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图说《红楼梦》系列
部编版高中必读篇目
爱打喷嚏的小
发布
四、住所篇
红楼人物住所大观园景点简析
荣国府
荣国府为一正两厢鹿顶钻山形式的多进四合院。府中分中、西、东三路,中路依次是荣府大门、外仪门、向南大厅、内仪厅、荣禧堂;西路有西角门、垂花门、大理石屏风穿堂、贾母花厅、荣庆堂、凤姐院;东路是贾政书房。东侧是仿江南园林。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共有房间212间,游廊102间。
宁国府
大观园:
居住场所:怡红院,潇湘馆,蘅芜苑,稻香村(李纨),秋爽斋(探春),蓼风轩(惜春,紫菱洲
迎春,栊翠庵
妙玉,省亲别墅)
景观建筑:芦雪广,滴翠亭,藕香榭,嘉萌堂、凸碧山庄、凹晶溪馆,红香圃三间小敞厅、牡丹亭、榆萌堂、蔷薇院、芭蕉坞沁芳亭(林黛玉重建桃花诗社
)
红楼人物住所简析及别号简析
怡红院(宝玉,别号怡红公子)
【原文再现】
粉墙环护,绿柳周垂。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未进两层,便都迷了旧路。
?
?
宝玉题匾“红香绿玉”,元春改为“怡红快绿”,赐名为“怡红院”。
绕着碧桃花,穿过竹篱花障编就的月洞门,俄见粉垣环护,绿柳周垂。贾政与众人进了门,两边尽是游廊相接,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几本芭蕉,那一边是一株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金缕,葩吐丹砂……引人进入房内。只见其中收拾的与别处不同,竟分不出间隔来的。原来四面皆是雕空玲珑木板,或“流云百蝠”,或“岁寒三友”,或山水人物,或翎毛花卉,或集锦,或博古,或万福万寿,各种花样,皆是名手雕镂,五彩销金嵌玉的。一槅一槅,或贮书,或设鼎,或安置笔砚,或供设瓶花,或安放盆景。其槅式样,或圆,或方,或葵花蕉叶,或连环半璧。真是花团锦簇,玲珑剔透。倏尔五色纱糊,竟系小窗;倏尔彩绫轻复,竟如幽户。且满墙皆是随依古董玩器之形抠成的槽子,如琴、剑、悬瓶之类,俱悬于壁,却都是与壁相平的。众人都赞:“好精致!难为怎么做的!”(第17回)
贾芸看时,只见院内略略有几点山石,种着芭蕉,那边有两只仙鹤,在松树下剔翎。一溜回廊上吊着各色笼子,各色仙禽异鸟。上面小小五间抱厦,一色雕镂新鲜花样槅扇,上面悬着一个匾,四个大字,题道是“怡红快绿”……进入房内,抬头一看,只见金碧辉煌,文章闪烁。(第26回)
红楼人物住所简析及别号简析
怡红院(宝玉,别号怡红公子)
“怡红院”大观园中最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院落,是别号绛洞花主、富贵闲人,绰号无事忙的贾宝玉的住所,是西方灵河岸上赤瑕宫神瑛侍者在凡间投胎的“花柳繁华之地,富贵温柔之乡”。整个院落富丽堂皇,花团锦簇,剔透玲珑,后院满架蔷薇、玫瑰、宝相,一带水池,美不胜收。“怡红院”上悬“怡红快绿”匾额,“红”指门前西侧的西府海棠;“绿”指东侧的芭蕉。室内陈设无不透着主人的脂粉气,这是园中最为华丽的院落,也是园中姐妹们常相聚会、频繁活动的场所。怡,赏心悦目,红,美人如玉,暗示宝玉置身脂粉堆的多情。“怡红院”,很多青楼都用这个名字,本是花柳之地,却在高雅之中,暗示宝玉的与众不同。
地名隐意:遗红怨
匾额:贾政初带宝玉游园时,宝玉题为“红香绿玉”,后贾元春将其改为“怡红快绿”,称“怡红院”。
诗为:“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怡红院”因贾元春省亲而盖,是大观园中最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院落。
?
?
怡红院是宝玉的温柔富贵乡,也是他的主要活动空间。除了那四首四季即事诗外,还有许多比较经典的故事和画面。例如:第25回隔花人远天涯近,第26回黛玉独立花阴悲泣,第31回晴雯撕扇,第41回刘姥姥醉卧怡红院,第44回平儿理妆,第52回晴雯补裘,第63回怡红夜宴,第77回海棠预老,第94回海棠花妖、宝玉失玉……
抱厦
榻
暖阁
穿衣镜
红楼人物住所简析及别号简析
潇湘馆(黛玉,别号潇湘妃子)
【原文再现】“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竽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清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潇湘馆与建筑
潇湘馆是大观园中这一处幽篁茂盛的处所--女主人公林黛玉的住所。这里"龙吟细细,凤尾森森",它也只有"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小小的三间房屋,一明两暗,回廊曲折,翠竹掩映,婆娑玉立,石子漫路,小溪潺潺,绕阶缘房",宛如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景致。通过书中第十七回的描述可以看出整个潇湘馆的布局是小巧雅致的,很好地烘托出了居者黛玉的个性特征。
许多散落在各章节中的描述,现在集中起来加以分析。第二十七回:"把屋子收拾了,撂下一扇纱屉;看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拿狮子倚住;烧了香就把炉罩上。"第三十五回"一进院门,只见满地下竹影参差,苔痕浓淡,不觉又想起《西厢记》中所云"幽僻处可有人行,点苍苔白露泠泠"二句来……黛玉便令将架摘下来,另挂在月洞窗外的钩上,于是进了屋子,在月洞窗内坐了……只见窗外竹影映入纱来,满屋内阴阴翠润,几簟生凉……便隔着纱窗调逗鹦哥作戏,"以及第四十回、第六十四回、第六十七回的零星描述,可见潇湘馆正中间一间明间是一个小堂,明间右侧是林黛玉的卧室,左侧是她的书房。其中书房中有一个月亮洞的景窗。著书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以月亮为比喻,衬托出林黛玉的孤洁的性格。我们还可以捕捉到一些信息:如潇湘馆的窗是支摘窗,室内书架上摞满了书籍,有放置古琴的琴桌,室内散发着浓浓的书香气息。
潇湘馆,《红楼梦》大观园中一景,位于大观园西路,与怡红院遥遥相对,是一处带有江南情调的客舍,是林黛玉寄居荣国府的住所。贾宝玉曾提匾额:"有凤来仪",后文中引用舜的潇湘二妃娥皇、女英的典故而更名为潇湘馆。
命名:
潇湘,即指竹。按"潇湘"原为湘江别称,在今湖南省。《山海经·中山经》:"交潇湘之渊。"郦道元《水经注·湘水》:"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潇湘者,水清深也。"又传说尧有二女,长曰娥皇,次曰女英,姐妹同嫁舜为妻。舜父顽,母嚣,弟劣,曾多次欲置舜城死地,终因娥皇女英之助而脱险。舜继尧位,娥皇女英为其妃,后舜至南方巡视,死于苍梧。二妃往寻,泪染青竹,竹上生斑,因称"潇湘竹"或"湘妃竹"。二妃也死于江湘之间。故后世以潇湘指斑竹,泛指竹。
三十七回探春开黛玉玩笑时说:"如今她住的是潇湘馆,她又爱哭,将来她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她作'潇湘妃子'就完了。"似亦暗示黛玉最终之"泪尽而逝"。秦观《踏莎行》词为:"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其中"潇湘馆"三字,已明点了;而"杜鹃"又与紫鹃之名暗合。且该词凄婉忧伤,写尽了青年儿女的离愁别绪。曹公可能是受它启发,写下了潇湘馆。
典故:
第十七回贾政领着宝玉并众清客等人游大观园时,"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庚辰侧批道:"此方可为颦儿之居。"颦儿之居,就是与众各别。
宝玉为潇湘馆题的匾额是"有凤来仪"。有凤来仪,典出《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箫韶为舜制的音乐。这里说箫韶之曲连续演奏,凤凰也随乐声翩翩起舞。仪,配合。凤凰,传说中的鸟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通称为"凤"或"凤凰"。其形据《尔雅·释鸟》:"鶠,凤。其雌皇。"郭璞注:"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后多用以比后妃。
因此,说有凤凰来到这里栖息,所以此题有歌颂元妃省亲之意。《尚书·益稷》上说:当演奏虞舜时期的箫韶乐时,由于音乐美妙动听,把凤凰也引来了。箫韶,尚书中指虞舜乐;九成,九奏也,简单说,就是《箫韶》乐章,分九章,尽演可奏九遍,所以《箫韶》又称《九韶》。先秦时期,各方面都盛推九韶为最美好的音乐。《论语·述而》云:"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箫韶九成,亦言"圣主"之盛德至极,故生"瑞应"。"瑞应"就是"凤凰来仪"。所以也是颂圣语。宝玉说:"这是第一处行幸之所,必须颂圣方可。"即指此。
文学意象:潇湘馆(黛玉,别号潇湘妃子)
从其名称上就能看出这是一处带有江南情调的客舍,是林黛玉客居荣国府的住所。曲折游廊后面为黛玉的书房,这里的建筑外观均为斑竹座,“斑竹一只千滴泪”,正适合“潇湘妃子”以泪洗面,多愁善感的性格。
林黛玉住“潇湘馆”,潇湘可以作为美的象征。竹的外形,竹的神韵,无一不与林黛玉的性格交融,真可谓“竿竿翠竹映潇湘”,竹成了林黛玉绝妙的象征。
翠竹“竿竿青欲滴”,修长,仿若林黛玉纤巧婀娜的身段和弱柳扶风的步态;竹不与群芳为伍,永远清秀质朴,与林黛玉不事浓妆艳抹及清高孤傲的性格相契合;竹秋斗风霜,冬傲冰雪的不屈风貌,与黛玉的叛逆性格相契合。
而潇湘也泛指水,暗示黛玉爱哭,潇湘也有哀伤、悲愁之意。“斑竹一枝千滴泪”,竹也映衬着“潇湘妃子”对爱情的执着与以泪洗面的悲剧命运。三十七回探春开黛玉玩笑时说:“如今他住的是潇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他作‘潇湘妃子’就完了。”似亦暗示黛玉最终之“泪尽而逝”。
地名隐意:消香馆
情节发展:
在"秋霖脉脉","且阴的沉黑"的黄昏,黛玉病卧在床,听那雨滴竹梢之声,更觉凄凉。黛玉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禁发于章句,写下《秋窗风雨夕》词:"……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巳教泪洒窗纱湿。"窗外之竹受秋风秋雨吹打,窗内主人受封建礼教的摧残,"连宵脉脉复飕飕"。雨滴竹梢,似黛玉心在哭泣。潇湘馆的环境与湘妃的心境无不透出令人窒息的悲凉气氛,暗示着黛玉生命的秋天已经到来,悲剧的命运正在等待着她。即此一例,足见曹雪芹在环境描写上造诣之深。他使环境与人物"异质同构",天人合一,心物交融,已达化境。不仅充分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境界,也使人物的品格和情操具象化、立体化。以至只要有人提到《红楼梦》中大观园之竹,读者便会很自然地想到潇湘馆,同时想到被称为"潇湘妃子"的林黛玉。可以这样说,竹与林黛玉已一起深深植根在世世代代读者的心里,相互契合,再也不能将它们分离。
沁芳桥
"沁芳"二字为贾宝玉所题。桥四通八达,是出入大观园所必经总路。《红楼梦》中的人物经过沁芳桥约有十八处之多。沁芳桥处于贾宝玉的怡红院和林黛玉的潇湘馆之间。“林黛玉重建桃花诗社”
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沁芳亭桥是宝玉、黛玉经常约会的地方,也是林黛玉建桃花诗社的地方。
处在大观园中轴线上,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拱,兽面衔吐,四周美人靠,波光倩影,宛若琼阁。是穿东渡西临山过水的咽喉,沁芳亭上一联一额是贾宝玉所题:“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这幅对联意在题水,但却找不到一个水字,只是说绕堤的翠柳映的水光澄碧,隔岸的花香沁得流水芬芳,“沁芳”是水都沁透着一种芳香。
【原文再现】
因而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飘,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贾政不禁笑道:“有趣!只是不大认识。”
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有藤萝薜荔、杜若蘅芜、茝兰、清葛、青芷等。“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更比前几处清雅不同。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红楼人物住所简析及别号简析
蘅芜苑(宝钗,别号蘅芜君)
建筑风格
极少主义是一个艺术流派,是一种非表现性的艺术,其简单至极的形体所传达的不是抽象,而是绝对。这就使得其作品摆脱了与外界的联系。极少主义是一种带有批判色彩的艺术,以理性甚至冷漠的姿态来对抗浮躁,这同密斯的"少就是多"的名言是有着内在共通性的。
作为《红楼梦》一书中对于蘅芜苑(薛宝钗的居室)内部陈设的精彩描述,文字虽不多,但给读者的印象却是十分深刻的。书中第四十回是这样描写的:
"贾母因见岸上的清厦旷朗,便问"这是你薛姑娘的屋子不是?"众人道:"是。"贾母忙命拢岸,顺着云步石梯上去,一同进了蘅芜苑,只觉异香扑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著书者了了数笔,就使蘅芜苑室内独特的风格凸现在读者面前。从这段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薛宝钗的居室内的陈设可谓极其精简,在大片白墙的衬托下,只有一案,一床等有限的家具点缀其中,只有"花中隐者"菊花独吐芬芳,与之相伴。其这"大色空"的冷僻的室内风格也正是居者--薛宝钗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的外在反映,也是其命运的孤寂守寡的暗示和征兆。这与后世流行的极少主义设计风格可谓不谋而合,淡泊、冰冷,以静默的冥想表达质朴而又意蕴丰富气质。
地名隐意:恨无缘
红楼人物住所简析及别号简析
蘅芜苑(宝钗,别号蘅芜君)
“苑”,帝王之苑囿,而大观园这座以“苑”命名的院落,则是以各种香草仙藤而著称,是薛宝钗的住所。“蘅芜苑”是贾宝玉的姨表姐、后来成为“宝二奶奶”的薛宝钗的住所。院内不见花木,唯种奇藤异草等溢香植物。五间旷朗清厦,室内清雅脱俗,院中所有游廊窗棱,均为“冰炸纹”形,充分显示了“冷美人”封建正统、八面玲珑的性格特征。
因为薛宝钗是个冷美人,有着一阵阵冷森森、甜丝丝的幽香,说她象牡丹花一样,任是无情也动人。室内陈设也别出心裁,青纱床帐,素洁衾褥,清雅脱俗,雪洞一般,不见珍玩宝器,内外景物的淡雅、幽静、冷逸,正是宝钗端正、稳重、不事奢华性格的传神写照。
命名由来:
在《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因其院内许多异草,"味香气敷,非花香之可比",宝玉因之题匾额"蘅芷清芬",对联则为: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蘼梦亦香。
元春游幸之后,赐名"蘅芜苑"。命宝玉做五言律诗一首:
《蘅芷清芬》
蘅芜满静苑,萝薜助芬芳。软衬三春早,柔拖一缕香。
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第四十回:
贾母因见岸上的清厦旷朗,便问"这是你薛姑娘的屋子不是?"众人道:"是。"贾母忙命拢岸,顺着云步石梯上去,一同进了蘅芜苑,只觉异香扑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贾母叹道:"这孩子太老实了。你没有陈设,何妨和你姨娘要些。我也不理论,也没想到,你们的东西自然在家里没带了来。"说着,命鸳鸯去取些古董来,又嗔着凤姐儿:"不送些玩器来与你妹妹,这样小器。"王夫人凤姐儿等都笑回说:"他自己不要的。我们原送了来,他都退回去了。"薛姨妈也笑说:"他在家里也不大弄这些东西的。"贾母摇头道:"使不得。虽然他省事,倘或来一个亲戚,看着不象;二则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你们听那些书上戏上说的小姐们的绣房,精致的还了得呢。他们姊妹们虽不敢比那些小姐们,也不要很离了格儿。有现成的东西,为什么不摆?若很爱素净,少几样倒使得。我最会收拾屋子的,如今老了,没有这些闲心了。他们姊妹们也还学着收拾的好,只怕俗气,有好东西也摆坏了。我看他们还不俗。"
紫菱洲(迎春,别号紫菱)
在《红楼梦》中,大观园东部有一个庭院,西侧临水,东部靠山,院内西部建筑是紫菱洲,北房正厅,即缀锦楼。此处是《红楼梦》中贾迎春的住所,与藕香榭隔水而望。
红楼人物住所简析及别号简析
红楼人物住所简析及别号简析
紫菱洲(迎春,别号紫菱)
(第七十九回,贾宝玉)因此天天到紫菱洲一带地方徘徊瞻顾,见其轩窗寂寞,屏帐翛然,不过有几个该班上夜的老妪。再看那岸上的蓼花苇叶,池内的翠荇香菱,也都觉摇摇落落,似有追忆故人之态,迥非素常逞妍斗色之可比。既领略得如此寥落凄惨之景,是以情不自禁,乃信口吟成一歌曰: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
紫菱洲为曹雪芹所著《红楼梦》大观园中一景,是一处临水建筑,位于西南部的蓼溆一带,与潇湘馆相距不远。重屋曰“楼”,紫菱洲为缀锦楼所处的位置,为贾迎春在园中的住处。所以第三十七回开海棠诗社起别号时,宝钗说“他住的紫菱洲,就叫他菱洲”。邢岫烟在大观园时也住于此。迎春出嫁后,宝玉天天来此徘徊。
红楼人物住所简析及别号简析
缀锦楼(迎春)
缀锦楼,重屋曰"楼",为紫菱洲所处的建筑的一处厅房,为贾迎春在园中的住处,与藕香榭隔水而望。在《红楼梦》中,大观园东部有一个庭院,西侧临水,东部靠山,院内西部建筑是紫菱洲,北房正厅,即缀锦楼。此处是《红楼梦》中贾迎春的住所,与藕香榭隔水而望。在海棠诗社中,迎春的号为"菱洲"、惜春的号"藕榭",便由此而来。贾母请宾客在缀锦阁吃酒,让戏班在藕香榭奏乐、演唱,乐声穿花度水而来,令人心旷神怡。缀锦阁与缀锦楼非一处。缀锦阁是大观楼东侧飞楼。
是贾府二小姐贾迎春的住所,位于园东紫菱洲,故迎春的诗号叫“菱洲”。室内轩窗寂寞,屏帐倏然,门外荇翠菱紫,幽默凄凉,是绰号“二木头”的迎春“误嫁中山狼”悲惨命运的形象写照。《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为康熙皇帝宠臣,身兼多项官职,其中一职即为钦差“巡盐两淮盐漕监察御史”之职。
红楼人物住所简析及别号简析
秋爽斋(探春,别号蕉下客)
秋爽斋出自《红楼梦》,在《红楼梦》中对于秋爽斋外景并没有详细的描述,只提到院中种植芭蕉和梧桐,有月夜听雨的意境,这组建筑中有一较大的厅堂名"晓翠堂"。晓翠堂四面出廊,流角飞檐,临沁芳溪。是贾母初宴大观园的地方。东南方土山上有八角亭一座,是园内至高点之一。秋爽斋其中的三间房子没有隔断,这是探春的意思,具有闲云野鹤般的风格。其屋内所布置的陈设突出一个"大"字。陈设典雅,华丽中透着大方。
红楼人物住所简析及别号简析
秋爽斋(探春,别号蕉下客)
当代室内设计讲求个性化,拒绝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而这种个性化的室内空间在《红楼梦》一书对秋爽斋的室内描述中,更是直接点明:书中第四十回是这样描写的:
"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东边便设着卧榻,拔步床上悬着葱绿双绣花卉草虫的纱帐。"见于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著者在塑造贾家四位小姐时,是按照"琴棋书画"这四艺来设计的。这一点可以陪侍丫环的名字中看出。元春的丫环叫"抱琴",迎春的丫环叫"司棋",探春的丫环叫"侍书",惜春的丫环叫"入画"。而且《红楼梦》早期版本中,探春的居所是称之为"秋掩书斋"的。惜春作画在书中很有名。而这里是借秋爽斋室内大量文具的描述来反映探春性喜读书临帖、阔朗豪爽的性格特点。
“斋”,书房也。斋较堂,惟气藏而收敛,盖藏修秘处之地,故式不宜敞显,是贾探春在大观园的住所,充满了浓郁的书卷气息。后院有梧桐,故匾额为“桐剪秋风”。探春素喜阔朗,三间房屋不曾隔断。
秋爽斋(探春,别号蕉下客)
院内种有两株西府海棠,枝繁叶茂,后院种有青桐数株,故匾额为“桐剪秋风”。在这里探春结“海棠诗社”,因院内种有芭蕉,故别号为“蕉下客”。秋爽斋东南角山石之上屹立着一座八角亭,叫赏月亭,是大观园中的制高点之一。与之相对的是拜月台,每逢中秋节,贾母率众人在这里拜天祭祖,祈求好运。
惜春居住的地方叫做蓼风轩,包括藕香榭和暖香坞两处。
藕香榭是个有竹桥、凉亭、桂花的精致水景建筑,上边有黑漆嵌蚌的对联:“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
------芙蓉已谢而菱藕已经熟透,正是深秋美景,说明这里适于深秋燕坐。
但这并非是惜春真正的居所,她实际是住在藕香榭旁的暖香坞。根据书中的描写,要在过了藕香榭后,穿入一条夹道,进入过街门,门楼上里外皆嵌石头匾。向外的匾上凿着“穿云”
,向里的凿着“度月”
二字。正门向南,游廊过去,正是惜春的卧房。“打起猩红毡帘,已觉温香拂脸”
。书中曾借贾母之口说明惜春的住宅尤其适于冬居,“你四妹妹那里暖和”
。暖香坞在重重围墙内,冬天适于避风。想来,院子里的花木应该也是“岁寒三友”
之类居多,但院子小,不可能形成栊翠庵那样大片的美丽梅林。室内应该也都是比较小的房间,可能有点象日式的风格,与秋爽斋那种不曾隔断的宽敞房间不同,因为冬天必须要小房间才暖和,隔断多、屏风多,可以阻挡穿堂风。在这种温暖舒适的小房间里生活,只适合于一些安静的活动,比如读书、绘画、打坐、冥想之类。惜春也的确不是个活泼好动的人,这种地方其实很适合她。在这种环境中呆久了的人,会变得冷静而善于思考,但同时心胸也不会太开阔。
红楼人物住所简析及别号简析
暖香坞(惜春,别号藕榭)
暖香坞是四小姐贾惜春的住所,是与稻香村紧连的一组秀丽建筑。暖香坞在小说的叙述中位于大观园的西半区,北面是李纨住的稻香村,南边是薛宝钗的蘅芜苑。回目中也有一回叫"暖香坞雅致春灯谜"。惜春是宁国府贾敬的女儿,贾珍的胞妹,贾府通称四姑娘,因住所与藕香榭相近,宝钗给她起了一个“藕榭
”的雅号。
暖香坞院墙南面有一条夹道,东西两边有过街门,上嵌石头匾,东门刻有“辑旭”、“延霞”,西门刻有“穿云”、“度月”,穿过夹道,我们就来到了惜春居住的门前。这里是大观园最暖的一个地方,十冬腊月,打起猩红毡帘,扔觉温香拂面,正适合惜春作画。刘姥姥游大观园时,曾提出要一张大观园全景图,就是由惜春来完成的。
原文:
为《红楼梦》中惜春卧房,原文是:"惜春已接出来了。从里面游廊过去,便是惜春卧房,厦檐下挂着"暖香坞"的匾"
。在大观园中。从藕香榭出来,穿过一条夹道,进西门。门上向外的石匾上凿着"穿云"二字,向里的凿着"度月"两字,或进向南的正门,在小说的叙述中位于大观园的西半区,北面是李纨住的稻香村,南边是薛宝钗的蘅芜苑,回目中也有一回叫"暖香坞雅致春灯谜"。从里面游廊过去,便是惜春卧房,厦檐下挂着"暖香坞"的匾。在飘雪的冬日,暖香坞是非常温暖的,院内红蓼花深,清波风寒。惜春的画室则腥红毡帘,没进门就能感到一股温香拂面而来。工于绘画的惜春在这里有很多绘画的灵感。
原文:
《红楼梦》中对藕香榭的描述为:"原来这藕香榭盖在池中,四面有窗,左右有曲廊可通,亦是跨水接岸,后面又有曲折竹桥暗接。……(众人)一时进入榭中,只见栏杆外另放着两张竹案,一个上面设着杯箸酒具,一个上头设着茶筅茶盂各色茶具。……(贾母)一面说,一面又看见柱上挂的黑漆嵌蚌的对子,命人念。湘云念道: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见于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由此可见,藕香榭是一个建筑群,而不是单一一个水榭,这个建筑群由水榭、小亭子、曲廊和曲折竹桥所共同构成,四面荷花盛开,不远处岸上有两棵桂花树。另外,惜春的住所"暖香坞"离藕香榭不远,大观园中的人去惜春处总要"穿藕香榭,过暖香坞来"。海棠诗社中惜春就以"藕榭"为自己的雅号。
藕香榭
建在大观园中轴线以东的水池中,四面临水,左右曲折游廊,南有竹桥跨水接岸,亭柱上挂着黑漆嵌蚌的对联“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泻竹桥”,意思是说芙蓉花影摇动起来,知道有船儿归来了,在飘满菱藕花香的水面上,架着一座小竹桥,一幅充满情趣和诗情画意的图画。
藕香榭
《释名》云:"榭者,借也。借景而成者也。或水边,或花畔,制亦随态。"史湘云曾在这里开海棠社,设螃蟹宴。贾母二宴大观园时,在大观东面的缀锦阁底下吃酒,让女戏子们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演习乐曲,借着水音欣赏,箫管悠扬笙婉转,乐声穿林渡水而来,格外好听。
在这里史香云开海棠诗社,设螃蟹宴,作诗时,薛宝钗林黛玉各自夺魁,贾母二宴大观园时,在大观楼东面的缀锦阁底下吃酒,让女戏子们在藕香榭的亭子上演习乐曲,借着水音欣赏,箫管悠扬,笙笛婉转,乐声穿林度水而来,格外好听,自然使人心旷神怡。
稻香村(李纨,别号稻香老农)
李纨守寡的住所,是一处山野田园风光的院落。门前酒幌“杏帘在望”是贾宝玉所题。李纨居住的房间十分简陋,陈设简朴,纸窗木榻
,没有油漆彩绘
,一洗富贵气派。贾府通称珠大奶奶,她出身官宦,遵循女子无才便是德,终身持操守节的这样一种态度,她缺乏才情,但尚有修养,非一般农家妇女之可比。
红楼人物住所简析及别号简析
因此,探春倡议结海棠诗社时,大家推荐她当社长,她给自己起了一个“稻香老农”的别号。贾宝玉来到这里曾题写对联: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
稻香村(李纨,别号稻香老农)
李纨进大观园以后的住所,是贾政与王夫人长子贾珠的媳妇,出场就已经是一个寡妇了。她和儿子贾兰在此居住,这个院子很有特点,四面是黄泥矮墙,并拥有草顶凉亭,门前挑有一个旗幌“杏帘在望”,门前红如喷火蒸霞的杏花
,养育贾家唯一的读书人
。
原文:在《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贾宝玉因旧诗"红杏梢头挂酒旗",题为"杏帘在望",又取"柴门临水稻花香"之意,名之"稻香村",并题联为"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在省亲之夜,元妃游幸之后,将"杏帘在望"赐名"浣葛山庄"因林黛玉代替宝玉所作诗--《杏帘在望》,甚得元妃之心,取其诗句"十里稻花香"之意,改"浣葛山庄"为"稻香村"。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栊翠庵(妙玉)
栊翠庵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一处建筑,是妙玉在大观园中的修行处,是一所园林中点景的尼姑庵。后来惜春出家,便住在此处。对于此建筑布局,书中并未展开描述,只是点到山门、东禅堂、耳房这三处,其中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栊翠庵中的红梅。栊翠庵是专门为元妃省亲时所做法事的寺庙。贾元春原被选入宫中作女史,因才貌双全,被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于是,为了迎接贾妃省亲,贾府便挥金给贾妃修建了一座美丽壮观的省亲别墅,即大观园。大观园里有许多楼阁景点,还有花草树木和池塘等等,包括怡红院、潇湘馆、稻香村、栊翠庵等都是。其中,栊翠庵是一座寺庙。
妙玉进大观园后的住所
,院中花木繁茂,数千枝红梅,入冬花开如胭脂,映着白雪,白雪红梅,显得格外精神。院内还种有七叶树等佛家胜地的专有植物,整个院落颇有"深山钟何处,禅房花木深"的佛家意境。
栊翠庵(妙玉)
妙玉是来自苏州带发修行的女尼,原是出身官宦家庭的小姐
,因体弱多病,为她买了许多替身,都不见效果,只好出家为尼。她自称槛外人,却依附权门,受贾府供养,实际上并没有置身于贾府的各种现实之外。她标榜清高
,天性怪僻,世俗不容,连才华横溢、文雅柔弱的黛玉都被她称作大俗人,独喜与宝玉往来。北屋是佛堂,内有金色观音塑像,是妙玉参禅修行之处,另有东禅房和西耳房,东禅房内摆有金色观音塑像和妙玉人物塑像,是妙玉打座之处。
栊翠庵在《红楼梦》中出现次数只有寥寥几次,但栊翠庵的先后两位主人妙玉和惜春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人物,栊翠庵见证了书中两位重要女子的悲惨结局,其地位不容忽视。栊翠庵本为佛门清净之地,却难逃世俗的羁绊,妙玉在此被强盗劫走,惜春看破红尘入住此地修行,这两件事为栊翠庵罩上了悲剧色彩。
栊翠庵品茶
栊翠庵乞梅
栊翠庵续诗
凸碧山庄,位于大观园西北,在十几米高的山石上,有一座油饰彩绘的敞厅,四周美人靠,这里是园中的制高点,可尽赏园中景色。
中秋月夜,贾母说“赏月在山上最好,于是大家随之从嘉荫堂来到凸碧山庄,边赏月,边讲笑话,边玩击鼓传花的游戏取乐。
凸碧山庄:为曹雪芹所著《红楼梦》大观园中一处建筑,嘉萌堂、凸碧山庄、凹晶溪馆一组祭月赏月的建筑群,其中凸碧山庄与凹晶溪馆同为林黛玉拟名。
自古"月"是女性的象征,所以女客在园中祭月自在情理之中。其中嘉萌堂位于山角之下,是"祭月"的场所。凸碧山庄位于山脊之上,用于登高赏月,凹晶溪馆则是凸碧山庄的退居,是临水赏月之所。
作为凸碧山庄的退步和对景建筑,凹晶溪馆隐匿在山庄下的近水低洼处,这两处一上一下,一明一暗,一高一矮,一山一水,特为玩月而设,有爱那山高月小的,便往凸碧堂去,有爱这皓月清波的,便到凹晶馆来。中秋月夜,贾母领众人在山庄赏月品笛,位感凄清,黛玉和湘云来到溪馆,近水赏月,闻笛联诗,悲凉寂寞,触景生情,两人你一句我一句,望着水中的鹤影,对月联诗,“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秋夜寒塘掠过飞鹤的身影,清冷的月光掩埋了落花的精魂,这两句诗,是她们自己凄苦心境最富诗意的生动写照。
凹晶溪馆源自古典名著《红楼梦》,为大观园内一处建筑,1984年为拍摄电视剧《红楼梦》建造了极富特色的仿古园林北京大观园,凹晶馆作为大观园建筑也同时被修建,供游人参观游览,体验红楼文化。作为凸碧山庄的退步和对景建筑,凹晶溪馆隐匿在山庄下的近水低洼处。凹晶馆乃是史湘云和林黛玉联句:《右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的前二十二韵之所。在这二十二韵中有:"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这样的好句对出。"凹晶馆"是黛玉取的名。
(
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文中介绍为:"因这几间就在此山怀抱之中,乃凸碧山庄之退居,因洼而近水,故颜其额曰"凹晶溪馆.'
位于大观园的西北部,清厦五开间,梁栋彩绘,高雅不俗。在《红楼梦》第七十一回中,贾母八十大寿,贾府大开筳宴,热闹非凡。
“大观园中,收拾出缀锦阁并嘉荫堂等几处大地方来,做退居”。第七十五回,中秋月夜,贾母率人也曾来到过此处。
嘉荫堂
顾恩思义殿
是省亲别墅的正殿。后面是大观楼、缀锦阁和含芳阁。这里崇阁巍峨,层楼高起,青松佛檐,玉栏绕砌,金辉兽面,彩焕螭头。这组殿宇式建筑在大观园中,气势最宏伟,装饰最华丽。贾元春被皇帝选入宫中以后,因贤孝才德,被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为贤德妃。经皇帝恩准,正月十五上元之日回府省亲。正殿的匾额和对联是贾元妃所题“顾恩思义”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意思是歌颂皇恩浩荡,称功颂德。
红香圃是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大观园中一处景观,在芍药栏之中的三间小敞厅。大观园中众人在此处为宝玉等四人庆生,湘云醉卧亦发生在此。
宝玉宝琴岫烟平儿四人生日,适逢贾母王夫人等入朝随祭,两府和大观园中众人就为四人在红香圃开席祝寿。更有湘云酒后醉卧芍药裀。
红香圃
《红楼梦》书中写道宝玉、平儿、宝琴、岫烟同是一天生日,为贺华筵,他们在红香圃内聚会。一时间,满厅中红飞翠舞,玉动珠摇,十分的热闹。但席散时倏然不见了湘云,原来湘云吃醉了酒,在芍药栏中僻静处的青石板凳上睡着了。只见她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手中的扇子在地下,半被落花所埋,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一群蜂蝶围着她,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把她唤起,湘云慢启秋波,看看众人,又低头看了看自己,方知是醉了,这就是湘云醉卧芍药裀的故事。
滴翠亭
为曹雪芹所著《红楼梦》大观园中一景。《释名》云:"亭者,停也。所以亭憩游行也。"滴翠亭即为潇湘馆附近的一处水中之亭,四面俱是游廊回桥。《红楼梦》中关于滴翠亭的描写为:"(宝钗)只听滴翠亭里边嘁嘁喳喳有人说话。原来这亭子四面俱是游廊曲桥,盖造在池中水上,四面雕镂格子糊着纸。"见于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由此可见这水亭子是两层的,外圈是游廊,内圈是雕镂格子围合。
是宝钗扑蝶的地方,书中第二十七回写道:阴历四月二十六日是饯花日,这天姐妹们在园中玩耍,唯独不见黛玉,宝钗去叫她,途中见宝玉进了潇湘馆,她想黛玉、宝玉从小一起长大,黛玉小心眼,于是便转身回来,忽见前方一双大如团扇的玉色蝴蝶,正在飞舞,迎风翩跹,非常漂亮,她便追着来到滴翠亭上,忽听里面有说话的声音,仔细的听是宝玉房里的丫鬟小红和坠儿,宝钗知道小红是个刁钻鬼怪的丫头,这时候发现自己会对自己不利,于是便灵机一动,假装喊黛玉的小名,演出了一场金蝉脱壳的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