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河北省辛集市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解析版】河北省辛集市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5-14 06:00: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辛集市高中2020级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文科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
1.直接推动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国家强制机关出现的是( )
①文字 ②私有制 ③阶级矛盾 ④部落战争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埃及、印度、中国、巴比伦、希腊、玛雅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这主要是因为( )
A.农耕和畜牧经济发展的局限 B.地理和历史条件的不同
C.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 D.各大文明小国寡民状态
3.人类文明最初犹如茫茫大海的几座孤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点状文明在空间拓展中相互连接。古代文明扩展的方式有( )
①武力扩张与征服 ②神话、艺术与文字传播 ③技术传播
④宗教和思想传播 ⑤经贸往来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4.世界古代史上,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先后兴起了一个个有影响的大帝国。在下列帝国中,按兴起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波斯帝国、拜占廷帝国
B.罗马帝国、波斯帝国、拜占廷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C.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
D.拜占廷帝国、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波斯帝国
5.在世界历史上,一般被称为欧洲“中古时期”的时间段是
A.公元前6世纪——公元5世纪 B.公元5世纪——公元15世纪
C.公元前5世纪——公元15世纪 D.公元14世纪——公元17世纪
6.英国学者波琳克罗夫特说:“在中世纪以及英国社会,由中世纪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强有力的君主制是关键的一环”。这一论断主要是着眼于君主专制有利于
A.思想的自由发展 B.资本主义经济繁荣
C.民主政治的建立 D.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7.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主要是为了限制( )
A.王权 B.贵族权力 C.教会势力 D.资产阶级力量
8.14~16世纪,天主教会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表现是( )
A.天主教会垄断神权 B.天主教会控制王权
C.天主教会拥有大量地产 D.天主教会征收“什一税”
9.1309年,各种因素叠加导致教廷从罗马迁到了普罗旺斯的阿维尼翁,毗邻法兰西边境。教廷迁于此地近70年,这一时期在教会历史上被称为“阿维尼翁之囚”。在此期间,所有的主教都是法兰西人,教会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兰西国王。这表明( )
A.王权在与神权的争斗中逐渐占据优势 B.法兰西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
C.教皇从此丧失了属灵领袖的地位 D.法兰西国王赋予教皇世俗权力
10.俄罗斯是当今世界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关于俄罗斯的发展史叙述正确的是( )
A.俄罗斯发端于十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
B.16世纪初,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建立
C.伊凡三世是第一位沙皇
D.彼得一世是莫斯科公国的建立者
11.中古时期,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先后崛起。就其历史发展过程看,两大帝国的相似之处有( )
①地理位置都位于西亚地区 ②都信奉伊斯兰教
③政治制度中体现政教合一特点 ④通过灭亡拜占庭帝国建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东亚国家受中国政治文明影响较深,下面哪个国家没有模仿中国的封建政体( )
A.阿拉伯帝国 B.越南 C.日本 D.高丽王朝
13.阿拉伯人被誉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过重大的贡献。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B.佛教产生后经阿拉伯人向西传入欧洲
C.火药和火药武器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D.改造印度人创制的从1到9十个数字计数法并传入欧洲
14.朝鲜王朝的考试除了每三年一次的“式年试”,还有各种不定期的“别试”。具有代表性的别试,国王还会亲临考场,例如以成均馆的儒生为考试对象的“谒圣试”等。材料说明( )
A.儒家思想对朝鲜王朝影响较大 B.朝鲜王朝完全效仿唐朝科举考试
C.规范的考试推动朝鲜社会发展 D.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官员的选拔
15.中世纪非洲兴起的古代文明的代表是( )
①阿克苏姆帝国 ②马里 ③桑海 ④印加文明 ⑤津巴布韦
A.①②③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阿兹特克人的太阳金字塔实际是庙宇,是古印第安人祭祀太阳神的地方,其附近还有一座用于祭祀月亮神的月亮金字塔。而埃及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体现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这表明美洲金字塔与埃及金字塔( )
A.相同,都是由巨石建成的宗教建
B.相同,都是其最高统治者的陵墓
C.不同,埃及金字塔是其文明的象征
D.不同,美洲的金字塔是宗教建筑
17.某学者认为大约15世纪初开始,全球气候进入一个寒冷时期,通称为“小冰期"。随着气候变冷,鱼群向西南方向迁徙,15、16世纪的船长也追随着鱼的足迹一直向西航行,欧洲人的目光从陆地转向海洋,开辟了新大陆。该学者旨在说明,人类进程的改变( )
A.受到了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B.发端于民主制度的确立
C.得益于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 D.源自于鱼群迁徙的状况
18.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书中指出近代的西方人正是通过海洋这个“宽阔的跳板”而征服了整个世界。他们以“海洋”代替了“草原”,以劈波斩浪的船队代替了迅急奔驰的马队,最终完成了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几千年来始终未能完成的的宏伟业绩。这里所说的宏伟业绩是( )
A.世界市场正式形成 B.欧洲贸易中心转移
C.宗教信仰日益趋同 D.世界逐渐连为一体
19.16-18世纪,美洲大陆出现了诸多以“新”为前缀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英格兰等。这一现象源于( )
A.工业革命开展 B.城市化的推进
C.民族区域增多 D.早期殖民扩张
20.在墨西哥城繁华的卡德纳斯大道“三文化”广场上,至今屹立一碑,碑文对16世纪初西班牙人征服墨西哥作如是评说:“这不是任何人的胜利或失败,而是一个混血民族痛苦的诞生。这就是今天的墨西哥。”这主要说明( )
A.人口流动推动文明交融 B.全球普遍联系逐渐建立
C.自由移民促进美洲发展 D.人口迁移导致“人口置换”
21.15至17世纪的全球大航海,首先意味着巨大的空间革命,同时意味着全球经济、政治及文化国际权力的中心已从伊斯兰世界移向基督教世界。这场“空间革命”的意义是( )
A.东西方贸易璧垒被打破 B.基督教对世界文化征服的成功
C.世界近代政治文明确立 D.世界各种文明之间的交流加强
22.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并主张每个人应该从儿童时期开始终身坚持体育训练。柏拉图这一思想( )
A.追寻自由和理性 B.蕴含着人文主义精神
C.重视美德的熏陶 D.建立了实用体育教育
23.苏格拉底的朋友得知其死刑即将执行,就赶来劝说苏格拉底同意他的逃狱计划,但被拒绝。在苏格拉底看来,如果自己被处死,会对亲人朋友、对那些本来可以挽救他生命的人们造成打击。但如果逃跑,伤害城邦颁布的法律是更为严重的后果。这表明苏格拉底( )
A.将法律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B.以死唤醒人们认清雅典民主的弊端
C.认可了法庭对他的罪名指控 D.坚信自己的信仰能够挽救城邦危机
24.真正使彼特拉克(1304-1374)拥有在全欧巨大声誉的是他的十四行诗,其代表作是他用意大利语写的《歌集》,共366首,主要是倾述对女友劳拉的爱情。这一现象( )
A.奠定了“人的学问”的基础 B.抨击了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
C.表达了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D.抒发了强烈的浪漫主义情怀
25.路德教派与卡尔文教派的共同点有( )
①因信称义 ②信徒皆为祭司 ③建立廉俭教会 ④建立民族教会
⑤主张“先定论”
A.①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26.历史学者赵林在《谈文明的冲突与文化演进》中说:17世纪,英国一些人认为:“上帝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不仅能够创造出自然界,而且能够创造出有理性的人。这个有理性的人一旦被创造出来,就可以按照自己的理性来管理世界和管理自己。”材料中的“一些人”是指( )
A.智者运动的代表者 B.宗教改革的发起者
C.神创理论的支持者 D.启蒙运动的思想家
27.周有光指出,启蒙运动“不再卑躬屈膝而是直截了当进行夺权斗争,矛头指向封建制度”,“学者提出了建设民主制度的理论和实施方案”,这反映出启蒙运动( )
A.以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为核心 B.将挑战专制与构建蓝图相结合
C.将民主政治作为其终极目标 D.摒弃西欧各国的传统思想文化
28.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欧洲启蒙运动最突出的特点是( )
A.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B.推动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进一步发展
C.给天主教会以毁灭性的打击 D.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
29.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变化。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科学研究成果的有( )
①哥白尼的“日心说” ②伽利略发现木星的四颗卫星
③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④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0.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许多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如伏尔泰、狄德罗、霍尔巴赫等都是牛顿学说的热烈的信奉者和传播者。据此可知
A.法国成为当时世界的科学中心 B.牛顿学说在法国曾经风靡一时
C.天主教在欧洲的统治地位丧失 D.近代科学为启蒙运动莫定基础
31.中国近代史学家陈衡哲在《西洋史》中用下图来说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
冲突势力。此图可用以说明当时英国( )
A.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 B.社会矛盾错综复杂
C.革命力量有强大优势 D.宗教改革蓄势待发
32.光荣革命后,国王威廉因不满托利党人转而任命辉格党组成了一党内阁。至1700年,辉格党阁员有的辞职,有的被国王罢免,空出的职位先后为非党派者、托利党人和王室宠臣所占据。这说明当时英国
A.两党政治制度成熟 B.议会至上的原则尚未确立
C.形成了责任内阁制 D.国王的行政权力相对较大
33.18世纪中期,英国政治顾问史多特玛警告说,不久的将来,英国大多数国民会认为国王无非是一个玩偶,随大臣的意旨:赞成,点点头;反对,摇摇头。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英国( )
A.虚君政治违背民众意愿 B.君主立宪制趋于完善
C.责任内阁垄断国家权力 D.大臣擅政的现象严重
34.1787年5月,根据美国邦联大会的邀请,在乔治?华盛顿的主持下,邦联各州代表在费城召开了会议。这次会议召开的初衷是( )
A.建立强有力的联邦政府 B.解决各州间的尖锐矛盾
C.明确国家实行共和政体 D.改变美国外贸不利局面
35.美国前总统麦迪逊在《联邦党人文集》中写道“参议院将从作为政治上平等的团体的各州得到权力;在参议院,各州根据平等的原则选派代表……就这点来说,政府是联邦政府,不是全国性政府。”这说明美国参议院的设置( )
A.导致了权力的相对集中 B.体现了分权制衡的特点
C.违背了宪法设计的初衷 D.保障了各州权力的平等
36.1854年以来,美国所有的总统都出自于民主、共和两党。历史上尝试独立参选的第三党派人士并不少见,但只能扮演搅局者的角色。这表明美国( )
A.开创政党制度先河 B.两党对峙格局明显
C.排斥第三政党参政 D.选举日渐失去民心
37.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各国中实属罕见,其内在的社会因素在于(  )
A.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 B.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
C.保皇派与共和派斗争激烈 D.外国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
38.“当(会议桌上)发生争论时,德国总是在开口前把一支左轮手枪摆在桌面上”。这反映了德国的哪种特点(  )
A.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B.极端民族主义泛滥
C.崇尚以暴制暴 D.新式武器层出不穷
39.描述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中国洋务运动的成果时,共同采用的关键词是( )
A.政治民主 B.民族独立 C.富国强兵 D.近代工业
40.2018年,日本发行了一套明治维新150周年纪念邮票,包括《东京汐留铁路馆蒸汽汽车等候图》《横滨邮局开业图》《欧洲管弦乐合奏图》等。推动以上景象出现的是( )
①殖产兴业政策 ②加强中央集权 ③文明开化政策 ④制定明治宪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40分,41题12分,42题10分,43题18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5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了探索新航路的征程……他们在政府的支持下进行航海冒险,在恩里克王子的指挥下,葡萄牙一代代航海家们开辟了从大西洋往南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线;在伊莎贝拉女王的资助下,1492年哥伦布代表西班牙抵达了美洲。到16世纪初,当麦哲伦船队完成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原先割裂的世界最终连接成了一个完整的世界。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欧洲人在15、16世纪热衷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4分)
4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时间 成就
14世纪 意大利“文学三杰”: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
15世纪—16世纪 意大利“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珙罗、拉斐尔。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出版。1597年出现了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自然科学教科书《炼金术》。
17世纪 1632年伽利略《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出版;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1690年早期启蒙思想家洛克《改府论》出版。
18世纪 1733年伏尔泰的《哲学通信》出版。1748年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出版;1762年卢梭《社会契约论》出版。1781年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出版。
19世纪 1831年法拉第在一次会议上展示了他发明的圓盘发电机。1838—1839年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细胞学说。1859年达尔发表《物种起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围绕“思想解放与科学”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逻辑清晰,阐述须史论结合。)
4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康煕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东华录》
材料二 1.凡来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8.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辨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权利法案》
材料三 君主立宪制从确立到完善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君主的权力不断衰落,议会的权力不断上升,产生于议会的责任制政府也逐步确立起来,“光荣革命”为不断的变革打开了通道,这是英国最终能够引领世界潮流的最主要的因素。
—《大国崛起》
材料四: 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州政府与联邦政府的关系不是中央集权制下地方从属中央的关系。州不是由联邦政府设置的行政区划,而是联邦的成员,是享有相对主权的完整的政治实体。联邦与州在宪法规定的权限范围内都享有最高的权利。同时宪法规定不设世袭国王,也不颁发贵族爵位。参议员由直接选举产生,总统和众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
材料五 马克思认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英政治体制的差异。(4分)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政治制度不断创新的表现,并分析英国政治制度确立并不断创新对英国历史发展所带来的影响。(8分)
根据材料四,概括1787年宪法确立了哪些民主制度。(4分)
(4)马克思为什么说德意志帝国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的国家?(2)
辛集市高中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1.【答案】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直机关,国家开始形成,原来的部落首领,演变为阶级社会中国家的君主,③④符合题意,故B正确,ACD错误。
2.【答案】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文明呈现多元发展格局,一方面是受地理环境的影响,由此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形态;另一方面,各地区的历史发展状况存在不同,从而出现文明发展的差异,所以B正确;ACD三项均不是主要原因,所以ACD错误。
3.【答案】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力扩张与征服 ;神话、艺术与文字传播 ;技术传播 ;宗教和思想传播 及经贸往来均是古代文明扩展的方式,①②③④⑤符合题意,B正确,ACD排除。故选B。
4.【答案】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波斯帝国是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帝国是前336年—前323年;罗马帝国世界是公元前27年—公元1453年;拜占廷帝国指的是东罗马帝国,时间是395—1453年。由此可知,按兴起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应是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故C正确,排除B、C、D。
5.【答案】B
6.【答案】D
根据“由中世纪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强有力的君主制是关键的一环”,结合所学可知,强有力的君主制有利于加强中央的力量,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发展,故选D;君主专制不利于思想的自由发展,排除A;君主专制不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繁荣,排除B;君主专制阻碍民主政治的建立,排除C。
7.【答案】A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3世纪通过的《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有限王权的原则,主要是为了限制王权,故选A;《大宪章》主要是为了限制王权,BCD都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
8.【答案】C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4—16世纪,西欧天主教会拥有大量地产,财富集中于天主教会,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C;垄断神权、控制王权和征收“什一税”都属于政治上的特权,和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不符,排除ABD。
9.【答案】A
根据“教会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兰西国王”可知法兰西国王能够影响教会的政策,说明王权在与神权的争斗中逐渐占据优势,故选A;法兰西并没有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教皇也并没有因此而丧失领袖地位,排除BC;教皇的世俗权力在此之前就已经存在,并不是法兰西国王赋予的,排除D。
10.【答案】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初,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建立,B正确;俄罗斯发端于九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A排除;伊凡四世是第一位沙皇,C排除;彼得一世是俄罗斯帝国的建立者,D排除。故选B。
11.【答案】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古时期的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地理位置都位于西亚地区,都推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宗教信仰上都信奉伊斯兰教,说法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灭亡拜占庭帝国的是奥斯曼帝国,与阿拉伯帝国无关,说法④不符合题意,与之组合的BCD三项错误。
12.【答案】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东亚国家受中国政治文明影响较深,如越南、日本和高丽王朝,都曾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阿拉伯帝国兴起于阿拉伯半岛,信奉伊斯兰教,不是东亚国家,也未模仿中国的封建政体,所以A项符合题意,故选A项;排除B、C、D项。
13.【答案】B
阿拉伯人没有传播佛教,佛教的传播方向主要是向东亚、东南亚,故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指南针、火药和火药武器均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我们几乎都在使用0~9这十个数字是由古代印度人发明的,后来经由阿拉伯人将它传播到世界各地,因此称为阿拉伯数字。故AC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14.【答案】A
材料反映了朝鲜王朝实行科举制,国王高度重视,并且会亲临专考儒生的“谒圣试”考场,这体现出了儒家思想对朝鲜王朝的影响巨大,故选A;“朝鲜王朝完全效仿唐朝科举考试”说法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考试时间等信息,没有涉及考试对朝鲜社会的影响,故排除C;材料没有反映出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官员选拔,故排除D。
15.【答案】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克苏姆帝国 、马里 、桑海 及津巴布韦均是中世纪非洲兴起的古代文明的代表,①②③⑤符合题意,印加文明是古美洲文明的代表,④不符合题意。因此B正确,ACD排除。故选B。
16.【答案】D
阿兹特克人的太阳金字塔是古印第安人祭祀太阳神的地方,埃及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说明美洲金字塔与埃及金字塔不同,美洲的金字塔是宗教建筑,故选D,排除A、B;美洲金字塔与埃及金字塔分别是美洲、非洲文明的象征,二者都是文明的象征,C错误。
17【答案】A
材料反映出气候变冷和鱼群向西南迁徙,诱使欧洲人追随鱼群航行,进而开辟了新航路。由此可知,材料意在强调自然环境因素的变化影响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到民主制度,且15、16世纪欧洲尚未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故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到科学技术的情况,故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气候变冷和鱼群迁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而不是片面强调鱼群迁徙的影响,故排除D;
18【答案】D
根据材料中“西方人正是通过海洋这个‘宽阔的跳板’而征服了整个世界”“以劈波斩浪的船队代替了迅急奔驰的马队”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汤因比描述的是新航路开辟,欧洲通过洋海开始了殖民扩张;新航路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联系为一个整体,故选D;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世界市场正式形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排除A;新航路开辟使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但这只是对欧洲的影响,而非“征服了整个世界”,故排除B;新航路开辟并未导致各地宗教信仰日益趋同,故排除C。
19.【答案】D
材料反映了16-18世纪,欧洲殖民者直接将欧洲地名搬用到其所占领的美洲殖民地上,这是欧洲早期殖民扩张的结果,故选D;材料反映的现象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故排除A;城市化快速发展源于工业革命的开展,而且材料所述时期的美洲尚未开始工业革命,故排除B;材料中“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英格兰”等地的命名代表着不同国家的殖民地范围,不代表新兴的民族区域,故排除C。
20【答案】A
根据材料“碑文对16世纪初西班牙人征服墨西哥作如是评说:“……一个混血民族痛苦的诞生”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扩张中形成混血民族,这种族群混合有利于推动文明交流,故A正确;材料只涉及到西班牙人在墨西哥建立殖民地,进行殖民统治,得不出全球普遍联系逐渐建立,故B错误;到达美洲的多是黑奴,为被动人口迁移,故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人口置换”,故D错误。
21【答案】D
据材料“首先意味着巨大的空间革命,同时意味着全球经济、政治及文化国际权力的中心已从伊斯兰世界移向基督教世界”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使“全球经济、政治及文化国际权力的中心已从伊斯兰世界移向基督教世界”,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故D正确;材料未涉及东西方贸易壁垒的打破及基督教对世界文化的征服,排除A、B;C违背史实。
22【答案】B
材料中提到“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可见柏拉图主张身心和谐,柏拉图还主张每个人应该从儿童时期开始终身坚持体育训练,可见他对人的体魄的重视,这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理性和自由,A项错误;苏格拉底重视美德的作用,但材料中没有涉及美德,C项错误;柏拉图重视体育训练,但没有建立实用体育教育,D项错误。
23【答案】A
材料反映了苏格拉底本有逃跑机会,但他认为逃跑会伤害城邦的法律,因此选择宁死不逃,由此可见,苏格拉底将法律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故选A;材料中苏格拉底并未对雅典民主的弊端发表评论,故排除B;苏格拉底并未对法庭对他的罪名指控表示认可,故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苏格拉底选择死亡以维护法律的权威,而不是挽救城邦危机,故排除D。
24【答案】B
由题中“1304-1374年”以及事件地点“意大利”可知,时代背景是文艺复兴,《歌集》主要内容为倾诉爱情,与天主教所宣扬的禁欲苦行相反,正是在抨击天主教,故B正确;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奠定“人的学问”的基础是人文主义的起源,应该追溯到古希腊智者学派,而非文艺复兴,故A错误;对理性王国的失望,指的是启蒙运动后兴起的浪漫主义,不符合此题文艺复兴的背景,故C错误;浪漫主义兴起在18世纪晚期,并非文艺复兴时期,故D错误。
25【答案】B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路德教派和卡尔文教派在宗教改革中都主张因信称义,建立廉俭教会和建立民族教会,①③④符合题意,故选B;A项概括不全,排除A;信徒皆为祭司是路德教派的主张,和卡尔文教派不符;“先定论”是卡尔文教派的特点,与路德教派不符,排除包含②⑤的CD。
26【答案】D
根据材料“上帝……能够创造出有理性的人……有理性的人……可以按照自己的理性来管理世界和管理自己”,可得出,这些英国人强调“理性”,结合所学可知,开始于17世纪的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启蒙思想主张建立理性王国,故D项正确;智者运动出现于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始于16世纪的德意志,主张摆脱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理性的重要性,与神创论相悖,故C项错误。
27【答案】B
根据材料可知,周有光认为启蒙运动矛头指向封建制度,学者提出了建设民主制度的理论和实施方案,结合所学可知,启蒙运动主张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这反映出启蒙运动“将挑战专制与构建蓝图相结合”,故B项正确;“以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为核心”只反映了材料的部分意思,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将民主政治作为其终极目标”,故C项错误;“摒弃西欧各国的传统思想文化”的说法错误,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运动的继承发展,故D项错误。
28【答案】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提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这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所未涉及的,所以D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也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A项不是启蒙运动的突出特点,所以A错误;宗教改革也推动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所以B错误;宗教改革给天主教会以沉重打击,所以C错误。
29【答案】A
根据材料“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结合所学可知,1543年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提出“日心说”,①正确;1610年1月,伽利略用自制的4.4厘米折射望远镜观测木星时发现木星的四颗卫星,②正确;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万有引力,③正确;爱因斯坦相对论在20世纪初提出,不符合题意,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③正确,A项正确;排除B、C、D项。
30【答案】D
根据材料“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许多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是牛顿学说的热烈的信奉者和传播者”可知启蒙思想家信奉科学,近代科学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故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法国是世界科学中心,故A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牛顿学说对启蒙思想家的影响,并不能得出牛顿学说在法国曾经风靡一时,故B排除;天主教没有在欧洲丧失统治地位,故C错误。
31【答案】B
据图中信息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有“三大”冲突势力,这反映了英国社会矛盾错综复杂,B正确;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A违背史实;材料体现的三大冲突势力,未体现革命力量的强大,C错误;材料中的“英国国教”就是宗教改革中的新教派,D说法错误。
32【答案】D
根据“至1700年,辉格党阁员有的辞职,有的被国王罢免,空出的职位先后为非党派者、托利党人和王室宠臣所占据。”可得出当时国王的权力较大,民主代议制还需进一步完善,D项正确;成熟的说法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A;《权利法案》的颁布已经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排除B;责任内阁制是18世纪中期形成的,排除C。
33【答案】B
根据“英国大多数国民会认为国王无非是一个玩偶,随大臣的意旨:赞成,点点头;反对,摇摇头”可知这说明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象征,不再负责实际的国家权力,由此可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趋于完善,故选B;“违背民众意愿”的说法有误,排除A;责任内阁对议会负责,并没有垄断国家权力,排除C;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大臣擅政,排除D。
34【答案】A
鉴于邦联制中央政府软弱无力的弊端,1787年美国在费城召开了制宪会议,目的是建立强有力的联邦政府,故选A;B、C、D三项不是这次会议召开的初衷,排除。
35【答案】D
材料反映了参议院的权力来自于“作为政治上平等的团体的各州”,各州“根据平等的原则选派代表”,这说明联邦政府赋予各州平等的政治权力,体现了中央政府和地方各州分权的联邦制原则,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各州平等问题,并不是强调参议院是议员参政的平台,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分权制衡的特点,故排除B项;各州权力平等符合1787年宪法设计的初衷,故排除C项。
36【答案】B
1854年以来,美国所有的总统都出自于民主、共和两党,说明美国两党轮流执政、两党对峙格局的特点明显,故选B;英国开创政党制度先河,排除A;C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排除;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37【答案】C
从法国政体不断更迭的情况来看,反映的本质是封建残余势力和共和派斗争激烈,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C正确;ABD是影响因素之一,并非是根源,排除。故选C。
38【答案】A
根据材料“当(会议桌上)发生争论时,德国总是在开口前把一支左轮手枪摆在桌面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崇尚军事,军国主义色彩浓重,所以A正确;“极端民族主义泛滥”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B错误;根据材料“当(会议桌上)发生争论时”可知,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所以C错误;“新式武器层出不穷”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D错误。
39【答案】D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埃及阿里改革和中国洋务运动都是近代性变革,主张发展近代工业,故选D;中国的洋务运动没有实现政治民主、民族独立和富国强兵,排除ABC。
40.【答案】B
材料“《东京汐留铁路馆蒸汽汽车等候图》《横滨邮局开业图》”体现的是殖产兴业,①符合题意;废藩置县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欧洲管弦乐合奏图》”体现的是文明开化政策,③符合题意;材料与制定宪法无关,④不符合题意。因此B正确,ACD排除。故选B。
41.(1)条件上: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社会上:寻金热;经济上: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商业上:奥斯曼土耳其对传统商路的控制;精神上:人文主义的提倡和天主教传播的热情。(8分)
(2)影响: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西方国家开始对外殖民扩张,东方国家日益贫困落后。(4分)
42.
论题:思想解放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2分)
阐述:14世纪到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艺术领域的人们通过文学艺术作品,使人文主义思想在西欧广泛传播,突破禁欲主义的桎梏,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以哥白尼为代表的天文学,以牛顿为代表的物理学等自然科学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将自然科学从神学领域解放出来。17世纪到18世纪随着启蒙运动的不断发展,启蒙思想家们构建了资本主义政治理论基础,高举理性主义大旗,大力宣传反天主教、反封建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广泛建立,在相对自由的思想环境中,无论是物理学还是生物学,所有的自然科学领域都得到了全面快速发展。(7分)
综上所述,社会科学家们通过文学、艺术、哲学等不断解放人们的思想,为自然科学发展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从而促进自然科学领域取得重大成就和突破。(1分)
(论题还可拟为:“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思想解放”、“思想解放与自然科学的发展相互促进”、“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等。)
【详解】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思想解放与科学”,拟定论题。例如根据材料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哥白尼出版《天体运行论》,出现自然科学教科书《炼金术》;17-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等信息,拟定论题“思想解放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解放人们思想,进而推动自然科学发展的具体史实进行论述。最后,重申思想解放促进自然科学发展,强调社会科学家通过作品解放人们思想,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
43.
(1)中:君主专制政体,皇帝总揽一切权力;(2分)
英:君主立宪政体,议会掌握立法权,限制君主的权力。(2分)
(2)表现:责任内阁制形成与发展,议会选举制度不断完善。(4分)
影响:英国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4分)
(3)制度:实行联邦制;确立了总统制民主共和制。(4分)
(4)德意志帝国的主要权力掌握在皇帝和首(宰)相手里,政治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议会无足轻重,它只是给德国披上了民主的外衣。(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