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第1课时 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76页例1、例2,第77页“试一试”及第77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并将其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2.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情境引入
1.同学们,你们看过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吗?
村长把2块饼干平均分给喜羊羊和美羊羊,他们每人得到几块?(1块)如果把1块饼干平均分给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他们每人得到几块?14如果把1块饼干平均分给喜羊羊和美羊羊,每人得到几块?12
2.揭题:今天我们将继续认识分数。
二、交流共享
1.教学教材第76页例1。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76页例1的主题图)
提问:把一盘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学生独立思考,分组汇报讨论、交流的结果。指名汇报,说出想法。
小结:把一盘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就是把这一盘桃看成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12。
(2)提问:如果盘子里有4个桃,你会表示这盘桃的12吗?让学生把这盘桃平均分成2份,表示出12。
(3)追问:如果盘子里有8个桃,你会表示这盘桃的12吗?
小结:把一盘桃看成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12。
(4)思考:对比上面三道题,每份的个数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2来表示?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明确:把一盘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就是把一盘桃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盘桃的12。
2.教学教材第76页例2。
谈话:如果要把一盘桃平均分给猴妈妈、猴哥哥和猴弟弟,那么每份是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76页例2的主题图)让学生先分一分,再填一填。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分的情况。指名说说是怎么分的,并解释13表示的意义。
3.完成教材第77页“试一试”。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77页“试一试”)谈话:12个桃可以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各是它的几分之一?先分一分、填一填,再和同学交流。
学生动手分,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分的情况。学生交流反馈,说说是怎么分的。
讨论:都是12个桃,表示每一份的分数为什么不同?
小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77页“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每个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2.完成教材第77页“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涂色部分占整体的几分之一,再填一填。
3.完成教材第77页“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先根据分数,在每个图里分一分并涂色表示,说说分数表示的意义,再独立填写,集体反馈。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教材第77页“想想做做”第4题。
2.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12个桃平均分成(3)份, 12个桃平均分成(4)份,
每份是它的(1)(3)。 每份是它的(1)(4)。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应用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进一步感知“几分之一”的含义。从中得出结论,把一盘桃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盘桃的几分之一。
[不足之处] 学生动手操作时,课堂秩序有些乱。
[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应注重知识的迁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尽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知识。
第2课时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页的例3、第79页“试一试”及第79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对图形的观察或实际操作,初步学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合理性。
2.在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谈话引入
谈话: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
揭题: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用另一种方法解决这类问题。
二、交流共享
1.教学教材第78页例3。
(1)谈话:今天天气真好,小兔一家去山上采蘑菇,一共采了6个蘑菇。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78页例3的情境图)
提问:这篮蘑菇的13是白蘑菇,白蘑菇有几个?
(2)合作探究。
谈话:你们能帮助小兔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大家先思考一下,这篮蘑菇的13是什么意思?再想想怎样解决问题。
教师提示:可以借助圆片分一分,也可以想其他的方法,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3)学生汇报。
提问:把6个蘑菇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除法)
2.试一试。
(PPT课件出示问题)这篮蘑菇的12是多少个?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重点让学生说说“6÷2=3(个)”表示的意义。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79页“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
小结:不同物体的整体的12所表示的物体个数不同。
2.完成教材第79页“想想做做”第2题。
读题后,要求学生先画竖线分一分,再独立填写算式。
12个草莓的13和12个草莓的14哪个多?
小结:同一个整体的13和14的个数也不同。
3.完成教材第79页“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读题,说说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学生直接列式解答,在小组交流中说说自己的想法,全班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教材第79页“想想做做”第4题。
2.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
2.下面草莓的13是多少个? 下面草莓的14是几个?
12÷3=4(个) 12÷4=3(个)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让学生思考、解答,选择最佳方案。学生通过复习旧知,对新知理解起来更容易,然后我大胆放手,让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解答例题。学生在动手画、动口说的过程中,理解数量关系。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自己试一试、想一想、说一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足之处] 给学生准备的针对性训练题量不够,没有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学生很轻松地求出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
第3课时 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教学内容】
教材第80页例4、“试一试”及第81页“想想做做”第1~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境,认识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
2.通过练习,体会把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并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
【教学难点】
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
【教学准备】
PPT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谈话引入
谈话:上一次我们在小猴分桃中学到了什么知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揭题: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分数。
二、交流共享
1.教学教材第80页例4。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80页例4的情境图)
谈话:猴妈妈准备了一盘桃,要把这盘桃平均分给3只小猴,2只小猴一共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2)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让学生先分一分,涂一涂。
议一议: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13
引导:一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一份是13, 2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份?(2份)是几分之几?23
2.试一试。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80页“试一试”的问题)把10个桃平均分成5份,2份是这些桃的几分之几?3份、4份呢? 先分一分,再填一填,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提问:把10个桃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2)辨析:有的同学认为把10个桃平均分成5份,2份就是这些桃的210,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让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理由。
3.小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81页“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先仔细观察、思考,再填一填、说一说,集体交流。
2.完成教材第81页“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让学生根据分数思考:把灯笼和鱼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有几个灯笼和几条鱼,应该把这样的几份涂上颜色。然后让学生涂一涂。
3.完成教材第81页“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18根小棒,分别拿出这些小棒的23和56。
提问:分别把这堆小棒平均分成几份,拿出这样的几份?(指名上台演示)
说一说:你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几?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教材第81页“想想做做”第5~12题。
2.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1.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注重知识的迁移,让学生从比较中发现新的知识是已学知识的延续,他们有着相同的特点。开始,我设计了从几个分数中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一类为几分之一的分数,而另一类为几分之几的分数,在老师还没有出示课题之前学生已经对这一类的分数有所了解,但只能读出这些分数,至于对几分之几的分数的意义上的理解还需在进一步的学习研究中带领学生去探索。
[不足之处] 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有待提升。
[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在平时一点一滴慢慢地积累学习的经验。
第4课时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学内容】
教材第83页例5及第84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解决这类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合理性。
2.在具体活动中,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探究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运用几分之几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情境引入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83页例5的情境图)
提问:认识它们吗?兔妈妈采了6个蘑菇,上一次我们帮助小兔求出了这篮蘑菇的13是多少个,还记得怎么列式吗?
2.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帮助小兔解决问题。
二、交流共享
1.教学教材第83页例5。
(1)谈话:我们来看看小兔提出了什么问题?
(PPT课件出示问题)一共采了6个蘑菇。把这篮蘑菇的23分给小兔,小兔一共分得多少个?
(2)提问:把这篮蘑菇的23分给小兔,要知道分给小兔多少个,该怎样分?
学生先动手用6个圆片分一分,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分法,并说明这样分的理由。
(3)归纳算法。
谈话:我们通过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解决了“分给小兔多少个蘑菇”的实际问题,请把分蘑菇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独立列式,小组交流列式的方法。列式为:6÷3×2=4(个)。
小结:把6个蘑菇,平均分成3份,每份2个,分给小兔2份,就是4个。
2.分析比较。
(1)(PPT课件出示课前复习的题目及例题)
①一共采了6个蘑菇,这篮蘑菇的13是白蘑菇,白蘑菇有多少个?
列式为6÷3=2(个)
②一共采了6个蘑菇,把这篮蘑菇的23分给小兔,小兔一共分得多少个?
列式为6÷3×2=4(个)
(2)引导思考: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小组交流想法)
小结:6个蘑菇的13,就是把6个蘑菇平均分成3份,求出每份是多少,再算出2份是多少。
3.归纳总结。
在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时,要先把这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出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再乘所需要的份数。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84页“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利用图片自主进行操作,并与同桌交流算法。
2.完成教材第84页“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根据“几分之几”的含义,在每幅图中用虚线分一分,并讨论:分别分成几份,每份是几个?要求的份数分别是几个?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教材第84页“想想做做”第3,4题。
2.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5 6÷3×2=4(个)
答:小兔一共分得4个。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掌握数学知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实际上是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应用,是分数应用题中的基础题。因此,学生要掌握这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充分理解题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足之处] 学生的语言表达不准确,部分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理解不够透彻。
[再教设计] 在学生表达解题思路时,不必按照教材的固定模式,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语言来分析问题,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第5课时 练习十
【教学内容】
教材第85页练习十第1~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及对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的认识,并会用分数表达信息。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进一步巩固对分数意义的认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PPT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知识再现
谈话: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并把知识点记录下来。
揭题:这节课,我们来复习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85页“练习十”第1题。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填写,然后同桌交流想法,最后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85页“练习十”第2题。
让学生先独立涂色,然后集体订正,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3.完成教材第85页“练习十”第3题。
提问:1分米是几分之几米?6分米是几分之几米?
追问:1角是几分之几元?4角是几分之几元?
4.完成教材第85页“练习十”第4题。
让学生先分一分,再写算式,并说说你的计算方法及每道算式表示什么,最后指名订正,集体交流。
5.完成教材第85页“练习十”第5题。
让学生先拿出小棒摆一摆,再列出算式,并说说每次分别拿出了几根小棒。
讨论:每次都拿出23,为什么拿出的结果不同?
6.完成教材第85页“练习十”第6题。
想一想:1时的12是多少分?在钟面上先分一分、涂一涂,分针应该走到几?1时的34和1时的56呢?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85页“练习十”第7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比较的方法。
小结:分母相同,分子大的这个分数就大;分子相同,分母大的这个分数反而小。
2.完成教材第85页“动手做”。
(1)(PPT课件出示图形)让学生理清题意。
分小组讨论,把图形都分成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4份。
(2)集体交流,展示学生的作业。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教材第85页“练习十”第8题。
2.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练习十
3.1分米=(1)(10)米 6分米=(6)(10)米
1角=(1)(10)元 4角(4)(10)元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在教学设计中,我优化所学内容,把几个相关内容组合在一个题目中,不仅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意义的了解,而且还能熟练地比较分数的大小,并能熟练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力求让练习既具有基础性又具有趣味性,在梳理知识体系的同时,做到查漏补缺,强化知识弱点,以达到巩固的目的。
[不足之处] 在处理分子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时,显得有些仓促,不是把问题简化,就是由老师说出答案,没有给学生机会说想法。
[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除了整理知识之外,更注重对知识点的分析与针对性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