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13 15:3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道之行也
1.了解《礼记》,积累一些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2.归纳大同社会理想的特点,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学习目标
导入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昔日,孔子曾参加鲁国的蜡祭,祭祀结束之后,孔子从宗庙出在楼台上游玩,不禁感叹。孔子的感叹,大概是在感叹鲁国的现状。言偃在孔子身边,问孔子:"您在叹息什么?"孔子说:"大道的实行,和夏商周三代的精英,我都没能赶上,但仍然对它们心向往之。
大道是什么?让孔子“心向往之”是什么?
康有为的大同梦

自先秦始,历代仁人志士从未停止过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探索。康有为大同思想作为这洪流中的一股,有着承前启后的意义。
康有为的《大同书》,力主“以新知益旧学”的他,用一个19世纪末先知先觉者全部的想象力描绘了一个中国的“大同梦”。
今欲致大同,必去人之私产而后可:凡农工商之业,必归之公(财产公有,按劳分配,人人劳动,人人平等)。去级界平民族,去家界为天民,去种界同人类,破国界合大地(无邦国,无帝王,人人相亲,天下大同)。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mù。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zhǎnɡ,矜ɡ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女有归。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初读正音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主谓之间,取独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够善终,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与(jǔ),通“举”,选举
译读知义
施行

培养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因此
意动用法,以……为亲
意动用法,以……为子
顺利成长
同“鳏”,老而无妻
女子出嫁
职分,职守
  古代女子的结婚年龄规定得很严格,比规定的年龄小结婚是被允许的,如果超过了,在很多朝代是会有惩罚的。还有的朝代,为了鼓励早婚早育,出台了一些政策,来强制实行女子早婚。比如汉惠帝,为了让女子早日出嫁,规定女子必须在十五岁之前出嫁,如果没有出嫁的,就要多征收五倍税收。西晋时期也有明文规定,女子 达到法定婚配年龄,父母不嫁者,官府会强制婚配。唐太宗时期,女十四出嫁。
趣味百科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因此

叫做
作乱害人的事
兴起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自己想私藏;(对于)力气,(人们)憎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不会兴起,所以门从外面带上而不关闭。这就叫作大同社会。

整体感知
1、什么是“大道”? 什么是“大同”?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
01
03
02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整体感知
2、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基本特征有哪些?请先找出原文,然后总结作答。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废疾者皆有所养。
(2)男有分,女有归。
(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合作交流
1、文中所描绘的大同社会大家是否似曾相识?哪一篇文章?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整齐)。
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鸡犬相闻。
黄发(老人)垂髫(小孩),并怡然自乐。
余人(其余的人家)各复延(邀请)至其家,皆出酒食。
“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合作交流
2、这样的理想能实现吗?如何评价孔子所描绘的“大同”社会?
世外桃源,美好空想。
(1)在当时看来:不满现实,向往美好。
(2)在现在来说:激励人们,仍有意义。

“大同”社会纲领的提出,是孔子将五帝之世的某些重大事件都提到理论的高度来加以认识,并利用它们来揭示人类社会所应普遍遵守的法则。例如,他从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这两件事实中提炼出“天下为公”的观念,指出了社会权力的归宿(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从舜举“八元”“八恺”一事中提炼出“选贤与能”的观念,指出了社会管理者产生的途径。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闻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的模式;它源于“五帝之世”,又高于“五帝之世”,二者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此外,还要看到孔子将这个理想社会定名为“大同”也是有深意的。郑玄注云:“同,犹和也,平也。”既“和”且“平”,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

“大同”是儒家的理想社会。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其思想意义极为深远。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孙中山:
民族、民生、民权
天下为公
????????????????????????????????????????????????????????????????????????????????????????????
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亦以天下人为念,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1911年4月24日
林觉民
与妻诀别书
大道之行也
总括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满足生存需要
满足发展需要
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
总结全文,折射现实
品读赏析
这两则短文语言极富魅力,气势夺人,能分析出其中原因吗?试举例说明。
对偶:铺排效果,增强文章语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
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连用铺排,强化了比喻说理的效果。
对偶精严,音韵(平仄)相对,简洁凝练:
句式相同,表意相对,顺承自然
拓展阅读
1、以下名言警句选自《礼记·学记》,选取期中最有感触的一则,谈谈你的理解与收获。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4)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的时效性
共同探讨交流、相互启发、增广
见闻的学习方法。
道理
成就
学友(一起研讨)
文理平顺
文理不顺(有疙瘩)
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学习
方法
? 《礼记·檀弓》故事二则
孔子过泰山侧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拓展阅读
式:同“轼”,车前的伏手板,这里用作动词 扶着车前的扶手板。
壹:真是,实在。
然:是这样的。
舅:丈夫的父亲(指公公)。古以舅姑称公婆。
焉:于此,在此。
去:离开。
苛政:繁重的徭役赋税。
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识(zhì):同“志”,记住。
? 《礼记·檀弓》故事二则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拓展阅读
食(sì):拿饭给人吃。
蒙袂(mèi):用衣袖蒙着脸。袂:袖子。
辑(jí)屦(jù):身体迈不开步子的样子。
贸贸然: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样子。
嗟(jiē):带有轻蔑意味的呼唤声。
唯:因为。
从:跟随
谢:道歉。
做人要有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