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壶口瀑布 第1课时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7 壶口瀑布 第1课时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14 10:4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八年级

17.壶口瀑布
黄河壶口瀑布
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
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
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经9省,是中国第二长河,仅次于长江,也是世界第五长河流。
新课导入
导入新课
位于陕西省宜川县境内,黄河像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4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壶口瀑布知多少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17
壶口瀑布
梁衡
第一课时
1、积累字词,了解“游记”的文体常识。
2.
通过朗读,初步体会壶口瀑布的美。
3.
梳理文章结构,了解“壶口”得名及瀑布形成原因。
学习目标
梁衡,当代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等奖项。出版散文集《只求新去处》《人杰鬼雄》《名山大川感思录》等,散文名篇有《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等。
走近作者
文体常识
游记,顾名思义,指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一般而言,游记包括三个要素:所至(作者的游踪)、所见(作者在游程中目睹的风貌)、所感(作者由所见所闻而引发的所思所想)。
游记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文学体裁,它的选材内容非常广泛,凡举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社会生活,无不可以成为游记的题材。
游记
游记可以分为很多种。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型游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通过游记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型游记。
自主学习
一、快速阅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铸(
)
告诫(
)
推搡(
)
霎(
)时
驰骋(
)
迂(
)回
出轧(
)
推攘(
)
寒噤(
)
震耳欲聋(
)
漩涡(
)
打旋(
)汩汩(
)
湿漉漉(
)
怒不可遏(
)
前呼后拥:
深不可测:
挟而不服:
震耳欲聋:
怒不可遏
jiè
sǎng
shà
jìn

chíchěng
lóng
rǎng
zhá
è
xuánwō
xuán
zhù
ɡǔ

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围着保护。旧时形容官员出行,随从的人很多。
比喻道理、含义异常深奥。
被要挟而不屈服。
形容声音很大。
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这里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第一部分
:
自主学习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总领全文。介绍壶口所在位置
第二部分
:
雨季看到的壶口瀑布。
第三部分
:
枯水期看到的壶口瀑布。
(气势磅礴)
第四部分
:
由黄河博大宽厚的性格进而联想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雄伟壮阔)
(1)
(2)
(3-4)
(5-6)
雨季看到的壶口瀑布
枯水期壶口瀑布
自主学习
三、壶口瀑布和其他瀑布不同之处何在?
明确:“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四、作者曾两次到过壶口瀑布,初次相识,壶口瀑布给他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明确:危险、气势磅礴、令人胆战心惊……
自主学习
五、朗读3、4段,思考下列问题
(1)
“壶口”得名的原因?
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2)
“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
巨大的水流从高达几十米的断面冲下,就形成了壶口瀑布。
作业布置
从文中找出描写雨季中壶口瀑布的语句。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绘的?从中感受到雨季的壶口瀑布怎样的特点?
完成课后练习
作业布置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