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咏鹅》是湖南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第5课的歌曲演唱,歌曲是四二拍,音域控制在六度以内,没有大的跳进,曲调简单、清新、优美,琅琅上口,让学生在听觉、视觉的欣赏中加以朗诵、吟唱?使之感受到《咏鹅》这首歌中那特有的华夏情韵、栩栩如画的美境、天真活泼的童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轻柔、有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咏鹅》,能认识“反复跳跃记号”,在歌曲演唱中正确运用。
2.能选择一件打击乐器用固定节奏为歌曲伴奏。
3.能用恰当的身体动作,表现鹅的姿态,大胆地随乐参与表现。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歌曲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并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创编表演,娴熟的运用打击乐器,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
一、导入看图猜谜
评论
.
1.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的小主人公。
“身穿白袍子,头戴红帽子,说话伸脖子,走路摆架子。”谁知道这是什么?
生:白鹅。
2.同学们喜欢白天鹅吗?其实在唐代有一位小朋友也喜欢白天鹅,在他7岁的时候就为白天鹅写了一首诗,他的名字叫骆宾王。你们知道这首诗的名字吗?
对,就是《咏鹅》。
3.学生朗读古诗《咏鹅》
4.观看古诗《咏鹅》flash动画。
二、音乐知识——反复跳越记号
评论
.
1.让我们给这首诗插上音乐的翅膀,共同融入到小鹅在水中追琢戏嬉的场景中。
播放《咏鹅》flash动画,让学生感受乐曲,体会鹅的的形象。
师:这首诗描绘了鹅在水中嬉戏游玩、悠闲自在的情景。
(1)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这首诗在书中出现了几遍?
生:3遍
(2)师:大家仔细听《咏鹅》这首歌,听后说说《咏鹅》这首诗,在歌曲中播放了几遍?
同学们都伸出你的手,当听到第一遍时伸出一个手指头,听到第二遍时再伸出一个手指头,最后看看到底是几遍?
生:5遍
(3)哪位同学说说《咏鹅》这首诗在课本只出现三次,为什么我们要唱五次?
(生答教师做总结)因为这首歌的旋律当中出现了反复跳跃记号。
(4)认识学习反复跳跃记号在课本中的位置。(师讲解谱例与实际唱奏)
三、节奏练习
1.听节奏第一种
2/4
X
X
|
X
0
|
X
X
X
X
|
X
—
|
鹅
鹅
鹅,
曲
项
向
天
歌。
X
X
|
X
X
X
|
X
X
X
X
|
X
—
‖
白
毛
浮
绿
水,
红
掌
拨
清
拨。
2.师示范
3.生模仿
4.听节奏第二种
2/4
X
X
|
X
X
X
|
X
X
|
X
—
|
鹅
鹅
鹅,
曲
项
向
天
歌。
X
X
|
X
X
X
|
X
X
X
X
|
X
—
‖
白
毛
浮
绿
水,
红
掌
拨
清
拨。
5.师示范
6.生模仿
7.空拍的练习
8.老师读完之后,你发现了什么?(这两种节奏不同。)有什么不同?(老师读的节奏性更强,并且在其中的三个句子后使用了休止符,请同学们注意,遇到“0”注意停顿)我们来完整练习一下。
四、学唱歌曲
1.教师教唱
2.学生学唱
3.旋律听辨、模唱
第一段:
(1)2/4
6
1
2
3
|
2
—
‖
红
掌
拨
清
拨
(2)2/4
6
1
2
3
|
1
—
‖
红
掌
拨
清
拨
第二段:
(1)2/4
2
1
6
1
|
2
—
‖
红
掌
拨
清
拨
(2)
2/4
2
1
6
2
|
1
—
‖
红
掌
拨
清
拨
4.整体学唱
5.分小组表演唱
五、拓展
1.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师示范、请学生上台模仿)
(1)双响筒
2/4
X
X
|
X
X
X
|
(2)响板
2/4
X
X
X
|
X
X
|
(3)碰铃
2/4
X
—
|
X
—
|
2.教师示范舞蹈动作,学生跟学。
3.整体表演唱
(台上同学表演打击乐、台下同学边唱边跳、师伴奏)
六、总结
同学们,我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出了无数优秀的古诗作品,不仅读起来是那么朗朗上口,唱起来又是那么悦耳动听。那你们想不想学更多的古诗歌曲呢?课下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更多歌曲,下节课我们来一起分享,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