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阅读任务一:学习演讲词 课件(共5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阅读任务一:学习演讲词 课件(共5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22.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14 11:0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八年级 下
四单元活动探究
任务一:学习演讲词
四单元
整 体 阅 读
1、学习演讲词,理解其观点,感受其风格,获取有益的启示,把握演讲词的主要特点。
2、了解写作演讲稿的常见技巧,运用阅读所得,学习撰写演讲稿。
3、学习演讲技巧,进行演讲比赛。
学习目标
任务一
阅读教材提供的四篇演讲词,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在了解作者和演讲背景的基础上进行模拟演讲。
专题一
基础积累
1、完成本单元四课的生字、文学常识积累,并进行达标测试。
2、检索积累演讲背景及演讲者有关生平事迹。
(请自行做好笔记,圈点勾画重点,并结合自己的情况作适当的补充)
卑劣( ) 诬蔑( ) 卑鄙( ) 蛮横( )
赋( )予 屠( )杀 挑拨( )离间( )
光明正大:
挑拨离间:
卑鄙无耻:
miè



liè
字词积累
13. 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
hènɡ

jiàn
形容襟怀坦白,言行正派。
搬弄是非,引起纠纷,破坏团结。
形容品质恶劣,不知廉耻。
瞭( )望 缅( )怀 彷徨( )
激( )变 肇( )
格物致知:
袖手旁观:
不知所措:
一帆风顺:
字词积累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
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liào
miǎn
pánɡ huánɡ
zhào
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抉( )择 趋( )势 堕( )落 署( )名
逸( )事 烦琐( ) 强( )词夺理
不修边( ) 出类拔萃( ) 狡biàn( ) 枯zào( )
多多益善:
阳奉阴违:
招摇撞骗:
风口浪尖:
强词夺理:
平易近人:
不修边幅:
狗皮膏药:
字词积累
15.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王选)
越多越好。
指玩弄两面派手法,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
假借名义,进行蒙骗欺诈。
jué

duò
shǔ

suǒ
qiǎng

cuì
比喻激烈尖锐的社会斗争前哨。
指无理强辩,明明没道理硬说有理。
对人和蔼可亲,没架子,使人易接近。
原形容随随便便,不拘小节。后形容不注意衣着或容貌的整洁


中医用狗皮膏药消肿止痛。比喻骗人的货色。
浩劫( ) 萦( )绕 绚( )丽 拙( )劣
挣( )脱 凋( )零 气氛( ) 携( )手
襁褓( ) 暴风骤( )雨 推chóng( )
分崩( )离析:
行( )将就木:
相辅相成:
自( )其说:
针锋相对:
愧不敢当:
字词积累
16.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顾拜旦)
形容集团、国家等分裂瓦解。
jié
yíng
xuàn
zhuō
zhèng
diāo
fēn
xié
bēng
zhòu
qiǎng bǎo

xíng
快要进棺材了。指人临近死亡。
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使自己的论断或谎话没有破绽。
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策略、论点等尖锐地对立。
感到惭愧,承当不起。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当局阴谋发动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平,反动独裁和内战,开展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
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
闻一多是第二个暗杀对象,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他事先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乙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走上讲台,发表了这篇义正词严的讲演。
当天下午,他就被暗杀。课文是这次讲演的记录整理稿。所以称为“最后一次的讲演”。
背景介绍
13. 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
作家作品
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湖北省浠水县人。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古典新义》《楚辞校补》等。
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1920年7月发表了第一首新诗《西岸》,从此跨人中国的诗坛。1923年出版第一本诗集《红烛》,闪耀的反帝爱国的火花——诗集反映了诗人对伟大祖国真挚的爱和对黑暗的现实极端的恨。
他把自己比喻为正在燃烧的红烛,宁愿牺牲自己,誓为他人造福。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遭国民党特务暗杀。他致力于研究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倡导新诗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遗著由朱自清先生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13. 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
本文是作者于1991年10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接受特别荣誉奖时发表的演讲。在这篇演讲词中,丁肇中以一个科学家的身份,对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进行反思,提倡以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去探索世界上的未知事物。
背景介绍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
作家作品
丁肇中,祖籍山东日照,1936年生于美国密执安州安阿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6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69年后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年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J/ψ粒子(以与自己中文姓氏“丁”类似的英文字母“J”将那种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并导致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于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94年起领导AMS(阿尔法磁谱仪)实验在空间寻找反物质和暗物质,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
本文选自《在北大听讲座(第1辑):思想的声音》(新世界出版社1999年版)。本文是作者1998年10月在北京大学的演讲。原题为《我一生中的八个重要抉择》,这里节选的主要是第六个抉择的部分。有改动。
背景介绍
15.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王选)
作家作品
王选(1937—2006),曾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被誉为“当代毕昇”“汉字激光照排之父”“中国现代汉字印刷革命的奠基人”“中国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先驱”。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2002年,王选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5.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王选)
本文选自《奥林匹克主义——顾拜旦文选》(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年版)。刘汉全、邹丽等译。有改动。现代奥运会计划每四年举办一届,1916年本应在德国柏林举行第六届奥运会,却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停办。1919年4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仅5个月,顾拜旦出席了在瑞士洛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会,发表了题为“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的演讲,阐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内涵。
背景介绍
16.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顾拜旦)
作家作品
顾拜旦(1863—1937),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法国教育家、社会活动家。1883年首次提出举行世界性体育比赛的设想。1892年在巴黎索邦神学院发表著名的“复兴奥林匹克”演说。1894年6月在巴黎成立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被选为秘书长,并促成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希腊雅典举行,1896—1925年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终生倡导奥林匹克精神,被誉为“奥林匹克之父”。 1925年起任国家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复兴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著有《体育颂》《运动心理学试论》《竞技运动教育学》等。
16.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顾拜旦)
专题二
演讲稿的主要特点
要求:阅读四篇演讲词,把握演讲词的主要特点,
填写下面表格。
特点 最后一次讲演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很强的针对性 为何事 而作
为何人 而作
在何场合而讲
鲜明的观点或态度
突发事件:追悼会上特务分子捣乱
特务及各爱国分子
云南大学礼堂召开追悼大会。会上有特务分子捣乱。闻一多发表即兴演讲
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赞扬李公仆先生和昆明青年为争取民主和平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
现实问题
颁奖机构及获奖同仁
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发表的演讲
中国学生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青年人的未来
北京大学学生
北京大学的演讲
年轻人是创新的中间力量,应该大力扶植年轻人。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0周年
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
1919年4月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大会上发表的演讲。
为奥林匹克运动复兴而欢呼,倡导全民参与奥林匹克运动
任务指导
演讲词的特点:
1.鲜明性。
演讲词,是指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在各种会议中,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发表意见和主张.提出号召和倡议。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演讲的内容不能只是客观地叙述事情,还必须表达个人的观点,围绕观点逐步展开议论,说服或感染听众。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表扬什么,批评什么,均应做到立场鲜明,态度明确,不能含糊。好的演讲总是以其深刻的思想启发听众,以其鲜明的观点影响听众,给听众以鼓舞和教育。
任务指导
演讲词的特点:
2.针对性。
演讲词要考虑听众的需要,讲话的题目应与现实紧密结合,所提出的问题应是听众所关注的,所讲内容的深浅也应符合听众的接受水平。同时,演讲要注意环境气氛,既要注意当时的时代气氛,又要了解演讲时的气氛。不同的场合,演讲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讲法。
3. 宣传性 和鼓动性。
演讲者借助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辅以神态动作,达到宣传、鼓动的目的。演讲既要冷静地分析问题,又要有诚挚热烈的感情,这样才能使讲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任务指导
演讲词的特点:
5.通俗性。
演讲的语言应该通俗易懂、明白畅晓。要做到这一步,关键是句子不要太长,修饰语不要太多,不宜咬文嚼字,要多用口语,符合口语表达的习惯。同时,也应该适当讲究文采,以求雅俗共赏。
4.条理性。
要使讲话易被听清、听懂,就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否则,所讲内容虽丰富、深刻,但散乱如麻,缺乏逻辑性,亦影响讲话效果。
任务指导
演讲词的注意事项:
2.要弄清听众,就是要弄清对什么人讲,这样才能根据听众的特点有的放矢,才可能引起听众的共鸣。
1.要弄清演讲的目的,即为什么而讲,这是演讲词写作的前提,中心必须突出。
3.内容要新鲜,材料要充实,这样才能有吸引力,听众才会觉得有收获。
4.结构要完整,条理要清晰,要有一以贯之的线索,这样才能有较强的逻辑性,也才会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语言要生动,要口语化,多用短句,流畅而有节奏,这样才适宜于演讲的氛围。
专题三
把握演讲稿的思路及内容
要求:理清四篇课文的演讲思路,感知其内容,体会
演讲者是如何围绕观点来设计思路、组织内容
的。并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13. 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
理清作者驳斥的思路、特点及好处。
最后一次的讲演
历史上
最卑污
最无耻
事件
暗杀李公朴
分析原因
争取民主和平
真理是一定胜利的
完成历史任务
随时准备牺牲
杀之人无罪
偷偷摸摸杀
嫁祸共产党
因恐惧而制造疯狂
层 层 深 入
李先生
反动派
表达信念
发扬云南人民
的 光 荣 传 统
13. 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
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 :
(1~3)
高度赞扬李公朴和昆明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精神,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的罪行,揭露了其虚伪的本性。
第二部分 :
(4~5)
剖析国民党反动派的虚伪本质,指出人民必胜,光明就在眼前。
第三部分 :
(6~12)
号召昆明人民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斗争,并表达自己为正义而献身的决心。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
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
演讲者一开始表达了感谢并说明了自己写《怀念》这篇文章的初衷,由此转人演讲的主题——中国学生该怎样 了解自然科学。
演讲者首先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于是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演讲者以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为例,说明王阳明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这是儒家传统的看法决定的。
然后, 分析科学上的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演讲者从科学发展历史的角度,重申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验得到,而不是由自我探讨就可求到的。阐述了实验的过程和要求,并以探察竹子的性质为例,说明要得到关于竹子的知识,只有靠科学实验,消极观察、袖手旁观是无济于事的。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
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
接着,演讲者指出,“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 书人的头脑”。一是中国学生大都偏重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重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考试的成绩很好,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常常不知所措。二是演讲者以“个人的经验为证”,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误以为靠埋头读书能应付一切, 结果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这就更加深刻地揭露了传统教育的弊病,也说明了重视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最后一段,演讲者先阐明格物致知精神在今天的重要性(一是研究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在个人行动上,都不可缺少;二是应付世界环境也不可缺少),而后揭示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最后提出对中国代人的希望:“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
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 :
(1)
由获奖感言,引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的论题。
第二部分 :
(2~12)
分析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病和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 :
(13)
强调培养实验精神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希望。
提出问题——
(引论)
分析问题——
(本论)
解决问题——
(结论)
理清本文的演讲思路。
作者开头从自己的脱离技术线、年最大了的规状说起。他把自己比作下午四五点钟太阳,把在场的大学生听众比作八九点钟的太阳(本科生)、九十点钟的太阳(硕士生)、十点十一点钟的太阳(博士生)。由此自然地引人自己一生中几次重要抉择这个话题。
15.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王选)
之后,课文节选的是王选所讲的第六个重要抉择,即扶植年轻人的事。先举了英国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例子。实验室出了25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一大传统就是积极扶持年轻人。王选列举实验室从第一代主任韦克斯韦一直到第五代主任布莱克的故事,告诉听众扶植年轻人是一种历史的规律。
理清本文的演讲思路。
接着,他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论这个话题。王选说在他年富力强、处在最前沿时并不被重视,而当他年纪大了、创造高峰过去了,反而得到了很多荣普并被认为是权成。他用马太效应来概括这种现象,并对这种不合理现象提出质疑。
15.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王选)
此外,他还就“权威”进行了一番自我调侃: 把他看成权威的错误在于把时态弄错了,明明是一个过去时态,大家误为是现在时态,甚至于以为是能主导将来方向的将来时态。可以说,王选用自己的经历,表明该如何正确看待权威。
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15.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王选)
第一部分 :
(1)
引出演讲的话题:跟大家讲一生中的重要的抉择。
第二部分 :
(2~9)
提出观点:第六个重要抉择,花大力扶植年轻人。
第三部分 :
(10)
总结全文,提出希望:青年学生把自己溶在大集体里,体现自我价值。
阐明原因
指出重要性
论证必要性
表明态度
理清本文的演讲思路。
文章开头, 作者从对5年前庆祝奥林匹 克运动复兴20周年的回顾开场,简要说明奥林匹克运动5年来的发展情况。他敏锐地注意到奥林匹克精神在世界政治格局动荡变化的形势下将凸显独特的意义。
16.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顾拜旦)
接着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两个重要内涵——平和与自信,并点明奥林匹克运动与一般体育运动的区别。他认为平和与自信是古文明复兴和新文明诞生的有力支撑,特别是人类要想战胜自身的天敌——恐惧, 就要更多依靠自信。平和与自信的精神特质又使得奥林匹克包括又超越了一般的体育运动。在顾拜旦看来,一般的体 育运动强调竞技,主要给运动员个人带来胜利感;而奥林匹克运动除了追求胜利,还强调愉悦和美。
理清本文的演讲思路。
再接着从教育家的身份指出奥林匹克精神的教育意义。他认为要用奥林匹克精神来教育青年、改造青年。说到底,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是促进人的全面成长,这正起其教自功能的集中体现。
16.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顾拜旦)
然后,作者指出了奥林匹克运动另一个特点——大众参与。正是奥林匹克运动对大众参与的倡导,人们得以不分种族、文化、地城、阶层、信仰,共聚在奥林匹克运动的旗帜下参与体育比赛。这大大促进了人们打破各自狭窄的眼界,以包容的胸怀去认识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从而去实现个“全新的世界”。
理清本文的演讲思路。
最后,作者赞扬明了参加本次庆典的来宾为此次大会赋予了历史自觉性、公民精神、自然性、青春、艺术性等五重声誉。也表达了对决定申办下一届奥运会的国家的祝愿,并结合当前国际形势,以诗意的语言表明了对奥林匹克光明未来的懂憬。
16.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顾拜旦)
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16.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顾拜旦)
第一部分 :
(1)
简要回顾5年的历史,指出奥运对将来有崭新的意义。
第二部分 :
(2~7)
阐释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
第三部分 :
( 8~10 )
总结盛会的意义、展望美好前景。
重要内涵——平和与自信
运动的精神——强生的乐趣、
与对自然对艺术的爱的融合
完美的实现——大众的参与
专题四
品读演讲词
1、理解四篇课文的情感、语言等特点。
2、探讨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提示:从词语的感彩、句式特点、修辞、语气语调等方面思考)
3、谈谈学习的启示。
13. 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
1.人称变化及其作用。
在讲演中使用的人称不断变换,对表达讲演者的思想感情起到了有力的配合作用。
对敌人正面指斥、揭露,用“你”“你们”,显示出讲演者的毫无畏惧;向听众揭露敌人的罪行或揭穿他们的用心时,用“他们”,流露出讲演者极端的愤怒感情和轻蔑情绪。
鼓舞人们团结斗争时用“我们”,表现出讲演者与群众亲密战斗的感情。
特别是把“我们”与“你们”相连相对地使用时,更表达出讲演者感情的鲜明,立场的坚定。
强烈的爱憎感情
13. 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
2、探讨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提示:从词语的感彩、句式特点、修辞、语气语调等方面思考)
(1) 运用近义词、反义词使感彩强烈。如第一段中用“打” “杀”
“暗杀”等近义词,揭露了敌人的暴行,使语言富于变化,表达了演讲者对特务暴行的憎恨。用“光明正大”与“偷偷摸摸”,一褒一贬,形成鲜明的对照,揭露反动派是地地道道的虚伪动物,表达了对反动派的憎恨之情。第二段用“无耻”和“光荣”这对反义词,词义上的鲜明对比,增强了语言的感彩,表达了演讲者分明的憎爱感情。第五段用“光明”和“黑暗”这对反义词,表明了演讲者冲破黑暗,争取光明的强烈思想感情。
强烈的爱憎感情
13. 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
2、探讨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提示:从词语的感彩、句式特点、修辞、语气语调等方面思考)
(2) 运用感叹句、反问句、递进句表达了强烈的感情。如第四段“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连用反问句和感叹句,指出了特务们的可耻下场,表达了强烈的憎恨感情。第一段“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用递进复句,步步紧逼,增强了揭露敌人的力量。
强烈的爱憎感情
13. 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
2、探讨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提示:从词语的感彩、句式特点、修辞、语气语调等方面思考)
(3) 运用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使感彩强烈。如第二段“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既用反复修辞方法揭露敌人的无耻,又用对比方法突出李公朴先生为进步事业而死的光荣。第五段“你们杀了一个,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用“一个”和“千百万”对比,突出人民的力量,打击敌人,对未来充满信心。
强烈的爱憎感情
(4)运用语调抑扬顿挫的变化来表达感彩。如第一段“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第二段“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
找例子,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例子:1、"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惟一”一词为什么不能去掉?
2、“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眼光、勇气和毅力”这三个词语位置能互换吗?为什么?
“惟一”一词指出要想寻求真理,只有对事物进行客观的探索,别无它路,强调了实践,探索的重要意义。
不能!因为一个成功的实验首先要有眼光地选择正确的目标,当选好目标后,要想使实验取得成功,勇气和毅力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这三个词位置不能调换。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
找例子,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语言特点
限制性修饰词语的运用及关联词语的运用大大增强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连贯性。
通俗易懂。
15.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王选)
品析本文论证语言。
(1)准确严密(在课文中找例子并简析)
第2段提出观点——花大的力量来扶植年轻人;第3、4段阐明自己对“权威”的认识,这是扶植年轻人的理由;第5、6段举例分析创业的都是年轻人,要为年轻人创业创造条件,即怎样扶植。这几段是按层层深入的顺序安排的,逻辑严密。
15.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王选)
品析本文论证语言。
(2)这篇演讲口语与科学术语相结合,语言通俗易懂,真挚感人,结合下列句子分析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A. 微软的董事长比尔 盖茨曾经讲过:“让一个60岁的老者来领导微软公司,这是一件不可设想的事情。”
“不可设想”意思是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向很坏、很危险的方向发展。这里指发展迅速的新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需要不断创新,需要富有创造力的年轻人。
15.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王选)
品析本文论证语言。
(2)这篇演讲口语与科学术语相结合,语言通俗易懂,真挚感人,结合下列句子分析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B.我38岁搞激光照排,提出一种崭新的技术途径,假如人家说我是权威,也许还马马虎虎,因为在这个领域我懂得最多,而且我也在第一线。
“马马虎虎”意思是勉强,凑合。表现作者的谦虚,幽默。
C.当然一直到今年61岁我才卖狗皮膏药,讲讲过去的经历,体会。
作者认为自己已经脱离第一线,创造的高峰已过去,并非站在行业的最前沿。跟大家讲的,更多的是自己一生奋斗的体会,而不是科技含量最高的,对大家所起的作用不是很大。当然这是作者自谦而诙谐的说法,显得幽默风趣。
16.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顾拜旦)
尝试演讲,揣摩下面的句子语气、语调。
(1)“奥林匹克精神开始为渐趋平和而又充满自信的青少年所推崇”。
(2)“奥林匹克主义包括但又远远超越了一般的体育运动”。
(3)“请允许我详细阐述一下二者的区别”应用怎样的语调朗读呢?
(4)“待到中午时分,湛蓝的天空必将万里无云;收获者的双臂,捧满沉甸甸的金黄麦穗”。
用赞颂的语气,喜悦的语气。
“包括”“超越”这几个关键词语需要重读。
运用平和的语调。
语调逐渐上扬,用赞美的语气。
完成课后练习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