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壶口瀑布 第3课时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7 壶口瀑布 第3课时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14 10:38: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八年级

17.壶口瀑布
17
壶口瀑布
梁衡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
理解文章的主旨,把握作者的情感。
2.
了解本文写作手法,学会拓展阅读。
一、作者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为什么要写脚下的石头?
自主学习
写石头被水凿得窟窟窍窍,从侧面表现了壶口瀑布水流之急,水力之大,坚忍不拔。
二、文章结尾部分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抒情议论,点明主旨。
黄河伟大的性格
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联想到
伟大的性格指什么?
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一、概括文章的主题
自主学习
作者叙写了自己两次观看壶口瀑布的所见所感,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壮丽的气势,赞扬了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的精神。作者赞美黄河精神,正是赞美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这正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
一、为什么作者会从壶口瀑布联想到中华民族?
合作探究
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作者借物喻人、借景抒情,歌颂黄河即是赞颂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黄河水人的品性,表现了黄河水外柔内刚的品性,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由黄河的“柔中有刚”“压而不弯”“遇强则抗”和“勇往直前”,联想到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借对黄河的赞美,表达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的歌颂。
作者写黄河不仅将它作为一条河来写,还赋予它一种无坚不摧、坚韧刚强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
二、探究本文的写法
合作探究
1.这黄河之水使作者想到什么?
想到了人——
“我突然陷入了沉思,眼前这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情感。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作者看壶口瀑布,由黄河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想到人的各种情感,想到了博大包容的胸怀。
正因为如此,在作者笔下黄河之水也被赋予人的情感,而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正是寄予在对黄河之水的描写之中。这种写法是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二、探究本文的写法
合作探究
1.这黄河之水使作者想到什么?
想到民族的精神——
他由黄河的“柔中有刚”、“遇强则抗”和“勇往直前”,联想到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借对黄河的赞美,表达对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颂。
写法:
托物寓意
由水想到个人
融景生情,情景交融
相似
联系
什么景,什么情
由个人想到民族
柔中有刚,
遇强则抗,
勇往直前
坚强不屈,
百折不挠,
勇往直前
托物寓意
二、探究本文的写法
合作探究
2.本文除了“情景交融”“托物寓意”的写法外,还有哪些?
多感官结合
正侧结合
大量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课堂小结
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壶口瀑布惊心动魄的场面,雄浑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之水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性格特点及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由黄河的性格想到中华民族虽历经艰难,但宁折不弯,坚忍刚强,勇往直前的精神。通过议论、抒情表达方式和情景交融、托物寓意等表现手法,抒发了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赞美之情。
壶口瀑布的美,第一个层次是描写的美。第二个层次是意境的美。
第三个层次是哲理的美。
拓展延伸
一、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学校将举办“童心向党”歌咏比赛,校学生会还将在全校选聘歌咏比赛主持人。请你参加下列活动。
(1)为歌咏比赛拟一条宣传标语。
(2)陈述你能成功应聘主持人的两条理由。
参考示例:
(1)旗帜飘扬歌声嘹亮,童心真挚激情昂扬;
唱响经典歌曲,传承革命传统。
(2)参考示例:普通话标准,口头表达能力强;有组织相关活动的经历或经验;心理素质好,不怯场;喜欢做主持人,希望获得一次学习实践的机会;有参与这项活动来锻炼自己的强烈意愿。
拓展延伸
二、(中考真题)根据要求作文。
发挥想象,将南宋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改写为一篇游记。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要求:具体明确,文从字顺。不少于5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校名。
作文课完成
当堂训练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驰骋 推推搡搡 震耳欲聋 奋力抗争
B.旋涡 如丝如楼 挟而不服 汩汩如泉
C.雾霭 怒不可遏 深不可测 搏大宽厚
D.翻身 钢板出轧 浪沫横谥 前呼后拥
解析:B项,旋—漩,楼—缕。C项,搏—博。
D项,谥—溢。
A 
当堂训练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
B.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C.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
D.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解析:A项,作品名单独出现加书名号。“元和郡县图志”改为《元和郡县图志》。B项,并列分句间停顿用分号。“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中两个句号改为分号。D项,顿号太急促,改为逗号,强调“闹”“挤”“急”三个特点。
C
当堂训练
3.关于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正确的一项是( 

(1)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2)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3)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4)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A.说明
描写 记叙
议论
B.记叙
抒情
记叙
议论
C.记叙 抒情 抒情 描写
D.说明
描写
抒情
议论
D 
完成课后练习
作业布置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