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七年级
下
21.古代诗歌五首
望
岳
20.古代诗歌五首
杜甫
望
岳
学习目标
1、
有情感的背诵诗文。
2、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感悟诗人寄寓在诗歌中的情感。
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指的是隋唐出现的新诗体,其句数、字数、平仄、对仗、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有绝句、律诗两种。
知识回顾
近体诗:
绝句:四句(五言、七言)
律诗:八句(五言、七言)(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八句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
、尾联,二、四、六、八句尾字押韵,中间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都必须对仗。
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的诗歌均为古体诗。但唐朝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
古体诗又称古风,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从诗句的字数来看,一般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体。
诗歌朗读:
一读:读准字音和节奏,读出抑扬的声调;
二看:弄懂诗意,理解诗歌内容;
三赏:想象画面,品味语言;
四体会:体会作者情感。
如何赏诗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即“大李杜”。唐代诗人李商隐和杜牧称为“小李杜”)。他的诗艺精湛,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瑰丽精确,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高峰,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他的诗作今存1400多首,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这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其诗被称为“诗史”。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5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无家别》《垂老别》《新婚别》)等。本诗是古体诗,不是律诗,它不讲究平仄,押仄声韵。
作家作品
五岳介绍
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北岳恒山之幽,中岳嵩山之峻,南岳衡山之秀,闻名世界,各有千秋。
东岳泰山(1532.7米),山东泰安;
西岳华山(2154.9米),陕西华阴;
北岳恒山(2016.1米),山西浑源;
中岳嵩山(1491.7米),河南登封;
南岳衡山(1300.2米),湖南衡阳。
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中部,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称。
在汉族传统文化中,泰山一直有“五岳
独尊”的美誉。自秦始皇封禅泰山后,
历朝历代帝王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
并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自
古以来有许多吟诵泰山的诗作,其中以
杜甫的这首《望岳》最为著名,因此这首诗被刻于碑碣,立于山麓。
写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离开长安,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望岳》共有三首,分咏东岳、南岳、西岳。这一首《望岳》是第一首,写于北游齐、赵(今山东、河北一带)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
自主学习
一、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ài
liǎo
zì
自主学习
二、朗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到底怎么样呢?(它)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望着)层云生起,使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看四周的山都会显得矮小。
使动用法,使……震荡。
形作名,神奇秀丽的景色
形作名,山色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小。
自主学习
三、朗读诗歌,理解内容
1、这首诗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写看泰山的?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远望泰山的整体形象
极望泰山风景,抒发理想,表达愿望
细望泰山景物、诗人感受
近望泰山的秀美高大
自主学习
三、朗读诗歌,理解内容
2、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运用了设问,自问自答,写远望所见,“齐鲁青未了”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高”的特点。首联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地的形象,写出了泰山占地面积之广、气势之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自主学习
三、朗读诗歌,理解内容
“钟”字将大自然人格化,诗人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说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把所有的神奇秀丽都聚集在泰山上,将大自然写得有情,既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赞美之情。
颔联是近望所见,上句虚写泰山的秀美,下句实写泰山的高大。
3、颔联写了什么内容?说说哪一个字用得最好?好在哪里?
“割”字炼得极好,泰山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一样,切断了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分出了山南向阳明亮,山北背阴晦暗的两个世界,有力地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
自主学习
三、朗读诗歌,理解内容
4、作者在颈联中写到他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并请赏析此联。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漾,睁大眼睛,看那暮归的鸟群渐渐消失在了崇山峻岭之中。
这一联写凝望之景。层层云升腾,涤荡心胸;飞鸟归山,映入眼帘。“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合作探究
一、本诗的主旨句是哪句?你从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主旨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尾联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抱负。它不仅是诗人要攀登泰山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合作探究
二、再次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主题及作者情感
诗人热情洋溢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了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美与热爱之情,也表达出了诗人的雄心气概,透露出了诗人早日的远大抱负。这都是大唐盛世的感染。
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曾立下壮志后终成就一番伟业并留下千古名句的人?
曹操《观沧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范仲淹登岳阳楼: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毛泽东登橘子洲头: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周恩来总理: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板书设计
望岳
气象雄伟
胸怀博大
写景
远望
绵延不绝、巍峨高大
近望
神奇秀丽、遮天蔽日
抒情
细望
云涌云翻、鸟儿归巢
愿望
勇攀绝顶、俯视一切
1.完成课后练习。
2.背诵默写诗歌,并领会诗歌内容及作者情感。
3.请你展开想象,想象登上最高峰“一览众山小”的景象和感受。(200字左右)
作业布置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