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 练习七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 练习七苏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5-13 10:5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练习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是对本单元这一阶段所学内容的巩固练习。第1、2题是两位数加一位数与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练习。第3题是不用计算,通过观察两个式子的不同来比较大小。第4、5题是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可以先估算得数的大小,可以防止计算时发生错误。在比较大小的时候,先观察两个算式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不难对两个算式的得数进行判断了。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前阶段学习内容的梳理和练习,巩固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的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练习进一步明确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计算的方法,会估算并能灵活运用估算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PPT课件,卡片
教学流程:
常规训练:一分钟口算练习,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问题梳理:加快本阶段学习的内容理清知识点
巩固练习:做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能力。
课堂小结
教学过程设计:
一、常规训练
1分钟口算练习。
59+20= 6+33= 40+47= 43+6= 18+70= 41+5=
30+28= 62+4= 44+20= 3+62= 80+2= 5+34=
交流算法,指名择题说一说计算过程。
二、问题梳理
1. 提问:这一阶段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
(用加法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2.计算两位数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两位数加整十数时,十位相加,十位变,个位不变;加一位数时(不进位),个位相加,个位变,十位不变)
3.为什么求原来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交流明确:原来的包括用去的和还剩的两部分,只要把这两部分合起来就是原来一共有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近阶段学习的主要内容,理清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点,为培养学生独立复习打下基础。)
三、练习交流
1.第1题。
(1)学生把结果写在教材上。
(2)同桌校对结果,在互相交流中发现了什么?
(3)个别学生选题回答。
(设计意图:交流时通过比较,进一步突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的基本口算方法。还有相关的原理。如2+35与2+53,通过比较,主要应让学生认识到认真读题,细心计算的重要性,以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
2.第2题。
用1~2分钟的时间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具体了解学生在计算中还存在的问题,发现一些有倾向性的典型错误,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3.第3题:不计算,比较大小。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提醒学生不要采用计算的方法比较大小。
集体交流,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比较方法。对思维开拓想出多种思考方法的学生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种思考,让每一个学生尽可能理解不同的思路,培养解题的策略意识。)
4.第4题:说说表格的含义,并填写完整。
组织交流,说说怎样求出原有台数的,再填写。
设计意图:加深对求被减数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
5.第5题,读题目,列式计算。
重点让学生经历如下的思考过程:原来的伞被分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卖出的54把,另一部分是还剩的5把,这两个部分合起来就是原来伞的把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题目中的信息并不是所有都与问题有关,要学会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信息。)
四、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七
4. 20+20=40(台) 24+30=54(台)
32+20=52(台)
54+5=59(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