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 9古诗三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语文 9古诗三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14 12:54:3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亲人而作,书写游子思乡怀亲之情。游子在外,举目无亲,正逢佳节,百感交集。全诗写得非常朴素,感情十分自然。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就把那种独自在外、人地两疏的情形表达出来,同时传给人们一种寂寞的心情,很自然地为下面思念的内容奠定了基础。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个“倍”字,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极度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此句已成千古传诵的佳句,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表达了亿万炎黄子孙共同的生活感受。?
学情分析:
这首诗学生很熟悉,甚至连未上学的小孩也会背,但是让三年级的学生能真正体会游子的思乡之情,似乎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因为我们的学生,不到十岁,生活在交通、信息高度发达的二十一世纪,几乎从未离开过父母,倍受家人呵护,从小到大享受着家庭生活的温馨。让学生从含蓄、凝练的诗句中,感受到王维年少离家,两年未归,时逢佳节,触景生情的那种思乡之苦,思亲之切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在吟诵中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悟诗句中蕴涵的思乡之情是重难点,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
教学目标:
1.会认“兄、倍、独、异、佳”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3.想象画面,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体会诗人的思乡思亲之情,激发学生珍爱亲情的感情,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想象画面,感受诗情。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视频、板贴
教学过程:
紧扣诗眼,从“心”出发
在遥远的古代,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许多诗人就会用手中的笔来表达心中的无尽思念,著名诗人王维就写下一篇流传千古的思乡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媒体揭示课题,指名读题。
题目很重要。是我们走进课文、走进古诗中的一扇门。齐读课题。
“忆”认识吗?你是怎么记住它的?竖心旁表示什么?谁来给它组个词?题目中的“忆”是指谁回忆谁?。
2、理解题意。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为什么不说王维回忆山东的兄弟呢?“山东” 并非专指今天的山东省。在这里专指华山以东。(引导学生通过注释自主理解题意)
在九月九日这天,王维为什么会回忆起自己的亲人呢?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生自读古诗。
媒体出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诗歌。
(2)注意诗中的停顿,读出诗的节奏。
2.检查生字认读。
3.指生朗读古诗。把字音读得那么准,相信古诗也一定能读好。谁来展示自己的朗读本领?
4.齐读
三、想象画面,由“意”入心
1.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
大诗人苏轼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下面请同学们再认真地读一读这首诗,要求一行一行地用心读,想象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王维是如何度过的?看看你的脑海中都能出现哪些画面?注意边读边看注释。
“独在异乡为异客”你从哪个字感受到他是孤身一人?
孤零零的一个人在过节。从这句话中你还知道王维在哪过节呢?是在自己的家乡吗?异乡和家乡一样吗?
15岁那年,王维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直到20岁考中进士实现自己的理想,在这段时间内,他一直漂波在外。写这首诗时王维只有17岁,恰逢重阳佳节。
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近王维当年的生活,寻找一幕幕中他那孤独的身影。
来到大街,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而他____________________
路过大院,亲朋相聚,举杯痛饮,而他____________________
出门远游,游人结伴,互帮互助,而他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见,当王维吟诵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诗句时,他心中该是多么的酸楚啊!
你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当时你的感受是什么?
让我们带着对王维的理解一起读这句诗。再来读一遍,要突出“独”字。
2.此时此刻的王维心里在想着什么呢?哪句诗告诉我们的?
活在异乡的异客,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亲人,尤其是在过节的时候,这思亲之情更是深切。王维只用了一个字,表达了自己对家乡亲人强烈的思念。是哪一个字?
“倍”是什么意思?“倍思亲”呢?一个“倍”字,既表现出今日思亲之情的强烈,又表现出王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亲人。
整首诗中,这一句流传最为广泛,每个字都凝结着诗人的情感和心血。用你的朗读表达出王维的这份思念。(指生朗读,点评)
当家乡的亲人都团聚时,他这个异乡异客只能干什么?他的心情?带着感受读。
当别人三五好友,呼朋引伴时,他这个异乡异客只能干什么?此时的他?带着你这份感情读。
3.同学们,诗中的“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
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让我们通过视屏来了解重阳节。在重阳节这天,人们往往会……(课件出示视频)。
通过视频你都了解了关于重阳节的哪些知识?
这一天王维的家乡是一番怎样的情景?默读最后两行诗,边读边看注释。
指生读后两句。谁来说一说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情形呢?
本来今天是要跟家人一起登高过重阳呢,可是却单单少了我,怎能让我不遗憾呢?于是诗人写下了“遥知兄弟……”
本来今天该佩戴茱萸和亲人们一起团聚,同饮菊花酒,可是却独独少了我,怎能不伤心呢?于是诗人写下了“遥知兄弟……”
这样热闹的场面里没有王维,因为王维当时————独在异乡为异客,这样幸福的场面里没有王维,王维只能---------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呀,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多少远离亲人的游子用这句诗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每逢佳节”指的仅仅就是重阳节吗?
外出打工的人,每到春节时都会自然地吟诵起“独……”。
每到人月两团圆的中秋节,远在异国他乡的爱国人士,总会动情地吟诵起“独……”。
有朝一日,你们考上了大学,要远离家乡远离父母,每到一个没有人陪伴的佳节,你都会情不自禁地念道“独……”。
一代又一代远离亲人的游子,他们总忘不了这首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回头再看看“忆”字,单单指的就是回忆吗?更多的是一份思念。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孤独、思乡的情绪似乎一直伴随着王维,后来他又写过这样的诗句:
(课件出示)“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读读,说说大意。
2.(课件出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读读,说说大意。
3.每当王维想家时,他就倍感孤独,每当孤独时,他又特别想家。这种相思的潮水挡也挡不住,就化成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听朗诵。
4.深深思念家乡的不仅有王维,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李白,以及“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杜甫,还有“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宋之问等等。(课件补充思乡诗句)
5.同学们,看不见的是深深的乡情,舍不弃的是浓浓的亲情,希望今后无论你们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亲人,不要忘记故乡。让我们跟着音乐,在朗读中结束今天的课文。配乐,齐读。
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孤独
注释(板贴)
思念
教学反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著名诗人王维直抒胸臆卸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如何让学生感受是个优美的音韵,体悟完整的意境,从而理解诗人情感的生发和变化呢?我首先以题目中“忆”字为切入点,通过用“忆”组词、选词的方式来让学生理解题目中“忆”的意思。接着问诗人忆谁?这样一来,既解决了“忆”的意思,又让学生初步把握了诗的内涵。在读题目时引导学生看课本的注释来理解“九月九日”和“山东”,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这诗中的山东并不是指现在的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这样学生就不会出现不该有的错误。当学到后面诗句时,引导学生看注释弄明白什么是“茱萸”。在学习诗句时,运用了抓住重点词“异”、“逢”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并设计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想象当时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如在教“独在异乡为异客”时,先让学生读诗句,再问“异”字什么意思?接着让学生读诗句,问学生读懂了什么?此时,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然后让学生读诗句,引导17岁时王维一个人在外面,心里是什么滋味的,你能用诗中一个字来说概括?从而引出“独”,接下来是想象练习:来到大街,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而他( );路过大院,亲朋相聚,举杯痛饮,而他( );出门远游,游人结伴,互帮互助,而他( )。此时,诗人最想的是( )。此外,运用知识迁移,引导学生诵读其他思乡佳作,配乐朗诵将整课氛围推向高潮。但我觉得这节课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背诵一下诗歌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