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典精炼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news.21cnjy.com/A/130/106/V43031.shtml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我的主页
第27课 斑羚飞渡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狩猎( ) 对峙( )
悲怆( ) 苍穹( )
(pán)____石 甜(nì)____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略胜一筹 如梦出醒 蹿跳 肌腱
B.一尘不染 眼花潦乱 骚动 下坠
C.秩序井然 目瞪口呆 媚态 绚丽
D.参差不齐 心甘情愿 狐线 娴熟
3.请结合语境解释加点的词语。
(1)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
进退维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抬头仰望雨后湛蓝的苍穹。
苍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叫声与我平常听到的羊叫迥然不同。
迥然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中对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它们确实因为神经高度紧张而误以为那道虚幻的彩虹是一座实实在在的桥,可以通向生的彼岸。”——“实实在在”强调了桥的存在,但这是它们的错觉造成的,反映了它们的高度紧张。
B.“有一头灰黑色的母斑羚举步向彩虹走去,神情恍惚,似乎已进入了某种幻觉状态。”——“恍惚”本义是指隐隐约约,若有若无,这里用来描绘母斑羚头脑空虚,急于求生而失去了理智。
C.“突然,镰刀头羊‘咩——咩’发出吼叫。这叫声与我平常听到的羊叫迥然不同……”——“吼叫”表现了镰刀头羊的愤怒,责怪这头母斑羚不听它的指挥而单独行动。
D.“随着镰刀头羊的那声吼叫,灰黑色母斑羚如梦初醒,从悬崖边缘退了回来。”——“如梦初醒”表现母斑羚的头脑一下子清醒了,回到了现实,发现了继续向前的危险。
5.下面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老斑羚)像只突然断翅的鸟笔直坠落下去。
B.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在山涧上空画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
C.而老斑羚就像燃料已烧完了的火箭残壳。
D.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
6.填空。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祖籍浙江慈溪,当代_______作家,有“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
7.图徽设计贵在富有创意,用简单的图形寄寓深刻的含义。右图是《读者》杂志的徽标,画面是一只绿色的小蜜蜂。请用简洁的文字对其含义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精品屋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①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
②它们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
③绝大部分老斑羚都用高超的跳跃技艺,帮助年轻斑羚平安地飞渡到对岸的山峰。只有一头衰老的母斑羚,在和一只小斑羚空中衔接时,大概力不从心,没能让小斑羚踩上自己的背,一老一小一起坠进深渊。
④我没想到,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群竟然能想出牺牲一车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来朱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我更没想到,老斑羚们会那么从容地走向死亡。
⑤我看得目瞪口呆,所有的猎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连狗也惊讶地张大嘴,伸出了长长的舌头。
8.在本文中,人类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为什么说这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句子后面的问题。
(1)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为什么“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这一件事又为什么让“我”震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们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文中何处能印证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④段中“两个没想到”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一群生性温驯善良的斑羚被迫进行自杀性飞渡,假如你就是制造这出惨剧的“狩猎者”之一,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阅览室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藏羚羊跪拜
①这是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故事发生的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可是,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②那时候,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就是在今天,可可西里的枪声仍然带着罪恶的余音,低回在自然保护区巡视卫士们的脚步难以到达的角落。当年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眼下已经成为凤毛麟角了。
③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穿长筒藏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那支磨蹭得油光闪亮的杈子枪斜挂在他的身上,身后的两头藏牦牛驮着沉甸甸的各种猎物。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一碗冰雪水。猎获的那些皮张自然会卖来一笔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地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那些磕长头去拉萨朝圣的藏家人心甘情愿地走一条布满艰难和险情的漫漫长路。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
④枪杀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手中的杈子枪是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以后——应该说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日子。大清早,他从帐篷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要喝一铜碗酥油茶时,突然瞅见两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杈子枪。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里流了出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藏区流行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语:“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他是个猎人,不被藏羚羊打动是情理之中的事。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
⑤那天,老猎人没有像往日那样当即将猎获的藏羚羊开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的那只藏羚羊。他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十几年狩猎生涯中唯一一次见到的情景。夜里躺在地铺上他也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
⑥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腹腔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子宫里,静静地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它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为自己下跪。
⑦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⑧老猎人的开膛破腹半途而停。
⑨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杈子枪……
⑩从此,这个老猎人……
14.从文中找出能表现主题的一句话。
15.根据上下文,推断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凤毛麟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忐忑不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④段中“枪杀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一句在全文结构上起着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④段中藏羚羊“跪了下来”,并且流出了“长泪”,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⑨段中,老猎人在掩埋了藏羚羊的同时,也埋掉了权子枪;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你展开合理想象,为故事续写一个结尾,交代老猎人的去向。(9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蜜蜂
丰子恺
①正在写稿的时候,耳朵近旁觉得有“嗡嗡”之声,间以“嘚嘚”之声。因为文思正畅快,只管看着笔底下,无暇抬头来探究这是什么声音。然而“嗡嗡”,“嘚嘚”,也只管在我耳旁继续作声,不稍间断。过了几分钟之后,它们已把我的耳鼓刺得麻木,在我似觉这是写稿时耳旁应有的声音,或者一种天籁,无须去探究了。
②等到文章告一段落,我放下自来水笔,照例伸手向罐中取香烟的时候,我才举头看见这“嗡嗡”“嘚嘚”之声的来源。原来有一只蜜蜂,向我案旁的玻璃窗上求出路,正在那里乱撞乱叫。
③我以前只管自己的工作,不起来为它谋出路,任它乱撞乱叫到这许久时光,心中觉得有些抱歉。然而已经挨到现在,况且一时我也想不出怎样可以使它钻得出去的方法,也就再停一会儿,等到点着了香烟再说。
④我一边点香烟,一旁观它的乱撞乱叫。我看它每一次钻,先飞到离玻璃一二寸的地方,然后直冲过去,把它的小头在玻璃上“嘚嘚”地撞两下,然后沿着玻璃“嗡嗡”地向四处飞鸣。其意思是想在那里找一个出身的洞。也许不是找洞,为的是玻璃上很光滑,使它立脚不住,只得向四处乱舞。乱舞了一回之后,大概它悟到了此路不通,于是再飞开来,飞到离玻璃一二寸的地方,重整旗鼓,向玻璃的另一处地方直撞过去。因此“嗡嗡”“嘚嘚”,一直继续到现在。
⑤我看了这模样觉得非常可怜。求生活真不容易,只做一只小小的蜜蜂,为了生活也须碰到这许多钉子。我诅咒那玻璃,它一面使它清楚地看见窗外花台里含着许多蜜汁的花,以及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同类,一面又周密地拦阻它,永远使它可望而不可即。这真是何等恶毒的东西!
⑥因了诅咒玻璃,我又羡慕起物质文明未兴时的幼年生活的诗趣来。我家祖母年年养蚕。每当蚕宝宝上山的时候,堂前装纸窗以防风。为了一对燕子常要出入,特地在纸窗上开一个碗来大的洞,当作燕子的门,那对燕子似乎通人意的,来去时自会把翼稍稍敛住,穿过这洞。这般情景,现在回想了使我何等憧憬!假如我案旁的窗不用玻璃而换了从前的纸窗,我们这蜜蜂总可钻得出去。即使撞两下,也是软软地,没有什么苦痛。求生活在从前容易得多,不但人类社会如此,连虫类社会也如此。
⑦我点着了香烟之后就开始为它谋出路。但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叫它不要在这里钻,应该回头来从门里出去,它听不懂我的话。用手硬把它捉住了到门外去放,它一定误会我要害它,会用螯反害我,使我的手肿痛的不能工作。除非给他开窗;但是这扇窗不容易开,窗外堆叠着许多笨重的东西,须得先把这些东西除去,方可开窗。这些笨重的东西不是我一人之力所能除去的。
⑧于是我起身来请同室的人帮忙,大家合力除去窗外的笨重的东西,好把窗开开,让我们这蜜蜂得到出路。但是同室的人大家不肯,他们说,“我们做工都很疲倦了,哪有余力去搬重物而救蜜蜂呢?”
⑨忽然门里走进一个人来和我说话。为了不能避免的事,我立刻被他拉了一同出门去,就把蜜蜂的事忘却了。等到我回来的时候,这蜜蜂已不见。不知道是飞去了,被救了,还是撞杀了。
(选自《丰子恺散文》,有删改)
20.联系上下文,说说你从第②段加点的“才”字中读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结合语境,品味第⑤段中加点的“清楚地看见”“周密地拦阻”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细读第⑥段,完成以下任务。
(1)假如你是文中的燕子,你穿洞时为什么“把翼稍稍敛住”?请结合语境,描述当时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说说本段画线处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阅读第⑦段,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作者觉得为蜜蜂谋出路“很不容易”的几点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从全文看,如果删掉最后一段画线的句子,文章结构也完整,但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什么不同?请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shòu zhì chuàng qióng 磐 腻
2.C 【点拨】A.出一初 B.潦一缭D.狐一弧
3.(1)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
(2)天空。
(3)形容差别很大,完全不同。
4.C
5.B 【点拨】B项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只是一句描写。
6.和乌鸦做邻居 沈石溪 沈一鸣 儿童文学 中国动物小说之王
7.(1)刊物的编辑要做辛勤的蜜蜂,从文艺百花园中采集智慧的花粉,酿成甜香的蜜,奉献给读者。(2)众多的读者要像蜜蜂勤劳采集花粉酿蜜一样,广泛浏览文章,获取智慧的甘露。
8.文中人类充当的是一个不光彩的角色,是自然的侵害者和掠夺者,对于和自己一起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其他物种,人类是蔑视的。人类肆意屠杀它们,已经导致许多物种灭绝,斑羚飞渡的惨烈、悲壮,让我们看到了动物身上那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精神力量。反思人类社会,当灾难来临时,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像斑羚那样,不害人,不苟活,视死如归呢?
9.因为每一只获得新生的斑羚,都是以另一只斑羚的身体为跳板完成飞渡的,是这些必死的斑羚组成了新生的桥,所以说是“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
10.侧面描写(或:心理描写)。用“我”的心理衬托老斑羚的自我牺牲精神。
11.(1)因为它们心甘情愿这样做。“我”作为一个猎人,参照人类在这种情况下,常有临阵脱逃的表现来看而感到震惊。
(2)“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
12.表达了“我”对斑羚绝境求生所表现出的自我牺牲精神的由衷敬佩。
13.示例:我会想:①我为什么光在旁边观看却不去救助它们,制止这一场残酷的追杀行为?②人类真应该向动物学习。
我会这样做:摔碎猎枪,从此不再狩猎。
14.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15.(1)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事物。 (2)心神不定。
16.承上启下。
17.乞求老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
18.在神圣的母爱面前,老猎人良心受到谴责,他内疚、悔恨,决心不再杀害无辜的生灵。
19.略【点拨】开放题,要结合原文内容来合理想象。
20.“才”字表明“我”在此之前一直专心于写稿,没空关注这声音的来源,更不知道是蜜蜂在求出路,表达了“我”对自己只管工作,没能及时为蜜蜂谋出路的歉疚之情。
21.加点词语写出玻璃一面激起蜜蜂对外界的向往,一面又残忍地扼杀蜜蜂萌生的希望,从而突出玻璃的恶毒和蜜蜂的可怜,表达出“我”对玻璃的诅咒之情和对蜜蜂的怜悯之情。
22.(1)我(燕子)这样做就不会扯大纸窗上的洞,能让主人防风,不会影响蚕宝宝上山,免得辜负主人对我的关爱。
(2)回忆了充满诗趣的幼年生活,表现那时人与生灵的温情,反衬现代人对生灵的冷漠,表达作者对过去那份温馨的留恋,隐含着作者对现代物质文明弊端的批判。
23.一是蜜蜂不懂“我”的劝告;二是怕蜜蜂误会“我”捉它放生的举动;三是“我”不能凭一已之力开窗放蜜蜂出去。
24.画线句写出了“我”心中对蜜蜂命运的牵挂,更能体现“我”对生灵的爱惜、怜悯(爱护、关爱、同情等)。从前文写“我”一直想替蜜蜂谋出路,到最后这两句交代救蜜蜂的无果而终和“我”对蜜蜂生死末卜的担忧,暗含了“我”对人生错失的缺憾和生命的无常、无奈的感叹。如果删去画线句,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典精炼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news.21cnjy.com/A/130/106/V43031.shtml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我的主页
第27课 斑羚飞渡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狩猎( ) 对峙( )
悲怆( ) 苍穹( )
(pán)____石 甜(nì)____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略胜一筹 如梦出醒 蹿跳 肌腱
B.一尘不染 眼花潦乱 骚动 下坠
C.秩序井然 目瞪口呆 媚态 绚丽
D.参差不齐 心甘情愿 狐线 娴熟
3.请结合语境解释加点的词语。
(1)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
进退维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抬头仰望雨后湛蓝的苍穹。
苍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叫声与我平常听到的羊叫迥然不同。
迥然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中对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它们确实因为神经高度紧张而误以为那道虚幻的彩虹是一座实实在在的桥,可以通向生的彼岸。”——“实实在在”强调了桥的存在,但这是它们的错觉造成的,反映了它们的高度紧张。
B.“有一头灰黑色的母斑羚举步向彩虹走去,神情恍惚,似乎已进入了某种幻觉状态。”——“恍惚”本义是指隐隐约约,若有若无,这里用来描绘母斑羚头脑空虚,急于求生而失去了理智。
C.“突然,镰刀头羊‘咩——咩’发出吼叫。这叫声与我平常听到的羊叫迥然不同……”——“吼叫”表现了镰刀头羊的愤怒,责怪这头母斑羚不听它的指挥而单独行动。
D.“随着镰刀头羊的那声吼叫,灰黑色母斑羚如梦初醒,从悬崖边缘退了回来。”——“如梦初醒”表现母斑羚的头脑一下子清醒了,回到了现实,发现了继续向前的危险。
5.下面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老斑羚)像只突然断翅的鸟笔直坠落下去。
B.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在山涧上空画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
C.而老斑羚就像燃料已烧完了的火箭残壳。
D.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
6.填空。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祖籍浙江慈溪,当代_______作家,有“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
7.图徽设计贵在富有创意,用简单的图形寄寓深刻的含义。右图是《读者》杂志的徽标,画面是一只绿色的小蜜蜂。请用简洁的文字对其含义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精品屋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①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
②它们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
③绝大部分老斑羚都用高超的跳跃技艺,帮助年轻斑羚平安地飞渡到对岸的山峰。只有一头衰老的母斑羚,在和一只小斑羚空中衔接时,大概力不从心,没能让小斑羚踩上自己的背,一老一小一起坠进深渊。
④我没想到,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群竟然能想出牺牲一车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来朱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我更没想到,老斑羚们会那么从容地走向死亡。
⑤我看得目瞪口呆,所有的猎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连狗也惊讶地张大嘴,伸出了长长的舌头。
8.在本文中,人类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为什么说这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句子后面的问题。
(1)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为什么“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这一件事又为什么让“我”震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们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文中何处能印证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④段中“两个没想到”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一群生性温驯善良的斑羚被迫进行自杀性飞渡,假如你就是制造这出惨剧的“狩猎者”之一,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阅览室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藏羚羊跪拜
①这是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故事发生的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可是,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②那时候,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就是在今天,可可西里的枪声仍然带着罪恶的余音,低回在自然保护区巡视卫士们的脚步难以到达的角落。当年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眼下已经成为凤毛麟角了。
③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穿长筒藏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那支磨蹭得油光闪亮的杈子枪斜挂在他的身上,身后的两头藏牦牛驮着沉甸甸的各种猎物。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一碗冰雪水。猎获的那些皮张自然会卖来一笔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地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那些磕长头去拉萨朝圣的藏家人心甘情愿地走一条布满艰难和险情的漫漫长路。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
④枪杀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手中的杈子枪是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以后——应该说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日子。大清早,他从帐篷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要喝一铜碗酥油茶时,突然瞅见两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杈子枪。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里流了出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藏区流行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语:“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他是个猎人,不被藏羚羊打动是情理之中的事。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
⑤那天,老猎人没有像往日那样当即将猎获的藏羚羊开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的那只藏羚羊。他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十几年狩猎生涯中唯一一次见到的情景。夜里躺在地铺上他也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
⑥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腹腔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子宫里,静静地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它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为自己下跪。
⑦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⑧老猎人的开膛破腹半途而停。
⑨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杈子枪……
⑩从此,这个老猎人……
14.从文中找出能表现主题的一句话。
15.根据上下文,推断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凤毛麟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忐忑不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④段中“枪杀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一句在全文结构上起着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④段中藏羚羊“跪了下来”,并且流出了“长泪”,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⑨段中,老猎人在掩埋了藏羚羊的同时,也埋掉了权子枪;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你展开合理想象,为故事续写一个结尾,交代老猎人的去向。(9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蜜蜂
丰子恺
①正在写稿的时候,耳朵近旁觉得有“嗡嗡”之声,间以“嘚嘚”之声。因为文思正畅快,只管看着笔底下,无暇抬头来探究这是什么声音。然而“嗡嗡”,“嘚嘚”,也只管在我耳旁继续作声,不稍间断。过了几分钟之后,它们已把我的耳鼓刺得麻木,在我似觉这是写稿时耳旁应有的声音,或者一种天籁,无须去探究了。
②等到文章告一段落,我放下自来水笔,照例伸手向罐中取香烟的时候,我才举头看见这“嗡嗡”“嘚嘚”之声的来源。原来有一只蜜蜂,向我案旁的玻璃窗上求出路,正在那里乱撞乱叫。
③我以前只管自己的工作,不起来为它谋出路,任它乱撞乱叫到这许久时光,心中觉得有些抱歉。然而已经挨到现在,况且一时我也想不出怎样可以使它钻得出去的方法,也就再停一会儿,等到点着了香烟再说。
④我一边点香烟,一旁观它的乱撞乱叫。我看它每一次钻,先飞到离玻璃一二寸的地方,然后直冲过去,把它的小头在玻璃上“嘚嘚”地撞两下,然后沿着玻璃“嗡嗡”地向四处飞鸣。其意思是想在那里找一个出身的洞。也许不是找洞,为的是玻璃上很光滑,使它立脚不住,只得向四处乱舞。乱舞了一回之后,大概它悟到了此路不通,于是再飞开来,飞到离玻璃一二寸的地方,重整旗鼓,向玻璃的另一处地方直撞过去。因此“嗡嗡”“嘚嘚”,一直继续到现在。
⑤我看了这模样觉得非常可怜。求生活真不容易,只做一只小小的蜜蜂,为了生活也须碰到这许多钉子。我诅咒那玻璃,它一面使它清楚地看见窗外花台里含着许多蜜汁的花,以及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同类,一面又周密地拦阻它,永远使它可望而不可即。这真是何等恶毒的东西!
⑥因了诅咒玻璃,我又羡慕起物质文明未兴时的幼年生活的诗趣来。我家祖母年年养蚕。每当蚕宝宝上山的时候,堂前装纸窗以防风。为了一对燕子常要出入,特地在纸窗上开一个碗来大的洞,当作燕子的门,那对燕子似乎通人意的,来去时自会把翼稍稍敛住,穿过这洞。这般情景,现在回想了使我何等憧憬!假如我案旁的窗不用玻璃而换了从前的纸窗,我们这蜜蜂总可钻得出去。即使撞两下,也是软软地,没有什么苦痛。求生活在从前容易得多,不但人类社会如此,连虫类社会也如此。
⑦我点着了香烟之后就开始为它谋出路。但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叫它不要在这里钻,应该回头来从门里出去,它听不懂我的话。用手硬把它捉住了到门外去放,它一定误会我要害它,会用螯反害我,使我的手肿痛的不能工作。除非给他开窗;但是这扇窗不容易开,窗外堆叠着许多笨重的东西,须得先把这些东西除去,方可开窗。这些笨重的东西不是我一人之力所能除去的。
⑧于是我起身来请同室的人帮忙,大家合力除去窗外的笨重的东西,好把窗开开,让我们这蜜蜂得到出路。但是同室的人大家不肯,他们说,“我们做工都很疲倦了,哪有余力去搬重物而救蜜蜂呢?”
⑨忽然门里走进一个人来和我说话。为了不能避免的事,我立刻被他拉了一同出门去,就把蜜蜂的事忘却了。等到我回来的时候,这蜜蜂已不见。不知道是飞去了,被救了,还是撞杀了。
(选自《丰子恺散文》,有删改)
20.联系上下文,说说你从第②段加点的“才”字中读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结合语境,品味第⑤段中加点的“清楚地看见”“周密地拦阻”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细读第⑥段,完成以下任务。
(1)假如你是文中的燕子,你穿洞时为什么“把翼稍稍敛住”?请结合语境,描述当时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说说本段画线处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阅读第⑦段,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作者觉得为蜜蜂谋出路“很不容易”的几点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从全文看,如果删掉最后一段画线的句子,文章结构也完整,但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什么不同?请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shòu zhì chuàng qióng 磐 腻
2.C 【点拨】A.出一初 B.潦一缭D.狐一弧
3.(1)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
(2)天空。
(3)形容差别很大,完全不同。
4.C
5.B 【点拨】B项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只是一句描写。
6.和乌鸦做邻居 沈石溪 沈一鸣 儿童文学 中国动物小说之王
7.(1)刊物的编辑要做辛勤的蜜蜂,从文艺百花园中采集智慧的花粉,酿成甜香的蜜,奉献给读者。(2)众多的读者要像蜜蜂勤劳采集花粉酿蜜一样,广泛浏览文章,获取智慧的甘露。
8.文中人类充当的是一个不光彩的角色,是自然的侵害者和掠夺者,对于和自己一起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其他物种,人类是蔑视的。人类肆意屠杀它们,已经导致许多物种灭绝,斑羚飞渡的惨烈、悲壮,让我们看到了动物身上那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精神力量。反思人类社会,当灾难来临时,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像斑羚那样,不害人,不苟活,视死如归呢?
9.因为每一只获得新生的斑羚,都是以另一只斑羚的身体为跳板完成飞渡的,是这些必死的斑羚组成了新生的桥,所以说是“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
10.侧面描写(或:心理描写)。用“我”的心理衬托老斑羚的自我牺牲精神。
11.(1)因为它们心甘情愿这样做。“我”作为一个猎人,参照人类在这种情况下,常有临阵脱逃的表现来看而感到震惊。
(2)“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
12.表达了“我”对斑羚绝境求生所表现出的自我牺牲精神的由衷敬佩。
13.示例:我会想:①我为什么光在旁边观看却不去救助它们,制止这一场残酷的追杀行为?②人类真应该向动物学习。
我会这样做:摔碎猎枪,从此不再狩猎。
14.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15.(1)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事物。 (2)心神不定。
16.承上启下。
17.乞求老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
18.在神圣的母爱面前,老猎人良心受到谴责,他内疚、悔恨,决心不再杀害无辜的生灵。
19.略【点拨】开放题,要结合原文内容来合理想象。
20.“才”字表明“我”在此之前一直专心于写稿,没空关注这声音的来源,更不知道是蜜蜂在求出路,表达了“我”对自己只管工作,没能及时为蜜蜂谋出路的歉疚之情。
21.加点词语写出玻璃一面激起蜜蜂对外界的向往,一面又残忍地扼杀蜜蜂萌生的希望,从而突出玻璃的恶毒和蜜蜂的可怜,表达出“我”对玻璃的诅咒之情和对蜜蜂的怜悯之情。
22.(1)我(燕子)这样做就不会扯大纸窗上的洞,能让主人防风,不会影响蚕宝宝上山,免得辜负主人对我的关爱。
(2)回忆了充满诗趣的幼年生活,表现那时人与生灵的温情,反衬现代人对生灵的冷漠,表达作者对过去那份温馨的留恋,隐含着作者对现代物质文明弊端的批判。
23.一是蜜蜂不懂“我”的劝告;二是怕蜜蜂误会“我”捉它放生的举动;三是“我”不能凭一已之力开窗放蜜蜂出去。
24.画线句写出了“我”心中对蜜蜂命运的牵挂,更能体现“我”对生灵的爱惜、怜悯(爱护、关爱、同情等)。从前文写“我”一直想替蜜蜂谋出路,到最后这两句交代救蜜蜂的无果而终和“我”对蜜蜂生死末卜的担忧,暗含了“我”对人生错失的缺憾和生命的无常、无奈的感叹。如果删去画线句,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