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螃蟹歌》是一首活泼、风趣、富有戏剧性的,又充满生活情趣的歌曲,歌曲内容反映了一群孩子去江边玩耍,遇上螃蟹的情景。歌词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地描绘了螃蟹夹人的过程,富有地方色彩,全曲富有情节性和戏剧性。歌曲的第一部分描述了螃蟹的长相形态,第二部分是音乐戏剧情节的展开,描述了顽童的脚被螃蟹哥的“夹夹”夹住了,一方面顽童努力挣,要甩掉螃蟹夹,另一方面螃蟹紧夹不放,从而将歌曲推向高潮。最后是顽童求螃蟹哥放了“我的脚”,意味深长,充满幽默感。
教学对象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们好奇心和好玩习性较强,因此他们会比较喜欢这首歌,这就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螃蟹歌》是一首地方色彩比较浓厚的歌曲,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旋律跳动较大,节奏相对较为复杂,无法一下子达到识谱要求。因此,通过创设情景,练声中用“lu”音哼唱主旋律,帮助学生体验音高,并通过拍手律动感知歌曲的音高变化。一方面,作为广东的孩子,要想较为流畅的用四川的方言演唱这首歌,在方言的发音上有一定的困难,因此,通过对比,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发现四川方言发音与普通话发音的不同;另一方面,虽然,他们很喜欢在歌唱时进行音乐表演,但表演的动作还不够丰富,表演的能力还有待加强。针对这些特点,老师在这节课中设计了教师进行小朋友角色的塑造、律动、师生及生生互动、小组合作等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参与歌曲演唱的积极性,增强表演的欲望,提高学生音乐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能用四川方言轻松自然的演唱歌曲《螃蟹歌》,愿意参与到歌曲的学唱、表演等音乐学习的活动中。
2、在聆听、体验、律动、方言对比、演唱、表演等音乐活动中,感受这首四川童谣的幽默感和特色。
3、通过师生、生生合作的形式巩固反复记号的知识,能够配合歌曲进行情节表演。
教学重难点:
1、用四川方言轻松自然地演唱歌曲《螃蟹歌》。
2、体验歌曲的幽默感,并能够配合歌曲进行情节表演。
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为学生感受与表现歌曲音乐形象做好铺垫。
2、学唱歌曲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对螃蟹形象和小朋友形象的动作模仿,帮助学生体验表现歌曲情感,学唱歌曲,理解角色,为后面的表演进行铺垫。
3、通过高低不同的拍手律动,感知歌曲的音高变化。
4、在参与感受、体验音乐的活动中,学唱歌曲,进行表演,促进能力的发展。
教具准备:螃蟹头饰、帽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闭眼听音乐想象
2、抓出来,介绍外形,螃蟹怎么走路的
3、练声、螃蟹排着队出来了,很整齐,练声lu,移调
4、小朋友角色
5、按节奏拍手,感受音乐音高变化
二、?学唱歌曲:
(一)感受歌曲
1、播放螃蟹歌动画、复述歌曲内容,板书课题:螃蟹歌
2、读歌词,学方言
①揭示板书课题,出示歌谱,普通话读一遍歌词
(这么有趣的故事,我们也来读一读,一手拿响板,突出求的动作)
②听录音,对照黑板上的歌词,找出跟普通话发音不同的字
③四川方言读歌词一遍,请一名同学指歌词,师响板
3、听教师范唱,学生看歌词、分角色对话
(二)学唱第一段
1、钢琴老师弹唱,学生小声跟唱
2、钢琴老师弹唱,学生唱、解决音高、反复
3、解决 “哥”的甩腔、学生模拟螃蟹介绍自己的状态
4、跟钢琴唱完整唱
(三)学唱第二段
1、师生合作跟钢琴唱
2、跟钢琴再唱,唱出螃蟹的神气、模拟螃蟹横着走的姿势,横的读音和状态、坡的甩腔,螃蟹的威风
3、跟钢琴唱第三遍、解决附点、语气等
(四)学唱第三段
1、小组合作自学第三段
2、生生合作,解决痛的表情和语气
3、再跟钢琴唱第三遍,解决求饶的情绪变化
(五)唱全曲
1、跟钢琴,全体唱
2、师评价,分三组,跟伴奏唱
三、表演、放范唱
1、分三组讨论动作,合作表演
2、评价,选好的同学组成一组表演,放范唱
3、分六组表演
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