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艺版 二年级下册音乐 第十课 (演唱)牧羊女|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艺版 二年级下册音乐 第十课 (演唱)牧羊女|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5-13 12:2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牧羊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歌曲《牧羊女》
教材分析:
《牧羊女》是一首三拍子的捷克儿歌,歌曲欢快明朗,舒展的节奏、流畅的旋律描绘出大自然的美景和牧羊女的愉快心情。第一二四乐句非常相似,第三乐句欢快跳跃,同时和声部分使乐曲更加生动立体,流水声、小羊儿的叫声、牧羊女的歌声,勾勒出一副美妙的捷克田园风光。让学生通过演唱优美的歌曲,想象美丽的画面,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爱音乐、爱生活、爱自然。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养成良好的音乐课习惯,对音乐课已初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些孩子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很强,有意注意时间短,游戏仍然是他们的最爱,和声部分的掌握将是他们较难接受的,三拍子的表现方式也是他们比较不易掌握的。
教学目标:
能准确把握歌曲情绪,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与同学一起感知三拍子的旋律特点,感受乐曲的音乐美。
在音乐活动中能积极体验,与同学很好的协作,通过各种方法自主学唱歌曲,与同学一起感知、表现歌曲,感受和声的美妙及捷克儿歌的风格特点。能与同学一起快乐的用身体语言表现歌曲三拍子的旋律特点。
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对美的的感知、表现、创造。培养学生良好的协作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歌曲和声部分的掌握。
教学准备:
钢琴、课件
教学过程:
组织学生
师生问好(15)
游戏进场
学生两纵队牵手,随《牧羊女》伴奏乐曲的旋律入场。(初步感知三拍子旋律特点)
师生问好
教师组织学生问好,通过师生问好这个游戏环节,初步解决歌曲中和声这个难点部分。
在这个环节中用柯尔文手势强调音高位置,让学生初步掌握和声部分。(初步难点前置)
牧羊女(25)
朗读儿歌《牧羊女》
A:学生自由朗读儿歌
感受儿歌特点
B:按节奏高位置轻声朗读(这遍朗读时配伴奏音乐,让学生再次熟悉旋律)
感受三拍子的强弱特点。(强弱弱)
聆听歌曲
提问:1.你最喜欢歌曲的哪一句?歌曲中小羊儿是怎样叫的?(小羊的叫声有各种,引导学生关注到两个声音,和声部分)
组织学生聆听,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
难点突破
引导学生再次注意到和声部分
A:师生互动
教师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互动,使学生掌握和声部分。
学唱歌曲
A:教师组织学生学唱歌谱
教师用音符山的攀登,组织学生解决识谱。(再次用游戏的方式解决识谱困难,使学生掌握旋律)
用柯尔文手势辅助学生音高的掌握。
难点部分:分组掌握和声部分。
B:模唱旋律
教师组织学生用lu模唱旋律,音不准的地方,反复练唱直至掌握。
和声部分分组
C:自主填词
学生自主填词演唱歌曲(教师可参与演唱)
教师指导点评。
D:完整练唱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分声部练唱。
教师点评。
表现歌曲
A:教师组织学生完整连唱歌曲。
B:用身势积极参与歌曲表现。
全体学生围圈站立,两人一组拉手进行。
创编歌词(视课堂实际而定,若时间允许可进行此环节)
引导学生为《牧羊女》填配上新的歌词。
全体同学再次演唱。体会歌曲的欢快、优美。
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
教师总结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