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冲刺:物理必刷题——运动和力
1、如图所示,当斧子的斧头松了时,用手柄的下端撞击石头或树墩,斧头就会被套紧。小刚用下面的四句话解释了这一过程:
①斧头就被套紧了。
②开始时,斧头与手柄一起向下运动。
③当手柄的下端撞击到石头或树墩时,手柄受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由运动变为静止。
④斧头由于具有惯性,继续保持原来向下的运动状态。
这四句话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C??)
A
.②④①③
B
.②④③①
C
.②③④①
D
.②③①④
2、某同学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脚被石块绊了一下,身子向前跌倒(如图甲),过了一会不小心脚踩到一块西瓜皮,身子向后摔倒(如图乙)。对这两种情景,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
A
.二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
B
.二者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
C
.前者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后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
D
.前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后者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
3、将重为10N的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至少要用5N的水平拉力,才能使它从原地开始运动,如图所示,木块从原地开始移动以后,改用4N的水平拉力,就可以使木块持续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4
N;如果开始时用2N的水平拉力拉木块,则木块会
静止
(选填“运动”或“靜止”),受到的摩擦力为
2
N;木块从原地开始移动以后,仍用5N的水平拉力拉木块,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4
?N
4、如图甲所示,在水平面上测量木块滑动摩擦力时,作用在木块上的水平拉力F大小随时间t变化情况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木块运动速度v随时间t变化情况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以上情况可知,木块在
40至50s
时间段内动能减小,木块在第15s时受到的摩擦力为
4
N。
5、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A、B两物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F1=50N的水平力作用在B物块上,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B物块所受的摩擦力为
50
N;若将F2=80N的水平力按如图乙所示作用在A物块上,它们一起做直线运动,则桌面对A物块的摩擦力为
50
N。
6、如图甲,静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向右的力F的作用下发生运动。运动过程中,各段路程S与力F大小的对应情况如图乙所示,据图回答:
(1)
物体在AB段作
变速
(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2)
若物体过C点后继续运动5米到D点,测得物体从A点到达D点时动能增加量为44焦耳,CD段受到的拉力大小不变,请你在图中补充完整CD段受力图像
?。
7、将一袋大米放在匀速向右运动的输送带上,开始米袋与输送带间有一段距离的相对滑动,然后米袋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当输送带突然制动时,米袋会继续向前滑动一段距离后停下。(回答下列小题请选填以下合适的字母标号)
A.受到方向向右的摩擦力B.受到方向向左的摩擦力C.不受力
(1)米袋刚放上输送带的瞬间,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
A
;
(2)
当米袋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
C
;
(3)
当将输送带突然制动时,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
B
。
8、如图所示,小芳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的情景。小芳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使木块在木板上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中操作的错误是
拉力和滑动摩擦力不在同一直线上
。此过程中,木块处于
平衡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木块受到的重力和木板对它的支持力
不是
(选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
9、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1)甲车做
匀速
直线运动,通过??米的路程所用时间为
6
秒。
(2)
在AB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
1.2
米。
(3)
由图可知,甲车的速度
小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车的速度。
(4)
若甲、乙两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
东
?(填“东”或“西”?)?运动。
10、一透明玻璃箱装有水并带有气泡,如图所示,小明用力向右推该箱体时,没能推动,这时推力
等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箱体所受的摩擦力,气泡
不
(选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小李帮着小明推,推动很短的时间内,发现气泡
向右
(选填“向左”“向右”或“不”)运动。
如图小金手单手握住一个重为G的茶杯,茶杯保持静止状态,此时杯子受到的重力和茶杯受到的
摩擦力
是一对平衡力,若小金握杯的力F的变化如图乙所示,请在图丙中画出茶杯与手之间的摩擦力f的大小变化情况:
.
??
作图:
12、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两人同时用4N的力拉两串联的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则两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
4
N和
4
N;若两人还是用4N的力拉这两并联的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则两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
2
N和
2
N;
???
13、如图甲,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始终保持水平的推力F的作用,其F-t和v-t的图像分别如图乙、丙所示。由图可知,9~12s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是
54
J,推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是
18
W;t=4s时,物体所受摩擦力是
6
N.
14、一个小孩在蹦床上做游戏,他从高处落到蹦床上后又被弹起到原高度。小孩从高处开始下落到弹回的整个过程中,他的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图中oa段和cd段为直线。则据此图可知,小孩和蹦床接触的时间段为
。
15、在一辆行驶的汽车车厢里其顶壁上挂着一个小球.当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景时,汽车在做
加速
(填“加速”、“匀速”、“减速’)运动.此时小球共受到
两
个力的作用(忽略空气阻力不计),此时绳子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
不是
?(填“是”、“不是”、“可能是”)一对平衡力.
16、指尖陀螺是目前很流行的一种玩具,该玩具中间是轴承,轴承内有滚珠,边上有三个用密度较大的金属制作的飞叶,拨动飞叶后,飞叶可以绕轴在指尖上长时间转动(如图)。飞叶拨动后能旋转是因为
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陀螺对指尖的压力和指尖对陀螺的支持力是一对
相互作用
力;飞叶转速变慢时惯性将
不变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17、网上购物带动了快递业的发展,包裹的分捡常需借助传送带。
(1)
传送带的表面往往比较粗糙,其目的是
增大摩擦
。
(2)
包裹刚放上传送带时受到
3
个力的作用。
(3)
包裏与传送带一起作水平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
2
个力的作用。
18、心电图仪如下图
1
所示,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医生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到被检查者心跳的情况,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以计算出
1min
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已知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待检者甲、乙的心电图分别如图
2
甲、乙所示。若医生测量时记下被检者甲的心率为
60
次/min。则:
(1)
根据甲的心率为
60
次/min
可知,甲每两次心跳时间间隔为
1
s。
(2)
这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大小为多少
25
mm/s。
(3)
乙的心率为
75
次/min。
19、物理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计算公式为:速度=??,即v=??。初中物理中还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密度、压强、功率、热值等,这种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叫做比值定义法。高中物理中也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叫加速度(注:速度的变化量用△v表示,它等于前后速度之差;加速度用字母a表示,国际单位是m/s?)。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
(1)
若一个物体开始运动的速度v0=1m/s,经过5s后它的速度变为vt=4m/s,若这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相等),加速度大小a=
0.6
m/s?。
(2)
匀速直线运动的v一t图像如(甲)所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以速度v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时间为t时通过的路程s;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一t图像如(乙)所示,其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由v0到vt?,
运动时间为t时通过的路程s。用v0、t、a写出图乙中路程s的表达式,s=
。
20、交通部门常用超声波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所示。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该被测汽车前后两次接收到超声波的时间间隔是
0.96
s,该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14.17
m/s(己知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计算结果保留二位小数)。
21、如图所示,底面均为正方形的均匀长方体甲、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底面积分别为S1、S2?,
对地面的压强为p1、P2,现将甲、乙分别切去高度为h1、h2的部分,使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若此时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
相等,则p1
<
p2?,
甲、乙原先对地面的压力F1
>
F2(填>、“=”或“<”)。
22、如图,实心正方体A、B的材质与表面粗糙程度相同,且mA:mB=1:8,A、B叠放于水平地面,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一起向右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种情况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
4:1
,水平推力F甲:F乙=
1:1
。
23、如图所示,两块相同的竖直挡板A、B之间有质量为m的4块相同的砖,用大小相同的均为F的水平力压住挡板,使砖保持静止不动,那么1、2块砖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mg
,2、3块砖之间的摩擦力是
0
。中考冲刺:物理必刷题——运动和力
1、如图所示,当斧子的斧头松了时,用手柄的下端撞击石头或树墩,斧头就会被套紧。小刚用下面的四句话解释了这一过程:
①斧头就被套紧了。
②开始时,斧头与手柄一起向下运动。
③当手柄的下端撞击到石头或树墩时,手柄受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由运动变为静止。
④斧头由于具有惯性,继续保持原来向下的运动状态。
这四句话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
A
.②④①③
B
.②④③①
C
.②③④①
D
.②③①④
2、某同学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脚被石块绊了一下,身子向前跌倒(如图甲),过了一会不小心脚踩到一块西瓜皮,身子向后摔倒(如图乙)。对这两种情景,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
.二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
B
.二者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
C
.前者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后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
D
.前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后者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
3、将重为10N的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至少要用5N的水平拉力,才能使它从原地开始运动,如图所示,木块从原地开始移动以后,改用4N的水平拉力,就可以使木块持续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N;如果开始时用2N的水平拉力拉木块,则木块会
(选填“运动”或“靜止”),受到的摩擦力为
N;木块从原地开始移动以后,仍用5N的水平拉力拉木块,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N
4、如图甲所示,在水平面上测量木块滑动摩擦力时,作用在木块上的水平拉力F大小随时间t变化情况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木块运动速度v随时间t变化情况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以上情况可知,木块在
时间段内动能减小,木块在第15s时受到的摩擦力为
N。
5、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A、B两物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F1=50N的水平力作用在B物块上,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B物块所受的摩擦力为
N;若将F2=80N的水平力按如图乙所示作用在A物块上,它们一起做直线运动,则桌面对A物块的摩擦力为
N。
6、如图甲,静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向右的力F的作用下发生运动。运动过程中,各段路程S与力F大小的对应情况如图乙所示,据图回答:
(1)
物体在AB段作
(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2)
若物体过C点后继续运动5米到D点,测得物体从A点到达D点时动能增加量为44焦耳,CD段受到的拉力大小不变,请你在图中补充完整CD段受力图像
?。
7、将一袋大米放在匀速向右运动的输送带上,开始米袋与输送带间有一段距离的相对滑动,然后米袋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当输送带突然制动时,米袋会继续向前滑动一段距离后停下。(回答下列小题请选填以下合适的字母标号)
A.受到方向向右的摩擦力B.受到方向向左的摩擦力C.不受力
(1)米袋刚放上输送带的瞬间,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
;
(2)
当米袋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
;
(3)
当将输送带突然制动时,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
。
8、如图所示,小芳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的情景。小芳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使木块在木板上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中操作的错误是
。此过程中,木块处于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木块受到的重力和木板对它的支持力
(选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
9、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1)甲车做
直线运动,通过??米的路程所用时间为
秒。
(2)
在AB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
米。
(3)
由图可知,甲车的速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车的速度。
(4)
若甲、乙两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
?(填“东”或“西”?)?运动。
10、一透明玻璃箱装有水并带有气泡,如图所示,小明用力向右推该箱体时,没能推动,这时推力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箱体所受的摩擦力,气泡
(选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小李帮着小明推,推动很短的时间内,发现气泡
(选填“向左”“向右”或“不”)运动。
如图小金手单手握住一个重为G的茶杯,茶杯保持静止状态,此时杯子受到的重力和茶杯受到的
是一对平衡力,若小金握杯的力F的变化如图乙所示,请在图丙中画出茶杯与手之间的摩擦力f的大小变化情况:
.
?
12、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两人同时用4N的力拉两串联的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则两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
N和
N;若两人还是用4N的力拉这两并联的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则两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
N和
N;
???
13、如图甲,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始终保持水平的推力F的作用,其F-t和v-t的图像分别如图乙、丙所示。由图可知,9~12s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是
J,推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是
W;t=4s时,物体所受摩擦力是
N.
14、一个小孩在蹦床上做游戏,他从高处落到蹦床上后又被弹起到原高度。小孩从高处开始下落到弹回的整个过程中,他的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图中oa段和cd段为直线。则据此图可知,小孩和蹦床接触的时间段为
。
15、在一辆行驶的汽车车厢里其顶壁上挂着一个小球.当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景时,汽车在做
(填“加速”、“匀速”、“减速’)运动.此时小球共受到
个力的作用(忽略空气阻力不计),此时绳子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
?(填“是”、“不是”、“可能是”)一对平衡力.
16、指尖陀螺是目前很流行的一种玩具,该玩具中间是轴承,轴承内有滚珠,边上有三个用密度较大的金属制作的飞叶,拨动飞叶后,飞叶可以绕轴在指尖上长时间转动(如图)。飞叶拨动后能旋转是因为
,陀螺对指尖的压力和指尖对陀螺的支持力是一对
力;飞叶转速变慢时惯性将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17、网上购物带动了快递业的发展,包裹的分捡常需借助传送带。
(1)
传送带的表面往往比较粗糙,其目的是
。
(2)
包裹刚放上传送带时受到
个力的作用。
(3)
包裏与传送带一起作水平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
个力的作用。
18、心电图仪如下图
1
所示,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医生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到被检查者心跳的情况,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以计算出
1min
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已知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待检者甲、乙的心电图分别如图
2
甲、乙所示。若医生测量时记下被检者甲的心率为
60
次/min。则:
(1)
根据甲的心率为
60
次/min
可知,甲每两次心跳时间间隔为
s。
(2)
这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大小为多少
mm/s。
(3)
乙的心率为
次/min。
19、物理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计算公式为:速度=??,即v=??。初中物理中还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密度、压强、功率、热值等,这种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叫做比值定义法。高中物理中也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叫加速度(注:速度的变化量用△v表示,它等于前后速度之差;加速度用字母a表示,国际单位是m/s?)。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
(1)
若一个物体开始运动的速度v0=1m/s,经过5s后它的速度变为vt=4m/s,若这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相等),加速度大小a=
m/s?。
(2)
匀速直线运动的v一t图像如(甲)所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以速度v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时间为t时通过的路程s;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一t图像如(乙)所示,其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由v0到vt?,
运动时间为t时通过的路程s。用v0、t、a写出图乙中路程s的表达式,s=
。
20、交通部门常用超声波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所示。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该被测汽车前后两次接收到超声波的时间间隔是
s,该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m/s(己知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计算结果保留二位小数)。
21、如图所示,底面均为正方形的均匀长方体甲、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底面积分别为S1、S2?,
对地面的压强为p1、P2,现将甲、乙分别切去高度为h1、h2的部分,使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若此时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
相等,则p1
p2?,
甲、乙原先对地面的压力F1
F2(填>、“=”或“<”)。
22、如图,实心正方体A、B的材质与表面粗糙程度相同,且mA:mB=1:8,A、B叠放于水平地面,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一起向右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种情况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
,水平推力F甲:F乙=
。
23、如图所示,两块相同的竖直挡板A、B之间有质量为m的4块相同的砖,用大小相同的均为F的水平力压住挡板,使砖保持静止不动,那么1、2块砖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2、3块砖之间的摩擦力是
。