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7课:“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7课:“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3-18 19:32:06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八年级下册课件
第7课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思考:为什么要发动“文化大革命”?
毛泽东认为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资产阶级都将存在,并企图复辟资本主义,这是党内产生修正主义的根源。他要求全党对阶级斗争问题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号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1964年,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进一步提出“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摘编自席宣、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简史》
导火线——《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
196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简称“五一六通知”,是 “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标志。
1966年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召开,毛泽东发表《炮打司令部——我的第一张大字报》。
此后,“文化大革命”异常迅猛地发动起来。
思考:
“炮打司令部”中的“司令部”指的是什么?
全面内乱
红卫兵运动。
1967年1月,上海“造反派”夺取上海党政大权,
从此夺权风暴席卷全国。
“一月革命”和全面夺权




想一想:
国家主席遭到批斗,失去人
身自由,这说明了什么?
“文化大革命”中,形成了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
1976年10月,中共中央粉碎了
江青反革命集团。
“文化大革命”结束。
以史为鉴,我们从“文化大革命”中吸取哪些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