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九年级文言畅泳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课件(共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九年级文言畅泳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课件(共4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9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13 15:24: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文言畅泳2
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
单元总览
曹刿论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陈涉世家
出师表
单元总览
本单元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古人的政治、军事生活:有以强胜弱的战争实例,有反抗苛政的起义壮举,有婉转讽劝,有诚挚的进谏。
阅读这类文章,可以感受古人的智慧,体会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文体特点
文言文相对于白话文而来的,与白话文在词汇上有较大的差异。文言文的词汇较为简洁,文言文有比白话更多的词类活用现象,相较于白话文的词以双音词为主,文言文中的词以单音节为主。
两类结构
九下第六单元复习
文言词语
翻译方法
重点字词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通假字
特殊句式
省略句
倒装句
判断句
复习方法
分类整理所学知识是一种有效的复习方法,它是把同类知识点连成知识线,从而形成知识网,总结归纳所学文言文,并依靠考纲与课本找出文言词语的用法与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记忆,以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文学常识
《左传》是记载 时期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情况的编年体史书。旧传为春秋时期 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本文记录的战争是齐鲁
《战国策》是一部 史书,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由汉代 整理编辑。全书共 篇,主要记载战国时期策士们的政治主张和策略。
春秋
左丘明
“长勺之战”。
国别体
刘向
33
文学常识
《左传》 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战国策》 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
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陈涉世家》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作者( ),字( ),( )朝( )家( )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 》 ,全书共130篇。鲁迅誉为“ 。

文学常识
司马迁
子长
西汉
史学
文学
史记
纪传体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文学常识
诸葛亮,字 ,是 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年轻时,隐居隆中,刻苦攻读史书。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出山辅助刘备。刘备死后,他受遗诏辅助后主刘禅。
孔明
三国
表:古代的一种文体。是古代奏议的一种,即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内容多是陈述自己的愿望、请求,或是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这种表,或表明精忠报国之心,或献攻略之策。本表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
关于历史散文的体例

历史散文有三种体例.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
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叙写史实.
《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
所独创,如《史记》.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特殊文言现象:
●通假字
通假字:
通假字是汉语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用字分歧现象。“通假”的意思是通用、假借,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似)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
1.发闾左適戍渔阳。
2.为天下唱。 
3.固以怪之矣。
4.将军身被坚执锐。
5.孰视之
     
通假字:
同“谪”
同“倡”,倡导,发起
同“已”
同“披”
同“熟”,仔细
一词多义:
文言文中单音节词居多,一个词往往有好几个义项。理解多义词,要把握它的本义,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它在句中的含义。


小信未孚
必以信
信用
实情
吴广以为然
然足下卜之鬼乎?
对的,正确的
不过,然而
项燕为楚将
上使外将兵
大将、将领
率领、带兵
一词多义:
公问其故
故克之
缘故、原因
所以
扶苏以数谏故
广故数言欲亡
缘故
故意
时时而间进
又何间焉
间或,偶然
参与
一词多义:
陈涉少时
吾闻二世少子也
年轻

佣者笑而应曰
宜多应者
回答
响应
会天大雨
与皆来会计事
适逢,恰巧遇到
集会
一词多义:
卒数万人
扶苏以数谏故
几( shù)
屡次(shuò)
皆次当行
之次所旁丛祠中
编次,依次编排
临时驻扎
乃丹书帛
得鱼腹中书

字条
一词多义:
中道崩殂
以咨诹善道
以光先帝遗德
以遗陛下
宜付有司论其行赏
每与臣论此事
路,途
方法
遗留
给予
判定
评论、谈论
一词多义:
是进亦忧,退亦忧
进尽忠言
无可进者
薄暮冥冥
不宜妄自菲薄
先帝称之曰能
不以千里称也
在朝廷做官
进献
进谏
迫近
轻视、看不起
称赞
著称
一词多义: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临表涕零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其中往来种作
作亭者谁
一鼓作气
属予作文以记之
一词多义:
居高面下
临近,快要
当着,面对
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耕作
建造,修建
鼓起
创作
古今异义
现代汉语是由古汉语发展而来的,随着时间推移,许多词的意义古今有很大差别。
①有的词义扩大了
如:“河”古代指黄河,现泛指一般河流。
②有的词义缩小了
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儿女,现指丈夫的配偶。
③有的词义转移、变化了
如:“走”古代指跑,现指步行。
④有的单音节词连用,易与现在双音节词混淆
如:“痛恨”古指“痛心、遗憾”。(感彩变化)

伐 齐师伐我
古义:
今义:
间 又何间焉
古义:
今义:
攻打、讨伐
砍伐
参与
中间
古今异义
鄙 肉食者鄙
古义:
今义:
牺牲 牺牲玉帛
古义:
今义:
浅陋,目光短浅
卑鄙
古代祭祀用的纯色祭品
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
古今异义
加 弗敢加也
古义:
今义:
信 必以信
古义:
今义:
虚报,夸大
增加
实情
书信
古今异义
狱 小大之狱
古义:
今义:
虽 虽不能察
古义:
今义:
诉讼事件
监狱
即使
虽然
古今异义
再 再而衰
古义:
今义:
忠 忠之属也
古义:
今义:
第二次
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
尽力做本分的事
忠诚
古今异义
讽 邹忌讽齐王纳谏

地方 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今义:讽刺,讥讽
古义:领土方圆(面积)
今义:指某一区域
古今异义
往往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古义:
今义:
会计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古义:
今义:
到处
经常
集会议事
财务工作人员
古今异义
亡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古义:
今义:
间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古义:
今义:
逃亡
死亡
暗地
中间
古今异义
私我也:
客之美我者: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闻寡人之耳者:
私 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美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丽
面 名词作状语,当面
闻 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词类活用
神弗福也:
公将鼓之:
福 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鼓 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
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
此皆良实
优劣得所
光 名词用为动词,发扬光大
恢弘,形容词用为动词,发扬扩大
良实,形容词用为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优劣,形容词用为名词,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词类活用
亲贤臣
远小人
攘除奸凶
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
亲,形容词用为动词,亲近。
远,形容词用为动词,疏远。
奸凶,形容词用为名词,奸邪凶顽的人。
慢,形容词用为名词,怠慢。
词类活用
按照法律
为王
用网捕
用笼子罩
使……恼怒
铁甲、武器
为……而死
用朱砂
以……为奇怪
用手指,用眼看
用竹板打
法皆斩 死国可乎
陈胜王 丹书帛曰
所罾鱼腹中 固以怪矣
夜篝火 指目陈胜
忿恚尉 尉果笞广
被坚执锐
词类活用
课后作业
请同学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按照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四个方面,对第六单元的内容进行及时复习整理。
辍耕之垄上
怅恨久之
去,往。
补充音节,不译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楚人怜之
代词,这里指项燕
忠之属也
指示代词,这
虚词

扶苏以数谏故
诚以吾众
因为

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
或以为死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认为

必以情
按照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因为
以伤先帝之明
以致于
虚词

欲有求于我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对,向

皆以美于徐公

所欲有甚于生者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

虚词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登轼而望之
并列
承接
时时而间进
修饰
争而不得
转接
虚词

要点归纳
文言句子翻译“五字诀”:
替、留、删、补、调。
特殊句式:
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
通过翻译练习,能运用翻译“五字诀”准确翻译重点文言句子,尤其是一些特殊句式。
句子翻译
文言翻译
1以求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字词
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翻译:
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为何要参与呢?
文言翻译
如: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翻译:
能在公共场合议论 ,并传到我的耳里, ,受下等奖赏。
2不要漏译
我的过失
使我听到的
文言翻译
如:
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翻译: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消失了。
3省略的成分要译出
4.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5.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6.天下苦秦久矣。
适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时期。误了期限,按法令都得杀头。
现在逃走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天下老百姓苦于秦(的统治)很久了。
7.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8.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9.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向天下人倡导,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即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守卫边境而死的人一定也占十分之六七。
10.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1.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12.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况且大丈夫不死就罢了,死就要(干大事)成就大的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

第二天,士兵们到处谈论(晚上发生的事),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
1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4.庶竭驾钝,攘除奸凶。
15.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这实在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候啊。
希望竭尽我平庸的才智,铲除奸邪凶顽的敌人。
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
16.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17.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8.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
只求能在乱世中暂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面前有扬名做官。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