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艺版 三年级下册音乐 第八课 (集体舞)我们大家跳起来|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艺版 三年级下册音乐 第八课 (集体舞)我们大家跳起来|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5-13 11:44: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们大家跳起来
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喜爱并乐于感受“小步舞”及相关音乐优雅、端庄、优美的风格特点,对欧洲古典音乐有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营造浓郁的欧洲古典音乐文化氛围,以“小步舞”为线,有机结合听赏、舞蹈、歌唱、创编等音乐活动,强调感受与体验。
3.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 “小步舞” 的基本舞步,能用明亮自然的声音、愉悦的情绪演唱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能进行简单的“小步舞”创编。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教学有三个内容,一是了解和体验小步舞,二是欣赏《G大调小步舞曲》,三是学唱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小步舞是17世纪欧洲流行的宫廷舞,因舞步小而得名,舞蹈风格优雅、端庄、优美。《G大调小步舞曲》是德国作曲家巴赫创作的一首简易钢琴曲,3/4拍,曲调优美动听,通俗易懂,深受人们的欢迎;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是根据巴赫的小步舞曲填词而成,曲调活泼欢快,表现了孩子们跳起来的愉快心情。
教学对象分析:
三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音乐学习和实践,已经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对歌曲的节拍、节奏、情绪等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表现能力,并具备了一定的齐唱、表演和动作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 “小步舞” 的基本舞步。
2.能较好地表现“小步舞”及相关音乐优雅、端庄、优美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1.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二、四乐句音准的把握。
2.进行“小步舞”创编活动。
教学准备:
1.教学多媒体课件。
2.钢琴。
3.公主与王子的头饰若干。
教学过程:
一、激趣铺垫
(阶段目标:1.礼貌教育;2.激起学生学习的愿望和情趣。)
1.师生问好。
2.教师范跳小步舞。
3.提问:同学们喜欢老师跳的舞吗?你觉得老师跳得怎样?
4.介绍小步舞:这种优美的舞蹈就是四百多年前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宫廷舞,它叫“小步舞”。
5.揭示课题《我们大家跳起来》。师:同学们想跳“小步舞”吗?那就让我们大家跳起来吧!
(设计意图:创设音乐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践证明,当学生进入一种特殊环境,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耳闻目睹全是美的形象及充满新奇的事物,新鲜感便会油然而生,注意力就会集中于眼前事物,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无疑也会随之高涨。)
二、导入新课
(阶段目标:1.学跳小步舞;2.学唱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
(一)学跳小步舞
1.戴头饰进入角色。
2.学习礼仪。师:公主和王子是很讲究礼仪的,每次跳舞之前都会先敬礼。让我们先来学习一下他们敬礼的动作吧!
(1)“小公主”学敬礼。
(2)“小王子”学敬礼。
(3)“小公主”和“小王子”面对面敬礼!
3.学跳小步舞的基本舞步。
(1)左右左|右左右:||(方向练习)
(2)1 2 3 | 2 2 3 :|| (节拍练习)
(3)强弱弱|强弱弱 :|| (力度练习)
(4)5 12 34 | 5 1 1 :|| (熟悉旋律)
(5)合着《G大调小步舞曲》的音乐练习。
4.介绍《G大调小步舞曲》。师:刚才为我们的舞蹈伴奏的音乐美不美呀?这首乐曲是欧洲最有影响力的音乐家之一,享有“音乐之父”美誉的德国著名作曲家、教育家巴赫专门为小步舞所创作的一首简易钢琴曲,乐曲的名字就叫《G大调小步舞曲》。
(设计意图:爱“动”是孩子的天性,根据这一心理年龄特征,通过学跳小步舞,让孩子们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有目的、有意义地“动”起来,既发挥了孩子的天性,又使他们熟悉了音乐、展现了自我、发展了个性。舞蹈只是一种手段,一种媒介,对音乐本身的体验和音乐能力的形式则是主要目标。)
(二)学唱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
1.介绍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
2.出示歌谱,听歌曲范唱一遍,教师引导学生用体态律动感受歌曲的节拍韵律。
3.请个别同学演唱。
4.师生评价。
5.教师范唱,引导学生观察老师演唱时的表情、身体律动等。
6.生评。
7.学唱歌曲。
8.师评。
9.解决难点:
(1)顿音记号“▼”的演唱以及二、四句“2”和低音“7”音准的把握。
(2)第一、三句和第二、四句的演唱应有所区别:第一、三句应唱得活泼跳跃些,第二、四句应唱得优美抒情些。
(3)提问:你们有没有感到歌曲中哪一句比较难唱好?
10.接龙唱:
(1)请“小王子”们用活泼跳跃的歌声一、三句,请“小公主”们用优美抒情的歌声唱二、四句。
(2)角色交换。
11.完整地演唱歌曲一遍。
12.师生评价。
(设计意图:在学跳小步舞的环节,学生已在不知不觉中熟悉了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的旋律,此时再学该歌曲,难点就得以迎刃而解了。此时关注的是如何表现歌曲,如何在歌曲的学唱中享受音乐带来的美感和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拓展延伸
(阶段目标:会唱会跳《我们大家跳起来》,并能创编小步舞。)
1.引出小步舞。
2.回顾舞蹈礼仪。
3.回顾小步舞的基本动作。
4.变化基本舞步:连续向前跳四小节。(正反方向各两遍)
5.请“小公主”们手拉手围着圈和老师一起来跳小步舞,请“小王子”们在原位伴唱。(提示舞蹈前要讲礼仪,先敬礼。)
6.评价。师问:“小王子”:“小公主”们跳得怎样?你们又唱得怎样?
7.创编小步舞。师:刚才老师做了一些手上的动作,你们还能创编出其它更丰富更美的动作吗?(学生分组自由创编)
8.请一位“小老师”来领着大家跳自己创编的小步舞。(提示舞蹈前要讲礼仪,先面对面敬礼。敬礼后“小公主”要站到“小王子”的前面变回一个圈。)
9.再请一位“小老师”领跳自己创编的小步舞。
10.评价。师:大家觉得“小老师”编的小步舞美吗?美在哪里?同学们自己跳得怎样?
11.总结小步舞的特点。师:同学们能不能说说我们跳的小步舞有什么特点?它的舞步怎样?(小)它的音乐是几拍子的?(三拍子)跳舞时的姿态是怎样的?(优雅、端庄、优美的)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对上两环节的巩固与提升,通过创编小步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本环节的重点所在。师生互动、全体参与,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力求在此环节得到充分的发挥,既唱又跳加创编的活动把这节课推向了高潮。)
四、回顾梳理
(阶段目标:学会反思,学会评价。)
1.这节课感到快乐吗?
2.这节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小结评价
师:今天大家的收获真不少!既跳会了小步舞,又唱会了《我们大家跳起来》这首歌,还认识了被誉为“音乐之父”的德国作曲家、教育家巴赫。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感到同学们是彬彬有礼的,很讲礼仪,就像是真的小公主、小王子似的。希望同学们今后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像今天一样做到举止文明有礼、优雅端庄。非常感谢大家和我一起度过了这愉快而又难忘的40分钟!
六、尾声
(阶段目标:礼貌与习惯培养)
1.师生再见。
2.在歌声中,跳起小步舞有序地离开音乐室。师:请同学们听着音乐,边唱着我们今天学会的歌曲,边跳着小步舞一组一组地离开音乐室吧!
教学反思:
新的课程,新的理念,促使我们音乐教学必须以新的姿态、新的面貌来迎接新的挑战。在新课程的背景之下,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笔者努力探寻新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式。
《我们大家跳起来》这节音乐课,笔者将其定位为是一节融欣赏、舞蹈、唱歌、创作为一体的音乐综合课。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在这节课中,初看上去好像学生是在“动”中体验学习,实际上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围绕着巴赫的《G大调小步舞曲》做文章,也就是始终围绕着“听”(听觉体验)这个中心来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G大调小步舞曲》的音乐贯穿着整节课,教师改变了《教参》提供的固定模式,设计了学跳小步舞——唱《我们大家跳起来》——创编小步舞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歌舞的情境中欣赏、了解和体验小步舞风格特点,强化了学生3/4拍拍子韵律特点的体验,还让学生了解了巴赫生平、巴赫的代表作,学会唱了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以及习得了礼仪等。从教学效果上看,课前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已真正转化为教学行为,也达到了课前所制定的教学目标。
回顾这堂课的教学,笔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感受:
一、深钻教材,准确定位
在备本课时,笔者就一直在思索:怎样教学才能实现高效且富有创造性地教学?怎样才能上一节有自己风格特色的好课?为此,笔者阅读了大量有关本课教学方面的资料,并查找阅读了许多有关鉴赏《G大调小步舞曲》的文章,从中获得了很多的启示。一节课能否有效,取决于它的目标定位是否准确,教学设计是否灵活,教法是否新颖、得当等。因此,笔者努力做到深钻教材备好课,设定明确、具体、切实的教学目标,认真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研究因材施教的措施,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确定教法等。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教学本课的基本方案(即教案),为成功教学本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理念导行,行动内化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明确了教学理念,教师才会思索通过什么途径、用什么方式培养学生;明确了教学理念,教师才会认真思索怎样在自己的课程教学中贯彻实施这些理念;明确了教学理念,教学设计的方案和措施才能符合教学规律,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在推进与深化课程改革的今天,一线教师对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可谓“耳熟能详”,但最关键的还是要将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本课无论是从课前的设计到课中的施行,再到课后的反思,教师都紧紧遵循选定的教学理念,并反复检验其所起的作用和效果。
三、突显音乐学科特点,发展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学科的的首要特点是音乐的听觉体验,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围绕着巴赫的《G大调小步舞曲》做文章,也就是始终围绕着“听”(听觉体验)这个中心来进行的。音乐学科的特点之二是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本课以学生的审美体验为最高任务,努力为学生创造美的环境、美的语言、美的音响、美的动作、美的情感及体现美的教学程序与教学方式,使学生在主动积极参与美的音乐实践中喜爱音乐,体验音乐的美感,获得审美的愉悦,最终发展了审美能力。
四、为学生提供参与各种音乐实践的机会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中这样的一段话:“音乐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参与各种音乐实践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他们在音乐活动中获得美感和享受。”本课就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施行的,它让本课教学呈现了新的生机。如:通过学跳小步舞,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小步舞的节拍韵律;通过听赏、律动、舞蹈、接龙唱等多种活动形式,使学生熟记作品的旋律,并逐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最后通过学生自己设计的小步舞来发展自身的表演及创造性潜能。学生们在生动活泼的音乐活动中兴趣盎然,不时流露出成功的愉悦,获得了美的享受与陶冶。
五、课堂评价贯穿始终。
评价具有教育、激励与完善之功能,它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激励自己,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很大的激发作用,从而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本课中,教师把课堂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实践过程,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形式,让学生享受学习音乐带来的快乐、分享学习进步的喜悦,让教师多渠道地获取改进音乐教学的信息,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从而提高了音乐教学质量。
回头再看这节课,发现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遗憾之处。如:个别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不够,创作的环节还可以形式多样些,组织得更周密些等。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注意这些问题并尽力去解决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