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全新权威精品资料)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全新权威精品资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3-19 07:5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典精炼
郑重声明
本系列资料系原创之作,版权归作者所有,现授权21世纪教育网运营,仅供21世纪教育网的用户下载。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严禁任何个人、公司(或网站)对该系列资料进行转载或镜像。其它网站转载该试题亦属盗版行为,本人有权追求其法律责任!
下载其他辑资料可以点击此链接http://news.21cnjy.com/A/130/106/V43031.shtml
下载本作者的其他精品资料可以点击我的主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4分)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先用横线标出,再将改正的字写入田字格中。
宛转 疏蜜 叱咤风云 笑颊灿然
震憾 惬意 高视阔步 尽态极艳
2.(3分)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归省( xǐng) 行辈(háng) 凫水(fū) 幽暗(yōu)
B.絮叨(xù) 弥散(mí) 嗔视(chēn) 篆刻(zuàn)
C.旺相( wàng) 晦暗(huì) 冗杂(rǒng) 戛然而止(gá)
D.亢奋( kàng) 蓦然(mò) 羁绊(jī) 口头禅( chán)
3.(4分)根据提示,写出诗文的上句或下句。
(1)秩秩斯于,__________。(《诗经·斯干》)
(2)_______________,花鬘斗薮龙蛇动。(白居易《新乐府·骠国乐》)
(3)______________,无所不有。(林嗣环《口技》)
(4)________________,黄梅时节家家雨。(南宋-赵师秀《约客》)
4.(3分)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 )
(2)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
(3)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 )
5.(3分)选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 ( )
A.《口技》一文.作者把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两种手法相结合,向读者展现出了口技表演者的精湛技艺。
B.《竹影》的作者丰子恺,是现代著名的漫画家、文学家、美术家和音乐教育家,可称得上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C.《安塞腰鼓》一文,是高原生命的火烈颂歌,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
D.《社戏》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主要内容是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的美好回忆。
6.(3分)下面四句诗中,没有反映我国民风民俗的一句是 ( )
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B.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C.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7.(3分)用最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下段文字的总说句。(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是点画的美。古人曾形容“点”如“高峰坠石”,“横”如“千里陈云”,让人产生丰富生动的联想。二是用墨的美。书法用墨讲究枯、湿、浓、淡、轻、重,这让书法作品有了节奏与韵律的变化。三是结构的美。汉字笔画之间的穿插、组合、伸缩、呼应,千变万化,给书法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
二、阅读能力提高(47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问题。(18分)
[甲]
一段一段的舞蹈表演过(小妹妹拉达,有时单独舞蹈,有时和姐姐配合,她是一只雏凤!形容尚小而功夫已深,将来的成就也是不可限量的),我们发现她们不但是表现神和人,就是草木禽兽: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都能形容尽致,尽态极妍!最精彩的是“蛇舞”,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一阵一阵的柔韧的蠕动,从右手的指尖,一直传到左手的指尖!我实在描写不出,只能借用白居易的两句诗“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鬘斗薮龙蛇动”来包括了。
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舞蹈、音乐、雕刻、图画……都如同一条条的大榕树上的树枝,枝枝下垂,入地生根。这么多树枝在大地里面息息相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而这大地就是印度妁广大人民群众。
卡拉玛和拉达还只是这棵大榕树土的两条柔枝。虽然卡拉玛以她22岁的年华,已过了17年的舞台生活;12岁的拉达也已经有了4年的演出经验,但是我们知道印度的伟大的大地母亲,还会不断地给她们以滋润培养的。
最使人惆怅的是她们刚显示给中国人民以她们“游龙”般的舞姿,因着她们祖国广大人民的需求,她们又将在两三天内“惊鸿”般地飞了回去!
北京的早春,找不到像她们的南印度故乡那样的丰满芬芳的花朵,我们只能学她们的伟大诗人泰戈尔的充满诗意的说法:让我们将我们一颗颗的赞叹感谢的心,像一朵朵的红花似的穿成花串,献给她们挂在胸前,带回到印度人民那里去,感谢他们的友谊和热情,感谢他们把拉克希曼姐妹送来的盛意!
(选自《观舞记》)
[乙]
清丽、优美的芭蕾舞剧《睡美人》序曲奏响了,可是扮演公主奥罗拉的女A角却“失踪”了。
“砰!”化妆间的小门开了,一名女演员报告:“找遍了,哪儿也没有。”导演阴沉着脸,心中紧扣着的一线希望也随着这一声响给绷断了。突然,他的手指向了端坐在一边的女B角:“你上。”
女B角激动地站起身,双手抚摩着短裙,眼里闪着倔强和自信的光。只见她,踮起脚尖,一个优雅的旋转,轻盈地提着舞裙,飘然来到台上……
导演余怒未息,女A角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和扮演菲利浦的男A角又是老搭档,今天的汇报演出正是胜败定局的关键时刻,万一女B角腿一软……他不禁打了个冷战。
……女B角在追光下独舞。多么典雅雍容的舞步,多么飘洒翩翩的舞姿……
……英俊的王子出现了,两人在月光如水的舞台上跳起了双人舞。导演紧张地眯起了眼,这是最令人担心的,女B角和男A角的第一次同台演出。奇怪,导演的眼前,女B角分明被爱情拥托而出,漂浮在浪花之上,乘着白色双翼……她和男A角的搭档真是天衣无缝!
导演的拳头松开了,他暗暗惊讶,我平时怎么没有发现呢?是由于她的倔强和顶撞?是由于她的执著、自信大于技巧?……
……哀怨、激昂的主题如泣如诉,在轻叩观众的心扉。一个个音符,飘坠在导演的心湖上,泛起圈圈涟漪。女B角不是曾经要求和男A角搭档吗?而我却用“A”“B”角这道坚固的厚墙将一对“情人”隔开,导演了一出“悲剧”,唉!
……奥罗拉醒了!安睡了100年后,由于王子纯真的爱情,她,死而复苏了!而女B角,这位现实生活中的“睡美人”,恰似许多沉睡着的美,她,春花怒放了!
“哗”,忽然,剧场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女B角噙着泪,微笑着向观众躬身回礼;可是,她的目光在某一观众席上凝滞了——
女A角正微笑着坐在那儿鼓着掌……
(选自《睡美人》)
8.(4分)[甲]、[乙]两文分别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描写舞蹈家的舞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4分)[甲]文中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和[乙]文中女B角的舞蹈给我们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5分)[甲]文中卡拉玛姐妹舞技精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乙]文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5分)[乙]文是怎样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的?请以导演为例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问题。(19分)
传统文化须敬畏
张文珍
①前不久,有两件事情引起格外关注。先是孔子、老子两位古人画像被穿上西装、打起领带,成为商家推出的衣服品牌的“代言人”;再是韩国有人宣称孔子、西施、李时珍是韩国人。这两件事虽都有些可笑,却也促使我们反思自己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②传统文化是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是民族的身份证明,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中华儿女和睦相处、携手发展的共同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几大文明古国之中绝无仅有的延续至今的国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与内在的活力。
③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确乎不怎么客气。发生于上个世纪的“文化大革命”,曾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元气大伤。固然,传统文化有不容回避的缺陷,有让人诟病的糟粕,它的封建专制思想,纲常名教和等级尊卑观念,它的保守拘泥,僵化固执,不善开拓,应对中国近代以来的落后承担责任。但话说回来,世界上有哪个民族的文化是完美无缺、无懈可击的,又有哪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鞭挞、摧残得如此绝情?!相反,我们恰恰到处可见人家对传统的爱惜与保护,包括一片街区、一栋楼宇、一所殿堂、一座故居,都尽可能保存其原有的风貌,尽可能给后人留下曾经的情感记忆。
④有缺点不是不可以批评,我们一贯的主张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也不是不能变,我们一直强调立足时代,推陈出新。只是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应当非常慎重,应秉持一种庄严与神圣的感觉,致力于挖掘其永不磨灭的精神力量,弘扬其高贵的精神品格,以此丰富我们的时代精神,突显民族个性。开头所讲的两件事情从另一个侧面表明那些打着“创意”“文化”的旗号对古人的所谓“开发”,除了急功近利的、赤裸裸的商业的利用之外,还能给人什么样的启示与教益呢?一个不尊古人和传统的民族,不可能是健康的民族,也不可能赢得尊重。在全球化背景下,不着力爱护、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也有被他国“抢走”的可能。
⑤实际上,彻底否定传统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庞朴认为:“传统不是可以逐气温而穿脱的外衣,甚至都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它无法随手扔掉,难以彻底决裂,除非谁打算自戕或自焚。”既然不能像包袱一样一丢了之,就不如好好地对待它,改造它,变化它,更新它,注入新的精神与血液,让它焕发神采,激发它的活力,清理、挖掘、弘扬其中有价值的因素为现代化服务。当年梁启超曾说:“我希望我们可爱的青年,第一步,要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第三步,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学问的方法去研究他,得他的真相。第三步,把自己的文化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他,叫他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文化系统。第四步,把这新系统往外扩充,叫人类全体都得着他好处。”
⑥文化是灿烂的,也是脆弱的,它需要精心的照料和培育。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已经和正在遭受严峻挑战,但致命的伤害往往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文明传承者的随意亵渎与践踏。
(摘自《人民日报》2008年12月4日,有删节)
12.(3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4分)文章开头提到的两件事与中心论点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4分)对第②③段文字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排比句中还同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论证方法看,这一排比句属道理论证。
B.第②段的意思是说,中华文化具有崇高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因而我们必须珍惜和保护。。
C.第③段举出“文化大革命”的事例,从反面揭示了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错误态度及其后果。
D.第③段的意思是说,任何民族的文化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故对传统文化的缺陷也应客气。
15.(4分)第⑤段引用庞朴的话,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4分)联系全文,说说传统文化已经和正在遭受哪些挑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0分)
顷岁①,孙莘老②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③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④。世人患⑤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⑥不必待人指擿⑦,多做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选自《东坡志林》)
[注释] ①顷岁:近年来。②孙莘老:人名。③乘间:乘机,乘着间隙。④自工:自然就精妙了。⑤患:毛病、弊病(在于)。⑥疵病:指文章毛病。⑦指擿(tī):批评指正。
17.(3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尝乘间以(拿,用)文字问之
B.唯勤读书而(但是)多为之
C.此公以其(指欧阳文忠公)尝试者告人
D.故尤(更加,特别)有味
18.(3分)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做自能见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4分)请你说说文中所揭示的写作之道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创新写作(30分)
20.(30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一次,我画一个人牵两只羊,画了两根绳子。
有一位先生教我:“绳子只要画一根,牵了一只羊,后面的都会跟来。”我恍悟自己阅历太少。后来留心观察,看见果然前头牵一只羊走,后面数十只羊都会跟着,即使走向屠场,也没有一只羊离群而另觅生路的。
根据上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蜜一密 灿一粲 憾一撼 艳一妍
2.D 【点拨】A.凫fu B.篆zhuan C.戛jia
3.(1)幽幽南山
(2)珠缨炫转星宿摇
(3)凡所应有
(4)青草池塘处处蛙
4.(1)比喻 (2)排比 (3)比喻
5.D【点拨】《社戏》的体裁是小说。
6.D【点拨】D项是写秋景。
7.示例:书法有三美
8.【甲】文写表情、动作,运用排比手法,渲染出卡拉玛舞姿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乙】文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导演是为了反衬女B角,更是为了反衬女A角的无私品质。
9.【甲】文中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是飞动的“美”,是心灵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乙】文中女B角给我们的感受是倔强、自信、执著,舞技高超。
10.(1)得到了印度广大人民的培养和印度悠久文化艺术的滋养。
(2)要全面看待一个人,要大胆起用新人。
11.①“导演阴沉着脸”,写导演又急又气。②“他不禁打了个冷战”,写导演担心女B角演砸了。③“导演紧张地眯起了眼”,写导演看演出时紧张的心情。④“导演的拳头松开了”,写导演对女B角的表演满意。
12.要尊重和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或:传统文化须敬畏。)
13.第一件事指出了不尊重传统文化的现象;第二件事是说不爱惜、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传统文化就有被他国“抢走”的可能。这两件事引出了论题,说明必须尊重和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而不是亵渎它,与中心论点紧密相关。
14.D 【点拨】对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5.意思是说,彻底否定传统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或:传统文化不会因外在或内在的原因而被随意抛弃。)(答对大意即可)
16.传统文化所遭受的挑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l)从外部来看,传统文化资源有被他国“抢走”的可能;(2)从内部来看,文明传承者亵渎、践踏传统文化的现象还大量存在,这也是对传统文化最致命的伤害。
17.B
18.文章的毛病不需要别人批评指正,只要多写,自然就能发现。(意思对即可)
19.文中揭示的写作之道主要是“勤读书而多为之”。(言之有理即可)
20.写作指津:羊是被人豢养的,它们盲从与驯良深得主人的青睐与厚爱,它们看到的只是眼前的青草,它们不可能做自己命运的主宰,它们想象不到,也根本无法逃脱人类“盘中佳肴”的命运。它们如此麻木盲从,其情可恕,可作为万物灵长的人如果也慌不择路,亦步亦趋,不敢离群索居,不敢自寻生路,就显得可怜之至了。人是有头脑、有思想的,跟在别人的后面走,永远不可能超越别人;应该为自己开路,独辟蹊径,开辟出一条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路,正如德国哲学家康德所说的“用自己的脚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