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5-14 10:25: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生词,理解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 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学习王戎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能正确、流利、有韵味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2.学习王戎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精神
一.儿歌引入。进入课题。
师:孩子们看到后面有这么多老师来听课,好像有点紧张啊。放轻松一些。我们先来读一首儿歌,老师读一句,你们接一句可以吗?
生:可以。
出示儿歌赞王戎(题目去掉)
师:王戎王戎了—不起— 生:曾经结伴去游戏
师:道旁发现满树李 生:众人竞相去摘去
师:唯有王戎不为动 生:有人问他是何故?
师:王戎断定李必苦 生:众人取之确实苦
师:王戎怎知李子苦 生:道旁李树果折枝
师:却无路人摘果吃 生:王戎王戎真聪慧
师:观察仔细会分析 生:王戎王戎了不起
师:读完了却没有节奏,跟着老师打着节奏再来一起读一次,(老师要弯腰,轻拍桌沿示范,领读几句)
师:找到感觉了,节奏对了,有赞扬的喜悦和热情,这次男女生对接读,最后一句齐读,男生读前面,预备起。
师:不错,放松了吗?
生:放松了。
儿歌取名,导入新课。
儿歌取名
师:你们看这首儿歌没有题目,谁能加个题目?(学生不吭声)
师:你觉得儿歌说谁干什么?
生:说的王戎摘李子。
师:王戎没错,再回想,他摘李子了吗?(板书王戎)
生:他没摘
师:连起来说,
生:王戎没摘李子
师:好,请大家在想想,王戎在哪里没摘李子。
生:路边
师:我们说的文雅一点,路边可以说成是
生:道边
师:不摘用古人的说法可以叫做
生:不取(板书不取)
师:对,连起来简单的说就是。。。。
生:王戎不取道旁李。(课件出示题目)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的题目,来齐读课题(生读课题)
师:课题的意思我们再一起说一遍(王戎不摘道路旁李树上的李子)
二.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1,师: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发现了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什么文章?(生:古文,文言文均可)
2.师:对,这是一篇文言文。要想学习好文言文,必须要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它,读出文言文独特的韵味,你们能试着读一读吗?读的时候要注意注音的这几个字不要读错了(戎 诸 竞)
3.生齐读
4.师:刚才同学们试着朗读了这篇文章,你们想听老师读吗?(想)
5.师: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并试着用铅笔划分节奏(配乐读)
6.师范读
7.师(出示节奏图)。同学们,你们刚才划分的节奏和老师的一样吗?按照划分的节奏再读一读(自由读,巡视读,引导学生标好节奏)
8.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要求读正确流利。
9.师点评。
10.男女生分开比赛读,读出韵味。
(设计意图,学生接触的文言文不多,要能理解文中意,必先读文之韵味,让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听音正韵)。
二.借助注释,理解文意
师:学习古文除了反复诵读,我们还要理解文章的大意,理解文章的大意有哪些方法呢?
生:借助注释。
生:利用插图
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掌握了学习的方法那我们就一起去理解文章的大意吧!
1.我们以小组合作方式学习,借助注释,疏通大意,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师:分小组
2.汇报交流。
出示:1.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师:王戎七岁。谁来以这种方式介绍一下自己。
生:姓名加年龄
师:“尝”是什么意思
生:曾经的意思
师:你是通过什么方式知道的呢?
生:借助注释。
师:“诸小儿”什么意思。
生:许多小孩。
师:王戎和这许多小孩在干什么啊?
生:玩耍
师:那这第一句连起来是什么意思呢?
小组生回答: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
过度:正当小朋友们玩得欢天喜地的时候,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
2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师:看到道路边有一颗怎样的“李树”?
生:李树上长着许多沉甸甸的李子,就快把树枝都压弯了。
师、;看到结满果子的李树,小朋友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诸儿竞走取之,唯王戎不动。
师:“竞走”是什么意思?
生:争着跑过去
师:其它孩子都争着跑过了,王戎也跑过去了吗?
生:唯王戎不懂
师:唯是什么意思呢?
生:只有的意思。
师:那这一句连起来是什么意思呢?(板书)
小组生: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过渡 师:看到路边的李树结满了果子,小朋友们得口水直流,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冲向李树,像猴子一样一下爬到树上摘果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小朋友们会怎样问呢?
生:你怎么不摘李子?你为什么站在这儿不动呢?
师:问的真好! 王戎是怎么回答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师:把这一句翻译成现代文就是?
小组生: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师:王戎是怎么知道的?他去尝了吗?那他是随便猜猜的吗?他是怎么想的?
生:王戎是推断出来的。因为如果李子是甜的,早就被摘光了。
师:你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李子究竟苦不苦?一开始诸小儿相信王戎的话了吗?
生:没有,摘了吃了。才相信的。
师:这就是最后一句说的“取之,信然。”你们明白了吗?
4、取之,信然
师:李子果然是苦的,大家相信王戎说的话了,这就是信然。
过渡:大家终于知道王戎说的是真的了,学到这儿,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小朋友呢?
生:聪明,善观察,勤思考的孩子。(板书)
师:谁来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先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讲一讲,不清楚的地方互相帮助一下,讲清楚了老师在请同学来分享。
生1:讲
生2:讲
拓展运用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大家一定也要做一个像王戎这样的聪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有心人。你们还知道哪些像王戎一样的聪明善思考的孩子呢?
生:司马光
生:曹冲
板书
王戎不取道旁李
诸儿竞走取之
聪明 善观察,善思考
为戎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