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七年级
下
21.古代诗歌五首
登飞来峰
20.古代诗歌五首
王安石
登飞来峰
学习目标
1、
有情感的朗读、背诵诗文。
2、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感悟诗人寄寓在诗歌中的情感。
4、想像诗句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理解诗中蕴含的道理。
诗歌朗读:
一读:读准字音和节奏,读出抑扬的声调;
二看:弄懂诗意,理解诗歌内容;
三赏:想象画面,品味语言;
四体会:体会作者情感。
如何赏诗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谥号“文”,世称王文公。王安石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革命导师列宁曾称王安石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在文学上有很深造诣,其散文雄健峭拔,其诗歌遒劲清新,其词虽不多但风格高峻。他十分注重修辞,据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王安石的诗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
“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作家作品
飞来峰介绍
飞来峰又叫灵鹫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故又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今山东诸城)飞来。峰高168米,山体由石灰岩构成。飞来峰由于长期受地下水溶蚀作用,形成了许多奇幻多变的洞壑。飞来峰无石不奇,
无树不古,无洞不幽,秀丽绝伦。飞来峰
的厅岩怪石,如蛟龙,如奔象,如卧虎,如
惊猿。山上老树古藤,盘根错节;岩骨
暴露,锋棱如峭。飞来峰面朝灵隐寺的
山坡上,遍布五代以来的佛教石窟造像,
多达三百四十余尊,为我国江南少见的
古代石窟艺术瑰宝,堪与重庆大足石刻
媲美。有“东南第一山”,“武林第一
峰”等多种称呼,为西湖八大景之一。
写作背景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登上飞来峰塔顶,面对眼前广阔的视野,想到鸡鸣见日升的情景,心中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登飞来峰》这首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30岁,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自主学习
一、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自主学习
二、朗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我登上飞来峰高高的塔顶,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这儿就可以看见太阳升起。我不怕浮云遮住远望的眼睛,只因为我已经站在飞来峰的最高层。
视线
暗喻奸佞的小人。
听说
千寻塔的最高处。也比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政治决策层。
自主学习
三、朗读诗歌,理解内容
1、从写作手法角度,谈谈你对“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这两句话的理解。
第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塔高,第二句以“见日升”,从侧面衬托出古塔之高,直入云霄。这两句都是写塔高,为下文直抒胸臆蓄势。
这句诗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彩的基调。
2、“闻说鸡鸣见日升”是什么样的景象?有何用意?
自主学习
三、朗读诗歌,理解内容
3、联系诗人的写作背景及个人经历思考,《登飞来峰》这首诗中,“浮云”的寓意是什么?“不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浮云”二字既是实写也是比喻,古代诗歌中往往用来借指奸邪小人,也寓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这里是用来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反映了诗人对他们的蔑视。
“不畏”表现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联系到诗人后来向宋仁宗上万言书,以及实行变法,与保守派的坚决斗争等,这可说是个战斗的宣言,即表现出了作者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合作探究
一、诗人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的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诗歌结尾揭示出深刻的哲理:只有站得高才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扰,不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
你还学过诗句
.
与"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还有哪些诗句在揭示的哲理方面与“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有异曲同工之妙?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合作探究
二、《望岳》与《登飞来峰》两首诗结尾两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相同
不同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都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表达了诗人虽考场失意,但仍充满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表达了作者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
合作探究
三、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①②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
③④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描写景物——充满生机)
(抒发情怀——踌躇满志)
课堂小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飞来峰上所看到的景物,表现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板书设计
登飞来峰
写景
抒情
千寻之塔——极言其高
鸡鸣见日——衬塔高耸
不畏云遮目——站得高、看得远
身在最高层——语意双关
高瞻远瞩
胸怀抱负
1.完成课后练习。
2.背诵默写诗歌,并领会诗歌内容及作者情感。
3.完成检测题
作业布置
检测题
1、王安石_______(朝代)杰出的______家,______家,______家,散文成就很高,为
之一。
2、“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采用(
)手法,点明飞来峰,千寻塔的高峻陡峭。
3、《登飞来峰》中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踌躇满志的情怀的句子是:
,
。
再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借物抒情的句子
,
。
4、《登飞来峰》中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
,
。
北宋
政治
思想
文学
唐宋八大家
夸张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