的前景深感忧虑。他试探说,能不能将《新界租约》中的“九十九年”去掉,改为“只要在英国政府管辖内”。这一提议被邓小平严词拒绝。邓明确指出,到1997年7月1日,我们一定会收回香港。
世纪奔走——香港回归始末
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告了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呼吁两岸结束军事对峙状态,并表示在实现国家统一时,一定“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
1981年,叶剑英:进一步阐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策,即“叶九条”。
1982年,邓小平就叶剑英的上述谈话指出:这实际上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思考:什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世纪奔走——香港回归始末
“天才构想”—— 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
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
前提和基础
国家的主体地区
港澳台地区
历史:百年殖民
现实:发展水平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长期打算,充分利用”
1979年3月
港英总督麦理浩访京
1982年9月24日
邓撒会谈
世纪奔走——香港回归始末
1982年9月24日 邓撒会谈
钢铁公司
铁娘子
PK
撒切尔:“三个条约有效论”
邓小平:主权问题不容谈判
英国提出“以主权换治权”
中国:坚持”一国两制”战略
提出不要派解放军驻守香港
中国:国防外交必须由中央直接管辖掌握,中央一定要在香港驻军
谈判焦点:主权问题
邓小平:根本上取决于中国的政策
香港的繁荣离不开英国
And
1984年9月26日,《中英联合声明》及其三个附件,在北京、伦敦、香港三地同时公布,宣布中央人民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82.10-1984.9.26 中英二十二轮谈判
1984年12月《中英联合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地区(即香港岛、九龙及“新界”)恢复行使主权,联合王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并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时确定了中国政府对香港的基本政策方针。
中国政府在声明中承诺,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中国政府会确保其社会主义制度不会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香港本身的资本主义制度及民主制度可以维持五十年不变。这些基本政策都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列明。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
1990年,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确定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
“我们每一次的谈判都只为2秒种。我跟英方说我们的国旗一定要在零时零分零秒升起来,主权回归,分秒必争,这件事情毋庸置疑。所以你们的旗子一定要在23点59分58秒降落,当时英方非常不认同,他们不给我们这两秒,所以我们前前后后为这件事情进行了无数次的谈判。”
——为了这2秒钟,安文彬老人谈了16轮
主权回归,分秒必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长期打算,充分利用”
1979年3月
港英总督麦理浩访京
1982年9月
邓撒会谈
1982.10-1984.9.26
中英二十二轮谈判
1984.12.19
正式签署《中英联合声明》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祖国
神圣时刻——香港回归祖国
1997年7月1日0时0分0秒,香港正式回归祖国
邓小平同志曾饱含深情地说:“等香港回归祖国后,我很想到那里走一走、站一站,哪怕是坐着轮椅也要到祖国的这片土地上看一看。”
董建华
曾荫权
梁振英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又称香港特区首长,简称香港特首,此职位设于1997年7月1日,每届任期5年,可连任一次。
林郑月娥
2017年就职
紫荆花开 ——“一国两制”的实践
2016年,香港地区人均出境游世界开支,世界排名第一;
2018年,香港机场吞吐量创记录,货运居世界第一;
2018年,香港GDP为2.66万亿港元,较1996年升了超过一倍;
香港“政府效率”保持全球第一,“营商效率”排名第二;
2018年外资流入地,香港居全球第三,
2018年对外投资,香港全球第四。
1995年起,香港连续25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
1553年
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
1557年
葡萄牙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
19世纪50、60年代
葡萄牙人先后侵占了氹dàng仔岛和路环岛
1877年葡占
澳门问题的由来
1979年2月8日,中葡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86年6月、9月、10月中葡双方在北京举行关于澳门问题的前三轮会谈。
1987年3月,中葡双方在北京进行第四轮谈判。
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
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澳门的回归
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
1993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确定了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
1999年12月20日0时0分0秒,澳门也正式回归祖国
何厚铧huá(1999年-2009年行政长官)
澳门现任特首崔世安
任期:2009年至今
历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回归后的澳门
探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想一想港澳得以顺利回归的原因?
材料一:邓小平在总结和平方式解决香港前途的原则时说:“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 ……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努力的结果。“
材料二:在被英国占领了一个半世纪后,香港终于与伟大的祖国疆土连在了一起。这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
(1)前提条件: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根本原因)
(2)关键因素:“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群众基础:全国人民和港澳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
(4)中英、中葡的共同努力
(5)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神圣时刻——港澳回归祖国
思考:港澳回归有什么意义呢?
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为祖国统一大业迈进了重要一步
促进了港澳地区繁荣稳定与发展
为国际和平解决争端创立了典范
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
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对“一国两制”解释正确的是( )
①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②坚持“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
③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
④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D
港珠澳大桥
英文名:Hong Kong-Zhuhai-Macau Bridge
全长:55公里
设计寿命:120年
总投资:1000亿元以上
开工时间:2009年12月15日
通车时间:2018年10月24日
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项目
6月
7月
8月
包围警总
冲击立法会
肆意挑战管治权威
制造事端
公然辱国
触碰“一国两制”底线
四处滋扰
暴力升级
将香港推入危险边缘
然而……前行路上……充满隐忧……
绝不容忍任何挑战‘一国两制’底线的行为
绝不容忍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
2020年6月30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全票表决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
没有强的国,哪有富的家。
祝愿祖国继续昌盛,港澳依旧繁华。
期盼台湾早日归来,祖国早日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