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科学第2章第3节 耳和听觉(第1课时)教案
一、教学设计思路
在前面学习了“眼与视觉”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耳与听觉”,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因此本课的设计思路就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当好“配角”就行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说出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②.描述耳的结构与各部分功能;③.描述听觉的形成过程。
2.?能力目标
①.通过演示“耳的结构”的挂图或课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②.通过分组完成“耳的结构”的拼图游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协作共事的能力;③.通过“眼与视觉”与“耳与听觉”对比学习,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④.通过分组讨论“听觉的形成”,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语言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 通过完成“耳的结构”的拼图,使学生能够认同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征;②.通过学习“听觉的形成”,让学生学会对“耳”的保健; ③.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养成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品质。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重点 ?
①.耳的结构与功能;②.听觉的形成过程。
五、教学难点
①.内耳的结构及功能; ②.听觉的形成。
六、教学策略
以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为主,辅以教师的讲解、演示、指导。
七、教学设备
①.“耳的结构”的挂图、模型或课件;②.“听觉的形成过程”的挂图或课件;③.制作“耳的结构”的拼图(保证每小组一套);④.分好小组,选出小组长及人员分工;⑤. CD播放机及CD碟片。
八、教案
?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引入 教师手举一张CD碟片,问学生:“同学们,这是什么?”
教师随即又问:“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问:“用什么看到的,怎么看到的?”
?
?
(复习完毕,教师是这样引入新课的)
师:“你们知道这张碟片中灌制的是乐曲还是歌曲?”
随后老师把碟片放入CD播放机中,轻轻一按“play”键,教室里立刻响起了优美的音乐声。
教师不失时机地插问:“这下你们该知道了吧!是乐曲碟片还是歌曲碟片?”
“你们是怎么判断的?”
“怎么听到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这一节课要探讨的话题———耳与听觉”
(二)新课学习
教师演示“耳的结构(挂图或课件)”并引导学生观察。
让学生自主看书学习,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记录下来。学生看书过程中,教师巡视,督促学生把问题记下来。
?
?
(学生看完书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分组互助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要求将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
?
(小组讨论完毕)教师组织全班互助学习:要求每一个小组推选一名小组发言人,小组发言人提出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其他组的同学帮助解答。为了调动学生解答问题的积极性,可采取小组竞答的方式,答对1题小组加10分,看哪一个小组回答问题最多、准确率最高。同时为了鼓励小组提出问题,凡是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就加20分。
?
分组完成拼图游戏:教师分发“耳的结构”拼图,讲清游戏规则。按拼图的快慢顺序分别给以小组加不同的分数。先拼起的小组优先观察“耳的结构”模型,看完后依次观察。
?
教师用鼠标点击课件“耳的结构”中的各个结构,课件随即对所指结构突出显示出来(或用教棍指挂图),让学生说出结构名称及功能,学生答对一个,课件即显示出正确的答案,如学生没有答对,教师要督促学生查找书上的相关内容,然后再继续下去。
?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并复习已学内容,并进行对比,找出规律,为学生学习、理解“听觉的形成”这一重点、难点打下基础。
?
?
?
?
?
?
?
?
?
?
?
教师要求:每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到黑板上用简短文字和箭头表示出听觉的形成过程。全体学生共同评出优胜者,并给优胜者所在的小组加分。
?
?
?
?
教师用课件或挂图展示:听觉的形成。同时邀请上述优胜者的一位进行讲解,其他优胜者进行补充。
?
(三)教学反馈与矫正、巩固
???课件出示(或用小黑板)练习题(见附件1)
?
(四) 小结
引导学生自己小结。并组织进行交流。
?
教师课件展示或小黑板出示:(见附件2) ?
?
?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是碟片”。
学生回答:“看到的。”
?
学生回答:“用眼睛看到的”。并简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
?
?
?
?
?
I学生猜测、议论。
?
学生注视老师的一举一动,神情专注。
学生听到乐曲声,脸上露出笑容。
?
学生齐声回答:“知道了,是乐曲碟片。”
“听出来的。”、“用耳朵听出来的。”
?
?
?
?
学生好奇地观看,不时低头看教科书上的图。
?
学生埋首阅读教科书上的文字内容,并用笔在书上勾划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并将自己的疑问在书上作上符号或用问题的形式记录在笔记本上。
?
学生讨论、争论、交流、帮助。记录下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
?
组内同学马上“密谋”,试图提出一个让对方组难以回答的问题。同时激烈讨论,发挥组内同学集体智慧,力图回答其他组提出的问题,为集体争光。
?
?
?
?
?
?
?
学生迅速行动起来,每个组的同学齐心协力很快就将“耳的结构”拼出来了。都认为自己最先拼出来,一时争论不休—都想享有模型的“先睹权”,
?
学生认真观察并作出不同正确率的回答。
?
?
?
?
?
?
?
?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复习以下知识:
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光线→眼→视觉神经→视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然后学生分组归纳总结出:
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产生听觉
?
每个小组隆重推出最有实力的选手上台“过招”,并为自己组的选手呐喊助威。不时会有一些“小动作”发生在阳光下,如“暗传情报”。
?
?
?
?
?
学生耐心聆听同伴的讲解。
?
?
?
?
?
?
?
学生认真作答、完成。
?
?
?
?
学生自主小结。
小组或全班交流。
? 学生看到老师手上拿着的是自己熟悉、喜爱的碟片,非常兴奋,精力很快集中起来,并萌生了极高的兴致和浓厚的探究欲望。
?
这实际上是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课已学过的“眼与视觉”的知识,教师的这一方法非常巧妙、非常自然,一改过去那种直接提问复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具体情境中复习了“视觉的形成过程”。
?
?
制造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
?
?
?
?
新颖好奇的引入,拔动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促使学生以渴求的心理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之中。
?
?
?
?
这一步要求学生自主看书、独立思考、寻找问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时间和机会。一改“讲解—讨论—交流”的套路,注重了实效性。
?
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让学生的问题得到很快地解决,这比老师的讲答好得多。因为学生天生喜欢与同龄人在一起玩耍、游戏,比较看重同伴的影响和作用,同学龄人之间)的影响要大于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学生在一起互相学习,之间(或同相互解答问题,会感觉到很有劲、很有趣。在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合作共事,学会了虚心请教,学会了取长补短,这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
?
?
?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适时创设“游戏”这一环节,会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同时可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并让学生在熟悉耳的各部分的结构。
?
学生在自主学习、互助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需要借助一定的方式及时进行巩固,并得到老师的认同,从而树立起学生继续学习的信心。
?
?
?
?
?
适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
?
?
?
?
?
?
?
?
?
?
?
?
让学生上台展示本组的成果,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另一方面让台下的学生积极关注本组的赛况,在关注的过程中,学生会自觉地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不用老师“操心”,学生就很快地掌握了“听觉的形成”这一重、难知识点。
?
?
?
?
?
?
?
?
?
?
通过课堂练习,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学生自己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
?
?
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