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4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4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苏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5-13 10:2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口算方法的过程,得出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2.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与同学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1.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
2 2. 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
基于“三线”的课前思考
以问题为主线: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为了突破难点,帮助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因此把“怎样算?”作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围绕核心问题,确定以下2个问题:
1、先算什么?
2、十位怎么算?

以研学为明线:
今天的退位减法通过图示来让学生理解算理。如35-7,摆出3捆小棒和5根小棒,学生很容易看出5根小棒不够减,首先想到的是从30里面拿出10根去减7,得3,30里面拿掉了10根,还剩下20根,25加3得28。在巩固应用部分,通过题组对比练习、变式拓展练习、游戏激趣练习、实际应用练习等,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灵敏性和批判性,学生的思维在多元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生长,多样化思维的策略在比较选择中逐步延展,两全齐美。
以发展为隐线:
德国数学家康托尔说:“数学的本质在于思考的充分自由。”数学思想蕴含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计算课,学生的数学思维不能缺席。在探究算理、明晰算法的过程中要逐步渗透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触摸数学思想方法的精神内核,完善认知结构,培养思维品质,形成数学观念。
彰显“五步”的课中实践
教学调整
学法指导
关键点拨
一、问题导学
口算:89-6 89-60
说说计算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研究让学
(课件出示)三位好朋友:小华、小军、小丽,收集了一些“数码宝贝”花片,现在他们分别有了多少张画片呢?
小华:我有30张画片。
小军:我有34张画片。
小丽:我有8张画片。
1.你能根据这三个条件,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出算式吗?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问题并列算式:30-8、34-8、34-30.
2.在这三个算式中,哪个算式我们已经学过?答案是多少?(随着学生的回答,去掉“34-30”.)
30-8、34-8你们会计算吗?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板书课题)
三、应用活学
1.探究30-8的计算方法
(1)合作学习,探究方法。
①30-8等于多少?你怎样算呢?
②独立思考或操作后同桌交流探讨算法。
③学生汇报不同算法。
可能出现以下方法:
摆小棒;口算。
(2)建立表象,初步感知。
指名摆小棒的学生先汇报,边摆边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演示摆法:摆3捆小棒,先拆开1捆小棒,再从10根中拿走8根,剩下的2根和2捆合起来就是22根。
学生操作小棒,体会退位的算理。
(3)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①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叙述30-8的计算过程,并板书:
false
用 语言试着叙述将30拆成20+10,用10减8,得到的2与20相加,得到22。
彰显“五步”的课中实践
教学调整
学法指导
关键点拨
②电脑直观演示计算过程,学生完整地说说该题的计算过程。
③让学生在书上把得数填在方框里,并在括号里写出单位“张”。
2.探究34-8的计算方法。
(1)小组讨论怎样计算,并把不同的方法记录下来。
(2)学生交流不同的方法,并摆小棒展示。
(3)讨论:不管用哪种算法,用小棒操作时,都需要把一捆小棒拆开。为什么?
(4)你喜欢哪种计算方法,为什么?
(5)把你喜欢的这种算法有序地说清楚。
四、回顾促学
1.“想想做做”第1题。
你能用刚才所学的方法来想想做做吗?先圈一圈,再计算,然后跟同桌说一说怎样计算,小组校对。
要求学生看着分解式说说每道题分别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想想做做”第2题。
老师这里有三组有趣的题目。观察每组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每组中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都相同,减数也相同)
怎样才能算得又对又快呢?
学生独立完成后校对。
3. “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校对。
4. “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读题,独立完成后交流校对。
五、拓展延学
谈话: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回想一下,你们学到了什么本领?同桌互相说说,然后告诉大家。
彰显“五步”的课中实践
教学调整
学法指导
关键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